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作矣。
雖然,鈇钺凜如,所為正君臣夷夏之名者,功固偉也。
書二事孰為大,事親為大 [同考試官郎中王批:命意精深,詞采典雅可愛。
同考試官編修陸批:遣意入微,鑄詞逼古文之上乘者。
同考試官編修楊批:理既切至,詞複精詣,足稱傑作。
同考試官侍讀盛批:發事親為大意最明悉,而詞複雅健,是善作者。
考試官侍讀學士周批:精深宏暢。
考試官大學士王批:警健不浮。
] 有系于事之大者,而用情當先之矣。
蓋人之不能無所事也,情也。
乃事之大,在事親焉。
盍亦知所先乎?且事之名何繇起也?其起于恩之有所維、分之有所屬乎?而世乃泛泛焉不求其所自生,則亦暗于用情之叙矣。
是故凡吾之所當事者,多矣。
孰為大,其惟事親乎! 蓋論人生之初,其與父母,原不隔形骸而語立愛之情。
其于家庭,尤倍為聯屬。
凡激于恩者,當事而親之。
鞠子,自有覆載以來,稱罔極焉。
此非常恩,則以恩言事者,孰加于親也?凡屬于分者,當事而子之。
承親,自有綱常以來,稱首倫焉。
此非常分,則以分言事者,又孰加于親也?朝夕承歡,道若甚迩,實天經地義之所在。
雖天下亦有委質為事者,而要之未出庭闱,則顧複之愛尤真。
故有等天合之倫于人合,則昧矣。
左右就養,事若甚易,實至德要道之所存。
雖天下亦有克恭為事者,而要之念始孩提,則瞻依之情獨切,故有等尚親之誼于尚齒,則拂矣。
信乎人無二本,孝先百行。
有親而不能事,見謂失真。
事親而猶他人,見謂悖德。
皆不明于大之義者也。
然而事親,要矣。
所以事親者,尤要焉。
古稱舜孝底豫,周孝繼述,蓋皆養志之說也,曾子得之矣。
乃其傳<大學>,先身而後家,則誠身又養志之大者。
故求曾子之孝,當自三省始。
書三安汝止,惟幾惟康,其弼直,惟動丕應徯志。
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籲!臣哉,鄰哉;鄰哉,臣哉。
禹曰:俞 [同考試官郎中王批:明約雅緻,得典谟體者,無逾此篇。
同考試官編修陸批:沈渾簡嚴,無一剩語。
同考試官編修楊批:虞庭籲俞之盛,宛然在目,而詞義渾雅得體,宜錄以式。
同考試官侍讀盛批:醇正精瑩,<書>義無逾此矣。
考試官侍讀學士周批:純正古雅。
考試官大學士王批:肇意蒼茫。
] 大臣緻儆于君,因有契乎聖君之儆臣者焉。
蓋聖世君臣交相儆也,禹方期帝慎位,而臣鄰之味能,弗俞哉?且盛哉?虞君臣之際也,臣不謂黼良,有聖主而忘謇谔之規;君不謂端揆,有直臣而忘儆惕之念,其心同也。
故禹陳慎位,意曰惟君乃宰化之原,惟弼有正君之責,必也汝止則安乎?幾康則審乎?而其弼也則直乎? 一人之猷念,有安貞而無悔吝,已足以孚上下群臣之規警。
有直道而無曲從,益足以聯天人。
則民助其信,而徯志之應可,必也;天助其順,而用休之命可,必也。
此固系君德哉,而臣與有力矣。
帝也感焉而歎曰:「籲!臣哉,其我鄰哉,而弼誠切于倚毗矣。
鄰哉,其我臣哉,而直誠深于願望矣。
」反複以志感,而求輔之念益殷;詠歎以寄情,而慎位之圖愈切。
固密勿之箴銘,而寮采之炯鑒也。
