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哈剌哈孫 李孟 鐵木疊兒 拜住 燕鐵木兒

關燈
第一節 哈剌哈孫 家世與經曆 哈剌哈孫(Harqasun,1257&mdash1308),斡剌納兒氏。

    曾祖啟昔禮,初為乞顔氏那顔也客扯連帳下馬夫。

    金泰和三年(1203),也客扯連及其堂兄阿勒壇依附于克烈部長王汗脫斡憐勒,共謀以兵襲擊鐵木真,啟昔禮得知消息,遂與另一帳下馬夫巴歹連夜潛往告變。

    克烈部覆亡時,鐵木真恩賜以金帳和百姓,加号“答剌罕”①。

    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後,授為千戶那顔。

    其後,參加對西夏王國和花剌子模的出征。

    1232年,卒。

    祖博裡察,曾随拖雷率軍迂回攻金。

    1236年,得授邢州(今河北邢台市)為湯沐邑。

    父囊加台,以近侍護衛蒙哥入蜀。

    1258年,在軍中病死。

     哈剌哈孫二歲時喪父,自此不妄言笑。

    稍長,善騎射,習蒙古字,喜愛儒家學說。

    至元九年(1272),由勳臣裔擢宿衛百戶,襲号“答剌罕”。

    他供職唯謹慎,世祖曾當面許以日後重用,且叮囑太子真金善遇之。

    十八年,割欽州、廉州(今廣西欽州市、合浦縣)益其封戶。

    二十二年,拜大宗正(劄魯花赤)。

    當時郡縣囚犯盜詐者都要報大宗正府裁決,他到任後,要求申移案牍完備,略有疑缺者即勒令再勘。

    當年奏處死者僅六十人,其餘數百人則因大赦令得減免。

    西京路(今山西大同市)居民群毆,系籍鷹房者三人被殺,近臣某以事變上告。

    他受命處置,隻将為首肇端者抵罪。

    京師有造僞鈔者,主審官故使攀附富民百餘家,他為之辯析開釋。

    保定路5處旱災,當地百姓按規定要納米于大都,有人在畿内籴米輸納,經管官借此為罪,他為之開脫說:“舍貴就賤,民便事集,又何罪為?”均予釋放。

    二十四年,諸王乃顔叛亂,他扈從大駕北讨,曾以壯士三百敗敵突騎①。

    不久,桑哥以尚書右丞相秉政,其家僮犯禁殺牛,他不阿權貴,竟置于法。

    桑哥奏以江淮等南方行省重案複谳事亦隸大宗正府,借此因擾之。

    他上疏說,這些地方相去數千裡之遙,兼領恐怕難免滋生冤獄。

    桑哥之議遂不行。

     至元二十八年,升榮祿大夫,出任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湖廣所轄,東接江西、廣東,西包八番、兩江,北涵湖北,南及海南,幅員遼闊,民族衆多,素号難治。

