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樂文謙新野送糧 夏侯惇死裡逃生
關燈
小
中
大
吃一暫長一智,這點我不跟你去受罪了。
因此,搖着頭回答夏侯惇說:&ldquo大都督,我勸你還是在這兒吧。
要是上山的話,大都督,請你一人上去吧。
&rdquo 夏侯惇對他看看,心想,你被孔明的火吓破了膽,到了這裡不捉劉備,豈不是錯過良機嗎?再說劉備、孔明認為我已經被他們埋伏所處死,意想不到的是我不僅沒有死,相反趕來這裡。
因此他們連脫逃的時機都沒有。
為此,夏侯惇滿懷信心,準備一人上山。
看到周圍還有很多曹兵,他便一聲令下:&ldquo軍士們,跟随本督沖上山去,捉拿孤窮劉備,活擒妖道孔明!&rdquo 當然,雖然吃敗仗,曹兵還是服從你的命令。
大約有數百人跟着夏侯惇沖上山去。
有的曹兵想,即使上山沒有功勞,更比下面安全得多。
因此一片呼殺聲:&ldquo大都督請!殺啊──&rdquo 夏侯惇将馬一拎,提着長槍向孤山上沖去。
李典在下面觀看。
他想,萬一沒有埋伏,我再上山也不遲。
上面的劉備本來看得火攻心花怒放,現在聽得前山坡上一片殺聲,皇叔向下一望,原來是夏侯惇帶兵沖了上來。
他想,危險來了,要緊對孔明說着:&ldquo啊呀軍師!賊将夏侯惇來了,這便如何是好?&rdquo 孔明本來在想,夏侯惇怎樣還不前來?難道已經被燒死在火中了麼?倘然這樣,倒也妙極了。
現在一看,非但沒有燒死,相反前來犯我孤山。
那末,你是有來無歸。
現在下面的地雷還未爆炸,我來指揮把夏侯惇殺退。
他上山下山的這一段時間,想必下面的地雷要炸了。
這樣,夏侯惇還在我的圈套之中。
因此,孔明對皇叔搖搖手,說道:&ldquo主公何必驚慌,有本軍師在此!&rdquo 劉備想,我剛才還想得很好,從今以後隻要你孔明在旁,哪怕天塌下來,你象擎天柱,我一無危險。
怎麼又忘記了你呢?劉備确定比剛才定心得多了,看諸葛軍師有何辦法。
孔明希望夏侯惇上山來爬得越高越好。
夏侯惇睜大一隻眼睛,一面上來,一面也在看着山上的動靜。
他一看山上沒有多大的變化,就在他距離劉備、孔明不滿三箭之路,諸葛亮便将羽扇一搖,發出了信号。
早已說過,前山毛仁将軍帶着一百個弟兄,五十根噴筒火箭守住在那裡。
現在,見到軍師羽扇上的命令,毛将軍一聲吩咐:&ldquo軍師下令,咱們動手!&rdquo 兩個小兵扛一根,凡是後面的弟兄都抽出一個火把,将前面噴筒火箭上的藥線點燃,第一節竹管爆開,噴射出五十支火箭。
現在一共有五十根同時爆開第一節,那火箭就要噴射出去二千五百支,從上往下真象雨點一般射向曹兵。
這班曹兵從未嘗到過這種滋味。
射在身上立即随風燒起來,射在眼睛裡立即雙目失明,射在咽喉之中輕則受傷,重則緻命,要是旋轉身逃,又要被它射中後腦。
因此,連招架的辦法都沒有。
而且爆開一節連一節,連續不斷的火箭,不要說無法沖上山去,連轉身逃都來不及。
因此,跟上來的曹兵一批批地倒下去,不死者都在山坡上連爬帶滾地逃下山去。
即使前山上五十根射完,左右、背後共有兩百根,足夠你夏侯惇受用的了。
這時的夏侯惇,畢竟是個大将,他發現得快,便起手中長槍拚死地播動,把火箭象水一樣左右撥開,動作算得快了,但是他的臉上也中了兩支火箭,雖然傷勢不重,可是痛得他一隻眼睛蕩了出來。
他想,這是什麼老掉?又中了諸葛亮的埋伏,看來上山是不可能的了。
下山倒又煩難,因為圈馬下山,後腦上豈不要給火箭射着送命?真是進退兩難。
山足下的李典與一都分沒有上山的曹兵,感到真是不幸中之有幸。
可是,大家不懂,上面的埋伏象落下來的紅雨一樣。
李典在想,看你夏侯惇如何退下來!就是上面的孔明也在想:夏侯惇你怎樣逃命?可是在這點上連孔明都想不出來──夏侯惇自有逃命的辦法。
《三國》之中,逃走的本領他是最有名氣的,因此流傳到今,有句俗語說:&ldquo老兄你要夏侯惇了!&rdquo這就是溜走的意思。
