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奏凱歌呂蒙釋戰俘 聞兇信關羽撤精兵

關燈
好不容易相聚在一處,如今又要分開了,尤其在這危急的時候,怎麼可以偷生而去呢?遂淚流滿面道:&ldquo爹爹,請另遣良将保護,孩兒與爹爹共取荊州。

    &rdquo 馬良亦道:&ldquo君侯,收複荊襄,正是用兵之時,怎可再命上将保護入川?&rdquo 關羽鳳目一彈,大怒道:&ldquo軍前為将,理應聽從軍令。

    某意已決,不得多言,違者立斬!&rdquo 關索無法說服父親,遂向父親告别,又向關平及衆将一一緻意,要他們多多注意父親的身體,一切拜托,然後跟着伊籍和馬良含淚出了大帳。

    走無幾步,伊籍和馬良又踅回大帳,再次行禮拜别:&ldquo君侯,萬事慎重,珍惜玉體,但願大功告成。

    下官等告退了。

    &rdquo說罷,兩位大夫老淚縱橫,好不凄然。

     關羽深情地點了一點頭:&ldquo二位大夫去罷,沿路小心在意。

    小兒關索拜托了!&rdquo 三人一起退出,回到本帳,收拾了行裝,按照關羽指明的路徑,上馬飛奔而去。

    這且不提。

     關索等人一走,天已傍晚。

    十月下旬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

    大帳上又陷入了難堪的沉寂之中。

    衆将皆勸關羽進餐,關羽興味索然道:&ldquo荊州失守,某心亂如麻,便是龍肝鳳尾,亦難下喉,衆位自去用膳吧。

    &rdquo 你不吃,大家怎麼吃得下呢?所以也都站立不動。

    手下點上帳燈。

    關羽将案上的這一部心愛的《春秋》取到手中,慢慢地翻閱起來。

    本來看到它是心靜眼亮,如有所獲,可日夜擎在手中,現如今卻是一個字都看不進去,反而不斷地招來煩惱,隻覺得滿紙都是呂蒙獰笑的面孔。

    關羽頓然怒火沖天,将書朝地上一擲:&ldquo來,取火與某焚化了!&rdquo 手下立即将書點燃,頓時騰起一股青煙,火勢彌漫住了這本書,将它一頁頁地吞噬起來。

     一旁的周倉急忙阻攔道:&ldquo主人,《春秋》乃是君侯心愛之物,數十年來陪伴主人度晨昏,闖江湖,屢建奇勳。

    今日緣何将其燒毀?&rdquo &ldquo荊襄己失,一書有何惜哉?某讀《春秋》數十載,不能保疆土,滅國賊,豈不是枉空!&rdquo 關雲長自己已感到十分慚愧。

    《春秋》上忠義奸刁,各種各樣的人物都有,我讀得滾瓜爛熟,隻怕也能倒背如流了,可還是中了呂蒙的計策,失了這許多城池,這不是白讀了一世書,自費了一世的心血麼?再裝模作樣地留着這本書,豈不被人家笑話?衆将眼睜睜地望着熊熊火光中的書頁在漸漸地變焦,變黑。

    又變白&hellip&hellip須臾,化成了一堆灰燼。

    關羽就這樣在大帳上坐了一整夜,心思沉重,郁郁寡歡,衆将也都一夜沒睡。

    東方剛剛啟明,關羽立即傳令退兵。

    漢軍便起營拔寨,徐徐下船,向後退去。

    關羽跨上赤兔馬,提着青龍刀,在衆将的護衛下,出了大營。

    他一手撩着長髯,面朝北方,仰天歎息道:&ldquo豪氣貫九霄,出師未滅曹。

    遙望聖天子,何日興漢朝!&rdquo 對面營牆上的魏軍見漢軍全都向江邊退去,飛奔上帳:&ldquo報千歲:關雲長撤營退往江邊。

    請千歲定奪!&rdquo 曹操不無感慨,關雲長果然退兵了,這是他過于輕信東吳的結果,如今反過來被呂蒙鉗制住了。

    老實人,太天真了。

    遂大歎一聲道:&ldquo列公!&rdquo 兩旁齊應道:&ldquo千歲啊!&hellip&hellip&rdquo &ldquo關君侯終于退兵了!&rdquo這一句話表明了他對關羽的感情,知道關羽退兵是出于不得已的,而且接下來還有一場完全被動的厮殺,四十萬軍隊用不了打幾仗就會讓呂蒙的精銳之師分化瓦解,潰不成軍。