    哈剌哈孫到職後,審利病、度先後,簡僚佐,撫兵民,理财斷刑,井井有條。

    其地自宋時就有巨盜出沒山野,剽掠商旅,他挑選士卒,親授方略平滅之。

    相鄰江西行省所屬江州路(今江西九江市)有豪民勾結官吏,為害地方數年,他遣人擒縛,處以極刑,遠近震驚。

    二十九年,他因入觐之機,于世祖前力陳南方各行省重設行樞密院,兵民分權,吏員相結成黨,造成不便。

    當提到有人抱怨“風憲”官員幹擾治理時,他指出:朝廷倚重禦史台、行禦史台等進行糾察,貪官污吏視為眼中釘,故而肆以诽謗。

    三十年,他返回行省首府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

    值平章政事劉國傑奉命調軍出征安①韓儒林:《蒙古答剌罕考》一文指出:“迨蒙古勃起,答剌罕之号始貴。

    專用以報私恩,大體對可汗本人或其子孫有救命之恩者,悉封以此号。

    其所享特殊權利,中國所重視者為月脫、宿衛等禮儀,回教史料所樂者,則免除賦稅等實惠。

    至于九罪弗罰,則東、西史籍皆有記載”(《穹廬集》,頁18&mdash46)。

    ①劉敏中:《哈剌哈孫碑》,《元文類》卷二五;黃溍:《也速帶兒神道碑》,《黃金華集》卷二四。

    南國,他戒饬将卒無擾民居,适逢有搶奪魚菜者,即杖其上級千戶。

    少頃,有旨征發湖南富民萬家屯田實邊;他度事非便,暗地遣使往奏。

    屬吏抱牍請署,不答,再請,則囑暫緩。

    數日後,果然返使回報已經取消成命。

    迨廣西道宣慰司請募南丹安撫司五千戶屯田,他認為屯田者系土著居民,可以不勞士卒饋饷有餘,便極力贊成,使相地立五屯,供給牛、種及農具①。

    大德元年,常德、澧州、辰州等路(今湖南常德市、澧縣、沅陵縣)江湖泛濫,飄沒房屋,他即刻下令開倉赈濟。

    湖南道宣慰使張國紀建議按南宋末年例增征夏稅,緻百姓困頓,他與禦史台官一齊上奏反對,有旨革罷。

     大德二年(1298),朝見成宗于上都,拜江浙行省左丞相。

    莅職七十日,而革弊興利七十餘項②。

    召還朝,拜中書左丞相。

    到任後,罷斥言利之徒,一以“節用”、“愛民”為務。

    有大事故,必召引諸儒臣聚議。

    大都(今北京市)孔子廟未備,國子學寄寓他署,他為申奏建立,挑選名儒施教,以近臣子弟入學。

    五年,雲南行省左丞劉深倡議遠征八百媳婦,他竭力反對。

    成宗不聽,仍發兵二萬以往。

    半途,終因将校勒索黃金、駿馬,逼使亦奚不薛女酋長蛇節等武裝反抗,釁起兵敗。

    會有赦令,有司議釋罪魁劉深,他力争,竟置于法。

    七年,轉中書右丞相。

    鑒于當時普遍存在所用官吏非人的情況,他主持遴選,并核定貪贓罪罰及丁憂、婚聘、盜賊等制度,禁止進獻戶口、山澤。

    每歲車駕巡幸上都,他必留守大都。

    其時,成宗多病,中宮弄權,幸臣黨附;他身居要職,盡力斡旋,頗有匡補之功。

    十年,加開府儀同三司,監修國史,得以置僚屬;他奏修三朝皇後和宗室、功臣諸傳。

    入冬,成宗病重,他内侍醫藥、外掌宿衛;為避免發生意外,他拒絕了諸王進宮省問的請求。

     擁立武宗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死;太子德壽前殇,儲嗣未立。

    中書左丞相阿忽台與安西王阿難答,諸王明裡帖木兒等,合謀以成宗後蔔魯罕攝政,謀立安西王阿難答。

    哈剌哈孫認為此非“祖宗法”,屬意于故太子真金第二子答剌麻八剌之子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兄弟。

    于是,他收藏京城百司符印,封閉府庫,稱疾居阙而不署公文;同時,秘密遣使,北向告迎出鎮漠北西境的海山,南向延請被谪居懷州的愛育黎拔力八達。

    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先至大都。

    三月,蔔魯罕等決以二日後禦殿,他佯為同意,卻連夜差親信與愛育黎拔力八達聯絡。

    翌日,愛育黎拔力八達與諸王秃剌等率衛士入宮,擒阿忽台、阿難答、明裡帖木兒,禁閉蔔魯罕後,局勢因而得到基本的控制。

    下個月,他随答己、愛育黎拔力八達至上都。

    五月,海山自北方至,即皇帝位,是為武宗。

    他以“定難”功加太保、錄軍國重事;未幾,又加太傅,賜宅第一區,而令其子脫歡入侍。

    七月,因反對封秃剌“一字王”,遭其谮言,改任和林行省左丞相,出撫漠北。

    既至,殺偷盜來商者一人。

    值大風雪,居民饑餒垂①又,《元史》卷一六三《烏古孫澤傳》:“歲饑,[烏古孫澤]上言蠲其田租,發象州[路]、賀州官粟三千五百石以赈饑者,既發,乃上其事。

    時[湖廣]行省平章哈剌哈孫察其心誠愛民,不以專擅罪之。

    ”②《哈剌哈孫傳》、《哈剌哈孫碑》皆作“視政七日”;但是,據碑,任命哈剌哈孫在大德二年九月,而《元史》卷十九《成宗紀》載同年十二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答剌罕(咕剌哈孫)升[中書]左丞相”。