夏侯惇一面招架,一面想着一個活命的辦法。
由于他手中的兵器習練得滾瓜爛熟,因此他把播急的長槍改用一條手,照樣能把火箭招架得水洩不通。
他探出另一條手很快地将馬頭往後一圈,他的身軀在馬鞍上比風車還要快地一轉,形成了倒騎馬勢,正面仍舊對着山上,可是馬頭已經向了山下。
他一面播槍,一面兩腿連連夾着馬肚,戰馬直往山下奔去。
孔明在山上看得不覺好笑,真是出人意料,這個家夥竟然想得出倒騎馬背的脫逃之計。
這條脫身計,連我諸葛亮也想不出來。
因此,孔明又希望他逃到山腳下地雷立即爆炸。
可是,夏侯惇馬到山下,他被孔明的火箭吓昏了,低頭一看,忘形地叫了出來:&ldquo啊呀,本督的馬頭哪裡去了?&rdquo 李典回答說:&ldquo請你旋轉身來!&rdquo 夏侯惇回頭一看,不覺笑了出來。
他很快地坐正了馬背,招呼李典快走。
兩騎馬飛馳而去。
這裡的曹兵在想,都督既然逃下山來已經脫險,何必要緊離開此地!事實上在這種地方倒不是什麼福至心靈,而是一種預感,認為諸葛亮所在的地方,是不會給我夏侯惇太平的。
這倒是事實,也可說他是僥幸。
在這緊要關頭,偏偏地雷到現在還沒有炸響,直到夏侯惇和李典離此很遠時,前也腳下的地雷才開始爆炸。
因為藥線拉得太長,距離太遠了。
現在,曹兵隻見地上的浮士在飛起來,他們進得博望坡後也算學到了一點知識,明白下面埋伏來了。
因此發現的曹兵先叫了起來:&ldquo不好了!不好了!埋伏又來了!弟兄們快跑啊!&rdquo來不及了!頓時間似天崩地裂一般,隻所得&ldquo轟隆──&rdquo一聲,從地下竄起了幾條火龍,方才前山腳下人頭濟濟,等到響聲停,濃煙散,前山腳下一個人影都沒有了。
隻留下象一個巨大的魚池塘相仿的土坑。
所有的曹兵都被炸得粉身碎骨。
有的說,甚至有曹兵的斷臂殘足飛到劉備座位的旁邊。
孤山好象海中一隻小舟那樣左右搖晃了一下。
劉備這一驚吓真是非同小可。
他忘形地叫了出來:&ldquo喔唷,好可怕!軍師,這&lsquo轟隆&rsquo的巨大之聲,是什麼家夥?&rdquo 諸葛亮:&ldquo主公,這便是地雷。
&rdquo 劉皇叔想,不惜!在天上轟隆一聲稱謂天雷,在地上轟隆,是應該稱地雷。
但是,地雷威力勝過天雷。
這許多曹兵,就被這轟隆一聲一個都不見了。
因此,又問孔明:&lsquo軍師,地雷可有相克的東西否?&rdquo 皇叔認為殺傷力太大了。
任何東西都有相生相克,要是沒有相克的東西未免太罪過了。
諸葛亮完全懂得皇叔的意思,但是地雷沒有克住它的東西,除非是發現它,預先把它挖
因此,搖着頭回答夏侯惇說:&ldquo大都督,我勸你還是在這兒吧。
要是上山的話,大都督,請你一人上去吧。
&rdquo 夏侯惇對他看看,心想,你被孔明的火吓破了膽,到了這裡不捉劉備,豈不是錯過良機嗎?再說劉備、孔明認為我已經被他們埋伏所處死,意想不到的是我不僅沒有死,相反趕來這裡。
因此他們連脫逃的時機都沒有。
為此,夏侯惇滿懷信心,準備一人上山。
看到周圍還有很多曹兵,他便一聲令下:&ldquo軍士們,跟随本督沖上山去,捉拿孤窮劉備,活擒妖道孔明!&rdquo 當然,雖然吃敗仗,曹兵還是服從你的命令。
大約有數百人跟着夏侯惇沖上山去。
有的曹兵想,即使上山沒有功勞,更比下面安全得多。
因此一片呼殺聲:&ldquo大都督請!殺啊──&rdquo 夏侯惇将馬一拎,提着長槍向孤山上沖去。
李典在下面觀看。
他想,萬一沒有埋伏,我再上山也不遲。
上面的劉備本來看得火攻心花怒放,現在聽得前山坡上一片殺聲,皇叔向下一望,原來是夏侯惇帶兵沖了上來。
他想,危險來了,要緊對孔明說着:&ldquo啊呀軍師!賊将夏侯惇來了,這便如何是好?&rdquo 孔明本來在想,夏侯惇怎樣還不前來?難道已經被燒死在火中了麼?倘然這樣,倒也妙極了。
現在一看,非但沒有燒死,相反前來犯我孤山。
那末,你是有來無歸。
現在下面的地雷還未爆炸,我來指揮把夏侯惇殺退。
