二六.疑兵之計——孔明設疑勝曹操

關燈
這些文件的真實性。

    這個時期,正是希特勒全力進行東線戰役的時候,他十分擔心西線盟軍的動作。

    他感到頭疼的是巴爾幹,因為這是進入歐洲心髒的傳統入侵路線。

    因此,“肉餡”計劃的文件使他相信,在地中海,特别是在巴爾幹,德軍面臨着危險的局面。

    于是,希特勒派陸軍元帥隆美爾到雅典去組織一個集團軍,從其他地方調一些精銳部隊來到希臘。

     在英國人的這些騙局終于誘使德國人走入歧途後,盟軍于1943年7月9日夜在西西裡登陸了。

     疑兵之計之例說——傑伊計劃 1943年底,英國人為了配合次年就要進行的大反攻,制訂了詐騙敵人的“傑伊”計劃,它的目的是使敵人産生錯誤判斷,以為盟軍将把主要攻勢放在巴爾幹地區。

     “傑伊”計劃的主要活動舞台是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負責指揮這一行動的中心人物是英王陛下的特命全權大使休·蒙哥馬利·納奇布爾——休格森司令閣下。

    他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德國在土耳其的勢力,并設法使土耳其站在同盟國一方。

    休格森爵士有位貼身侍從叫伊萊薩·巴茲納,這是一名訓練有素的間諜,他很快就發現,英國大使經常把電報和文件帶回住所。

    為了竊取這些機密資料,他悄悄把休爵士用來開紅黑色公文箱的鑰匙印到一個蠟模上,配了一把鑰匙,然後利用大使不在的機會,偷拍了這些文件。

    他把照片拿到德國公使館要求出賣。

     德國人對這些材料的真實性和其價值的重要性感到十分震驚,立即将其高價買下。

    德國人給巴茲納起了個代号叫“西賽羅”,此後又連續作成了多次交易。

    德國人從這些情報中掌握了盟國整個戰略計劃,特别是“霸王”反攻計劃的底細,因而能夠輕易地将它摧毀。

    之所以沒有如此,是由于希特勒的猜疑心造成沒有充分利用這些情報所緻。

    但是,戰後這個事件被揭露後,休爵士和英國方面都因玩忽職守、嚴重洩露秘密而受到譴責。

     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原來這個事件正是“傑伊”詐騙計劃的一個部分,是英國人利用“西賽羅”搞的一個圈套。

    其實,巴茲納竊取文件并賣給德國人的行動,一直在英國情報人員的監視和控制之下,他們之所以不阻止他,正是為了利用他來幫助英國實現“傑伊”計劃。

    結果,那些不斷輸送到德國人手中的情報雖然對他們有一定的價值,但在幫助英國的方面,其作用卻更加重要。

     首先,文件以無可辯駁的事實顯示了盟國的力量和決心,說明盟軍的團結是牢不可破的,這樣在德國人面前就展現出必然滅亡的前景,使納粹德國的領導集團深為恐慌,因此,文件在改變納粹集團對戰争的态度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文件還影響了德國的軍事決策。

    雖然它們向希特勒表明,盟國将于1944年從英國進攻歐洲的西北部地區,但他并沒有因此而确定盟軍不會進攻巴爾幹地區。

    因此,希特勒不僅沒有調動歐洲東南部的守衛部隊,反而進一步加強了兵力,而這正是“傑伊”計劃所要達到的目的。

     由此可知,“西賽羅”事件是“傑伊”計劃的重大勝利,它使希特勒的軍事力量被大批牽制在歐洲東南部,從而對大反攻主力的登陸作戰産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疑兵之計之例說——假傘兵迷惑德國人 1944年,英美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戰役前,準備在聖瑪麗埃格利茲進行傘降,企圖讓空降兵在敵人背後配合沿海的登陸行動。

     為了掩護這次軍事行動,盟軍在預定傘兵降落地帶的兩翼,先接連投下幾批帶有音響裝置和實彈射擊模拟器的假傘兵。

    當這些假傘兵接近地面時,即發出同真實戰鬥一樣的音響,誘使德軍包圍傘降地域。

    這樣連續幾次,德軍都撲了空,便不禁麻痹大意起來。

    此時,盟軍趁機實施真的空降,大批傘兵降落到地面上,德軍還以為又是假傘兵落地,不以為意,也未能迅速作出反應,從而使盟軍的空降兵部隊毫不費力地站穩了腳跟,成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一支先頭突擊部隊,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戰争中,僞裝騙敵、故布疑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令敵人真僞難分,最終中我之計,這些都是久用不衰的謀略。

     疑兵之計之例說——盟軍轟炸皮奈蒙德 1943年,盟軍通過複雜的情報工作,掌握了德國人在歐洲西海岸防衛系統的大量資料,大反攻的準備工作在順利而又緊張地進行着。

    但是仍有一種新的威脅制約着盟軍最高指揮部的計劃和決心,這就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根據從各種渠道得來的情報,盟軍相信德國人正在制造一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它們可能是無線電制導的火箭或滑翔式炸彈,也可能是某種遠射程的大炮。

    一旦這些武器被部署到大西洋沿岸,不僅能給英國城市帶來新的災難,而且會嚴重破壞盟軍集結在英國南方準備反攻時使用的大批艦艇和物資,并有可能使盟軍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