    &ldquo來,随孤出營,相送君侯回轉荊州。

    &rdquo 文武都不能理解曹操的心悄,兵住宛洛道為的是擋住關羽,要将他趕回荊州,呂蒙奪了荊州,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大事,卻偏偏要擺出一副依依不舍的面孔,還要大家一起去送,這算演的什麼戲?文武雖然都不樂意,可嘴上又不敢不答應:&ldquo遵命!&rdquo &ldquo列公,相送君侯乃孤仁義、誠意之舉,爾等不必攜帶兵刃,以免君侯誤會。

    &rdquo 文武都在想,千歲真的是太誠心誠意了,相送還不許帶武器,要是關某反戈一擊,我們連招架之功都沒有,那可怎麼辦?因此,大家都目露疑惑之光。

     曹操見大家這種神色,暗想道:這一點我怎麼會不防呢?可是關羽處在這種自顧不暇的時候,退兵都來不及,哪裡還會有心思回頭同我交戰!說道:&ldquo列公不必多慮,孤自有主見。

    &rdquo 文武見曹操這樣講,也不敢多想,反正大家都沒有武器,要是關雲長殺回來,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你,我們沒有多大危險。

    衆文武跟着曹操出營上馬,相送關羽。

     關羽扣住赤兔馬,走在最後,為的是防備曹操趁勢追上來,因此橫刀斷後。

    見曹操帶着文武出了大營,并不追趕。

    好生不解。

    忽見曹操向自己連連拱手,嘴裡還不斷地嘀咕着什麼,就是聽不見,從他的這種舉動上可以看出,曹操有送别之意,卻毫無包含諷刺之心。

    自忖道:本來可以殺入中原,剿滅奸賊,被東吳攻我大軍之後,毀了我的北伐大事。

    這一回去,不知何時才能重整軍威,再度北上。

    關羽一句話也沒有,也不去分辨曹操相送之意到底是善還是惡,便催動赤免,尾随大隊向襄江而去。

     曹操見關羽下船去遠,這才回進大營,将襄陽的兵力略加安排以後,率大軍回歸許昌,一方面打聽關羽的消息。

    不久,報說關雲長走麥城遭擒,不屈受戮,吓得曹操立即遷都洛陽。

    他想,江東手段太狠,得了荊州,還要殺害關羽,劉備必定要起兵伐吳。

    為了避免卷入這場大規模的戰争,曹操帶領衆文武将天子劉協遷到了洛陽。

    此乃後事。

     關羽帶領衆将到江邊,上了一艘大号戰艦,吩咐在船頭上放一隻靠椅,就在那兒坐了下來。

    看着大隊一船船離了江岸,關羽傳令開船。

    想到七月間北渡襄江時何等威風,僅隻百天的時間,敗得寸土全無。

    這真是: 百日襄陽往返渡,萬歲怨恨向誰訴。

     蒼天不使炎漢興,将軍班師淚如蘇。

     關雲長望着急急退兵的船隊好不傷心,預感此番回去再也無濟于事了,不過是抵擋一陣而已。

    遂令刀印伺候。

    四個關西漢進中艙,各取一件在手。

    一個拿的是&ldquo一虎上将&rdquo之印,一個拿的是&ldquo漢壽亭侯&rdquo之印,一個拿的是&ldquo讨逆大都督&rdquo之印,還有一個雙手捧着一口鋒利無比的鋼刀。

    四個關西漢排列在關公的面前。

     關羽将&ldquo一虎上将&rdquo拿到手中,看了一遍,然後歎息道:&ldquo漢王嘉封某為一虎上将。

    如今荊襄盡失,何能與三弟翼德平定兩川相比!怎及四弟子龍兩番救主之功!哪有孟起昔年于潼關令曹操割須棄袍之威!更不如年過七旬之老将漢升阆中屢建奇勳!關某何顔受此印信?&rdquo說到這兒,關羽毫不吝惜地将手中的&ldquo一虎上将&rdquo抛了出去,待衆将意識過來的時候,金印已沉入江底。

     關羽又取第二顆&ldquo漢壽亭侯&rdquo之印到手中,向兩旁說道:&ldquo當年曹操封某此爵,某封金挂印而去。

    如今漢王重賜此印,某為官不久失城喪地,一不能保守疆土,二不曾重興漢室,有何面目掌此印信?&rdquo說着,手又一擲,印信已離船而去。

     關羽又将&ldquo讨逆大都督&rdquo之印提在手中,&ldquo某興師北伐,漢王特遣使從蜀中送此印到此。

    如今奸賊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