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玉昔帖木兒 月赤察兒 土土哈床兀兒
關燈
小
中
大
家中,诏賜厚葬。
大德五年(1301),贈功臣封号,追封為廣平王,谥“貞憲”。
有子三人。
長木剌忽,襲職為萬戶;至大四年(1311),仁宗特授知樞密院事;皇慶元年(1312),封廣平王。
幼脫脫哈(又譯秃秃合、脫忒哈),延祐六年(1319)以勳臣之後由禦史中丞進拜禦史大夫,七年英宗即位,因曾謀廢立罪被誅。
木剌忽子阿魯圖,至正間拜中書右丞相,為元末名臣。
①《元史》卷一三一《伯帖木兒傳》;卷一五四《洪萬傳》;卷一一八《特薛禅傳》。
閻複撰碑稱初戰“兩與敵遇,皆敗之”,唯據《伯帖木兒傳》,貼列可之戰顯然是失敗的。
第二節 月赤察兒 世祖朝怯薛長月赤察兒(Ochicher,1249&mdash1311),蒙古許兀慎氏(Hu&rsquous-in)人,成吉思汗建國功臣“四傑”之一博爾忽的曾孫。
祖脫歡,襲父職領右翼第二千戶兼右翼軍副萬戶①,從蒙哥西征欽察、斡羅思有功。
父失烈門,從忽必烈征雲南,死于軍(1254)。
月赤察兒六歲喪父,由母石氏(金宰相之女)撫育成長,事母孝敬。
至元元年(1264),世祖追念其父從征而死,召入朝,見其容貌英偉,舉止端重,奏對詳明,甚喜,即命為怯薛執事官寶兒赤(Ba&rsquourci,掌禦膳者)。
儒臣王思廉進講《通鑒》等書,世祖皆命他在旁聽受。
十七年,任第一怯薛之長。
次年,以其執事敬慎,熟知朝章,授為宣徽使。
元朝宣徽院是蒙古大汗怯薛職能與中原官制相結合的宮廷機構,主要掌内廷飲膳,朝會宴享,兼及怯薛歹的選拔和廪給,禦位下畜牧,蒙古人民差發和諸部(愛馬)賞賜、撫恤等事,職權甚重,故院使皆以最親信侍臣如寶兒赤、怯薛長擔任。
出則為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長官;或由這些軍政大臣兼院使。
月赤察兒是元勳後裔,又聯姻皇室,所以受到特殊的恩寵②。
二十一年,分撥武岡路綏甯縣民5000戶為其封戶。
二十六年,海都攻占和林,漠北危急,世祖統兵親征至于杭海(今杭愛山)。
月赤察兒從征,他以自己未有戰功,不如同是勳臣之家的安童、伯顔、玉昔帖木兒光彩,乃請求出戰。
世祖勸慰他說:你親佩弓矢,日夜守衛宮帳,保護了皇帝的安甯,功勞就很大,何必要自身上陣殺敵!可見其受寵眷之深。
二十七年,尚書省右丞相桑哥方倚世祖專信,委以朝政,權傾内外,凡中央、地方官員任命均由他決定,但按制度委任宣敕仍由中書省頒發,遂奏言不便,世祖即命以宣敕付尚書省掌握,于是求官爵者紛紛到桑哥門下用重賄請托。
尚書平章政事帖木兒在怯薛中為月赤察兒下屬,暗以此事告之,月赤察兒遂奏明世祖,其他大臣、内侍也多彈劾桑哥。
次年一月乃诏罷桑哥,治其罪;以月赤察兒能發桑哥欺君貪贓之罪,将沒入桑哥之金、銀、田産、别墅等賞之。
同年,都水監奏鑿通惠河,世祖急欲成功,诏命四怯薛及京中諸府人都參加鑿河,分段負責,刻日完工。
月赤察兒親自帶領怯薛歹應役,起了表率作用。
他還薦舉哈剌哈孫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治績甚佳,可見有知人之明。
三十年,世祖以他為元勳後裔,又有摧奸薦賢之功,任命為知樞密院事,并仍當宣徽使。
讨伐西北叛王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錄軍國重事、太保,仍為知樞密①《元朝秘史》第202節所載成吉思汗始封95千戶中有脫歡,那珂通世以為即博爾忽子,據此則脫歡于建國時别授千戶,非襲父職(見《成吉思汗實錄》頁324;屠寄《蒙兀兒史記》卷二八即采此說)。