禹之聞而俞也,固宜哉!籲,盛矣!雖然,君慎臣直,固在交修乎?乃其主宰,則尤系人主之慎位何如爾?故有明聖之君,不患無規拂之臣。
否則主德暗而方,且以谏為諱,容知勵臣之弼直乎哉?此又君天下者所當知。
論一帝天之命,主于民心 [同考試官郎中王批:天民相通之旨,人人能言之,獨此以閑深隽偉之辭,發激昂剀切之意,而末複歸謂敬德必雅抱忠忱、期擔匡翼者,宜錄以式多士。
同考試官編修陸批:才氣沈雄,學識淵博者士哉。
同考試官編修楊批:朗麗剀切,達天人之際矣。
同考試官侍讀盛批:邃學淵淳,雄文沛發,必卓爾不群士也,可為樗人慶。
考試官侍讀學士周批:沈雄典重,發意親切,刊盡浮靡,獨存古雅,擅場作也。
考試官大學士王批:詞古氣厚,而發題意破的,顯見所養。
] 世之治也,則人主先重民矣。
夫所為重民者,非為民重也,而為天之所寄命者重也。
天,至尊也;命,至不可測也,而否泰隆替之機,則天乃不能自握其命,而寄之于民。
人主弗察,則見以為天自天,民自民。
民之癢屙噓吸,毫無關于蒼蒼顯赫之命,以至權使威籠,益自重而輕民。
民輕而自重,則其究也,天之命亦輕,而俯仰一無足畏者。
夫惟明主超然遠覽,審于天人相與之際,而征天心于民心。
賤以征貴,微以征顯,則不敢一日不重民。
重民所以重天也,天下之治則必由此矣。
張子曰:「帝天之命,主于民心」,此人主重民之說也。
夫人主處曲房重楹之中,高拱紫垣黃屋之上,海内莫敢跂尊焉。
一喜則恬愉滿幽遐,一怒則焰毒徹蔀屋,海内莫敢望威焉。
蓋天下之稱靈爽顯赫者也,而不有最靈爽顯赫者以臨之乎上,則志益慆淫而靡所顧忌,故天得以幀符昭主勤,又得以怪異震主懈;得以崗陵昌熾之運答明禋,又得以震怒更置之罰黜穢德。
一日予我,則欲拱揖辭之而弗克;一日威我,則欲避之幽障險岩重襲石室之中而亦弗克。
而中主乃或恣行胸臆,怡燕堂而寝厝火,猝有不測,乃始錯谔踯躅,而歸之适來适往之數,莫可誰何。
間有一二畏天之主,則又謂是蒼蒼者,寔祲祥我,而圖度之計百出。
其悖至于燔圭币陳牲駵,封雲禅亭,齋受天書,以幸渺漠不可知之天命;又其悖則矯天以從人,以策免賢良為答譴,以誅鋤善類為消沴,以創建營造為更始,天着郵則曰符命降,天亢陽則曰以幹封,噫!亦大惑矣。
抑孰知天渾渾爾,漠漠爾,安懸耳目?安測聲聞?而其神氣精意,則自與下土舍生之類,膠附而響随。
是以東風至而灑湛液,蠶咡絲而商弦絕,物氣感之,蔑弗應矣。
賤臣叩心,而霜飛燕地;庶女告天,而風襲靈台。
一夫感之,蔑弗應矣。
又況環瀛海内外,百千萬億不可指數之元元,其喜怒悲愉,百千萬億不可壅阏之情狀。
而天之明威視聽,有不因之轉移類應者乎?故精感于下,征變于上,民方忻忻于廋盈廪羨,嬉遊歌誦,而天辄告以慶雲德星、保世永祚之征。
民方嗷嗷于宵啼露處,重足燔炙,而天辄告以夭劄疹疠、背谲乖疵之征。
民之于天也,若執券、若植表、若鼓宮商,叩靡不聞、谒靡不報者。
明主知其然,故不畏積氣積形穹然者之天,而畏能降災降祥之天。
夫能真降災降祥之天,則民是已。
民者,勢輕于尚枲,權輕于飛羽。
吏臨之則輕,法束之則輕,裡井而賦之則輕,什五而借之則輕。
夫惟合衆輕而寄之帝天之命,則猶重。
何者?天之愛民甚矣。
