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漢卿 王實甫
關燈
小
中
大
種矛盾态度,正是窦娥内心矛盾的形象表現。
劇中一再渲染窦娥善良的道德品質,以造成感天動地的藝術效果。
但在窦娥内心深處,卻對傳統道德的效用不無懷疑,她說:“本一點孝順的心懷,倒做了惹禍的胚胎。
”這并非無由而發,而是窦娥的心聲。
遵從傳統的美德,反而惹禍遭災,這竟然是活生生的現實!《窦娥冤》全劇最後,窦娥的節、孝等道德情操,終因窦娥感天動地的悲劇命運以及清官的秉公執法,而得以高度的彰顯,這表現出關漢卿對仁政德治的理想社會的企望。
元代社會傳統道德的崩潰和渙散,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深沉憂患和強烈悲哀,也激發了他們維系綱常、端正人倫的責任感。
隻有複興道德教化,才能挽救社會頹風,成為一種時代意識。
關漢卿正是把這種時代意識藝術化,審美化為戲劇沖突,借各個階層人們在信守道德與适應現實的兩難抉擇中的困境,來表現道德破敗的社會危機和挽救危機的不懈努力。
類似的思想也表現在關漢卿其他社會劇的藝術構思中。
《蝴蝶夢》裡,皇親葛彪随意打死王老漢,竟揚長而去,還說“隻當房檐上揭片瓦相似,随你那裡告來”。
王婆婆的三個兒子為了替父報仇,打死了葛彪,卻必須要一個兒子抵命。
公理簡直淪喪到了驚人的地步。
這時,王婆婆顧全大義,甯可犧牲親生兒子王石和來保全王老漢前妻的兩個兒子。
她的賢惠品德感動了清官包拯,他“以情不以理”,以偷馬賊作替身抵死,私放了王石和。
傳統的道德終究戰勝了黑暗的現實。
《魯齋郎》裡的魯齋郎是個“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壓”、“倚仗着惡黨兇徒,害良民肆生淫欲”的權豪勢要,他居然随心所欲地搶奪他人的妻子,肆意蹂躏、公然踐踏道德和法律。
六案孔目張圭迫于強權,屈辱地将自己的妻子送到魯齋郎府内;而魯齋郎卻把被他蹂躏的鐵匠李四的妻子“酬答”張圭,“全失了人倫天地心”,社會秩序完全反常了。
後來包拯決心處斬魯齋郎,卻不得不采用私自修改聖旨的辦法,瞞天過海,騙過皇帝。
在這些劇作中,傳統道德與不道德、反道德的現實的沖突,同時在外部(人物與人物之間)和内部(主要人物内心中)展開,因此顯得極為複雜、十分激烈,也頗為深刻。
而關漢卿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絲毫不回避這種沖突,反而淋漓盡緻地描繪了這種沖突,使人們在對沖突的藝術欣賞中,認識現實的黑暗,呼喚道德的力量。
關漢卿的愛情劇代表作,有《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詐妮子》等。
這些劇作不是孤立地描寫愛情,也很少直接地、細緻地描寫青年男女纏綿曲折的情感,而是将愛情同現實生活、社會矛盾緊密結合,反映了種種社會現象,揭露了種種社會問題,因此包含了較為寬廣的社會内容。
《救風塵》的表層故事,寫的是妓女宋引章、商人周舍和書生安秀實的三角戀愛,但是雜劇主角卻是俠腸義膽的妓女趙盼兒。
趙盼兒以大智大勇同奸詐狠暴的周舍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較量,她利用周舍好色的弱點,虛與周旋,騙得休書,“風月救風塵”,終于使宋引章脫離虎口,與安秀實終得結合。
趙盼兒身陷風塵,心靈卻像水晶一樣純潔明亮,并力圖保持自己的尊嚴和人格,這種鮮明的性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望江亭》的矛頭指向權豪勢要楊衙内。
太守白士中的妻子譚記兒為了維護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當楊衙内拿了皇帝的勢劍金牌要來取她丈夫的首級,并企圖娶她為妾的時候,她毫無懼色,喬扮漁婦,以切脍獻新為名,在望江亭上盡情捉弄了楊衙内,賺得他的勢劍金牌,從而粉碎了他的陰謀毒計。
譚記兒老練、機智、勇敢、潑辣的性格和憑借智慧戰勝惡勢力的奇行異舉,可以與趙盼兒相媲美。
《拜月亭》歌頌了王尚書之女王瑞蘭對愛情的堅貞,指責了阻礙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封建的家長制度和門第觀念,同時也反映了亂離的時代和侵略戰争帶給人民的災難。