伯希和、李蓋提、姚從吾等皆以《秘史》所載脫歡與其下之帖木兒合為一人之名,氏族不明。
此處從元明善撰《太師淇陽忠武王碑》(《元文類》卷二三)。
②月赤察兒尚斡赤斤孫女抹開公主、塔察兒孫女也遜真公主。
院事和宣徽使。
大德四年(1300),拜太師。
當時海都、都哇統治窩闊台、察合台兩汗國,不承認元朝皇帝的大汗&mdash&mdash宗主地位,還時常進攻大汗屬境。
大德二年冬,海都、都哇軍來襲,統領西北邊防諸軍的親王闊闊出麻痹輕敵,飲酒作樂,疏于防守,以緻大敗。
三年,成宗遣皇侄海山出鎮稱海、金山沿邊,取代闊闊出;晉王甘麻剌仍統漠北諸王之軍,共同防守。
五年,又把月赤察兒派到漠北,以朝廷大臣身份作為晉王的副手指揮諸軍。
其年秋,海都、都哇大舉進攻漠北。
元朝軍隊有五支,月赤察兒指揮其中一支。
先是海山之軍與海都軍戰于帖堅古山(在劄布罕河旁),獲小勝,但旋即陷入海都大軍的包圍之中,力戰突圍,後退至合剌合塔之地(當在劄布罕河上遊之東杭愛山南某處)。
這時晉王、月赤察兒統率的軍隊開到,五軍會合,與海都軍大戰,互有勝負。
不久海都因病撤軍。
都哇軍後至,在與元軍作戰中負傷,亦退。
這次戰役雖然并沒有如一些漢文史料記載的那樣大獲全勝,終究是阻止了海都、都哇的猛烈進攻,保衛了漠北地區。
戰後,月赤察兒回駐原鎮守之地。
戰後一個月,海都病死,長子察八兒繼立為汗,窩闊台汗國發生内争,國勢衰落。
都哇自知已無力繼續與大汗對抗,首先于大德七年向朝廷請和。
月赤察兒派人向海山及諸王、将帥提出建議說:“都哇請降,為我大利,固當待命于上,然往返再閱月,必失事機。
事機一失,為國大患,人民困于轉輸,将士疲于讨代,無有已時矣。
都哇之妻,我弟馬兀合剌之妹也,宜遣報使許其臣附。
”(《元史·月赤察兒傳》)衆人都贊同
大德五年(1301),贈功臣封号,追封為廣平王,谥“貞憲”。
有子三人。
長木剌忽,襲職為萬戶;至大四年(1311),仁宗特授知樞密院事;皇慶元年(1312),封廣平王。
幼脫脫哈(又譯秃秃合、脫忒哈),延祐六年(1319)以勳臣之後由禦史中丞進拜禦史大夫,七年英宗即位,因曾謀廢立罪被誅。
木剌忽子阿魯圖,至正間拜中書右丞相,為元末名臣。
①《元史》卷一三一《伯帖木兒傳》;卷一五四《洪萬傳》;卷一一八《特薛禅傳》。
閻複撰碑稱初戰“兩與敵遇,皆敗之”,唯據《伯帖木兒傳》,貼列可之戰顯然是失敗的。
第二節 月赤察兒 世祖朝怯薛長月赤察兒(Ochicher,1249&mdash1311),蒙古許兀慎氏(Hu&rsquous-in)人,成吉思汗建國功臣“四傑”之一博爾忽的曾孫。
祖脫歡,襲父職領右翼第二千戶兼右翼軍副萬戶①,從蒙哥西征欽察、斡羅思有功。
父失烈門,從忽必烈征雲南,死于軍(1254)。
月赤察兒六歲喪父,由母石氏(金宰相之女)撫育成長,事母孝敬。
至元元年(1264),世祖追念其父從征而死,召入朝,見其容貌英偉,舉止端重,奏對詳明,甚喜,即命為怯薛執事官寶兒赤(Ba&rsquourci,掌禦膳者)。
儒臣王思廉進講《通鑒》等書,世祖皆命他在旁聽受。
十七年,任第一怯薛之長。
次年,以其執事敬慎,熟知朝章,授為宣徽使。
元朝宣徽院是蒙古大汗怯薛職能與中原官制相結合的宮廷機構,主要掌内廷飲膳,朝會宴享,兼及怯薛歹的選拔和廪給,禦位下畜牧,蒙古人民差發和諸部(愛馬)賞賜、撫恤等事,職權甚重,故院使皆以最親信侍臣如寶兒赤、怯薛長擔任。
出則為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長官;或由這些軍政大臣兼院使。
