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奏凱歌呂蒙釋戰俘 聞兇信關羽撤精兵

關燈
不理。

    一連三天,魏軍總是閉營不戰。

    關羽感到奇怪:這老賊動的是什麼腦筋,緣何進而不戰?遂将新野、燕城的關平和關索召來商議進取之計。

     十月二十,關羽坐帳聚集文武将士。

    待兩旁參見畢,關羽道:&ldquo衆位,關某命人往南郡催糧,至今已誤期一天,不知此乃何故?&rdquo 一旁馬良道:&ldquo君侯,前番襄陽失守,皆因糜、傅二人懈怠失職之故,君侯雖則從輕發落,各罰二十軍棍。

    隻恐糜芳懷恨于心,蓄意扣押糧草,延緩君侯北伐之期。

    小人之心,不可不防。

    &rdquo 關羽想,糜芳是大哥的姻弟,一向對他恩寵有加。

    想他這等地位,不至于會因小小的懲罰而誤軍機大事吧!故而關羽對馬良的話并不以為然。

     周倉上前道:&ldquo主人,前番陸遜使呂範到此搞勞三軍,我見他一味低三下四,迎合捧場,恐不安好心。

    況糧草久催不至,内中必有緣故。

    何不再遣心腹要人前往南郡探視個明白?&rdquo 關羽一直以為呂蒙死了以後,荊州萬無一失,江東再也沒人敢興兵過江。

    所以心思全在北伐上。

    此刻被周倉這麼一講,又想到連日來南郡糧草遲遲不到,覺得有些不妙起來。

    當即派出三路探子:一路去襄陽,一路去荊州,一路去南郡。

    衆文武就在襄江營中等候回報。

    至十月二十二日,襄陽探子來報:城關嚴守,太平無事,而另外兩路卻毫無消息。

    等到二十五日,既不見探子回來,也不見大糧運來。

    這才引起了關羽的注意,心裡已經在猜測東吳可能偷襲了荊州,封鎖了各路消息,隐隐感到了局勢發展的嚴重性,而這種發展趨勢必定對北伐不利。

    正在輾轉反側,苦苦思索各種應變之策的時候,守營軍士來報:&ldquo禀君侯,曹操引軍營前溺戰!&rdquo 沒有荊州和南郡的消息,又沒有糧草解來,此時關羽思緒萬千,心亂如麻。

    忽聽曹操營前叫戰,又使關羽感到詫異:這老賊數日來一直高懸免戰牌,我也沒心思再去挑戰,他卻又來撩撥我了,真是個可惡透頂的奸賊。

    關羽心裡雖是這樣罵着,然而對目前接二連三出現的事情不敢不正視,探索着反常事态的原因究竟何在。

     曹操為什麼從堅守不戰又轉變成了轉守為攻呢?這還得書分兩路。

    呂蒙兵略四郡以後,幾乎一統了江上之地,便從大牢裡放出了于禁,以表示對兩家聯兵的一點誠意。

    于禁出了大獄,問準了路頭,直往宛洛道而去,路上打聽到了魏軍大隊就駐紮在樊城外,便徑直投到了曹操的大營前,請弟兄禀報千歲。

     曹操一聽說于禁回來,立即料定關雲長的荊州已經全部失去,便傳于禁進帳。

    于禁雖然從荊州急急忙忙趕來求見曹操,然而一旦進了大營,心裡又怦怦亂跳起來。

    畢竟是七軍都督,被關雲長淹得七軍覆沒,隻剩孑身一人,而且還遭擒獲,如今要面對魏王,哪能不慌,弄得不好,腦袋搬家。

    于禁戰戰兢兢地上了大帳,撲倒在曹操的腳前,誠惶誠恐地說道:&ldquo魏王千歲在上,罪将于禁拜見!&rdquo 曹操見了他,真的是又喜又惱,喜的是于禁一回,證實了自己的想法,關羽不久就要大敗而回,中原無再犯之敵。

