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二請諸葛酒肆揖二翁 三顧茅廬隆中定三分
關燈
小
中
大
,此乃是責無旁貸。
此等是大事,要不即使你再哭也是沒有用的。
到這時,孔明對着劉備說:&ldquo皇叔仁義之心,亮早已明白。
又受你三顧茅廬之恩,我理當出山扶助!&rdquo 劉備聽說諸葛亮願意出山了,他便停止了悲傷,對孔明說道:&ldquo先生願意扶我哉,乃是蒼生之有幸也。
&rdquo 他說罷,便笑了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孔明看到劉備這種時而哭、時而笑的情形,他也笑了起來。
皇叔見到此情,便将自己的座位向孔明身邊移了一移,靠近他問道:&ldquo請問先生治亂之計!&rdquo 諸葛亮站起身來走向裡面。
不一會,他拿出了一件東西挂在草堂的中間。
劉備一看,隻見上面寫着&ldquo西川五十四州全圖&rdquo。
所說劉備在一生中,他看到了三種主要的圖。
今天在卧龍崗見到了孔明給他看的西川圖,往後張松出川獻給皇叔的又一種西川圖,到今後劉備為關雲長報仇紮下的連營圖。
前兩圖對皇叔是有利的,後一張圖是對他不利的。
孔明在原位子上坐定之後,對劉備說:&ldquo皇叔請聽了,如今曹操自從滅袁紹以來,雄兵稱百萬,戰将有千員,挾天子以令諸侯,獨霸中原,暫時隻能避其銳氣,待機再戰。
江東孫權,三世占領南方六郡,有長江之天險,始終隻能和而不可戰。
因為曹操北方平定,必有平定天下之心,并吞東吳。
皇叔應當東聯孫權,北據曹操。
此乃興漢之大綱,千萬不可違矣!荊襄位于崎角之地,它四面受敵,如今劉表坐鎮,但不久長矣。
&rdquo孔明說到這時,他倒過身子,指着中間這幅圖畫對劉備說:&ldquo皇叔請看,這便是蜀中五十四州全圖。
&rdquo孔明繼續對劉備說:&ldquo皇叔,西蜀地險民強,人才出衆,土地肥沃,所産之物傳于天下,進能伐,退能守,今是劉璋為主,此人胸無大志,結底要歸于皇叔。
依亮看來,先取荊襄為基地,然後長驅西蜀,西川定,東川翻掌便可占領,則三分天下定也。
&rdquo 這便是孔明&ldquo隆中論三分&rdquo。
他不但定出了興後漢之綱領,而且講明了取三分天下之層次。
按理來說,在這個時期,劉備與曹操的力量如此的懸殊,整個的漢室天下可稱已被曹操所代替。
在這非常危險的處境之下,今後能被孔明扶漢興劉,成為鼎足三分。
這确實是曆史上罕有之事。
這并不是孔明隻要助劉備成三分天下,而是因為要取這三分天下已經要曆盡艱辛,否則莫說重興後漢,恐怕連劉備自身都難保住。
這便是諸葛亮一向主張的&ldquo人定能勝天&rdquo的精神。
劉備聽完孔明的一番說話,便問他說:&ldquo先生真是高見!聽你一番宏論,劉 備頓開茅塞。
何奈曹操占其天時,江東孫權占其地理,我劉備便如何?&rdquo 諸葛亮:&ldquo皇叔放心!常言道:天時不及地理,地理那及人和。
皇叔之德播于天下,人心所向,大事可成也!&rdquo 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天時、地理都是客觀的條件,人和是主觀的因素。
因此,孔明在隆中論三分是非常科學的分析。
劉備問諸葛亮說:&ldquo先生何日去新野?&rdquo 諸葛亮:&ldquo今天便可!&rdquo 劉備大喜,他立即命關、張進見。
雲長與翼德從外面走了進來,先見過了劉備。
皇叔對他們說:&ldquo二弟、三弟,速速上前去見過伏龍先生!&rdquo 雲長雖然不服孔明,但是他在禮貌上還是不失的。
他走上前來,一躬到底,叫一聲:&ldquo諸葛先生在上,關某有禮了!&rdquo 張飛本來不願進見,看在他大哥劉備的面上,他闆着臉,稱呼都沒有,隻是對着孔明把手拱了一拱,說一聲:&ldquo老張有禮了!&rdquo 諸葛先生一看便知道,紅黑兩将都是小觑于我。
但是雲長放在心裡,張飛放在臉上。
一般說來,放在臉上的人比較容易服他;,放在心裡的人就不那麼容易了,這倒事實。