《詐妮子》寫倔強高傲的婢女燕燕委身于答應娶她做“小夫人”的小千戶,卻被小千戶抛棄,她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大鬧婚禮,終使主人同意她做了二夫人。
在這兩部劇作中,王瑞蘭和燕燕的癡情,都是通過婚姻所受到的社會性阻礙得以表現的。
在她們的理想結局中,也或多或少地籠罩着受污辱、受損害的陰影。
這一點,在那些描寫妓女從良的雜劇如《金線池》、《謝天香》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關漢卿的愛情婚姻劇都是以女主人公為主角的。
他以深切的同情态度和鮮明的對比手法刻劃了一系列受壓迫受迫害的婦女形象,歌頌了她們追求幸福生活和反抗邪惡勢力的精神。
這些劇本中的女主人公大多閃爍着理想性格的光輝,她們雄渾潑辣而又玲珑剔透,悲壯沉郁而又樂觀豪邁,從大苦大難最終演化為大智大勇,依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幸福的生活,成為中國古代婦女形象畫廊中一組光彩耀人的形象。
關漢卿的曆史劇,主要有《單刀會》、《西蜀夢》、《哭存孝》等。
這些曆史劇繼承了宋代說話藝術和雜劇藝術“多虛少實”的創作傳統,往往随意捏合史料,對曆史進行了再創作。
因此,這些劇作總是從現實出發去緬懷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達現實感受和時代精神,借曆史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流溢着悲涼的時代情緒。
《單刀會》是關漢卿的曆史劇代表作,寫三國時東吳魯肅邀請蜀國荊州守将關羽過江赴筵,謀奪荊州,關羽單刀赴會,大義凜然,平安返回。
據《三國志·魯肅傳》的記載,魯肅為索取荊州,與關羽相會,并大義凜然地譴責劉備貪而棄義。
“備遂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
”元代民間的《三分事略》平話卻作了翻案,渲染了關羽以英武風度震懾魯肅。
《單刀會》吸取了民間傳說的内容,強烈地肯定蜀漢正統,并借肯定漢朝正統來肯定漢族的正統。
作者通過索荊州和保荊州的鬥争,表達了主權不可拱手相送的思想。
元代是蒙古族統治的時代,舞台上演出這樣的劇作,無
劇中一再渲染窦娥善良的道德品質,以造成感天動地的藝術效果。
但在窦娥内心深處,卻對傳統道德的效用不無懷疑,她說:“本一點孝順的心懷,倒做了惹禍的胚胎。
”這并非無由而發,而是窦娥的心聲。
遵從傳統的美德,反而惹禍遭災,這竟然是活生生的現實!《窦娥冤》全劇最後,窦娥的節、孝等道德情操,終因窦娥感天動地的悲劇命運以及清官的秉公執法,而得以高度的彰顯,這表現出關漢卿對仁政德治的理想社會的企望。
元代社會傳統道德的崩潰和渙散,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深沉憂患和強烈悲哀,也激發了他們維系綱常、端正人倫的責任感。
隻有複興道德教化,才能挽救社會頹風,成為一種時代意識。
關漢卿正是把這種時代意識藝術化,審美化為戲劇沖突,借各個階層人們在信守道德與适應現實的兩難抉擇中的困境,來表現道德破敗的社會危機和挽救危機的不懈努力。
類似的思想也表現在關漢卿其他社會劇的藝術構思中。
《蝴蝶夢》裡,皇親葛彪随意打死王老漢,竟揚長而去,還說“隻當房檐上揭片瓦相似,随你那裡告來”。
王婆婆的三個兒子為了替父報仇,打死了葛彪,卻必須要一個兒子抵命。
公理簡直淪喪到了驚人的地步。
這時,王婆婆顧全大義,甯可犧牲親生兒子王石和來保全王老漢前妻的兩個兒子。
她的賢惠品德感動了清官包拯,他“以情不以理”,以偷馬賊作替身抵死,私放了王石和。
傳統的道德終究戰勝了黑暗的現實。
《魯齋郎》裡的魯齋郎是個“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壓”、“倚仗着惡黨兇徒,害良民肆生淫欲”的權豪勢要,他居然随心所欲地搶奪他人的妻子,肆意蹂躏、公然踐踏道德和法律。
六案孔目張圭迫于強權,屈辱地将自己的妻子送到魯齋郎府内;而魯齋郎卻把被他蹂躏的鐵匠李四的妻子“酬答”張圭,“全失了人倫天地心”,社會秩序完全反常了。
後來包拯決心處斬魯齋郎,卻不得不采用私自修改聖旨的辦法,瞞天過海,騙過皇帝。
在這些劇作中,傳統道德與不道德、反道德的現實的沖突,同時在外部(人物與人物之間)和内部(主要人物内心中)展開,因此顯得極為複雜、十分激烈,也頗為深刻。
