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揣父書關平報平安 懷賊恨廖化傳噩耗

關燈
劉備高興得熱淚盈眶,急忙起身将關興扶住:&ldquo賢侄且罷,請起。

    &rdquo說着,又仔細端詳起他的臉來。

     &ldquo謝伯王千歲!&rdquo 劉備起手扶起關興,拭去眼角的喜淚,慈祥地望着關興,就像見到了闊别多年的關羽一樣激動,和藹地問道:&ldquo賢侄,莫非已與汝父相聚?&rdquo &ldquo正是。

    小侄特奉父命至此報捷。

    &rdquo &ldquo賢侄何時到得荊州,一向何方營生?&rdquo 關興便将數十年來的經曆細細地述說了一遍,最後道:&ldquo母亡之後,與弟關索尋至荊州,方才父子相聚。

    &rdquo 劉備感慨道:&ldquo三十餘年,飽經風箱之苦。

    這般天倫之樂,堪稱世之罕聞。

    孤當設筵慶賀。

    &rdquo 關興道:&ldquo我等弟兄大難不死,與父親相聚,皆托賴伯父之洪福。

    &rdquo 劉備見關興這般知書達理,心中愈加喜愛,對着兩旁笑道:&ldquo大漢可興,大漢必興!衆卿以為如何?&rdquo 文武齊聲道:&ldquo是啊,君侯得此佳子,北伐必成大功。

    &rdquo 劉備又問道:&ldquo賢侄,既從荊州到此,汝父定有言語寄贈與孤。

    &rdquo 關興這才想起父親的書信,忙從懷中掏出呈上:&ldquo家父書信在此,請伯父親閱。

    &rdquo 劉備接過書信拆而視之,上面表奏了荊州将士北伐之功,奏請漢中王嘉獎,對自己卻一字不提。

    閱畢,遞與孔明。

    孔明一邊看,一邊暗自傷神:這封書信已經來遲了,不須多少日子,荊襄必有噩耗傳來,到那時也就不是笑,而是要哭了。

    孔明遞回書信,佯裝笑臉道:&ldquo幸遇,幸遇。

    理當嘉賞三軍!&rdquo 劉備要緊關照關興:&ldquo賢侄,軍師在此,速速上前見禮。

    &rdquo說着将手向孔明一指。

     關興早從父親口中了解到諸葛亮的生平事迹,心目中已将孔明拜為神人。

    此時一看,身披鶴氅的孔明競然是這樣年輕,與己也相差不了多少年紀,更是敬佩幾分,忙不疊又行了一個大禮,&ldquo軍師在上,關興拜見。

    &rdquo 孔明亦起身相扶,&ldquo公子年少英俊,果然有君侯之風。

    請起。

    &rdquo這句話聽來很是自然得體,但孔明卻有說不出的哀傷,故而用此雙關語,意思是說關羽已亡,又添了關興,雖然面貌相合,但願公子不要步君侯的後塵。

     劉備見關興拜罷孔明,又吩咐道:&ldquo汝家四叔在此,上前見禮。

    &rdquo 趙雲的大名天下盡知,關興在隐居時已聽得師父胡松極盡稱道,真個是久聞大名,如雷灌耳。

    此時順着劉備的手看去,但見坐着的一員老将,須發盡皆染霜,頭頂白銀虎頭盔,身披白銀虎頭甲,外罩銀絲戰袍,足登虎頭戰靴,卻是精神飽滿,鶴發童顔,神采奕奕,英武之氣溢于眉宇之間。

    關興撲身便拜:&ldquo四叔在上,小侄拜見!&rdquo 趙雲一向寬厚誠實,見到了關興已是興懷大開,高興得不知怎樣才好,及見關興拜,旋即扶起道:&ldquo侄兒,汝父與我有半師之誼,雲之刀法皆由汝父傳授,不必行此大劄。

    想必侄兒已盡學家傳刀法?&rdquo 關興想,我與父親相叙不到一天,就被遣來川中,哪有這麼快就盡學家傳刀法呢?說來漸愧,家傳的刀法莫說一點都沒有學到,連看都沒有這點福份。