    惱的是看到了于禁這張臉,就想起了水淹七軍的慘狀,别人都死了,隻有他是屈膝求全的。

    可畢竟是喜大于惱,曹操并不怎麼為難于禁。

    遂問道:&ldquo文則,荊州防範如此森嚴,汝如何回來?&rdquo &ldquo大王有所不知,江東呂蒙施下詐降之計,遣呂範過江犒賞漢軍,以懈關公之心。

    待關公盡撤城中精兵,呂蒙率大軍白衣渡江,奪烽火台,取荊州,收降南郡,兵略四地,半月之内,江上之地盡歸江東。

    呂蒙念兩家聯兵,故将末将放歸。

    萬望大王恕罪。

    &rdquo 曹操想,江東真的動手了,要是關雲長得到了這個消息,再也不敢留在這兒,哪怕我開直營門,他也沒有心思來取了。

    看這氣色,關羽一定不知道荊州失守的軍情。

    讓我看在多年舊交之情上,送個音信過去,使他早日收兵回去。

    曹操即刻恕于禁無罪,傳令點兵五萬,去漢營前設立旗門。

    他便單身獨騎立馬戰場,約關羽對話。

     關羽急忙點兵出營,令伊籍、馬良守營,立下旗門,對衆将道:&ldquo衆位将軍,待某出馬擒此國賊!&rdquo說着,提刀拍馬上前。

    至戰場中央扣馬,見曹操一身龍冠龍袍,可腮下胡須己白,想起了華容道這一别,至今已十餘載,曹操已老得多了。

    不由得感慨萬千,看着曹操一言不發。

     曹操舉目也在看關羽,見他依然青巾綠袍,紅臉未變,長髯也白了。

    暗想,關羽啊,你一世常勝,威風顯赫,令人敬畏,今天可要大敗了。

    我孟德不想下井落石,再留一點交情給你。

    因此,十分恭敬地拱了一拱手:&ldquo前面馬上二将軍,關君侯,雲長兄,美髯公,自華容一别,已十載餘,某感君侯之恩,刻骨銘心。

    将軍别來無恙?&rdquo 遇到關雲長,曹操對他總要有一連串的稱呼,這是曹操對關羽的一世為人表達出來的一種崇敬之意,與别人不同,同時也在衆人面前賣弄一下自己和關羽的深厚友情,衆所周知的情義,這種友情不論在關羽面前,還是在關羽背後,曹操的确時有溢美之辭,并沒有故作姿态的意思,這也是衆文武所習以為常的了。

    而且每次見面,稱呼之後必有一句&ldquo别來無恙&rdquo,總是希望關羽的身體就像他們之間的友情一樣堅牢永存。

     關羽想,過去為了一點點朋友之誼,你打拱,我必作揖。

    如今你奸形完全基露,我真恨當年華容道為何沒把你一刀斬殺,以絕今日之患,還與你講什麼禮儀!遂将青龍刀一架,一手撩着長髯,一手指着曹操大罵起來:&ldquo老賊,想汝殺皇子,絞皇妃,強逼萬歲于水火之中,罪大惡極,死亦難赦。

    某恨當初青龍刀之上未斷爾首,今日興師正為滅汝好賊,複興漢業。

    誰知汝自來送死!&rdquo 曹操暗自歎息道:關羽一生光明磊落,忠義豪俠,想不到他的部下卻是這樣沒有良心,這樣沒有骨氣,一個個私下裡背叛了他,而且弄得他一點也不知曉,真是可悲到了極點。

    便肅然言道:&ldquo君侯,老夫提兵到此,并不與将軍厮殺,隻為告知君侯一個消息:荊州己失。

    望君侯速速回師,遲則恐難挽回。

    &rdquo 關羽乍聽這個消息,怎肯相信,分明是用這句話來吓唬我,使四十萬大軍退回荊州。

    關羽瞪出一對鳳眼,厲聲道:&ldquo老賊,休得吓唬關某。

    江東呂蒙已亡,新拜陸遜為将,天下盡聞,路人皆知,某無後顧之憂。

    正要盡起荊州之兵,殺入中原,滅賊興漢。

    &rdquo 忠厚老實的人,往往把别人看得都像自己一樣。

    曹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什麼話都不能使他相信,因此也不打算和他多說,回頭對自己的旗門喊道:&ldquo文則何在?&rdquo 于禁聞聲,閃到了旗門之前,對着對面的關羽嬉皮笑臉道:&ldquo君侯,可認識于禁麼?&rdquo 關羽聽得有人叫他,向魏軍旗門處看去,隻見在衆文武的當中站着一人正是水淹七軍時擒獲的于禁,一刹那間,關羽明白了一切道理,猶如巨雷擊頂。

    雙眼望着于禁,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于禁大聲道:&ldquo君侯,江東呂蒙所施詐死之計,又使呂範軍前犒勞,皆為蒙蔽君侯,使君侯盡撤荊州精兵。

    十月初八,白衣渡江,先奪荊州,複取四郡。

    如今君侯返回已盡皆淪陷,不複為君侯所有也,故而呂蒙将某放歸,某方有生還之期。

    不想君侯仍在夢中。

    &rdquo 關羽聽他這樣詳細介紹,完全相信了這一切未曾聽聞的事實,氣得他長髯亂飄,怒氣沖天,指着曹操大聲吼道:&ldquo奸賊休要得意,待某收複荊州,決不與汝甘休!&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