    以此,疑“七”當作“七十”。

    政死;他奏請得鈔七千三百萬貫及布帛、牛羊等,分遣使者四出赈濟,遠的地方則置傳車。

    有以子女易食者,即官為贖回。

    近水處,散給網罟使捕魚充食。

    災情過後,他着力于發展生産:疏浚古渠,整治屯田,修建倉庫;一時間,漠北号稱大治。

    至大元年(1308),賜大帳,待遇如諸藩王。

    閏十一月,積勞成疾,卒,享年五十二。

    歸葬昌平縣(今北京昌平西)。

    二年,追贈推誠履正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順德王,谥忠獻。

     第二節 李孟 仁宗潛邸文學侍臣李孟(1255&mdash1321),字道複,号秋谷,元代中葉政治家。

    後唐皇室沙陀貴族後裔。

    先世居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

    祖父昌祚,任金潞州稅務同監,歸降蒙古,授潞州招撫使,佩銀符①。

    父唐(1226&mdash1306),通蒙古語,從軍于秦、隴,1248年,以才能被興元行省夾谷龍古帶辟為掾,自此,長期在漢中擔任幕僚職務,遂遷居漢中,至元八年(1271)退職家居。

     李孟自幼力學,博聞強記,通貫經史,善文章,常縱論古今治亂興衰之故,有志用世。

    當時科舉尚未恢複,讀書人謀求官職的主要途徑是擔任吏員,李孟不願由吏途出仕,于是在家開館教授生徒,來學者甚多,聲名益著,前輩名士大夫如商挺、王博文、劉宣、魏初過漢中,皆與交往。

    至元十九年,随父居四川(時李唐當就任四川行省幕職),行省拟辟為掾,辟為晉原縣主簿,皆辭不就。

    時值權臣阿合馬被殺,主張行漢法的皇太子真金得以真正參決朝政,支持新任中書右丞相和禮霍孫改革阿合馬專權時的弊政,起用儒臣;二十年,刑部尚書崔彧又奏陳時政十八事,中有廣開言路,多選正人,以及博訪耆儒碩望,以重翰林之選等條,被世祖采納,诏命中書省、禦史台商議施行。

    朝政出現了革新氣象。

    李孟以為施展其學識才能的時機已到,乃赴京師,受到行中書右丞楊吉丁器重,推薦給真金,召見于東宮,未及擢用而真金死(至元二十二年),楊吉丁延請為家塾師①。

    翰林諸名公嘗識其才,呈請中書省授以館閣之職,但铨曹卻拟為梓潼縣主簿,不受。

    二十三年,李唐出任夔府路(治今四川奉節)總管府經曆,孟離京赴夔府省親。

    二十八年,随父還居漢中。

     三十一年,李孟在父親敦促下再次北上求仕,路過關中,時成宗即位,诏命各省采訪世祖朝政事以備修史,陝西行省留孟參與讨論編次,送京進呈。

    皇太後闊闊真(真金妃)為孫子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已故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子)選聘名儒為師,李孟被推薦當選。

    大德三年(1299),海山出鎮漠北。

    愛育黎拔力八達留京中,孟“日侍講讀”,甚得親信和敬重,召畫工為之畫象,命集賢大學士王颙書其号“秋谷”二大字,親自刻匾并署名其上,旁注“大德三年四月吉日為山人李道複制”①。

    成宗聞孟名,诏授官職,執政者以孟未嘗登門拜谒,沮格不行。

    成宗晚年疾病纏身,朝政多決于皇後蔔魯罕及執政大臣。

    大德九年六月,立蔔魯罕所生皇子德壽為皇太子。

    十月,出于蔔魯罕之謀,遣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其母答己出居懷州(今河南沁陽)。

    李孟仍随侍愛育黎拔力八達,忠勤如故,為他講論古先帝王得失成敗之理及治天下之法,并引薦人才為其用。

    于是,更加受到信任,成為心腹謀士。

    出謀畫策,兩定内難①劉敏中:《李唐神道碑》,《中庵集》卷六。

    黃溍所撰《李孟行狀》(《黃金華集》卷二三)亦作“佩銀符”,《元史》卷一七五《李孟傳》作“授金符、潞州宣撫使”,不取。

    ①《元史·宰相表》無楊吉丁之名,屠寄以為即成宗朝中書右丞相楊炎龍(《蒙兀兒史記》卷一三七《李孟傳》)。

     ①姚遂:《李平章畫像序》,《牧庵集》卷四。

     大德九年十二月,皇太子德壽死。

    十一年正月初八,成宗病故,一場争奪皇位的鬥争随即爆發。

    自世祖依漢制冊立皇儲,就賦與了皇太子真金一系繼承皇位的正統地位。

    成宗别無其他嫡嗣,真金長子甘麻剌一支已出封漠北,“具有盟書,願守藩服”,“不謀異心,不圖位次”②,因而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隻有答剌麻八剌嫡子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

    成宗皇後蔔魯罕操縱朝政多年,曾謀貶愛育黎拔力八達母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