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隔岸觀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關燈
利索。

    ”裁縫師傅出主意道。

    “行,你看着做好了,一定要結實。

    ” 第一條牛仔褲的前身——工裝褲就這樣誕生了。

    由于它美觀、方便、耐穿,深受礦工歡迎。

     在此基礎上,萊維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工裝褲的質量,逐漸演變成一種新時裝——牛仔褲,從加利福尼亞礦區推向城市,從美國推向全世界。

    萊維成了聞名于世的“牛仔褲大王”。

     如果當年萊維不假思索地投入了淘金角逐,而不是“以靜待嘩”,冷靜觀之,尋找自己的突破點,那麼“牛仔褲大王”恐怕就不是萊維了。

     袖手旁觀彼岸觀火,混亂局面泰然處之。

     “以治待亂”,靜觀其變化,直到事情發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機采取行動,從中取利。

     激烈的商戰中,若想少花本錢,多賺利潤,此“隔岸觀火”計不能不用。

     隔岸觀火之例說——波蘭假手于人 波蘭在16世紀後期開始,一直想侵略俄國,雖然那時俄國由于長期政局動蕩,已日趨薄弱,但畢竟地廣人多,要征服它并非易事,如果貿然用兵,反而會激起俄國各種勢力一緻對外的決心。

    波蘭自知力量有限,就采取假手于人的策略。

     正巧那時俄國的新沙皇戈都諾夫即位,政權又趨動蕩起來。

    新沙皇是個野心家,他将合法繼承人德米特裡在其幼年時就謀害了,從而奪得了皇位。

    他接位不久,一個自稱是德米特裡一世的人在一些哥薩克人及衆多農奴的擁戴下也另立政權,并起兵攻打戈都諾夫。

    。

    但苦于力量薄弱,難成氣候。

     波蘭人就趁機插手,借給戈都諾夫的反對派4000名兵丁,并提供物資援助。

    假德米特裡頓時力量大增,一些擁有實力的貴族主紛紛倒戈于他,因而使反對派的軍隊能所向無敵地進入莫斯科,奪取了皇位。

     那些倒向德米特裡的貴族和地主并非真心擁戴他,而是為了維護和擴張自己的勢力,一旦攻入莫斯科後,他們又起而反對并殺死了德米特裡,擁戴了柏伊斯基為沙皇。

    經過這一次的戰争,俄國的軍事力量更加脆弱不堪。

     事隔一年,俄國又出現了一個自主立皇者,稱為德米特裡二世。

    波蘭人故伎重演,借給他兩萬人馬,助其進攻。

    這個自立為皇者一直打到莫斯科,與柏伊斯基的政權對峙了将近兩年。

    雙方互有死傷。

    一些貴族地主像是走馬燈似的一會倒向這邊,一會兒又倒向那邊。

    這一切都消耗了俄國的實力,完全破壞了正常的秩序。

     波蘭統治者這時覺得坐享其成的時機到了,就直接出兵進犯俄國,沒化多少力氣就大敗俄軍于莫斯科近郊,并進入俄國首都,雖然它的力量無法覆蓋整個俄國,但這時俄國已無中央政權和統一指揮的軍隊,這個老牌帝國的局勢已陷于深度的危機之中。

     隔岸觀火之例說——阿德勒妙法救列甯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在奧匈帝國的波羅甯,一個農婦向當地憲兵隊報告了一起“驚人的事件”:一個“俄國佬”列甯跑到山上,在那邊寫着什麼——顯然是在繪制波羅甯的戰略地圖。

    7月25日,一個憲兵上士搜查了列甯的住所,并命令列甯第二天去新塔爾克州長官公署聽候處理。

    第二天,列甯應召前往,在那裡他被逮捕。

     警察局找不出列甯為沙皇政府從事間諜活動的任何證據,但他們仍然甯願聽信有關列甯與俄國進行頻繁聯系的謠言,因此一直關押着列甯。

     在當時兩國交戰情況下,間諜嫌疑的罪名很有可能被草率處決。

    另外,沙皇政府也企圖借機加害列甯。

    沙皇内務部副部長通知西南戰線司令官,說列甯有可能關押在克拉科夫監獄内,如果俄軍一旦攻陷這裡,務必将列甯搜索逮捕,解送回國。

     列甯的親屬們和布爾什維克組織十分焦慮擔心,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營救列甯。

    他們向波蘭和奧地利的社會民主黨人及進步人士寫信、拍電報,要求他們幫助救援列甯。

    同時,他們分别與有關當局交涉,做擔保,抗議逮捕列甯,要求釋放。

    但是,奧匈帝國政府除了懷疑列甯從事間諜活動外,也對他的布爾什維克身份感到不安,因此想借故一直關押他,不願釋放。

     這時,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奧地利國會議員維·阿德勒知道,奧匈帝國十分希望沙皇國家内部産生紛亂,從而使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