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館閣文類
關燈
小
中
大
天,而同乎天,豈與一貫之理纖毫隔閡哉!故曰聖人安之則一貫,學人勉之則忠恕。
曾子功力将純,故傳其安者;而弟子境界尚隔,故僅聞其勉者。
異者造,不異者道。
則紫陽之稱借言也,其毋乃太分别與?雖然,一者渾渾淪淪,不可得而名。
曾氏恐學者難之而道迷,故直發之曰忠恕;紫陽恐學者易之而道亦迷,故又解之曰借言。
而均一明道覺人之心,有所不得已者矣。
吾又聞紫陽有晚年定論,深悔其傳注未當,有誤來學。
茲解也,或猶未定之論,未可知也。
○防河議 今天下譚防河者,豈不稱甚辨哉!日者祥符、蘭陽間,河決百餘丈,湮城郭,毒人民,患非尟矣。
然僅及沿河之人民,未至奔潰四出,為根本害;而其沿堤之瑕者,補之令堅且厚,尚可支目前。
而徐、邳以南,則為害滋大矣。
蓋害在河以南,為四肢之病;在徐、邳,則瘿之附咽喉,失今不治,憂尚忍言乎!異日者徐、邳之間,黃、淮合流,今黃強而淮弱,則不能合,和強則易決。
高、寶之間決,而國家數百萬飛挽雲連,将何道以濟乎?則害在運道。
淮不敵黃,将縮而旁潰,旁潰其及泗州乎,則害在陵寝。
且黃繇清河凡四折而趣海,藉令一者不守,而淮安、高、寶、鹽、興之民,何恃弗為魚乎,則害在人民。
是河南諸處害僅人民,而徐、邳間則合害運道、陵寝而三也。
三二瞿瞿之臣,蒿目而畫者,不出疏築二議。
然理勢固不能出疏築二議矣,是在當事者求其當實行之焉耳。
往治河之臣,計謂堤深則能束水,水受則勢迅而沙淤随下,是寓疏于築,不可謂非便計。
今沙竟未能滌,而水日益高,将複議增堤。
增之不已,将隆之于天也?無論糜内帑,即緩急奚益也。
迩年議少異矣,是故議重開草灣,議開月河闆閘,議落崔鎮等壩。
夫開草灣僅能防西堤之沖,有如從清江決而入奈何?則重開草灣非計也。
夫河堤不足賴矣,将月河足賴乎?則開月河非計也。
今崔鎮、徐二壩流甚細,季太、三義久塞,今雖落之,豈能洩洪洞之流?則落崔鎮等壩亦非計也。
然則遂無計乎?曰:酌之疏與築之間,求其當實行之焉耳。
夫河南之境,冰堅難測,而徐、淮地燠,解冰于季冬,測其淺深,而浚之及底焉。
久之河益深,水益日卑,不憂潰矣。
此疏之一策也。
又自大河口别開一河,至瓦子灘以接草灣,出顔家河,庶幾正河不沖入清江閘乎,此又疏之一策也。
夫安東至雲梯一帶,業已堤之,而郊陵至羊賽四十裡,不可為束堤乎,此築之一策也。
凡此皆補苴殘漏之計矣。
乃若功力甚巨,可計萬全者,似莫若複故道。
河自桃園三義鎮達葉家沖而合淮,實惟故道;而濟運一河,乃支河耳。
今河流竟棄正河而據支河,有如複此,直接顔河,足可支數十年無恙。
一勞久逸,暫費永甯,将在于此,是又善行其疏之上策,而築可無論已。
語曰:「非常之事,非常人之所能為。
」夫唐堯且咨嗟俾乂,而漢武沈璧馬宣房瓠子間,而為詩以歎。
今譚何容易哉!藉令今所陳複故道諸策,可實見之行,亦賴廟堂精擇純心任事者,全委付之。
而破拘攣,寬文法,無愛帑藏,無惜高爵。
戒十羊九牧之擾,排道旁作舍之謀。
即地平天成,河渎獻瑞,可望于今日,而何慮三患?不然,吾未知空譚之可以纡患否也! ○拟遼東剿平東夷賜給總督薊遼都禦史诰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擁旄作鎮,弘資帷幄之良;秉钺專兵,式重幹城之寄。
矧薊、遼藩屏京國,而總督鎖鑰北門。
屬羽檄之風馳,賴摹畫之天卷。
言念非常之伐,宜膺不次之恩。
爾總督薊、遼都禦史某,文武兼資,忠良夙植。
器足當盤錯,出以沈幾;志不避劻勷,應之閑暇。
頃者海西之弗靖,實由那林之逆謀。
雪王台之孫,報二奴之怨。
鹵掠畜産,虔劉士民。
結連淵薮,跳梁邊境。
鼓螳臂以當轍,聚螢火以燔山。
知鼠竊之無能為,顧枭謀之安可赦。
爾乃克摅神算,用振皇威。
甲士電馳,戈镞日耀。
先聲播而天狼膽落,全軍臨而孽虜魂銷。
獻斬馘者盈千,獲辎重者無算。
烽燧撤警,賴以拯東鄙之危;師旅投戈,從茲釋北顧之慮。
勳在廊廟,名震華夷。
我武惟揚,朕心嘉悅,庸鑒勞續,爰賜寵綸。
嗚呼!方叔宣猷,則周王攘外;營平展力,則漢主拓疆。
嘉爾虜功,諒同先躅。
爾尚恢張志意,益勵忠貞。
舞兩階以格苗,朕不敢後幹羽之化;出萬全而制敵,爾當克先桑土之謀。
