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序類

關燈
守之,形影相吊。

    先世宦不富,又孫子衆多,析去,家益落。

    太安人辛苦持家政,教兒成立,為邑諸生,翼得一第。

    不偶,遂以先蔭補黑衣之缺。

    然金吾慷慨率直,無愧名家子,皆太安人教。

     太安人先居宦邸,年老厭京華,乃歸。

    金吾君亦歸,念母氏老,不欲出。

    太安人讓之曰:「爾世受朝廷恩澤,比羽林孤兒,不思盡力侍衛,積勤勞,取功名,以無隤家聲,而乃絮絮作小兒泣。

    且爾以我為老耶?我燈下猶不廢績,行不杖,齒猶能碎爆豆。

    急治裝,毋我慮!」金吾君乃強出。

    今太安人年将八十矣,固善飯無恙也。

    而金吾君獨愀然曰:「一官如塵耳!即母不欲兒歸,那得久住?」于是暫擲簪冠,兼程取道,冀及稱觞之期。

    予乃謂太安人壽蓋未艾也,夫其淳德厚行,在己者豐,而壯而孀居,垂四十年,伶仃孤苦;子雖為一官,居散地,清貧無厚祿以逮親,其得于天者大啬。

    夫桃李雖榮,朝開暮落,松柏屯霜剝雪,久而青青。

    太安人經曆百苦,豐其德而啬其報至此,造物者将終不報耶,豈以桃李之報報之耶!然則将何以報之哉?壽也,不百歲不止也。

    予故曰未艾也。

     今予堂上有兩大家,自少至長,撫我育我,視生身不啻也。

    年皆七八十餘,即嚴親能緻孝養,而予兄弟三人皆留京邸,不得日侍膝下。

    見金吾君之斑斓而南也,真若仙遊矣! ○送夾山母舅之任太原序 吾邑自洪、成以來,科第不乏。

    士大夫之有行業者,亦複不少,獨風雅一門,蓁蕪未辟。

    士自蒙學,以至白首,簏書中惟蓄經書一部,煙熏<指南>、<淺說>數帙而已。

    其能誦十科策幾段,及程墨後場幾篇,則已高視闊步,自誇曰奧博。

    而鄉裡小兒憚之,亦不翅揚子雲。

     餘為諸生,講業石浦,一耄宿來,見案頭攤<左傳>一冊,驚問是何書,乃溷帖括中?一日,偶感興賦小詩題齋壁,塾師大罵:「爾欲學成七洲耶?」吾邑獨此人能詩,人争嫉之,因特舉為誡。

    故通邑學者,号詩文為「外作」,外之也者,惡其妨正業也。

    至于佛、老諸經,則共目為妖書。

    而間有一二求通其說者,則诟之甚于盜賊。

    此等陋俗,蓋餘廿年前所親見。

    而今裡中三尺小子所哦者,非兩漢即六代。

    無論舉義,即尺蹏往來,具有古意。

    <道德>、<南華>以及竺典,亦多涉獵。

    揮麈援毫,往往有緻。

    衣冠文物,殆斌斌等于三吳矣。

    宗道兄弟三人,遊于都門,得與海内士大夫往還,二三名流俱不以趢趢庸陋見棄,推而附之大雅之林。

    其友之相習者戲謂:「南平一片黃茆白葦,何得出爾三人!」蓋謬疑開辟蓁蕪自我兄弟,而不知點化镕鑄,皆舅氏惟學先生力也。

     先生少從方伯公宦四方,獨取異書秘文以歸。

    歸偕駕部弟閉門讀誦。

    駕部公得隽後,先生誅茆城南,号曰陽春社。

    一時後進入社講業者如林,不肖兄弟亦其人也。

    自有此社,人始知程墨之外,大有書帙;科名之外,大有學問。

    而先生又能操品藻權,鼓舞諸士。

    諸士窮日夜力,勾搜博覽,以收名定價于先生。

    以故數年之間,雅道大振,家操靈蛇,人握夜光。

    屍而祝之,當首先生矣。

    顧宗道輩得先生不龜手之藥,先後見收,而先生不免于洴澼絖,則先生之遭也,遇不遇不足以概先生。

     先生往年令嘉祥,嘉祥之不文,甚于吾邑。

    聞其邑士人,近日頗知讀古書,所為舉義,慚有文采。

    其它陋俗,亦浸革易。

    然先生治此土,僅數月耳。

    賢人所至,俄頃成化,豈不異哉!今太原為晉名封,<圖經>稱其士人窮理學,習辭章,先生冶之,是為以造父駕麒骥,風化易成,何止倍蓰于嘉祥。

    況石室、風谷,近在封内,實仙人之窟宅,區中之奧境。

    撫字之暇,攜其士人,攝屐登臨,論道講義;幽岩絕壁,墨渖淋漓。

    自今以往,雅道西矣。

     ○牟鎮撫序 予少時讀書石浦,與龔五舅、六舅讀書處鄰。

    牟子為六舅内弟,偕焉。

    其牆可跳而越也,每暇必衷牆而語。

    時牟子年甚少,眉目疎秀,出其文字亦了了,意謂文事庶幾可成也。

    而牟子精悍,饒膂力,長槍短兵,拳撲諸藝皆精。

    其好武也甚文,而其技亦工于文,意其以武成名不難。

    然牟子時方學舉子業,武非不屑也。

     自後予由隐而仕,陸沈金門幾二十年。

    而車子随夾山三舅來京師,奔走沙塵中,幾不可複識。

    問之何業,則雲:「儒不成,去為掾史。

    今來逐例轉考,企得一官耳。

    」噫!牟子少時義氣豪放,天下事雖不可知,何至并一青衿靳之,甚矣升沈之不可測也。

    因問之曰:「若舊日所學舉子業能憶否?」曰:「忘之矣。

    」「若舊所習長槍短兵之技在否?」曰:「是固在也。

    」予乃與夾山舅為之計曰:「夫掾史之途有限,未可以騁高足也。

    今天下多事,以子拳勇,何不藉明例,賣武功爵,積日累勞,可由小校以至大帥,其途無所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