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呂子明詐死薦吳帥 陸伯言稱謙犒漢軍

關燈
第九回呂子明詐死薦吳帥陸伯言稱謙犒漢軍 卻說陸遜以言語來挑逗呂蒙,呂蒙便信他有良謀,求教奪取荊州的妙計。

    陸遜道:&ldquo雲長倚恃英雄,自料無敵,所慮者惟都督耳,都督可趁此機會,托疾辭職,以陸口之任讓之他人,使他人卑辭贊美關公,以驕其心,彼必盡撤荊州之兵,以向樊城。

    若荊州無備,用一旅之師,别出奇計以襲人,則荊州在掌握之中矣。

    &rdquo 呂蒙聽了大喜,&ldquo真良策也!&rdquo 君臣三人正在高興之際,聞報滿寵求見。

    孫權對呂蒙和陸遜看了一看,意思是:曹操連打了幾次敗仗,今日必定又來相約起兵。

    呂蒙和陸遜對他會意地笑了一笑,意思是隻管按計而行。

    孫權遂吩咐内堂召見。

     滿寵奉了曹操之命,沿途并無耽擱,到了南京,隻見傾城都是白布素裝,暗暗想道:我的人也真晦氣,來兩趟東吳遇到兩趟辦喪事。

    前次死的是都督魯子敬,今日不知是哪一位要人,看這排場白茫茫一片,就差地上沒鋪白布,身價一定還要高。

    到得官驿之中,方才探知是國太百年了。

    滿寵卸下行囊,安頓已畢,直奔吳侯府而來。

     門公見這位文官的模樣似乎見過,便問道:&ldquo大夫何人,從何而來?&rdquo &ldquo下官乃魏王駕前大夫滿寵,奉命有要事求見吳侯,有勞通禀。

    &rdquo 無多時,門公傳話出來:&ldquo吳侯内堂召見。

    &rdquo 滿寵随下人到内堂,見禮已畢,獻上曹操的書信。

    孫權展開信箋略看了一看,暗說:不出吾之所料,前番約期未戰,今日又來催讨準信。

    便道:&ldquo請大夫回複魏王,權已定下日期,決不食言。

    &rdquo 滿寵道:&ldquo吳侯何日起兵,下官也有個回音。

    &rdquo &ldquo不須多問,到時便知。

    &rdquo 滿寵細細觀察了孫權的神色,見他神态自若,胸有成竹,不像在敷衍自己,便起身告辭,自回宛洛道複命。

     孫權既已決定要奪回荊州,卻為什麼又不把自己的打算告訴滿寵呢?軍機大事,理應嚴守秘密,萬一走露了風聲,不但荊州愈加戒備森嚴,而且還有可能使關雲長直接與東吳交兵。

    這樣,事情就麻煩得多了。

    更何況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取下荊州還得看進展情況如何。

     送走了滿寵,孫權付給了呂蒙一支将令,又抽出腰間的龍泉寶劍交給他。

    &mdash&mdash江東南面王孫權的寶劍不可出匣,一出匣,必有大事。

    建安十三年龍泉交付周瑜,火燒赤壁,将曹操的八十三萬人烏燒得全軍覆沒。

    建安二十四年,寶劍交付呂蒙,白衣渡江,一月之内,關雲長身遭擒戮,荊襄九郡盡失。

    昭烈章武三年,即劉備稱帝第三年,寶劍付于陸遜,火燒連營,将劉備七十五萬精兵付之一炬。

    &mdash&mdash三人再三約定:絕對保密,切不可走漏消息。

     呂蒙辭别孫權,先回陸口大營。

    營中文武将他迎入大帳。

    呂蒙把将令和寶劍在上面供好,然後坐定,向衆人宣告道:&ldquo大帳衆位,本督往秣陵求見吳侯。

    如今奉命攻打荊州,一統大江南北。

    &rdquo 這班陸口的文官和武将大多與呂蒙意氣相投,主張奪回荊州。

    今日見上面供着将令和龍泉寶劍,這是奉旨出兵,操演了八年的戰将聽到這個消息,個個摩拳擦掌,等候着接令發兵。

    因此,大家的眼睛都注視着呂蒙的臉,希望能接頭令,打一個痛快。

     呂蒙又道:&ldquo本督探知荊州江邊高阜處各有烽火台,城内尚有重兵二十萬,襄江水軍五萬,守備嚴密,前後呼應。

