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地理學

關燈
二千餘裡。

    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東北流百餘裡,彙為大澤,曰火敦腦兒。

    ”(《元史·地理志》河源附錄)除上述兩種書外,元人梁寅也寫了一篇《河源記》②。

    内容與《河源志》相近,但未及《河源志》詳細。

     上述三種關于河源的記載,除河源外,還記載有關河源地區的地理狀況。

    如“土人抱革囊騎過之,其聚落之處,多編木如舟以濟,附以毛革,中僅容二人”(《河源記》),“昆侖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

    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獸有髦牛、野馬、狼、狍、羱羊之類”(《河源志》),“(河)自星宿海至漢地,河南北小水旁注者衆,其山或草或石,至積石始林木暢茂”(《河源記》)。

    《河源志》還對伏流重源的錯誤說法,作了有力的反駁。

    這種求實的精神是可貴的。

     ①黃盛璋:《再論黃河河源問題》,載《地理學報》22卷1期。

     ②載《梁石門集》卷一。

     第四節 地圖 元代最有名的地圖學家是朱思本。

    他總結了唐宋以來的繪圖經驗,利用當時能夠看到的圖籍,加上他自己的旅遊實踐和對地圖的鑽研,編成了著名的《輿地圖》2卷。

    這部圖影響很大,是元、明、清三代輿圖的重要範本。

    朱思本(1273&mdash1333)字本初,江西臨川人。

    “學道江西龍虎山中,從張仁靖真人扈直兩京,又從吳全節居都下..嘗以周遊天下,考核地理。

    竭十年之力,著有《輿地圖》二卷,刊石于龍虎山上清之三華院,惜今不傳”①。

    此外,還著有《九域志》八十卷,《貞一齋雜著》一卷,詩稿一卷等。

    在《貞一齋雜著》中有一篇《輿地圖自序》,自述其研究地理及繪制《輿地圖》的經過:“予幼讀書,知九州山川。

    及觀史,司馬氏周遊天下,慨然慕焉。

    後登會稽,泛洞庭,縱遊荊襄,流覽淮泗,曆韓、魏、齊、魯之郊,結轍燕、趙,而京都實在焉。

    繇是奉天子命,祠嵩高,南至于桐柏,又南至于祝融,至于海。

    往往訊遺黎,尋故迹,考郡邑之因革,核山河之名實,驗諸滏陽、安陸石刻禹迹圖,樵川混一六合郡邑圖,乃知前人所作,殊為乖謬,思構為圖以正之。

    閱魏郦道元注《水經》,唐《通典》,《元和郡縣志》,宋《元豐九域志》,皇《元一統志》,參考古今,量較遠近,既得其說,而未敢自是也。

    中朝士夫使于四方,冠蓋相望,則每囑以質諸藩府,博采群言,随地為圖,乃合而為一,自至大辛亥(1311)迄延祐庚申(1320),而功始成。

    其間河山繡錯,城連徑屬,旁通正出,布置曲折,靡不精到。

    至若漲海之東南,沙漠之西北,諸番異域,雖朝貢時至,而遼絕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詳,詳者又未必可信,故于斯類,姑用阙如。

    嗟夫,予自總角,志于四方,及今二毛,讨論殆遍。

    茲其平生之志,而十年之力也。

    後之覽者,庶知其非苟雲。

    ”(《适園叢書》第十七函) 從這段引文中知道,朱思本查閱了許多曆史文獻,先繪制各個地方的小圖,然後合成一幅全圖,從1311&mdash1320年,整整花了十年才完成。

    這是朱思本野外考察與書本知識相結合的産物,地圖精度超過了前人。

    盡管如此,朱思本的态度仍然很謙虛謹慎,對那些他沒有去過的邊遠地區,對不熟悉的地區,以及資料不足或資料不十分可靠的地區,他不亂畫,而是甯缺勿濫,以免影響後人。

     朱思本繪圖的方法,據羅洪先《廣輿圖序》說:“其圖有計裡畫方之法。

    ”劉獻庭也說:“朱思本輿圖,縱橫界畫,以五十裡為一方,即裴秀準望之意也。

    ”(《廣陽雜記》卷2)《輿地圖》的大小,據羅洪先說是“長廣七尺,不便卷舒”。

     元代另一部著名的曆史地圖集,是李好文的《長安志圖》。

    《長安志圖》原有圖22幅,現存19幅。

    圖幅大小不一,比例尺與方位也不一緻。

    主要内容是關于長安地區行政區劃、城市、陵墓、宮殿、禁苑、名勝古迹和水利灌溉渠道共七類地圖。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水利灌溉渠道圖,它是水利灌溉渠道系統中最早的一幅地圖。

    《長安志圖》的繪制,據研究,在現存宋、元地圖中處于中上水平。

     此外,元代還有兩幅中國全圖,即李澤民1330年左右繪制的《聲教廣被圖》和天台僧人清浚繪制的《混一疆理圖》,惜已失傳。

     ①瞿镛:《鐵琴銅劍樓書目》卷二二。

     還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出現了我國第一個地球儀。

    至元四年(1267),劄馬魯丁在中國制造了一個木質地球儀,七分水面用綠色表示,三分陸地用白色表示。

    又畫江河湖海,形成水系網絡①。

    地球儀上繪有小方格,用來計算道裡遠近。

    這些小方格顯然是經緯線。

    地球儀上水陸分布比例,同現代所測得的比例基本一緻。

    地球儀在中國首次出現,這在中國地理學史上是件大事,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但是由于封建統治階級不重視,在學術界影響不大,這是非常遺憾的。

     ①《元史·天文志·西域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