民心所欲就,天亦就之,民心所欲去,天亦去之。
此主權所不能制,吏法所不能加,故曰重也。
是以人主不重天則已,重天則必先重天所寄命之民心。
故九重之夏屋官駕,雕琢陸離,而闾閻有蓬堁不蔽之民,慮非天意,弗敢恣也;九重之田獵驅騁,翙翿星馳,千錘萬燧,長夜擊鮮,而闾阊有黎黑痹瘃之民,慮非天意,弗敢恣也;九重之衛袖姨施,奉尊稱觞,萬舞千讴,飄雪回風,而闾阊有穹孓枵腹之民,慮非天意,弗敢恣也。
日闵闵皇皇,下狥窮檐而招好去惡,濡沫卵翼,不敢一念一事自先而後民,自貴而賤民,自勇而弱民,自智而愚民,此豈真謂民之重有加于我哉?重天命也。
天為民立君,君為天重民,然後君心與民心合,民心與天心合。
其應至于雨旸若寒燠時,山出異丹,水出沈玉,屈轶萐莆産于朝,青麟赤鳳止于郊。
蕭雲掩阙,丹露騰軒,日月揚光,五氣運照,荷天之休若是,其顯隆懿爍也。
而所繇緻,蓋有秋毫不自重民出者哉? 昔者臯陶矢谟,至天聰明,明畏皆自我民出,而以敬饬有土。
召公祈天休命,而其大旨,乃在敬德誠民。
夫二臣者,豈其不谙造化,不徹三極,而姑為是迂闊無當之論?又豈其暗于蔔祝修禳、延祚迎齡之術,而若是斤斤緻敬于下土賤微之小民者?此可惕然思矣。
後世诘後,察相欲為國家計長遠,舍敬,複操何道乎?而敬德有要,吾以謂一無欲,足以盡之。
借令某處深宮燕間,接近習暬,禦一淡然,主以無欲之心,則君志将益清明,君身将益強固。
一猷念發,即注存小民;一解澤流,即朝濡而暮暨于小民,于天之心固忻然有當矣。
即蔔年蔔曆逾萬斯年,與天長久無窮極,可也。
[<明代登科錄彙編>第二十冊之<萬曆丙戌會試錄>]
雖然,鈇钺凜如,所為正君臣夷夏之名者,功固偉也。
書二事孰為大,事親為大 [同考試官郎中王批:命意精深,詞采典雅可愛。
同考試官編修陸批:遣意入微,鑄詞逼古文之上乘者。
同考試官編修楊批:理既切至,詞複精詣,足稱傑作。
同考試官侍讀盛批:發事親為大意最明悉,而詞複雅健,是善作者。
考試官侍讀學士周批:精深宏暢。
考試官大學士王批:警健不浮。
] 有系于事之大者,而用情當先之矣。
蓋人之不能無所事也,情也。
乃事之大,在事親焉。
盍亦知所先乎?且事之名何繇起也?其起于恩之有所維、分之有所屬乎?而世乃泛泛焉不求其所自生,則亦暗于用情之叙矣。
是故凡吾之所當事者,多矣。
孰為大,其惟事親乎! 蓋論人生之初,其與父母,原不隔形骸而語立愛之情。
其于家庭,尤倍為聯屬。
凡激于恩者,當事而親之。
鞠子,自有覆載以來,稱罔極焉。
此非常恩,則以恩言事者,孰加于親也?凡屬于分者,當事而子之。
承親,自有綱常以來,稱首倫焉。
此非常分,則以分言事者,又孰加于親也?朝夕承歡,道若甚迩,實天經地義之所在。
雖天下亦有委質為事者,而要之未出庭闱,則顧複之愛尤真。
故有等天合之倫于人合,則昧矣。
左右就養,事若甚易,實至德要道之所存。
雖天下亦有克恭為事者,而要之念始孩提,則瞻依之情獨切,故有等尚親之誼于尚齒,則拂矣。
信乎人無二本,孝先百行。
有親而不能事,見謂失真。
事親而猶他人,見謂悖德。
皆不明于大之義者也。
然而事親,要矣。
所以事親者,尤要焉。
古稱舜孝底豫,周孝繼述,蓋皆養志之說也,曾子得之矣。
