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玉昔帖木兒 月赤察兒 土土哈床兀兒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節 玉昔帖木兒
玉昔帖木兒(Usutemur,又譯玉速帖木兒,1242&mdash1295),蒙古阿兒剌氏(Arlat),成吉思汗建國功臣“四傑”之一博爾術之孫,世祖賜号“月呂魯那顔”(Orlug-noyan,意為“能官”。
Orlug又譯月兒魯、月魯、玉呂魯),遂常以此号代其名。
父孛栾台,襲博爾術職為右翼萬戶,統領蒙古西部直到阿勒台(阿爾泰)山諸蒙古千戶。
窩闊台八年(1236)分授貴戚勳臣中原州縣民戶,得廣平路洺水縣(今河北威縣)份地民戶17333戶。
中統二年,(1261)玉昔帖木兒20歲襲父職,後被召入朝,為怯薛官寶兒赤(ba&rsquourchi),掌内廷飲膳,成為世祖的親信侍臣。
至元十二年(1275),出任禦史大夫。
當時,禦史台下屬有七道提刑按察司,分掌糾彈地方官吏奸邪、違法及檢查各地方官府文卷等事。
十三年,因省并衙門,诏罷各道按察司。
玉昔帖木兒以監察禦史姚天福之言入奏,陳述設立按察司是為了擴大朝廷耳目,防範非常,系出于深遠考慮,不僅糾察地方官府而已,不宜罷。
世祖大悟,即下诏複立按察司①。
十四年,置江南行禦史台,職在監察南方各行省官府。
起初,行台文卷令行省官檢核,十六年,玉昔帖木兒奏稱:這樣做不便于行台執行其監察職能。
乃诏改之。
二十二年,中書右丞盧世榮總領财賦,受到世祖寵信,奏請将各道提刑按察司改為提刑轉運司,兼領錢谷事(财政),凡刑名事報禦史台,錢谷事報戶部呈中書省。
玉昔帖木兒奏言:如按察司兼掌錢谷,則其糾彈之職廢矣,此事應請丞相安童與朝廷老臣集議,終于得以不改②。
二十四年,尚書省平章政事桑哥專擅朝政,又提出應讓各路管民官檢核按察司文案,以互相糾察,并稱這符合太祖聖旨“凡臨官事者互相覺察”的舊制。
世祖已準其奏,玉昔帖木兒谏言:監察機構職在止息奸邪,若如此則有傷監督之體。
于是桑哥之議不能實行。
玉昔帖木兒領禦史台事達二十年,多次阻止了權臣削弱監察機構的企圖,維護了台察的權力和職能。
元朝制度,凡軍國重事,多令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長官共議而行。
玉昔帖木兒除領導全國監察機構外,還參與許多重大軍、政事務的決策,如與丞相伯顔等拟定江淮以南鎮戍軍的部署和屯戍體制,西北邊境防範叛王海都、都哇的軍事布置,發兵鎮壓江南各地反元起義等等。
至元二十四年,以乃顔為首的東道諸王發動叛亂,世祖親征,玉昔帖木兒為前軍主帥,統兵先進,擊退敵軍。
與世祖會合,渡哈剌河(今哈拉哈河),奪取乃顔之失剌斡耳朵(今新巴爾虎左旗東輝河旁),複率蒙、漢諸軍追擊乃顔,擒之。
世祖還都,玉昔帖木兒奉命統領諸軍繼續征讨乃顔餘黨塔不台、金家奴等,敗之于海剌兒河,追至蒙可山(當在今海拉爾河上遊)、那兀江(今嫩江),皆擒之。
二十五年,乃顔餘黨諸王哈丹等複叛于遼東,皇孫鐵穆耳督諸軍征讨,玉昔帖木兒再任統兵官,率軍出征。
初與哈丹軍戰于貼列可、木骨兒抄剌,不利;八月,會土土哈等部軍,進至貴列兒河(今歸流河①《元史》卷一六八《姚天福傳》。
此傳系罷按察司事于十二年,據《元史·百官志》,應為十三年事。
又據同書《王磐傳》,權臣私以按察司不便,欲乘汰冗官之機并罷之,因王磐言得不罷。
