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隔岸觀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關燈
小
中
大
·哈克獲巨援
美國曾是巴基斯坦的最大經濟援助國,然而70年代,美國給予巴基斯坦援助很少,到1979年,巴基斯坦未曾得到美國的任何援助。
巴基斯坦當時的齊亞·哈克政府是一個軍事統治政權,在齊亞領導下,巴國内政局不穩,為加強軍警力量,軍費開支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緻使巴财政空虛,經濟凋敝。
可美國當時的卡特政府懷疑巴基斯坦正在發展或已經擁有核武器,從而停止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
恰好這時,蘇聯入侵阿富汗,使齊亞獲得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因為齊亞明白,随着阿富汗戰争的加劇,阿富汗難民會蜂擁而來。
難民和駐紮在巴基斯坦門口的蘇聯軍隊,将使他獲得大量援助,最終使巴基斯坦成為美國的第三大受援國,僅次于以色列和埃及。
在巴基斯坦,人們把蘇聯入侵阿富汗看作是“勃列日涅夫送給齊亞的聖誕禮物”。
齊亞決心利用這一張有利牌與美國人進行讨價還價。
由于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日漸加強,卡特總統于1980年3月提出向巴基斯坦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
但齊亞明白自己手中那張牌的價碼。
所以,他拒絕了這個一攬子計劃,稱它是微不足道的“花生米”。
最後,果如齊亞所料。
繼卡特之後掌管美國的總統裡根,提出向巴基斯坦提供為期6年的32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和軍事援助計劃,該計劃比卡特的一攬子計劃龐大得多,并且于1981年秋提交美國國會通過。
隔岸觀火之例說——一塊油田的地皮 美國有一位石油巨子的發家史頗能發人深省。
開始,他隻是個默默無聞的窮青年。
但他認定開發石油是大有發展前途的。
他就到處奔波,反複考證,選擇了一塊表面看來并不起眼,但實際上是很有潛力的油田。
接着他就籌措必要的資金,悄悄作着人員和工程開發等各方面的準備。
但是對這塊油田感興趣的,大有人在。
無論從實力上、權勢上、經驗上,他都是無法同這些人匹敵的。
他卻知難而進。
他經常進入地産拍賣所,熟悉地皮的價格和行情,對那些有興趣開發油田的人,進行深入的了解,不僅掌握了他們的資金、人員、技術等情況,尤其是深入剖析這些人的心理狀态,尋找戰而勝之的辦法。
這塊油田地皮的拍賣就要開始了,能否買到這塊油田地皮,是他進軍石油事業的第一戰,也是決定整個戰役勝負的關鍵。
拍賣場上人頭濟濟,聚集了石油事業家、經紀人、地産商各式人等。
他也不露聲色地混迹其中。
盡管人數衆多,但大家都不急于報價,有的在暗中盤算,有的在私下議論,都想後發制人,一舉戰勝所有的對手。
場上充滿了勾心鬥角的緊張氣氛。
一個大腹便便的石油資本家站了起來,他并不開口報價,隻是用兩眼威嚴地掃視了一周,就這麼一下,吓退了一半實力不那麼雄厚的競争者,他們哪敢同這個石油資本家進行抗衡呢? 但也有不服氣的,一個瘦小精幹的地皮商連身子都沒有挪動,隻是輕輕地幹咳了一聲,這下子,把另外的一小半人也震動了,許多人都是領教過這個地皮商高明手腕的,有的還不止一次地成了他的手下敗将。
報價還是開始了,大腹便便的石油資本家和瘦小精幹的地皮商都擺出這塊地皮“非我莫屬”的架勢。
别的人是湊湊趣,填填底,所以報價數都在低水平上徘徊,要等這兩員大将出馬,才會出現真正的惡戰。
兩員大将還沒開始交手,拍賣場上又進來了一位衣冠楚楚的紳士,“呵——”人們發出了一聲長籲。
此人是本地最具财力的銀行家,平時從不涉足拍賣行。
此番出場,看上去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
大腹便便的石油資本家和瘦小精幹的地皮商自知不敵,知趣而體面地退出了拍賣場。
囊中羞澀的,趕場湊趣的,不知底細的也紛紛離場而去,諾大的拍賣場所剩人數廖寥無幾。
我們那位頗有心計的故事主人公,覺得時機已到,終于以五百美元的低價買進了這塊油田地皮。
原來他把所有的籌集的資金都已存入了本市最大的銀行裡,他特地請了銀行家為他壓陣助威的。