月赤察兒是元勳後裔,又聯姻皇室,所以受到特殊的恩寵②。
二十一年,分撥武岡路綏甯縣民5000戶為其封戶。
二十六年,海都攻占和林,漠北危急,世祖統兵親征至于杭海(今杭愛山)。
月赤察兒從征,他以自己未有戰功,不如同是勳臣之家的安童、伯顔、玉昔帖木兒光彩,乃請求出戰。
世祖勸慰他說:你親佩弓矢,日夜守衛宮帳,保護了皇帝的安甯,功勞就很大,何必要自身上陣殺敵!可見其受寵眷之深。
二十七年,尚書省右丞相桑哥方倚世祖專信,委以朝政,權傾内外,凡中央、地方官員任命均由他決定,但按制度委任宣敕仍由中書省頒發,遂奏言不便,世祖即命以宣敕付尚書省掌握,于是求官爵者紛紛到桑哥門下用重賄請托。
尚書平章政事帖木兒在怯薛中為月赤察兒下屬,暗以此事告之,月赤察兒遂奏明世祖,其他大臣、内侍也多彈劾桑哥。
次年一月乃诏罷桑哥,治其罪;以月赤察兒能發桑哥欺君貪贓之罪,将沒入桑哥之金、銀、田産、别墅等賞之。
同年,都水監奏鑿通惠河,世祖急欲成功,诏命四怯薛及京中諸府人都參加鑿河,分段負責,刻日完工。
月赤察兒親自帶領怯薛歹應役,起了表率作用。
他還薦舉哈剌哈孫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治績甚佳,可見有知人之明。
三十年,世祖以他為元勳後裔,又有摧奸薦賢之功,任命為知樞密院事,并仍當宣徽使。
讨伐西北叛王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錄軍國重事、太保,仍為知樞密①《元朝秘史》第202節所載成吉思汗始封95千戶中有脫歡,那珂通世以為即博爾忽子,據此則脫歡于建國時别授千戶,非襲父職(見《成吉思汗實錄》頁324;屠寄《蒙兀兒史記》卷二八即采此說)。
伯希和、李蓋提、姚從吾等皆以《秘史》所載脫歡與其下之帖木兒合為一人之名,氏族不明。
此處從元明善撰《太師淇陽忠武王碑》(《元文類》卷二三)。
②月赤察兒尚斡赤斤孫女抹開公主、塔察兒孫女也遜真公主。
院事和宣徽使。
大德四年(1300),拜太師。
當時海都、都哇統治窩闊台、察合台兩汗國,不承認元朝皇帝的大汗&mdash&mdash宗主地位,還時常進攻大汗屬境。
大德二年冬,海都、都哇軍來襲,統領西北邊防諸軍的親王闊闊出麻痹輕敵,飲酒作樂,疏于防守,以緻大敗。
三年,成宗遣皇侄海山出鎮稱海、金山沿邊,取代闊闊出;晉王甘麻剌仍統漠北諸王之軍,共同防守。
五年,又把月赤察兒派到漠北,以朝廷大臣身份作為晉王的副手指揮諸軍。
其年秋,海都、都哇大舉進攻漠北。
元朝軍隊有五支,月赤察兒指揮其中一支。
先是海山之軍與海都軍戰于帖堅古山(在劄布罕河旁),獲小勝,但旋即陷入海都大軍的包圍之中,力戰突圍,後退至合剌合塔之地(當在劄布罕河上遊之東杭愛山南某處)。
這時晉王、月赤察兒統率的軍隊開到,五軍會合,與海都軍大戰,互有勝負。
不久海都因病撤軍。
都哇軍後至,在與元軍作戰中負傷,亦退。
這次戰役雖然并沒有如一些漢文史料記載的那樣大獲全勝,終究是阻止了海都、都哇的猛烈進攻,保衛了漠北地區。
戰後,月赤察兒回駐原鎮守之地。
戰後一個月,海都病死,長子察八兒繼立為汗,窩闊台汗國發生内争,國勢衰落。
都哇自知已無力繼續與大汗對抗,首先于大德七年向朝廷請和。
月赤察兒派人向海山及諸王、将帥提出建議說:“都哇請降,為我大利,固當待命于上,然往返再閱月,必失事機。
事機一失,為國大患,人民困于轉輸,将士疲于讨代,無有已時矣。
都哇之妻,我弟馬兀合剌之妹也,宜遣報使許其臣附。
”(《元史·月赤察兒傳》)衆人都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