②閻複:《太師廣平貞憲王碑》,《元文類》卷二三;《元史》卷十三《世祖紀》十;卷二○五《盧世榮傳》。
&mdash&mdash洮兒河上遊支流),擊敗哈丹軍,又追擊于托吾兒河(今洮兒河)、那兀江等處,哈丹遁走。
九月,遣部将伯帖木兒往那兀江以東各處招集叛王所屬蒙古、契丹、女真等百姓①。
其年冬,佯言駐兵休整以待來春進讨,乘敵不備,率軍倍道兼進,過黑龍江,突襲叛王營壘,殺戳甚衆,哈丹逃亡,後奔入高麗。
二十六年春,班師,以平叛功,诏賜内府七寶冠帶,加太傅、開府儀同三司。
先是,西北諸王海都和阿裡不哥子明裡鐵木兒相結,于至元二十六年大舉進攻漠北地區,世祖以丞相伯顔兼知樞密院事統領漠北諸軍讨之,并留鎮和林。
二十九年秋,海都又入寇,廷臣中有人進讒,謂“伯顔久居北邊,與海都通好,因仍保守,無尺寸之獲”,世祖诏召伯顔南還,遣玉昔帖木兒代之出鎮,加錄軍國重事、知樞密院事,命漠北諸王、将帥皆聽其号令,特賜步辇使乘以入宮,“位望之崇,廷臣無出其右”。
三十年,诏命皇孫鐵穆耳“撫軍”(總領諸軍)于漠北,以玉昔帖木兒輔之。
玉昔帖木兒奏請将“皇太子寶”授予皇孫以重其權。
他與鐵穆耳結成更密切的關系。
三十一年,世祖病故,玉昔帖木兒護送鐵穆耳回到上都。
宗親大臣召開忽裡台大會共議推舉新帝繼位,晉王甘麻剌和鐵穆耳在帝位繼承上發生争執,以緻世祖死後三個月還未能推舉出新帝。
玉昔帖木兒謂晉王曰:“..神器不可久虛,宗祧不可乏主。
疇昔儲闱符玺既有所歸,王為宗盟之長,奚俟而弗言。
”這就是說,他利用世祖已将“皇太子寶”授予鐵穆耳為理由,迫甘麻剌放棄争位并擁戴鐵穆耳。
其實授“皇太子寶”并不是決定性因素,主要還是由于鐵穆耳和玉昔帖木兒總領軍事的實力,以及掌握朝政大權的伯顔丞相的支持,使甘麻剌不得不屈從,于是宗王勳戚大臣共推鐵穆耳即帝位(是為成宗)。
玉昔帖木兒以推戴之功進拜太師,仍還鎮漠北。
元貞元年(1295)冬,玉昔帖木兒回朝商議邊事,備受恩寵。
十一月,病死于大都
Orlug又譯月兒魯、月魯、玉呂魯),遂常以此号代其名。
父孛栾台,襲博爾術職為右翼萬戶,統領蒙古西部直到阿勒台(阿爾泰)山諸蒙古千戶。
窩闊台八年(1236)分授貴戚勳臣中原州縣民戶,得廣平路洺水縣(今河北威縣)份地民戶17333戶。
中統二年,(1261)玉昔帖木兒20歲襲父職,後被召入朝,為怯薛官寶兒赤(ba&rsquourchi),掌内廷飲膳,成為世祖的親信侍臣。
至元十二年(1275),出任禦史大夫。
當時,禦史台下屬有七道提刑按察司,分掌糾彈地方官吏奸邪、違法及檢查各地方官府文卷等事。
十三年,因省并衙門,诏罷各道按察司。
玉昔帖木兒以監察禦史姚天福之言入奏,陳述設立按察司是為了擴大朝廷耳目,防範非常,系出于深遠考慮,不僅糾察地方官府而已,不宜罷。
世祖大悟,即下诏複立按察司①。
十四年,置江南行禦史台,職在監察南方各行省官府。
起初,行台文卷令行省官檢核,十六年,玉昔帖木兒奏稱:這樣做不便于行台執行其監察職能。
乃诏改之。
二十二年,中書右丞盧世榮總領财賦,受到世祖寵信,奏請将各道提刑按察司改為提刑轉運司,兼領錢谷事(财政),凡刑名事報禦史台,錢谷事報戶部呈中書省。
玉昔帖木兒奏言:如按察司兼掌錢谷,則其糾彈之職廢矣,此事應請丞相安童與朝廷老臣集議,終于得以不改②。
二十四年,尚書省平章政事桑哥專擅朝政,又提出應讓各路管民官檢核按察司文案,以互相糾察,并稱這符合太祖聖旨“凡臨官事者互相覺察”的舊制。
世祖已準其奏,玉昔帖木兒谏言:監察機構職在止息奸邪,若如此則有傷監督之體。