乃其傳<大學>,先身而後家,則誠身又養志之大者。
故求曾子之孝,當自三省始。
書三安汝止,惟幾惟康,其弼直,惟動丕應徯志。
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籲!臣哉,鄰哉;鄰哉,臣哉。
禹曰:俞 [同考試官郎中王批:明約雅緻,得典谟體者,無逾此篇。
同考試官編修陸批:沈渾簡嚴,無一剩語。
同考試官編修楊批:虞庭籲俞之盛,宛然在目,而詞義渾雅得體,宜錄以式。
同考試官侍讀盛批:醇正精瑩,<書>義無逾此矣。
考試官侍讀學士周批:純正古雅。
考試官大學士王批:肇意蒼茫。
] 大臣緻儆于君,因有契乎聖君之儆臣者焉。
蓋聖世君臣交相儆也,禹方期帝慎位,而臣鄰之味能,弗俞哉?且盛哉?虞君臣之際也,臣不謂黼良,有聖主而忘謇谔之規;君不謂端揆,有直臣而忘儆惕之念,其心同也。
故禹陳慎位,意曰惟君乃宰化之原,惟弼有正君之責,必也汝止則安乎?幾康則審乎?而其弼也則直乎? 一人之猷念,有安貞而無悔吝,已足以孚上下群臣之規警。
有直道而無曲從,益足以聯天人。
則民助其信,而徯志之應可,必也;天助其順,而用休之命可,必也。
此固系君德哉,而臣與有力矣。
帝也感焉而歎曰:「籲!臣哉,其我鄰哉,而弼誠切于倚毗矣。
鄰哉,其我臣哉,而直誠深于願望矣。
」反複以志感,而求輔之念益殷;詠歎以寄情,而慎位之圖愈切。
固密勿之箴銘,而寮采之炯鑒也。
禹之聞而俞也,固宜哉!籲,盛矣!雖然,君慎臣直,固在交修乎?乃其主宰,則尤系人主之慎位何如爾?故有明聖之君,不患無規拂之臣。
否則主德暗而方,且以谏為諱,容知勵臣之弼直乎哉?此又君天下者所當知。
論一帝天之命,主于民心 [同考試官郎中王批:天民相通之旨,人人能言之,獨此以閑深隽偉之辭,發激昂剀切之意,而末複歸謂敬德必雅抱忠忱、期擔匡翼者,宜錄以式多士。
同考試官編修陸批:才氣沈雄,學識淵博者士哉。
同考試官編修楊批:朗麗剀切,達天人之際矣。
同考試官侍讀盛批:邃學淵淳,雄文沛發,必卓爾不群士也,可為樗人慶。
考試官侍讀學士周批:沈雄典重,發意親切,刊盡浮靡,獨存古雅,擅場作也。
考試官大學士王批:詞古氣厚,而發題意破的,顯見所養。
] 世之治也,則人主先重民矣。
夫所為重民者,非為民重也,而為天之所寄命者重也。
天,至尊也;命,至不可測也,而否泰隆替之機,則天乃不能自握其命,而寄之于民。
人主弗察,則見以為天自天,民自民。
民之癢屙噓吸,毫無關于蒼蒼顯赫之命,以至權使威籠,益自重而輕民。
民輕而自重,則其究也,天之命亦輕,而俯仰一無足畏者。
夫惟明主超然遠覽,審于天人相與之際,而征天心于民心。
賤以征貴,微以征顯,則不敢一日不重民。
重民所以重天也,天下之治則必由此矣。
張子曰:「帝天之命,主于民心」,此人主重民之說也。
夫人主處曲房重楹之中,高拱紫垣黃屋之上,海内莫敢跂尊焉。
一喜則恬愉滿幽遐,一怒則焰毒徹蔀屋,海内莫敢望威焉。
蓋天下之稱靈爽顯赫者也,而不有最靈爽顯赫者以臨之乎上,則志益慆淫而靡所顧忌,故天得以幀符昭主勤,又得以怪異震主懈;得以崗陵昌熾之運答明禋,又得以震怒更置之罰黜穢德。
