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厯律

關燈
四十八律】 律起黃鐘【子】黃鐘生林鐘【未】林鐘生太簇【寅】太簇生南呂【酉】南呂生姑洗【辰】姑洗生應鐘【亥】應鐘生蕤賔【午】蕤賔生大呂【醜】大呂生夷則【申】夷則生夾鐘【卯】夾鐘生無射【戌】無射生仲呂【巳】仲呂生執始【子】執始生去滅【未】去滅生時息【寅】時息生結躬【酉】結躬生變虞【辰】變虞生遲内【亥】遲内生盛變【午】盛變生分否【醜】分否生解形【申】解形生開時【卯】開時生閉掩【戌】閉掩生南中【巳】南中生丙盛【子】丙盛生安度【未】安度生屈齊【寅】屈齊生歸期【酉】歸期生路時【辰】路時生未育【亥】未育生離宮【午】離宮生淩陰【醜】淩陰生去南【申】去南生族嘉【卯】族嘉生鄰齊【戌】鄰齊生内負【巳】内負生分動【子】分動生歸嘉【未】歸嘉生随時【寅】随時生未卯【酉】未卯生形始【辰】形始生遲時【亥】遲時生制時【午】制時生少出【醜】少出生分積【申】分積生争南【卯】争南生期保【戌】期保生物應【巳】物應生質未【子】質未生否與【未】否與生形晉【寅】形晉生惟汗【酉】惟汗生依行【辰】依行生包育【亥】包育生謙待【未】謙待生未知【寅】未知生白呂【酉】白呂生南授【辰】南授生分烏【亥】分烏生南事【午】錢樂之為三百律合六十律日當一管 古法七品【荀勉校尺所用】 姑洗玉律 小呂玉律 西京銅望臬 金錯望臬銅斛 古錢 建武銅尺 漢五量【律志黃鐘所生凡有五法】 備數 和聲 審度 嘉量 權衡 四器 規【圓】矩【方】準【平】繩【直】 六矩【周髀算經商髙答周公問用矩之道】 平矩以正繩 偃矩以望髙 覆矩以測深 卧矩以知逺 環矩以為圓 合矩以為方 六度【淮南子陰陽大制有六度】 天為繩 墬為準 春為規 夏為衡 秋為矩冬為權 五則【漢志法度之器也】 規【少陽 東 春木 仁生】矩【少陰 西 秋金 義方】權【太陰 北冬 水 知謀】衡【太陽 南 夏火 禮齊】繩【中央 四季土 信誠】 魏相雲太昊乘震執規司春炎帝乘離執衡司夏少昊乘兌執矩司秋颛顼乘坎執權司冬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 黃帝五量【家語】 權衡 升斛 尺丈 裡歩 十百 三物【樂志三物有時而蔽總其法于數使分寸龠合铢兩皆起于黃鐘】 一黍之廣積為分寸 一黍之多積為龠名 一黍之重積為铢兩 三器【程迥述三器圖義】 度 量 衡 五度【所以度布帛也】 分【一蠶之絲為忽忽十為絲絲十為毫毫十為厘厘十為分】寸【十分】丈【十尺】引【十丈】 説文十髪為程十程為分 説苑十粟為一分 三代尺【蔡邕獨斷】 夏十寸為尺 殷九寸為尺【外紀湯十二寸為尺】周八寸為尺周語注五尺為墨倍墨為丈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大戴禮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 尺度十五等 一周尺漢志劉歆銅斛尺建武銅尺晉泰始荀勉律尺為晉前尺祖沖之所傳銅尺 二晉田夫玉尺梁法尺 三梁表尺 四漢官尺晉始平得古銅尺五魏尺 六晉後尺 七後魏前尺 八中尺 九後尺後周市尺開皇官尺 十東魏後尺 十一蔡邕銅籥尺後周玉尺 十二宋氏尺錢樂之渾天儀尺後周鐵尺開皇初調鐘律尺及平陳後調鐘律水尺 十三開皇萬寶常律呂水尺 十四雜尺趙劉曜渾天儀土圭尺 十五梁朝俗間尺 太府寺四等尺【景祐間诏丁度髙若讷等與王樸律準比校詳定多不相合】 鐵尺【比律準長三寸二分強】景表尺【長四分】鄧保信尺【長一寸九分強】阮逸等尺【長七分強】 五權【所以權輕重也】 铢【百黍為一铢一龠十二铢】兩【二十四铢】斤【十六兩】鈞【三十斤】石【四鈞百二十斤】説苑十粟重一圭十圭一铢 禮記注八兩曰锱説文六铢也 五量【所以量谷粟也】 龠【八十四黍為圭圭四為撮千二百黍為龠】合【合龠為兩龠】升【十合】鬥【十升】斛【十鬥曰石】 齊四量【左傳晏子雲齊舊四量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釡釡十則鐘】 豆【音鬥四升】區【音讴四豆】釡【四區六鬥四升】鐘【十釡六石四鬥】 讀書紀數略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