等到人們搞清事情真相後,那塊油田已開始動工建設了。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巴基斯坦當時的齊亞·哈克政府是一個軍事統治政權,在齊亞領導下,巴國内政局不穩,為加強軍警力量,軍費開支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緻使巴财政空虛,經濟凋敝。
可美國當時的卡特政府懷疑巴基斯坦正在發展或已經擁有核武器,從而停止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
恰好這時,蘇聯入侵阿富汗,使齊亞獲得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因為齊亞明白,随着阿富汗戰争的加劇,阿富汗難民會蜂擁而來。
難民和駐紮在巴基斯坦門口的蘇聯軍隊,将使他獲得大量援助,最終使巴基斯坦成為美國的第三大受援國,僅次于以色列和埃及。
在巴基斯坦,人們把蘇聯入侵阿富汗看作是“勃列日涅夫送給齊亞的聖誕禮物”。
齊亞決心利用這一張有利牌與美國人進行讨價還價。
由于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日漸加強,卡特總統于1980年3月提出向巴基斯坦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
但齊亞明白自己手中那張牌的價碼。
所以,他拒絕了這個一攬子計劃,稱它是微不足道的“花生米”。
最後,果如齊亞所料。
繼卡特之後掌管美國的總統裡根,提出向巴基斯坦提供為期6年的32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和軍事援助計劃,該計劃比卡特的一攬子計劃龐大得多,并且于1981年秋提交美國國會通過。
隔岸觀火之例說——一塊油田的地皮 美國有一位石油巨子的發家史頗能發人深省。
開始,他隻是個默默無聞的窮青年。
但他認定開發石油是大有發展前途的。
他就到處奔波,反複考證,選擇了一塊表面看來并不起眼,但實際上是很有潛力的油田。
接着他就籌措必要的資金,悄悄作着人員和工程開發等各方面的準備。
但是對這塊油田感興趣的,大有人在。
無論從實力上、權勢上、經驗上,他都是無法同這些人匹敵的。
他卻知難而進。
他經常進入地産拍賣所,熟悉地皮的價格和行情,對那些有興趣開發油田的人,進行深入的了解,不僅掌握了他們的資金、人員、技術等情況,尤其是深入剖析這些人的心理狀态,尋找戰而勝之的辦法。
這塊油田地皮的拍賣就要開始了,能否買到這塊油田地皮,是他進軍石油事業的第一戰,也是決定整個戰役勝負的關鍵。
拍賣場上人頭濟濟,聚集了石油事業家、經紀人、地産商各式人等。
他也不露聲色地混迹其中。
盡管人數衆多,但大家都不急于報價,有的在暗中盤算,有的在私下議論,都想後發制人,一舉戰勝所有的對手。
場上充滿了勾心鬥角的緊張氣氛。
一個大腹便便的石油資本家站了起來,他并不開口報價,隻是用兩眼威嚴地掃視了一周,就這麼一下,吓退了一半實力不那麼雄厚的競争者,他們哪敢同這個石油資本家進行抗衡呢? 但也有不服氣的,一個瘦小精幹的地皮商連身子都沒有挪動,隻是輕輕地幹咳了一聲,這下子,把另外的一小半人也震動了,許多人都是領教過這個地皮商高明手腕的,有的還不止一次地成了他的手下敗将。
報價還是開始了,大腹便便的石油資本家和瘦小精幹的地皮商都擺出這塊地皮“非我莫屬”的架勢。
别的人是湊湊趣,填填底,所以報價數都在低水平上徘徊,要等這兩員大将出馬,才會出現真正的惡戰。
兩員大将還沒開始交手,拍賣場上又進來了一位衣冠楚楚的紳士,“呵——”人們發出了一聲長籲。
此人是本地最具财力的銀行家,平時從不涉足拍賣行。
此番出場,看上去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
大腹便便的石油資本家和瘦小精幹的地皮商自知不敵,知趣而體面地退出了拍賣場。
囊中羞澀的,趕場湊趣的,不知底細的也紛紛離場而去,諾大的拍賣場所剩人數廖寥無幾。
我們那位頗有心計的故事主人公,覺得時機已到,終于以五百美元的低價買進了這塊油田地皮。
原來他把所有的籌集的資金都已存入了本市最大的銀行裡,他特地請了銀行家為他壓陣助威的。
等到人們搞清事情真相後,那塊油田已開始動工建設了。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