張飛看他氣勢洶洶,但是等到孔明出山後,第一次用兵稱謂初用兵,火燒博望坡後,把夏侯惇十萬兵燒剩九十六個,張飛不但佩服了他,而且願意拜諸葛亮為師。
雲長一直要到《三國》最大的一次戰争,即赤壁之戰時,華容道放走曹操之後,他方始從心底裡佩服孔明。
這時候,諸葛均回來了.孔明便對自己兄弟說,我要到新野縣助皇叔去了。
你在家中好好地耕種田園,以免荒蕪。
諸葛均回答說,二哥你隻管放心,我自有主張。
孔明知道他也有出去扶助他人之意。
諸葛均他今後要去相助曹操之後代。
《三國》中怪事很多,大哥諸葛瑾相助江東孫權,二哥諸葛亮助劉,諸葛均助曹。
弟兄三人各有所見,而且都是忠心耿耿。
這暫且不提。
再說,孔明臨行出山時,他去拜見了嶽父責承彥,一面向他告别,另一面請他老人家把孔明的妻子黃夫人遷離卧龍崗,搬往西川口有個名喚魚腹浦的地方。
孔明早已與劉備說過,今後向西川進展,所以過去那裡。
這樣,孔明為了漢事大業,要與自己妻子分别多年。
第二,孔明想我出山相助劉備,要防止曹操派人來卧龍崗威脅我的妻子,這樣會影響孔明的事業。
徐母的被囚,徐庶的遭遇,便是一個例子,真是前車之鑒。
孔明安好了家,然後準備了一些行李,其中主要的東西是四十隻大木箱,每一輛車子上裝着一隻木箱,木箱中并不是什麼金錢财物,而是用兵上的要物。
大家知道諸葛亮一出山連燒兩把火,就是靠十隻木箱初用兵火燒博望坡,再靠十隻木箱火燒新野縣。
還有二十隻木箱在《前三國》中沒有用着它,要今後在進西川、打東川、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時期才用得着,要等後書孔明用着再提。
現在皇叔帶來的禮物,孔明收下了一半,作為安家所用,一半退還了劉備。
就這樣,諸葛亮被劉備請出了卧龍崗。
到了新野縣,趙雲等文武衆人聽說這位大名鼎鼎的卧龍先生終于被請了出來!大家出城迎接。
諸葛亮幫助了劉備,當然皇叔的事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日後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此等是大事,要不即使你再哭也是沒有用的。
到這時,孔明對着劉備說:&ldquo皇叔仁義之心,亮早已明白。
又受你三顧茅廬之恩,我理當出山扶助!&rdquo 劉備聽說諸葛亮願意出山了,他便停止了悲傷,對孔明說道:&ldquo先生願意扶我哉,乃是蒼生之有幸也。
&rdquo 他說罷,便笑了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孔明看到劉備這種時而哭、時而笑的情形,他也笑了起來。
皇叔見到此情,便将自己的座位向孔明身邊移了一移,靠近他問道:&ldquo請問先生治亂之計!&rdquo 諸葛亮站起身來走向裡面。
不一會,他拿出了一件東西挂在草堂的中間。
劉備一看,隻見上面寫着&ldquo西川五十四州全圖&rdquo。
所說劉備在一生中,他看到了三種主要的圖。
今天在卧龍崗見到了孔明給他看的西川圖,往後張松出川獻給皇叔的又一種西川圖,到今後劉備為關雲長報仇紮下的連營圖。
前兩圖對皇叔是有利的,後一張圖是對他不利的。
孔明在原位子上坐定之後,對劉備說:&ldquo皇叔請聽了,如今曹操自從滅袁紹以來,雄兵稱百萬,戰将有千員,挾天子以令諸侯,獨霸中原,暫時隻能避其銳氣,待機再戰。
江東孫權,三世占領南方六郡,有長江之天險,始終隻能和而不可戰。
因為曹操北方平定,必有平定天下之心,并吞東吳。
皇叔應當東聯孫權,北據曹操。
此乃興漢之大綱,千萬不可違矣!荊襄位于崎角之地,它四面受敵,如今劉表坐鎮,但不久長矣。
&rdquo孔明說到這時,他倒過身子,指着中間這幅圖畫對劉備說:&ldquo皇叔請看,這便是蜀中五十四州全圖。
&rdquo孔明繼續對劉備說:&ldquo皇叔,西蜀地險民強,人才出衆,土地肥沃,所産之物傳于天下,進能伐,退能守,今是劉璋為主,此人胸無大志,結底要歸于皇叔。
依亮看來,先取荊襄為基地,然後長驅西蜀,西川定,東川翻掌便可占領,則三分天下定也。
