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蒙古國的強盛

關燈
35年,窩闊台以皇子闊出、闊端分統東、西兩路軍侵入宋境。

    闊出與宗王口溫不花、國王塔思、大将察罕、漢軍萬戶張柔、史天澤率領東路蒙、漢軍,取唐、鄧、均三州(三州守臣皆金降将,蒙古軍至,即叛宋降蒙),攻破棗陽、光化,掠襄樊、郢州等地。

    1236年,又攻掠光、随、郢、複、德安、荊門等州軍,襄陽宋守臣遊顯降蒙。

    蒙古軍進攻江陵,被宋軍擊退。

    次年,口溫不花、察罕與張柔率軍入淮西,破光、蕲等州,攻黃州、安豐均不克,損兵折将而歸。

    于是又遣使臣入宋,要索歲币銀絹。

    1238年秋,談判還在進行中,而察罕複率蒙、漢諸軍猛攻廬州(合肥),遭到宋軍的英勇抗擊,損失将卒、兵械無數,退回。

    所占京西、湖北諸州軍先後被南宋收複,被迫降蒙的襄陽軍兵亦執遊顯反正。

    在東線,探馬赤軍元帥阿術魯攻取金亡後被南宋收複的歸德府及淮河以北諸州縣;1241年,蔡罕率軍取壽州,遂渡淮而南再攻安豐,被宋軍擊退。

    這樣,宋、蒙東部邊界基本上回複到原來的宋金舊界&mdash&mdash淮河一線。

     闊端與宗王穆直、大将達海甘蔔、按竺迩、劉黑馬等率西路諸軍攻四川。

    1235年,破關外諸州,進攻雞冠隘,敗還。

    遂轉攻秦、鞏之地,金鞏昌便宜總帥汪世顯降,率部從蒙古軍攻蜀。

    1236年,闊端分兵兩路再入宋境。

    穆直與按竺迩分軍下階、文、龍、茂、威諸州,趨成都;闊端與達海甘蔔等統主力軍由武休關攻入,取興元、利州,破劍門關,沿嘉陵江而下,入阆中,遂向成都進軍。

    十月下旬,蒙古諸軍攻占成都,繼而分兵四出抄掠。

    此次進兵,使四川“五十四州俱陷破,獨夔州一路及泸、果、合數州儀存”(《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不久,闊端率大軍退回,留達海甘蔔統蒙古及劉黑馬、汪世顯等部軍繼續經略四川;命夾谷龍古帶鎮守興元,以為攻蜀基地。