一日予我,則欲拱揖辭之而弗克;一日威我,則欲避之幽障險岩重襲石室之中而亦弗克。
而中主乃或恣行胸臆,怡燕堂而寝厝火,猝有不測,乃始錯谔踯躅,而歸之适來适往之數,莫可誰何。
間有一二畏天之主,則又謂是蒼蒼者,寔祲祥我,而圖度之計百出。
其悖至于燔圭币陳牲駵,封雲禅亭,齋受天書,以幸渺漠不可知之天命;又其悖則矯天以從人,以策免賢良為答譴,以誅鋤善類為消沴,以創建營造為更始,天着郵則曰符命降,天亢陽則曰以幹封,噫!亦大惑矣。
抑孰知天渾渾爾,漠漠爾,安懸耳目?安測聲聞?而其神氣精意,則自與下土舍生之類,膠附而響随。
是以東風至而灑湛液,蠶咡絲而商弦絕,物氣感之,蔑弗應矣。
賤臣叩心,而霜飛燕地;庶女告天,而風襲靈台。
一夫感之,蔑弗應矣。
又況環瀛海内外,百千萬億不可指數之元元,其喜怒悲愉,百千萬億不可壅阏之情狀。
而天之明威視聽,有不因之轉移類應者乎?故精感于下,征變于上,民方忻忻于廋盈廪羨,嬉遊歌誦,而天辄告以慶雲德星、保世永祚之征。
民方嗷嗷于宵啼露處,重足燔炙,而天辄告以夭劄疹疠、背谲乖疵之征。
民之于天也,若執券、若植表、若鼓宮商,叩靡不聞、谒靡不報者。
明主知其然,故不畏積氣積形穹然者之天,而畏能降災降祥之天。
夫能真降災降祥之天,則民是已。
民者,勢輕于尚枲,權輕于飛羽。
吏臨之則輕,法束之則輕,裡井而賦之則輕,什五而借之則輕。
夫惟合衆輕而寄之帝天之命,則猶重。
何者?天之愛民甚矣。
民心所欲就,天亦就之,民心所欲去,天亦去之。
此主權所不能制,吏法所不能加,故曰重也。
是以人主不重天則已,重天則必先重天所寄命之民心。
故九重之夏屋官駕,雕琢陸離,而闾閻有蓬堁不蔽之民,慮非天意,弗敢恣也;九重之田獵驅騁,翙翿星馳,千錘萬燧,長夜擊鮮,而闾阊有黎黑痹瘃之民,慮非天意,弗敢恣也;九重之衛袖姨施,奉尊稱觞,萬舞千讴,飄雪回風,而闾阊有穹孓枵腹之民,慮非天意,弗敢恣也。
日闵闵皇皇,下狥窮檐而招好去惡,濡沫卵翼,不敢一念一事自先而後民,自貴而賤民,自勇而弱民,自智而愚民,此豈真謂民之重有加于我哉?重天命也。
天為民立君,君為天重民,然後君心與民心合,民心與天心合。
其應至于雨旸若寒燠時,山出異丹,水出沈玉,屈轶萐莆産于朝,青麟赤鳳止于郊。
蕭雲掩阙,丹露騰軒,日月揚光,五氣運照,荷天之休若是,其顯隆懿爍也。
而所繇緻,蓋有秋毫不自重民出者哉? 昔者臯陶矢谟,至天聰明,明畏皆自我民出,而以敬饬有土。
召公祈天休命,而其大旨,乃在敬德誠民。
夫二臣者,豈其不谙造化,不徹三極,而姑為是迂闊無當之論?又豈其暗于蔔祝修禳、延祚迎齡之術,而若是斤斤緻敬于下土賤微之小民者?此可惕然思矣。
後世诘後,察相欲為國家計長遠,舍敬,複操何道乎?而敬德有要,吾以謂一無欲,足以盡之。
借令某處深宮燕間,接近習暬,禦一淡然,主以無欲之心,則君志将益清明,君身将益強固。
一猷念發,即注存小民;一解澤流,即朝濡而暮暨于小民,于天之心固忻然有當矣。
即蔔年蔔曆逾萬斯年,與天長久無窮極,可也。
[<明代登科錄彙編>第二十冊之<萬曆丙戌會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