于是桑哥之議不能實行。
玉昔帖木兒領禦史台事達二十年,多次阻止了權臣削弱監察機構的企圖,維護了台察的權力和職能。
元朝制度,凡軍國重事,多令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長官共議而行。
玉昔帖木兒除領導全國監察機構外,還參與許多重大軍、政事務的決策,如與丞相伯顔等拟定江淮以南鎮戍軍的部署和屯戍體制,西北邊境防範叛王海都、都哇的軍事布置,發兵鎮壓江南各地反元起義等等。
至元二十四年,以乃顔為首的東道諸王發動叛亂,世祖親征,玉昔帖木兒為前軍主帥,統兵先進,擊退敵軍。
與世祖會合,渡哈剌河(今哈拉哈河),奪取乃顔之失剌斡耳朵(今新巴爾虎左旗東輝河旁),複率蒙、漢諸軍追擊乃顔,擒之。
世祖還都,玉昔帖木兒奉命統領諸軍繼續征讨乃顔餘黨塔不台、金家奴等,敗之于海剌兒河,追至蒙可山(當在今海拉爾河上遊)、那兀江(今嫩江),皆擒之。
二十五年,乃顔餘黨諸王哈丹等複叛于遼東,皇孫鐵穆耳督諸軍征讨,玉昔帖木兒再任統兵官,率軍出征。
初與哈丹軍戰于貼列可、木骨兒抄剌,不利;八月,會土土哈等部軍,進至貴列兒河(今歸流河①《元史》卷一六八《姚天福傳》。
此傳系罷按察司事于十二年,據《元史·百官志》,應為十三年事。
又據同書《王磐傳》,權臣私以按察司不便,欲乘汰冗官之機并罷之,因王磐言得不罷。
②閻複:《太師廣平貞憲王碑》,《元文類》卷二三;《元史》卷十三《世祖紀》十;卷二○五《盧世榮傳》。
&mdash&mdash洮兒河上遊支流),擊敗哈丹軍,又追擊于托吾兒河(今洮兒河)、那兀江等處,哈丹遁走。
九月,遣部将伯帖木兒往那兀江以東各處招集叛王所屬蒙古、契丹、女真等百姓①。
其年冬,佯言駐兵休整以待來春進讨,乘敵不備,率軍倍道兼進,過黑龍江,突襲叛王營壘,殺戳甚衆,哈丹逃亡,後奔入高麗。
二十六年春,班師,以平叛功,诏賜内府七寶冠帶,加太傅、開府儀同三司。
先是,西北諸王海都和阿裡不哥子明裡鐵木兒相結,于至元二十六年大舉進攻漠北地區,世祖以丞相伯顔兼知樞密院事統領漠北諸軍讨之,并留鎮和林。
二十九年秋,海都又入寇,廷臣中有人進讒,謂“伯顔久居北邊,與海都通好,因仍保守,無尺寸之獲”,世祖诏召伯顔南還,遣玉昔帖木兒代之出鎮,加錄軍國重事、知樞密院事,命漠北諸王、将帥皆聽其号令,特賜步辇使乘以入宮,“位望之崇,廷臣無出其右”。
三十年,诏命皇孫鐵穆耳“撫軍”(總領諸軍)于漠北,以玉昔帖木兒輔之。
玉昔帖木兒奏請将“皇太子寶”授予皇孫以重其權。
他與鐵穆耳結成更密切的關系。
三十一年,世祖病故,玉昔帖木兒護送鐵穆耳回到上都。
宗親大臣召開忽裡台大會共議推舉新帝繼位,晉王甘麻剌和鐵穆耳在帝位繼承上發生争執,以緻世祖死後三個月還未能推舉出新帝。
玉昔帖木兒謂晉王曰:“..神器不可久虛,宗祧不可乏主。
疇昔儲闱符玺既有所歸,王為宗盟之長,奚俟而弗言。
”這就是說,他利用世祖已将“皇太子寶”授予鐵穆耳為理由,迫甘麻剌放棄争位并擁戴鐵穆耳。
其實授“皇太子寶”并不是決定性因素,主要還是由于鐵穆耳和玉昔帖木兒總領軍事的實力,以及掌握朝政大權的伯顔丞相的支持,使甘麻剌不得不屈從,于是宗王勳戚大臣共推鐵穆耳即帝位(是為成宗)。
玉昔帖木兒以推戴之功進拜太師,仍還鎮漠北。
元貞元年(1295)冬,玉昔帖木兒回朝商議邊事,備受恩寵。
十一月,病死于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