    蒙古大軍退出後,南宋雖然很快就收複了成都和被攻陷的各州縣,但仍不斷遭到達海之軍的攻掠。

    1239年秋,達海軍大學入蜀,進攻東川地區,擊潰扼守萬州的宋軍,順流而下攻破夔州(奉節),徑趨三峽。

    南宋急調長江中、下遊軍隊至上遊抵抗,達海率軍撤回。

    1241年秋,達海又率軍攻蜀,進至成都,宋守将開城降,四川制置使陳隆之被俘。

    蒙古軍取成都後,四出抄掠,連破西川地區二十餘城,“搜殺不遺,僵屍遍野”。

     第三節 貴由時期 乃馬真皇後攝政 1241年冬,窩闊台在汪吉河附近冬獵後,因飲酒過度而死。

    時正宮皇後孛剌合真已故,六皇後乃馬真氏脫列哥那通過巧妙手段獲得察合台等宗親贊同,攝掌國政。

    脫列哥那原是蔑兒乞部首領之妻,蒙古滅蔑兒乞時被窩闊台收納。

    她在諸後中地位本不高,但其他皇後無子,而她生貴由、闊端、闊出、哈剌察兒、合失五子①,又機智多謀,遂成為最有權勢的皇後。

    攝政後,她以濫行賞賜博取宗親貴族、那顔們的歡心,專擅國政達五年之久。

    她寵信回回婦人法蒂瑪(蒙古軍從波斯所俘,侍奉宮廷),使其得以幹預朝政;中原事務則委任給商人奧都剌合蠻等。

    因舊怨欲捕殺汗廷大臣鎮海和燕京行省牙老瓦赤,二人被迫逃到闊端處,河中地區長官麻速忽也投奔拔都處尋求庇護;呼羅珊地區長官闊裡吉思被處死。

    她将“禦寶空紙”給予奧都剌合蠻,凡奏準之事,辄令必阇赤書旨行下,若不肯書寫則斷其手。

    耶律楚材以宣旨事屬必阇赤長掌管,有責任審其宜否,乃據理力争,不能止,抑郁而死。

    這個時期,諸王也遣使四出,恣意要索,政事大壞。

    1243年,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見汗位空懸,萌生觊觎之心,率領本部兵趨向和林。

    脫列哥那大驚,一面調兵防備,一面遣使詢問斡赤斤起兵原故,自稱侄媳,詞意卑恭。

    斡赤斤自知争位師出無名,又聞貴由已從西征軍中回到葉迷立,遂引兵退回本部。

     窩闊台有七個兒子(上述五人,加上業裡訖納妃子所生合丹、滅裡二人),以闊出最受寵愛,曾有意立為繼承人,而闊出于1237年先死,其子失烈門育于宮中,遂指定皇孫失烈門為繼承人。

    但脫列哥那意欲讓長子貴由繼位,她遣使召集各支宗王和将領來和林舉行忽裡台(大會)推選大汗,長支宗王拔都因貴由在西征時曾蔑視他的統帥地位,結下了仇怨,乃托辭病足,不來赴會。

    直到1246年春,東、西道諸王和各大臣、将領才在和林附近的達蘭達葩之地失剌斡耳朵等處舉行忽裡台,與會諸王、百官經長期商議,以失烈門尚年幼,乃同意共推貴由為大汗。

    七月,貴由在汪吉宿滅秃裡之地的行宮即大汗位。

     貴由的短暫統治①《史集》第1卷第二冊,頁7&mdash12。

    但明初人陳桱《通鑒續編》載,太宗長子合西歹為“二皇後孛灰所生”。

    合西歹即合失,《元史》、《史集》皆謂為第五子;孛灰即《元史·後妃表》之二皇後昂灰。

    錄此存異。

    又,《元史·憲宗紀》載:“分遷諸王于各所,..蒙哥都(闊端子)及太宗皇後乞裡吉忽帖尼于擴端所居地之西。

    ”屠寄據此推論闊端為太宗三皇後乞裡吉忽帖尼所生(《蒙兀兒史記》卷三七《漠北三大汗諸子列傳》)。

     貴由即位之初,大權仍操在脫列哥那手中,後數月脫列哥那死,他才親政,于是立即處死了法蒂瑪和奧都剌合蠻;鎮海、牙老瓦赤随闊端赴選汗大會,職位得以恢複;耶律楚材子鑄襲父職為必阇赤長。

    貴由還下令拘收其母及諸王濫發的牌印,禁止無限制搜括。

    但由于他把與拔都的鬥争放在第一位,并不注意改善政治,征索泛濫的現象未能有效制止,政事繼續惡化。

    1247年,貴由派野裡知吉帶(一譯宴隻吉歹,窩闊台時大斷事官)為征西軍統帥,命諸王各于所屬軍隊中簽發十分之二從征,并授予野裡知吉帶統轄阿姆河以西各地區和所駐蒙古鎮戍軍的全權,他人不得幹預。

