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邱處機 八思巴 愛薛

關燈
娶蒙古王公女為妻。

     1251年,薩班在涼州地方去世,八思巴繼任薩斯迦法主之位。

    次年,蒙哥下令在吐蕃括戶,八思巴受命派格西朵兒隻不魯克(dge-bshesrDo-rjehbrug)與格西孫不(dge-bshesSum-bu)率人配合金牌使者行動。

    同時,蒙哥在吐蕃推行分封制,薩斯迦仍為闊端及其後裔封地。

     封為國師,掌天下僧政1253年,八思巴與受命經營漠南中原地區的忽必烈初次相會,忽必烈接受其密續灌頂。

    随後,忽必烈南征大理,八思巴也在涼州主持薩班靈塔開光儀式之後回烏思藏,拟從伍由巴大師受比丘戒。

    行至朵甘思,從商客處得知伍由巴大師已去世,遂折回。

    次年,在闊端子蒙哥都王的陪同下,與從大理班師北上的忽必烈相會于六盤山。

    忽必烈喜出望外,“留下了薩斯迦人(即八思巴),[為他]授了灌頂,結為施主與福田”(《紅史》)。

    忽必烈賜給八思巴一道诏書(hjah-sabod-yig-ma),宣布保護寺院不受侵害,号召僧人不可争官位、依恃聖旨欺淩他人,應該“敬奉上天,為我祈禱”(阿旺·公哥索南《薩斯迦世系史》)。

     1255年五月,八思巴前往河州,從涅塘巴·紮巴生格、恰巴·卻吉生格及雅隆巴·喇嘛绛曲監藏等人受具足戒。

    然後,到内地從事宗教活動。

    1257年在佛教聖地五台山朝拜,寫下了《文殊菩薩名号贊》、《文殊菩薩堅固法輪贊》等詩及《聽法廣記》。

     1258年,佛道争執加劇,忽必烈受蒙哥之命,在開平城主持大辯論,雙方圍繞《老子化胡經》真僞展開。

    八思巴參預其事,位次那摩大師而名列第二,以其雄辯之才為釋教一方獲勝立下功勞。

    會後道士樊志應等十七人被削發為僧,僞經被毀。

    八思巴聲名漸著。

    同年著《道果法明鑒》,闡述本派主張。

     1260年,忽必烈稱帝,建元中統,封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天下教門”(王磐:《八思巴行狀》),成為全國最高的佛教首領。

    1264年,元世祖立總制院而領之于國師。

    “總制院者,掌浮圖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

    ”(《元史·桑哥傳》)同年,元世祖頒布诏書,說明自己從八思巴處接受灌頂,已封之為國師,令掌天下僧政,不可違背,以及優禮僧人,保證其寺院财産不受侵犯。

     建立烏思藏行政體系,創制蒙古新字至元元年(1264)夏,八思巴與恰納離開大都前往吐蕃,受命建立烏思藏地方行政體系。

    至元二年(1265)元旦,八思巴至拉薩,在大昭寺向元世祖獻辭遙賀新年,春天抵薩斯迦。

    在薩斯迦修建了塔廟,并為七座紀念前輩教主的靈塔樹立傘蓋、金銅法輪及金頂,用金汁寫制顯密經典及般若等經二百餘部,同時還向名師大德求學問法,增廣見聞。

     至元四年,八思巴建立了“剌讓”(bla-brang),設置司禮官(gsoldpon)、掌内室與服飾之官(gzim-dpon)、司宗教儀式之官(mchod-dpon)、司禮賓官(mjal-dpon)、主文書官(yig-dpon)、司庫官(mdzod-dpon)、司廚官(thab-dpon)、司引見官(hdren-dpon)、司座位官(gdan-dpon)、掌運輸之官(skya-dpon)、掌馬官(rta-dpon)、掌犏牛官(mdzo-dpon)、掌犬官(khyi-dpon)等十三名,負責其起居與日常生活。

     八思巴在吐蕃的幾年間,除了建立地方行政系統之外,很重要的一項成果是創制蒙古新字。

    六年,八思巴回到大都,受到真金太子及王公大臣的歡迎。

    八思巴向元世祖獻上了受命創制的蒙古新字。

    元世祖大悅,随即頒行天下,诏令:“自今以往,凡有玺書頒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

    ”(《元史·釋老傳》)次年,封八思巴為大寶法王,大元帝師,賜玉印。

    作為帝師,八思巴向皇帝、皇後及太子講經說法,祈求福壽,并廣做佛事,佑國久安。

    至元六年(1269)十二月,八思巴率領僧人在太廟作佛事七晝夜。

    次年,又在禦座上置白傘蓋,上書金字梵書,用以“鎮伏邪魔,護國安刹”(達倉宗巴·班覺桑布《漢藏集史》)。

     薩斯迦派在烏思藏的影響至元八年,八思巴離大都至臨洮住夏,并在當地建寺傳法。

    十一年三月啟程前往拉薩,由真金太子率軍護送,帝師之職由其異母弟亦憐真(Rinchenrgyal-mtshan)代理。

    途中八思巴還多次寫信給元世祖問安,并祝賀元軍攻克南宋諸城,勸戒行善止殺。

    并向真金講解佛教教義,此即後來成書的《彰所知論》。

    十三年底抵薩斯迦,烏思藏地方掌管教法的格西與管理各地事務的首領,都前來相會。

    次年正月,在出密舉行了有七萬僧人參加的大法會,真金太子以元世祖的名義充當施主,擴大了薩斯迦派在烏思藏地方的影響。

     八思巴在薩斯迦期間,對烏思藏地方的官員重新作了任命,免除了原來還是由他任命的公哥監蔔(Kun-dgah-bzang-po)的本欽(dpon-chen)職務,以尚尊(zhang-btsun)代之。

    同時,指定恰納的遺腹子答耳麻八剌(Dharmapala-rakshita,1268&mdash1287)為薩斯迦款氏家族與教主的繼承人。

    這些措施在當時均引起一定的不滿情緒。

    真金護送軍返回後,矛盾尖銳。

    《漢藏史集》記“由于本欽公哥藏蔔做了背信棄義之事,有人将此情奏報朝廷。

    皇帝顧念朝廷與薩斯迦派關系重大,遂決定予以護佑,派大臣桑哥(senggha)為首領,率蒙古大軍前往究查”。

    桑哥率蒙古軍七萬及朵甘思(mDo-khams)和朵思麻(mDO-smad)軍三萬人,共十萬人前往,迅速擊敗對抗者,處死公哥藏蔔。

    嗣後,還拜見八思巴喇嘛。

    桑哥率軍返回後不久,1280年11月22日,八思巴在薩斯迦中的拉康喇讓中逝世,終年46歲。

    “訃聞,赙贈有加,賜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

    ”(《元史·釋老傳》)為之建大宰堵波于京師。

    至治年間(1321&mdash1323),元英宗特诏郡縣建廟通祀。

    泰定元年(1324),又以繪像十一幅,令各行省為之塑像,備極尊崇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