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走江夏蔡瑁害君 躍檀溪的盧救主

關燈
手中,欲加害于他。

    老大王劉表根本沒有理會到蔡瑁的叵測之心,認為讓自己兄弟為我出一點力,免得蔡瑁等人小看于他。

     在旁的劉備,這時候還沒有覺察到蔡瑁要殺害于他,相反感到是個機會。

    想到兄王如此地寬待于我,理當為他效勞。

    因此他主動向劉表讨差,走到老大王面前說:&ldquo兄王,小弟理當效勞于兄王,請付我将令一支,由小弟帶兵往江夏,剿滅黃巾,複取城關!&rdquo 劉表見到玄德如此誠心,所以就拔令在手,對劉備說:&ldquo賢弟,愚兄付你将令一支,帶兵三千,去往江夏。

    取勝回來,必有重酬!&rdquo 劉備接令,到來朝帶領了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将,還有毛、苟、劉、龔、關平、周倉等本部五百人,三千荊州軍兵,浩浩蕩蕩向江夏進發。

    到今日已江夏城外。

    時光尚早。

    劉備就在城外安列旗門。

    但見江夏城關上兩面大旗高飄,一面&rdquo張&rdquo字旗,名叫張武;一面&rdquo陳&rdquo字旗,名叫陳孫,這兩個都是黃巾黨張角部下,一向在江夏四郊。

    此番,竟然殺去太守,占領城關。

    聞得劉備帶兵到來── 張武就對陳孫說:&ldquo劉備乃是打黃巾的好手。

    今日到此,你我還是守關為好!&rdquo 陳孫:&ldquo劉備新敗汝南,有什麼可怕!再說,我們的天公将軍張角,就是被他們弟兄所殺,他既然到來,以我主見出關一戰,要是拿到劉備,可為張角報仇。

    若不能取勝,可退守關廂。

    &rdquo 張武看到陳孫勇氣百倍,也就同意了他的主張。

    立即命令一千喽啰到江夏城外設立旗門。

    他們二人上馬,各執兵器。

    張武用槍,陳孫用刀。

    出城關,兩人立于旗門之前。

     皇叔在馬上見蟊賊膽敢出關抵敵,就對着自己的旗門問了一聲,&rdquo哪位将軍出馬?&rdquo 皇叔話音剛落,隻聽得一聲炮響,一将已經飛馬上陣。

    不是别人,正是趙雲。

    張、陳兩個蟊賊,見來者是一員白袍小将,手抱着長槍。

     他們兩人一起沖了過來,對着趙雲喊了一聲:&ldquo來将通名!&rdquo 趙雲:&ldquo呔!大膽蟊賊,擅敢殺去太守,強占江夏,先與我留下名來!&rdquo 張武、陳孫各自報了自己的名宇。

     趙雲:&ldquo爾等要知道大将軍的姓名:在槍上領取也!&rdquo 張武、陳孫一齊沖了上來。

    張武起槍直刺子龍馬頭;陳孫同時刀劈子龍馬蹄。

    這時趙雲起槍頭點開了張武的槍,用槍鑽迅速地招架開陳孫的刀,還沒有戰到三合,一個人從皇叔旗門跳到了戰場。

    他便是周倉!他一上陣,毫不客氣地就起錘頭向張武右肩打來,隻聽得他叫一聲&rdquo招打&rdquo,張武已經被他從馬上打了下來。

    同時趙雲将陳孫咽喉中一槍。

    無多片刻,這兩個家夥雙雙都喪了性命。

    這時的劉備在後面旗門,看得清楚,見張武胯下的這匹戰馬生得極其雄駿,立即命小兵上陣将這匹溜缰馬帶了過來。

    近則一看,果然是匹好馬。

     劉備間雲長說:&ldquo二弟,你看此馬如何?&rdquo 早已說過,《三國》中雲長相馬第一。

     關羽對這匹馬仔細一看,就回答劉備說:&ldquo大哥,此馬确是一匹良種。

    可惜,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其名稱謂:'的盧',騎則妨主!&rdquo 據說這匹馬,逢到吃的時候就要流淚,額頭上生着白斑,過去說來稱它為帶着孝的馬,是不吉利的馬,騎着它有性命危險。

    所以關羽勸劉備不要乘騎。

     但是,劉備并不相信,回答雲長說:&ldquo二弟,你要知道,一人生死天數,何怪于馬?&rdquo 雲長聽大哥不相信自己的話,也沒有辦法。

    從此,劉備就騎&rdquo的盧&rdquo。

    因為自從劉、關、張桃園結拜以來。

    有個馬販名叫蘇雙,送給他們弟兄三人三匹戰馬,一直騎到現在。

    關将軍已經換了赤兔。

    張飛這匹&rdquo登雲豹&rdquo,就是當年蘇雙送的,确實是匹良馬,馬的年齡尚輕,因此三弟不想掉換。

    唯有劉備乘騎的這匹馬,曆年在戰場上多次受傷。

    因而需要掉換一匹良馬。

    因此在這匹&rdquo的盧&rdquo稱了皇叔之心。

    再說殺去了兩個蟊賊,喽啰四處奔逃。

    皇叔乘機複取了江夏郡,進關廂盤點錢糧,出榜安民。

    肅清城内殘餘的喽啰。

    臨走時留下兩千軍兵鎮守江夏,然後帶領所有衆将三軍回轉荊州。

     劉表得報玄德取勝回來,就命人出關迎接,并親自出轅門來迎接劉備,大堂設宴款待于他。

    在席面上劉備将去江夏的情況對劉表講了一遍。

    要求劉表再派兵前去鎮守。

    劉景升一面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