    便道:&ldquo小侄至軍中隻有半天,家傳刀法未及所見,日後還望叔父點撥。

    &rdquo 劉備忙道:&ldquo汝家四叔有功于漢,汝當以父禮事之。

    &rdquo &ldquo謹遵伯王之命。

    小侄再拜四叔。

    &rdquo &ldquo不必客套,雲當悉心傳汝關家刀法,不負千歲之囑。

    &rdquo趙雲從此便成了關興的師父,将平生所學關家刀法全部教授與關興。

     拜畢趙雲,又拜馬超,再拜黃忠。

    最後向大殿上的所有文武行了一個總禮:&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關興乃村野武夫,若有不知禮度之處,多多責罰見教,在此有禮了。

    &rdquo 文武見劉備這般歡喜寵愛他,誰敢不恭。

    &ldquo公子少禮。

    好說,好說。

    &rdquo 劉備見到了關興,早把牽挂雲長的憂慮化為烏有。

    遂傳旨:&ldquo退殿。

    &rdquo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時高興,要與愛侄飲酒叙話了,紛紛告退。

    果然,劉備對關興道:&ldquo賢侄,随孤内殿叙話。

    &rdquo &ldquo伯王請。

    &rdquo 劉備帶了關興到裡面,命人治下美酒佳肴,對面坐定。

    劉備歡喜不過來,隻是上下看不夠。

    &mdash&mdash是啊!還是讓他多看看關公子吧。

    今生今世你再也見不到關羽了!這好像是天意安排去了關羽,又來了個關興。

    &mdash&mdash打量多時,又取一柄萬刃寶刀賜與關興。

    關興又拜受了萬刃刀,再三謝恩。

    二人在内殿飲酒,自然有一番家常話說不完,這且不提。

     卻說孔明退殿回到府中,密差心腹去請來了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馬谡、馬岱等十餘員上将以及幾位高級謀士。

    無多時,衆人皆到,各各坐定,孔明方才開口道:&ldquo衆位,關興到此,爾等作何感想?&rdquo 衆人齊道:&ldquo北伐大勝,挺進中原指日可待矣。

    &rdquo 孔明截住話頭道:&ldquo不然。

    亮聞傳謠,君侯北伐,乃中江東呂蒙之計,如今荊襄已失,諒君侯危在旦夕,不日便有關報。

    未知此言是真是假。

    &rdquo其實已經得報,諸葛亮隻是推說傳謠。

     衆人一聽大驚失色,都道:&ldquo恐是道路之言,以亂視聽,未可深信。

    &rdquo 文臣谯周想,我也聽得這等風聲,隻是沒有關報,不敢啟奏漢中王。

    如今軍師說出此言,便非訛傳。

    因此道:軍師之言,實非無稽之談。

    下官聞及已久,心誠惶恐,未敢輕啟,免亂軍心。

    &rdquo 有人一證實,大家便不敢再否定,尤其孔明請他們到來,更非胡猜亂疑,其中必有道理。

    名這便如何是好?&rdquo 趙雲起身道:&ldquo軍師,既是有此傳謠,想必無風不起浪,待雲領兵出川,趕往荊州,打探虛實。

    若果有此事,雲一槍一馬殺盡吳兒!&rdquo趙雲一時怒起,便顧不了自己的性命,耍起昔日長坂坡的威風來。

     馬超亦然奮身而起:&ldquo待某與子龍同領兵馬前往,奪回荊襄,蕩平東吳!&rdquo 孔明想,人已死了,去有何用?我今日召你們到此的目的并不是要去與東吳厮殺,相反要你們幫我一起勸阻劉備興兵,保存大漢的實力,維護蜀、吳的聯盟。

    因此說:&ldquo二位見義勇為,亮深欽服。

    然荊州若失,爾等去則何用?&rdquo 趙雲一聽孔明的這番話,馬上明白了這不是謠傳,而是事實,心情立刻平靜了下來。

    因為事情到了這般地步,局勢已難挽回,頭腦一熱,非但救不了關羽,還有可能危及兩川,這可不是靠一槍一馬能夠了結的事。

    因而問道:&ldquo軍師,莫非果有其事?&rdquo 孔明對他會意地看看:到底跟了我十幾年,馬上領會了我的意思,片刻間就平靜了下來。

    便對大家說:&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