    兩旁可有妙計否?&rdquo 說到打仗沖鋒,不怕死的人有的是,可要是叫他們獻出計來,那就寥寥無幾了。

    這一間,把大家問得啞口無言,面面相觑。

     呂蒙見大家一聲不響,又補充道:&ldquo若道強攻,必是傷亡慘重。

    吳侯有令,雙方不得傷損一兵一将,卻要取得荊州。

    &rdquo 打仗不死人,這幾乎太苛刻了一點,衆将怎麼也想不出好計來。

    文人呂範道:&ldquo諒必都督妙計在胸?&rdquo 呂蒙立即否定道:&ldquo本督無計可施。

    &rdquo &ldquo既是無計,何故接此重任?&rdquo &ldquo回營與衆位商議。

    &rdquo 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想出來的又被否定,不否定的卻又違背吳侯的意旨,種種說法,不一而足,就是沒有一條可以稱得上是妙計的。

    呂蒙見大家一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故意驚慌道:&ldquo我一時在吳侯面前勸取荊州,今卻如何處置?&rdquo遂傳令退帳。

    至次日,大帳上毫無消息。

    文武得知,呂蒙昨日一晚未睡,尋思無計,急出了一場病來,托病不出。

    因而一起往内帳來見呂蒙。

     軍卒攔住内帳門道:&ldquo都督有令,一概不見。

    &rdquo 文武以為他真的急出了病,暗暗為他焦急。

    一連三天,既不見呂蒙延醫服藥,又不見獻茶用餐,更不讓衆文武進見。

    衆人一商議,像呂蒙這種病一定是絕症,理應早日報告吳侯,以免延誤。

    因此寫下一封書信,命人星夜趕去秣陵報知吳侯。

    又過了三天,孫權和陸遜帶着呂蒙的兒子呂霸急匆匆地趕到了陸口,其神氣好像預料到呂蒙會生這種病的,特意來為他奔喪似的。

    到大帳上,孫權坐定,急問兩旁,&ldquo子明病勢若何?&rdquo 兩旁皆言不輕,就将呂蒙從秣陵趕回陸口大營與大家商議計策的事開始,直說到他六天來不見一人為止。

     孫權道:&ldquo禀明都督,權特來敬探子明貴恙。

    莫非亦不見麼?&rdquo 少頃,軍卒來複:&ldquo都督有言:請吳侯一人進帳。

    &rdquo 孫權進了内帳,無多片刻又傳出話來道:&ldquo令陸遜與呂霸進見。

    &rdquo 文武在外等得焦急萬分,弄不清楚呂蒙到底病得如何,他們三人進去以後為什麼不見動靜。

    約摸過了半個時辰,孫權這才和陸遜回到帳上,兩個人的臉上陰靂密布,氣色比來時還要難看,大家料知大事不妙。

    見孫權坐定,文武齊上前拜問道:&ldquo主公,都督怎樣?&rdquo 孫權搖了一搖頭,說道:&ldquo孤觀子明面赤唇紫,神志不清,非同小可。

    &rdquo &ldquo理應求醫服藥。

    &rdquo文武道。

     一旁陸遜接口道:&ldquo都督之症謂之&lsquo失魂傷寒&rsquo,其病勢已沉,恐難救藥。

    待下官開方治之。

    &rdquo 陸遜目前雖然還未身居要職,但名聲久揚,都知道他是個很有才幹的能人。

    隻見他走到虎案之前,提筆揮毫,無多時藥方開就,吩咐手下即刻配齊煎熬,讓呂蒙服下。

    這一天,孫權和陸遜等人就住在陸口寨中,等候呂蒙的病情好轉。

    一夜無事,衆人也略覺寬心。

     第二天一早,孫權坐帳,待文武參見後,命人去内帳探視呂蒙的病情。

    不料内帳突然傳出一陣号陶悲恸之聲,見呂霸邊哭邊奪門而出,奔上大帳哭告道:&ldquo吳侯,我家父親氣絕身亡的了。

    &rdquo 衆人聽了不覺發楞:前幾天還是好端端的,怎麼這樣快就會咽氣的呢?隻見呂霸哭得似淚人一般,文武無不動情,一邊勸慰呂霸,一邊對孫權道:&ldquo吳侯,我等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