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二請諸葛酒肆揖二翁 三顧茅廬隆中定三分

關燈
站在草堂之下,躬身而立,聲息全無。

    小僮一看,心想,劉備可稱得誠心誠意的了。

    當時皇叔想,既然孔明就在眼前,早晚可以同他見面說話,何必心急呢?說笑話,你就是睡到明天這個時候,總是要起身的。

    我既然到此,稍等有何妨! 你劉備有這樣的耐心,外面的張飛感到自己大哥,進了草屋已久,為什麼到現在不見他出來?因此,他與雲長說:&ldquo二哥,待兄弟到裡面觀看一下?&rdquo 雲長雖然也感到孔明架子太大,但是他在禮貌上還是十分注意的。

    大哥命我弟兄二人站在外面,這就說明不可失禮。

    尤其三弟生性魯莽,萬一闖出鍋來,大哥豈不要責備于我?因此,關切地對張飛說:&ldquo三弟,你往裡面千萬要注意,不可無禮!&rdquo 張飛:&ldquo二哥你放心便了,兄弟前去悄悄地一看。

    &rdquo 張飛恐怕被劉備發覺,他就輕手輕腳地走了過去。

    他到得第二進的草堂之下,隻見自己大哥象身犯重罪的犯人一樣,低頭站立着一聲不響。

    可是見到上面一個道家打扮的人,想必定是孔明,隻見他高高地睡在那裡。

    這時的張飛,頓時環眼怒睜,咬緊牙關,真恨不得跳上前去,一把将他從竹榻上拖下來,一想不對!因此他又怕被劉備發覺自己闖了進來,隻得耐住性子回到了外面,見到雲長,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ldquo可惱啊,可惱!&rdquo 關羽:&ldquo三弟,惱從何來?&rdquo 張飛:&ldquo二哥,你哪裡知道,我家大哥他象囚犯一般地站立在草堂之下,這個南陽的農夫高高地睡在草堂之上。

    他有多大的本領,竟敢于藐視我家大哥?!這樣的風和日暖,他還在呼呼大睡,真是一個懶夫,待老張去拿一把稻草,放上一把火,将這老棚燒掉它,看這妖道還起來不起來!&rdquo 雲長一聽,雖然同樣心中感到有氣,但是你三弟這樣的做法不但得罪了孔明先生,也是違抗了大哥的命令。

    因此,用阻止的口吻對張飛說:&ldquo三弟,豈可如此無禮!昔日大哥與我們說道文王聘請子牙之事,三弟忘了麼!我等應與大哥一樣,不可藐視賢能之人!&rdquo 幸得被關将軍阻擋,要不然張飛的性格說到做到,果真要放火,這樣不是要弄出事來了!現在,他見到自己二哥對他的勸阻,隻可連聲歎氣,但他不敢妄動! 再說,裡面的皇叔立了好久,隻見上面諸葛先生身體微微地動着,翻了一個身,好象是蘇醒過來了,但是還沒有站起身來。

    他的口中自言自語地說着:&ldquo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rdquo 劉備一聽,心想,你自己做的夢,當然隻有你自己知道。

    其實,不是這樣解釋的!他的意思是:俗語說,人生如夢。

    盡管它象個夢,但這個夢怎樣來做法,都是由自己來支配的。

    自己的命運由着自己來掌握!一個人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掌握好,那是多麼的危險。

    孔明這兩句,就是表明他能自己掌握自己的一生命運。

    皇叔認為這是兩句空話。

    但是,隻聽他繼續說道:&ldquo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rdquo 這是表明春天日長的意思。

    最後聽他開口問着說:&ldquo有客來否?&rdquo 小僮聽到動問,立即上前禀報先生說:&ldquo早有新野縣劉皇叔到來,等候已久了!&rdquo 諸葛亮:&ldquo何不早報?&rdquo 小僮:&ldquo恐怕吵鬧于先生。

    &rdquo 諸葛亮:&ldquo貴客到此,待我更衣相見。

    &rdquo 方始他從榻上起身後走向裡面。

    小僮将竹榻移到了旁邊,劉備等着先生。

    無多片刻,隻見孔明從裡面走了出來。

    皇叔看到他立地八尺左右,臉如冠玉,兩條劍眉,一對俊目,正土鼻,四方口,兩耳貼肉,腮下三縷清須,頭戴一項綸巾,身穿鶴氅,腰中一條絲帶,足上粉底馬靴,手執羽扇,飄飄然似神仙一般,真有仙風道骨之氣,看得劉備心明眼亮,要緊走上前去,對孔明深深一禮,開口說道:&ldquo伏龍先生,劉備久慕大名,如雷灌耳。

    今日得見,如魚得水。

    劉備有禮了!&rdquo 諸葛亮:&ldquo山人年幼無才,何勞聞名?我還禮了!&rdquo 孔明吩咐小僮在草堂上擺着兩隻座位,招呼皇叔坐了下來。

    小童送過茶水。

    劉備先開口對孔明說:&ldquo先生,劉備前兩次登門拜訪,未能相見,留便條于令弟,料想先生覽過了?&rdquo 諸葛亮:&ldquo山人見得皇叔的留條,知道皇叔憂國憂民,恨亮無才無能,辜負了皇叔一片仁義之心。

    &rdquo 劉備:&ldquo前日相遇司馬徽老先生,早已談及先生是當世之奇才。

    元直在臨行之時,與劉備言道,先生有子牙、子房之才,想必他們決不會欺騙于我。

    先生何必客套?&rdquo 諸葛亮:&ldquo司馬徽老先生與元直兄都是良才。

    皇叔緣何棄鳳凰而求鴉鵲,抛美玉而求頑石,實為可惜也!&rdquo 皇叔聽到孔明這番說話,他想起了初請諸葛之時,遇到崔州平的一段話。

    看來孔明也無興漢之心,莫非他并不是客氣,是借此推托?劉備想,我要興漢,非要将你請出山不可!為了請你孔明,我受盡了風霜之苦。

    今天見到了你的面,一定要說得你孔明出山扶助。

    皇叔見他年齡既輕,卻有如此之才,再稱到伏龍,豈會徒有虛名而實無真才!我劉備見你孔明是如魚得水,當作唯一的生命。

    劉備想到這裡,不覺流下了眼淚,對孔明哭泣着說道:&ldquo如今天下大亂,萬民招災,幹戈不息,皇業欲堕。

    劉備奉诏滅賊,十餘年來屢遭颠沛。

    要是先生不願助我劉備,那漢事何日能興,劉備又有何面目見天下人喔?&rdquo說罷,劉備涕淚交流。

     他這樣傷心地流淚,孔明倒一時很難說話。

    他想,劉備與我初次見面,竟會如此表示。

    因此,今後孔明出山之後,逢到必要的時候,就常常命劉備作此表示。

    因此有人說:劉備的眼淚是他的法寶。

    這不過是笑話罷了!事實上,孔明早有助劉備興漢之心!主要是聽到皇叔為漢室的重興一片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