    前此除木華黎以外,沒有第二人擁有這麼大的權力。

    這一異常舉動,明顯含有對付拔都的意圖,因為此時拔都的勢力已擴展到高加索地區,而貴由則特别指明這個地區應歸野裡知吉帶管轄①。

     1248年初,貴由假稱到葉迷立養病,率領護衛軍西行,真實目的是去攻打拔都。

    拖雷妻唆魯禾帖尼識破其意圖,遣急使報知拔都,于是拔都也起兵東來迎敵。

    三月,貴由抵達橫相乙兒之地(今新疆烏倫古河上遊河曲處)突然死去,當時傳說他是被拔都派來的奸細毒死,一說是在與拔都弟昔班酒後鬥毆中被打死①。

    貴由正後斡兀立海迷失回到了葉迷立自己的斡耳朵。

    拔都一方面按習慣請她攝政,一方面以長支宗王身份遣使召集各支宗王、那顔們到他的駐軍地阿剌脫忽剌兀(在海押立附近)開會,商議推舉新汗。

    唆魯禾帖尼命長子蒙哥率諸弟及家臣赴會,但窩闊台系諸王除合丹外都借故拒絕參加,察合台後王也速蒙哥系由脫列哥那之命得立,故與窩闊台家族采取同樣立場。

    大會按拔都的提議推舉蒙哥為大汗。

    斡兀立海迷失派那顔八剌為代表與會,提出應尊照窩闊台遺命推舉失烈門繼位,遭到拔都、蒙哥諸弟及其親信那顔的反駁,于是窩闊台、察合台兩系諸王以選汗大會應在成吉思汗大帳舉行為理由,不承認這次推舉的合法性。

    蒙古統治集團内部為争奪汗位展開了激烈的殘酷的鬥争。

     ①參見傑克遜:《蒙古帝國的瓦解》,《中亞雜志》22,1978年。

     ①參見傑克遜:《蒙古帝國的瓦解》,《中亞雜志》22,1978年;楊志玖:《定宗征拔都》,《元史三論》頁67&mdash76。

     第四節 蒙哥時期汗位的争奪 蒙哥,拖雷長子,太祖三年十二月(1209年1月)生,據說當時晃豁壇部薩滿預言其“後必大貴”,故取名Mongke(意為長生)。

    幼時養于太宗二皇後昂灰斡耳朵,及長,授分民;1232年拖雷死後,歸藩邸領其部民。

    1235年參加“長子出征”,征服伏爾加河下遊的欽察部,又率軍攻斡羅思也烈贊城(今梁贊),拔之。

     他與拔都關系密切,在其支持下被推舉為大汗,隻是由于未得到宗親、大臣的一緻承認,還未舉行正式即位大典①。

    拔都、蒙哥等決定明年在成吉思汗大斡耳朵重新舉行選汗大會。

    拔都命弟别兒哥等率領軍隊伴随蒙哥回蒙古,以武力為後盾迫使諸王來會。

    窩闊台、察合台兩系當權者和部分諸王繼續抵制,會期一再被拖延。

    到1251年六月,拔都指示不再等待他們,于是在克魯倫河上遊曲雕阿蘭大斡耳朵舉行大會,到會的東、西道諸王、百官共奉蒙哥登基。

    從此,大蒙古國汗位由窩闊台系轉移到拖雷系。

    當新汗登基慶典正在進行時,失烈門與貴由之子腦忽、合剌察兒之子脫脫合謀,以朝會為名率軍來襲,進至薩裡川之地(土拉河上遊與克魯倫河上遊間)。

    蒙哥的鷹夫克薛傑路遇失烈門車隊,發現車中暗藏兵器,知有異圖,急馳回大斡耳朵報告。

    蒙哥遣大斷事官忙哥撒兒、弟旭烈兀、末哥等率軍前往攔截,将三王及其部屬帶到大斡耳朵審訊,失烈門的一個部屬在嚴刑拷打下供出了三王的密謀。

    于是,一場對政敵的血腥鎮壓開始了。

    三王部屬那顔七十多人先被處死,參與密謀的大臣合答随即被捕殺;察合台孫也孫脫與失烈門等同謀,率軍為後應,見事敗,棄軍投降,亦被拘囚。

    接着,蒙哥命大将不憐吉歹率領十萬軍隊開赴阿勒台山,進向畏兀兒與海押立之地;命不花率軍二萬進駐謙謙州,顯示進攻姿态,同時派使臣傳令窩闊台和察合台兩家未赴會諸王、後妃即速來朝。