欽哉! ○毛穎、陳玄、石泓、楮素傳 毛
曾子功力将純,故傳其安者;而弟子境界尚隔,故僅聞其勉者。
異者造,不異者道。
則紫陽之稱借言也,其毋乃太分别與?雖然,一者渾渾淪淪,不可得而名。
曾氏恐學者難之而道迷,故直發之曰忠恕;紫陽恐學者易之而道亦迷,故又解之曰借言。
而均一明道覺人之心,有所不得已者矣。
吾又聞紫陽有晚年定論,深悔其傳注未當,有誤來學。
茲解也,或猶未定之論,未可知也。
○防河議 今天下譚防河者,豈不稱甚辨哉!日者祥符、蘭陽間,河決百餘丈,湮城郭,毒人民,患非尟矣。
然僅及沿河之人民,未至奔潰四出,為根本害;而其沿堤之瑕者,補之令堅且厚,尚可支目前。
而徐、邳以南,則為害滋大矣。
蓋害在河以南,為四肢之病;在徐、邳,則瘿之附咽喉,失今不治,憂尚忍言乎!異日者徐、邳之間,黃、淮合流,今黃強而淮弱,則不能合,和強則易決。
高、寶之間決,而國家數百萬飛挽雲連,将何道以濟乎?則害在運道。
淮不敵黃,将縮而旁潰,旁潰其及泗州乎,則害在陵寝。
且黃繇清河凡四折而趣海,藉令一者不守,而淮安、高、寶、鹽、興之民,何恃弗為魚乎,則害在人民。
是河南諸處害僅人民,而徐、邳間則合害運道、陵寝而三也。
三二瞿瞿之臣,蒿目而畫者,不出疏築二議。
然理勢固不能出疏築二議矣,是在當事者求其當實行之焉耳。
往治河之臣,計謂堤深則能束水,水受則勢迅而沙淤随下,是寓疏于築,不可謂非便計。
今沙竟未能滌,而水日益高,将複議增堤。
增之不已,将隆之于天也?無論糜内帑,即緩急奚益也。
迩年議少異矣,是故議重開草灣,議開月河闆閘,議落崔鎮等壩。
夫開草灣僅能防西堤之沖,有如從清江決而入奈何?則重開草灣非計也。
夫河堤不足賴矣,将月河足賴乎?則開月河非計也。
今崔鎮、徐二壩流甚細,季太、三義久塞,今雖落之,豈能洩洪洞之流?則落崔鎮等壩亦非計也。
然則遂無計乎?曰:酌之疏與築之間,求其當實行之焉耳。
夫河南之境,冰堅難測,而徐、淮地燠,解冰于季冬,測其淺深,而浚之及底焉。
久之河益深,水益日卑,不憂潰矣。
此疏之一策也。
又自大河口别開一河,至瓦子灘以接草灣,出顔家河,庶幾正河不沖入清江閘乎,此又疏之一策也。
夫安東至雲梯一帶,業已堤之,而郊陵至羊賽四十裡,不可為束堤乎,此築之一策也。
凡此皆補苴殘漏之計矣。
乃若功力甚巨,可計萬全者,似莫若複故道。
河自桃園三義鎮達葉家沖而合淮,實惟故道;而濟運一河,乃支河耳。
今河流竟棄正河而據支河,有如複此,直接顔河,足可支數十年無恙。
一勞久逸,暫費永甯,将在于此,是又善行其疏之上策,而築可無論已。
語曰:「非常之事,非常人之所能為。
」夫唐堯且咨嗟俾乂,而漢武沈璧馬宣房瓠子間,而為詩以歎。
今譚何容易哉!藉令今所陳複故道諸策,可實見之行,亦賴廟堂精擇純心任事者,全委付之。
而破拘攣,寬文法,無愛帑藏,無惜高爵。
戒十羊九牧之擾,排道旁作舍之謀。
即地平天成,河渎獻瑞,可望于今日,而何慮三患?不然,吾未知空譚之可以纡患否也! ○拟遼東剿平東夷賜給總督薊遼都禦史诰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擁旄作鎮,弘資帷幄之良;秉钺專兵,式重幹城之寄。
矧薊、遼藩屏京國,而總督鎖鑰北門。
屬羽檄之風馳,賴摹畫之天卷。
言念非常之伐,宜膺不次之恩。
爾總督薊、遼都禦史某,文武兼資,忠良夙植。
器足當盤錯,出以沈幾;志不避劻勷,應之閑暇。
頃者海西之弗靖,實由那林之逆謀。
雪王台之孫,報二奴之怨。
鹵掠畜産,虔劉士民。
結連淵薮,跳梁邊境。
鼓螳臂以當轍,聚螢火以燔山。
知鼠竊之無能為,顧枭謀之安可赦。
爾乃克摅神算,用振皇威。
甲士電馳,戈镞日耀。
先聲播而天狼膽落,全軍臨而孽虜魂銷。
獻斬馘者盈千,獲辎重者無算。
烽燧撤警,賴以拯東鄙之危;師旅投戈,從茲釋北顧之慮。
勳在廊廟,名震華夷。
我武惟揚,朕心嘉悅,庸鑒勞續,爰賜寵綸。
嗚呼!方叔宣猷,則周王攘外;營平展力,則漢主拓疆。
嘉爾虜功,諒同先躅。
爾尚恢張志意,益勵忠貞。
舞兩階以格苗,朕不敢後幹羽之化;出萬全而制敵,爾當克先桑土之謀。
欽哉! ○毛穎、陳玄、石泓、楮素傳 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