而關漢卿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絲毫不回避這種沖突,反而淋漓盡緻地描繪了這種沖突,使人們在對沖突的藝術欣賞中,認識現實的黑暗,呼喚道德的力量。
關漢卿的愛情劇代表作,有《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詐妮子》等。
這些劇作不是孤立地描寫愛情,也很少直接地、細緻地描寫青年男女纏綿曲折的情感,而是将愛情同現實生活、社會矛盾緊密結合,反映了種種社會現象,揭露了種種社會問題,因此包含了較為寬廣的社會内容。
《救風塵》的表層故事,寫的是妓女宋引章、商人周舍和書生安秀實的三角戀愛,但是雜劇主角卻是俠腸義膽的妓女趙盼兒。
趙盼兒以大智大勇同奸詐狠暴的周舍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較量,她利用周舍好色的弱點,虛與周旋,騙得休書,“風月救風塵”,終于使宋引章脫離虎口,與安秀實終得結合。
趙盼兒身陷風塵,心靈卻像水晶一樣純潔明亮,并力圖保持自己的尊嚴和人格,這種鮮明的性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望江亭》的矛頭指向權豪勢要楊衙内。
太守白士中的妻子譚記兒為了維護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當楊衙内拿了皇帝的勢劍金牌要來取她丈夫的首級,并企圖娶她為妾的時候,她毫無懼色,喬扮漁婦,以切脍獻新為名,在望江亭上盡情捉弄了楊衙内,賺得他的勢劍金牌,從而粉碎了他的陰謀毒計。
譚記兒老練、機智、勇敢、潑辣的性格和憑借智慧戰勝惡勢力的奇行異舉,可以與趙盼兒相媲美。
《拜月亭》歌頌了王尚書之女王瑞蘭對愛情的堅貞,指責了阻礙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封建的家長制度和門第觀念,同時也反映了亂離的時代和侵略戰争帶給人民的災難。
《詐妮子》寫倔強高傲的婢女燕燕委身于答應娶她做“小夫人”的小千戶,卻被小千戶抛棄,她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大鬧婚禮,終使主人同意她做了二夫人。
在這兩部劇作中,王瑞蘭和燕燕的癡情,都是通過婚姻所受到的社會性阻礙得以表現的。
在她們的理想結局中,也或多或少地籠罩着受污辱、受損害的陰影。
這一點,在那些描寫妓女從良的雜劇如《金線池》、《謝天香》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關漢卿的愛情婚姻劇都是以女主人公為主角的。
他以深切的同情态度和鮮明的對比手法刻劃了一系列受壓迫受迫害的婦女形象,歌頌了她們追求幸福生活和反抗邪惡勢力的精神。
這些劇本中的女主人公大多閃爍着理想性格的光輝,她們雄渾潑辣而又玲珑剔透,悲壯沉郁而又樂觀豪邁,從大苦大難最終演化為大智大勇,依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幸福的生活,成為中國古代婦女形象畫廊中一組光彩耀人的形象。
關漢卿的曆史劇,主要有《單刀會》、《西蜀夢》、《哭存孝》等。
這些曆史劇繼承了宋代說話藝術和雜劇藝術“多虛少實”的創作傳統,往往随意捏合史料,對曆史進行了再創作。
因此,這些劇作總是從現實出發去緬懷曆史英雄人物,曲折地表達現實感受和時代精神,借曆史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流溢着悲涼的時代情緒。
《單刀會》是關漢卿的曆史劇代表作,寫三國時東吳魯肅邀請蜀國荊州守将關羽過江赴筵,謀奪荊州,關羽單刀赴會,大義凜然,平安返回。
據《三國志·魯肅傳》的記載,魯肅為索取荊州,與關羽相會,并大義凜然地譴責劉備貪而棄義。
“備遂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
”元代民間的《三分事略》平話卻作了翻案,渲染了關羽以英武風度震懾魯肅。
《單刀會》吸取了民間傳說的内容,強烈地肯定蜀漢正統,并借肯定漢朝正統來肯定漢族的正統。
作者通過索荊州和保荊州的鬥争,表達了主權不可拱手相送的思想。
元代是蒙古族統治的時代,舞台上演出這樣的劇作,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