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論武

關燈
衆所接觸的,所以,不要故意違反社會公認的道德就好。

     陳方正(物理教授):您的小說中,常被傳統道德有所質疑,似乎有意無意間對傳統道德提出探索。

    我們讀者,多數一半接受西方思想,一半受傳統教育影響。

    您的小說迷人就在這裡:表面上是推崇武俠,骨子裡令人思考各種價值。

    例如《神雕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戀愛,例如《天龍八部》中,漢人與契丹人的鬥争。

    這是神來之筆,還是有意安排? 金庸:陳教授這個問題,我隻能講講自己的經驗。

     每部小說我先确定幾個主要人物,然後再配上情節。

    至于對中國傳統有疑問的問題,對真理探索的問題,不是我構思的重點。

    後來發展下去,自己的想法就自然的融了進去。

     好像我念中國曆史和其他書籍,常感到中國古代漢人不論怎樣對待異族,正義卻永遠在漢人這一邊,我感覺不太公平,這種想法自然反映到小說上。

     剛才講到中國人總有很多基本上的傳統想法,但以我多年來在香港對婚姻、愛情。

     許多事務的看法,都是很現代的。

    如果說武俠小說純是反映中國舊社會,譬如着重描寫一夫多妻制的話,現代中國人還是不接受的。

     李杜(哲學教授):武當派啦,少林派啦,他們的功夫在中國傳統上都是了不得的。

     我看了您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等,覺得裡面有點意思,好像武當、少林以後都不怎麼樣了,反倒是波斯之類的異地,另有傑出人才。

    我猜想,你是不是覺得我們文化發展到現在,傳統的東西遺失掉了,要另外去找,有點否定傳統的味道。

     金庸:有幾部小說,我當時的出發點是有否定教條主義的想法,我比較信服理性的思想結構,主要是近代羅素、卡爾·波普等哲學的理性主義思想。

    對馬克思主義的反思,對儒家思想絕對化的反思,這種想法恐怕對近代知識分子來說十分普遍。

    我想真理本身也有它相對的意義,社會變遷,真理也可能改變。

    有些事情的道理,千萬年不變,我個人絕不相信。

    事實上,中國思想上的狂熱分子很多,不單在政治上,甚至科學上也一樣,許多科學理論以哲學觀點來批判的話,它也不一定全是對的。

     我寫某幾部小說時就想到這個問題。

    少林派、武當派是對抑或是錯,都不一定,可能會根據環境而有所變化。

    我相信多元主義可能更合理一點,事情不要絕對化。

    少林、武當并不壞,其他好的東西同樣也多得很。

     喬健(人類學教授):舊小說裡,《七俠五義》、《水浒傳》等偏重傳統俠義氣概,而《封神榜》、《西遊記》等又以神怪取勝。

    您的小說似乎融合兩者,而招式、武功遠超過其範圍,可說懸奇得很。

    請問這兩類舊小說,俠義和神怪,您受那樣影響較大? 金庸:我想《七俠五義》、《小五義》、《水浒傳》是有影響,而較近的武俠小說作家白羽、還珠樓主對我也有影響。

    還有一個傳統來自西方古典書籍,法國大仲馬,英國司各特、史蒂文生,在故事結構上對我有影響。

     至于故事很誇張,則來自近代武俠小說。

    民國初年到現在,上海及北方有很多武俠小說,雖然比較粗糙,但難免受其影響。

     反而《西遊記》、《封神榜》,相信影響不如近代武俠小說,玄過頭了劉述先(哲學教授):有兩個問題。

    第一:您的小說突破傳統,您怎樣突破自己? 第二:您最得意的作品是那一部? 金庸:我喜歡不斷的嘗試和變化,希望情節不同,人物個性不同,筆法文字不同,設法嘗試新的寫法,要求不可重複已經寫過的小說。

    我一共寫了十二部長篇小說,大緻上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