&rdquo 這便是孔明&ldquo隆中論三分&rdquo。
他不但定出了興後漢之綱領,而且講明了取三分天下之層次。
按理來說,在這個時期,劉備與曹操的力量如此的懸殊,整個的漢室天下可稱已被曹操所代替。
在這非常危險的處境之下,今後能被孔明扶漢興劉,成為鼎足三分。
這确實是曆史上罕有之事。
這并不是孔明隻要助劉備成三分天下,而是因為要取這三分天下已經要曆盡艱辛,否則莫說重興後漢,恐怕連劉備自身都難保住。
這便是諸葛亮一向主張的&ldquo人定能勝天&rdquo的精神。
劉備聽完孔明的一番說話,便問他說:&ldquo先生真是高見!聽你一番宏論,劉 備頓開茅塞。
何奈曹操占其天時,江東孫權占其地理,我劉備便如何?&rdquo 諸葛亮:&ldquo皇叔放心!常言道:天時不及地理,地理那及人和。
皇叔之德播于天下,人心所向,大事可成也!&rdquo 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天時、地理都是客觀的條件,人和是主觀的因素。
因此,孔明在隆中論三分是非常科學的分析。
劉備問諸葛亮說:&ldquo先生何日去新野?&rdquo 諸葛亮:&ldquo今天便可!&rdquo 劉備大喜,他立即命關、張進見。
雲長與翼德從外面走了進來,先見過了劉備。
皇叔對他們說:&ldquo二弟、三弟,速速上前去見過伏龍先生!&rdquo 雲長雖然不服孔明,但是他在禮貌上還是不失的。
他走上前來,一躬到底,叫一聲:&ldquo諸葛先生在上,關某有禮了!&rdquo 張飛本來不願進見,看在他大哥劉備的面上,他闆着臉,稱呼都沒有,隻是對着孔明把手拱了一拱,說一聲:&ldquo老張有禮了!&rdquo 諸葛先生一看便知道,紅黑兩将都是小觑于我。
但是雲長放在心裡,張飛放在臉上。
一般說來,放在臉上的人比較容易服他;,放在心裡的人就不那麼容易了,這倒事實。
張飛看他氣勢洶洶,但是等到孔明出山後,第一次用兵稱謂初用兵,火燒博望坡後,把夏侯惇十萬兵燒剩九十六個,張飛不但佩服了他,而且願意拜諸葛亮為師。
雲長一直要到《三國》最大的一次戰争,即赤壁之戰時,華容道放走曹操之後,他方始從心底裡佩服孔明。
這時候,諸葛均回來了.孔明便對自己兄弟說,我要到新野縣助皇叔去了。
你在家中好好地耕種田園,以免荒蕪。
諸葛均回答說,二哥你隻管放心,我自有主張。
孔明知道他也有出去扶助他人之意。
諸葛均他今後要去相助曹操之後代。
《三國》中怪事很多,大哥諸葛瑾相助江東孫權,二哥諸葛亮助劉,諸葛均助曹。
弟兄三人各有所見,而且都是忠心耿耿。
這暫且不提。
再說,孔明臨行出山時,他去拜見了嶽父責承彥,一面向他告别,另一面請他老人家把孔明的妻子黃夫人遷離卧龍崗,搬往西川口有個名喚魚腹浦的地方。
孔明早已與劉備說過,今後向西川進展,所以過去那裡。
這樣,孔明為了漢事大業,要與自己妻子分别多年。
第二,孔明想我出山相助劉備,要防止曹操派人來卧龍崗威脅我的妻子,這樣會影響孔明的事業。
徐母的被囚,徐庶的遭遇,便是一個例子,真是前車之鑒。
孔明安好了家,然後準備了一些行李,其中主要的東西是四十隻大木箱,每一輛車子上裝着一隻木箱,木箱中并不是什麼金錢财物,而是用兵上的要物。
大家知道諸葛亮一出山連燒兩把火,就是靠十隻木箱初用兵火燒博望坡,再靠十隻木箱火燒新野縣。
還有二十隻木箱在《前三國》中沒有用着它,要今後在進西川、打東川、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時期才用得着,要等後書孔明用着再提。
現在皇叔帶來的禮物,孔明收下了一半,作為安家所用,一半退還了劉備。
就這樣,諸葛亮被劉備請出了卧龍崗。
到了新野縣,趙雲等文武衆人聽說這位大名鼎鼎的卧龍先生終于被請了出來!大家出城迎接。
諸葛亮幫助了劉備,當然皇叔的事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日後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