    斡兀立海迷失抗命,即被捕送和林,與失烈門之母一同處死。

    又遣使逮捕貴由所派波斯統帥野裡隻吉帶和察合台孫不裡,送給拔都處置,命合剌旭烈(擁戴蒙哥的察合台長孫)回本藩處死也速蒙哥,取代其位。

    鎮壓擴大到貴由朝的大臣和各地區依違兩端的官員,連與成吉思汗同飲班朱尼河水、立有卓著功勳的三朝元老鎮海也被殺害;耶律鑄也險遭殺身之禍,因忽必烈說情才得幸免。

    畏兀兒亦都護薩倫的黨于斡兀立海迷失,與其同謀的部屬一起被殺。

    至于失烈門和腦忽,則被遣發到攻宋前線随軍效力,不久亦被害。

    在這次汗位争奪中,蒙哥毫不留情地清除異己,計被殺的諸王、後妃和那顔達三百多人,以緻主持審決的大斷事官忙哥撒兒病死時,那些被害者①劉秉忠于1250年上忽必烈書中說:“君上,兄也;大王,弟也。

    思周公故事而行之,在乎今日。

    ”可見雖然未舉行正式即位大典,從拖雷家族方面看來,阿剌脫忽剌兀大會的推舉仍然是有效的。

    的家人恨恨地咒罵:“爾亦有死耶!”①對窩闊台家族最嚴厲的懲罰是削奪其封國(兀魯思),瓜分其地,不立藩主,“他們的軍隊除闊端諸子的以外,全被奪走并分配掉了”②。

    闊端與拖雷家親善,其河西封地仍予保留,其餘未卷入逆謀的窩闊台系諸王合丹、滅裡、海都等各分得一部分屬民和領地,貴由幼子禾忽仍守其葉迷立斡耳朵。

    蒙哥用這種爪分的辦法,使窩闊台家族不能形成威脅其汗位的力量。

    整頓統治機構與革除弊政在清除貴由朝異已諸臣的同時,蒙哥對中央和地方統治機構進行了整頓。

    以原藩邸斷事官長忙哥撒兒為全國大斷事官(漢人稱之為右丞相),以孛魯合為大必阇赤(漢人稱之為左丞相),“掌宣發号令、朝觐貢獻及内外聞奏諸事”,置分掌中原漢地和西域等地區事務的必阇赤為之副,凡賦稅征收、官職授予等事悉歸之,下屬有漢文、波斯文、畏兀兒文、藏文、唐兀文等各種文字的書記,并設置了掌管和林官阙、帑藏、斡脫、祭祀、醫巫、蔔筮、驿傳等各部門的官員。

    ①蒙古本土以外諸地,仍劃分為三大區域設置行政機構,以牙老瓦赤、布智兒、斡魯不等任“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管理中原漢地,以讷懷、塔剌海、麻速忽等任“别失八裡等處行尚書省事”,管理畏兀兒地至河中地區;以阿兒渾為“阿母河等處行尚書省事”,管理阿姆河以西波斯諸州。

    他們的蒙古職名實為各大區之“也可紮魯忽赤”(yekejarquchi)即大斷事官,并置必阇赤官職多員為其副,下屬也有許多佐吏,與大汗朝廷的組織相仿。

    針對窩闊台末年以來法度不一、政治敗壞的情況,蒙哥采取了一些措施,企圖革除弊政。

    凡前朝及諸王濫發之牌印、诏旨、宣命,一律收回;今後諸王未經請示朝廷,不得頒發涉及各地方事務的令旨,不得擅招民戶;對諸王、使臣馳驿,限定馬匹數目,不許沿途奪要民馬和索取超過規定的供應;商人不得騎用驿馬;重新登記各地區戶口和規定賦稅,諸官員不得額外多征。

    然而,由于所任用的官吏們多是原來的貪贓之徒,新政未見成效,甚至“舊弊未去,新弊複生,其為煩擾,又益劇甚”②。

     漢地括戶①《世界征服者史》下冊,頁680&mdash691;《史集》第2卷,頁245&mdash251;盧勃魯克《東行記》;道森編《出使蒙古記》頁165、166;《元史·忙哥撒兒傳》。

     ②《史集》第2卷,頁13;波斯文合校本頁20,莫斯科,1980年。

     ①《元史·憲宗紀》;《史集》第2卷,頁263&mdash264。

     ②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