他上山下山的這一段時間,想必下面的地雷要炸了。
這樣,夏侯惇還在我的圈套之中。
因此,孔明對皇叔搖搖手,說道:&ldquo主公何必驚慌,有本軍師在此!&rdquo 劉備想,我剛才還想得很好,從今以後隻要你孔明在旁,哪怕天塌下來,你象擎天柱,我一無危險。
怎麼又忘記了你呢?劉備确定比剛才定心得多了,看諸葛軍師有何辦法。
孔明希望夏侯惇上山來爬得越高越好。
夏侯惇睜大一隻眼睛,一面上來,一面也在看着山上的動靜。
他一看山上沒有多大的變化,就在他距離劉備、孔明不滿三箭之路,諸葛亮便将羽扇一搖,發出了信号。
早已說過,前山毛仁将軍帶着一百個弟兄,五十根噴筒火箭守住在那裡。
現在,見到軍師羽扇上的命令,毛将軍一聲吩咐:&ldquo軍師下令,咱們動手!&rdquo 兩個小兵扛一根,凡是後面的弟兄都抽出一個火把,将前面噴筒火箭上的藥線點燃,第一節竹管爆開,噴射出五十支火箭。
現在一共有五十根同時爆開第一節,那火箭就要噴射出去二千五百支,從上往下真象雨點一般射向曹兵。
這班曹兵從未嘗到過這種滋味。
射在身上立即随風燒起來,射在眼睛裡立即雙目失明,射在咽喉之中輕則受傷,重則緻命,要是旋轉身逃,又要被它射中後腦。
因此,連招架的辦法都沒有。
而且爆開一節連一節,連續不斷的火箭,不要說無法沖上山去,連轉身逃都來不及。
因此,跟上來的曹兵一批批地倒下去,不死者都在山坡上連爬帶滾地逃下山去。
即使前山上五十根射完,左右、背後共有兩百根,足夠你夏侯惇受用的了。
這時的夏侯惇,畢竟是個大将,他發現得快,便起手中長槍拚死地播動,把火箭象水一樣左右撥開,動作算得快了,但是他的臉上也中了兩支火箭,雖然傷勢不重,可是痛得他一隻眼睛蕩了出來。
他想,這是什麼老掉?又中了諸葛亮的埋伏,看來上山是不可能的了。
下山倒又煩難,因為圈馬下山,後腦上豈不要給火箭射着送命?真是進退兩難。
山足下的李典與一都分沒有上山的曹兵,感到真是不幸中之有幸。
可是,大家不懂,上面的埋伏象落下來的紅雨一樣。
李典在想,看你夏侯惇如何退下來!就是上面的孔明也在想:夏侯惇你怎樣逃命?可是在這點上連孔明都想不出來──夏侯惇自有逃命的辦法。
《三國》之中,逃走的本領他是最有名氣的,因此流傳到今,有句俗語說:&ldquo老兄你要夏侯惇了!&rdquo這就是溜走的意思。
夏侯惇一面招架,一面想着一個活命的辦法。
由于他手中的兵器習練得滾瓜爛熟,因此他把播急的長槍改用一條手,照樣能把火箭招架得水洩不通。
他探出另一條手很快地将馬頭往後一圈,他的身軀在馬鞍上比風車還要快地一轉,形成了倒騎馬勢,正面仍舊對着山上,可是馬頭已經向了山下。
他一面播槍,一面兩腿連連夾着馬肚,戰馬直往山下奔去。
孔明在山上看得不覺好笑,真是出人意料,這個家夥竟然想得出倒騎馬背的脫逃之計。
這條脫身計,連我諸葛亮也想不出來。
因此,孔明又希望他逃到山腳下地雷立即爆炸。
可是,夏侯惇馬到山下,他被孔明的火箭吓昏了,低頭一看,忘形地叫了出來:&ldquo啊呀,本督的馬頭哪裡去了?&rdquo 李典回答說:&ldquo請你旋轉身來!&rdquo 夏侯惇回頭一看,不覺笑了出來。
他很快地坐正了馬背,招呼李典快走。
兩騎馬飛馳而去。
這裡的曹兵在想,都督既然逃下山來已經脫險,何必要緊離開此地!事實上在這種地方倒不是什麼福至心靈,而是一種預感,認為諸葛亮所在的地方,是不會給我夏侯惇太平的。
這倒是事實,也可說他是僥幸。
在這緊要關頭,偏偏地雷到現在還沒有炸響,直到夏侯惇和李典離此很遠時,前也腳下的地雷才開始爆炸。
因為藥線拉得太長,距離太遠了。
現在,曹兵隻見地上的浮士在飛起來,他們進得博望坡後也算學到了一點知識,明白下面埋伏來了。
因此發現的曹兵先叫了起來:&ldquo不好了!不好了!埋伏又來了!弟兄們快跑啊!&rdquo來不及了!頓時間似天崩地裂一般,隻所得&ldquo轟隆──&rdquo一聲,從地下竄起了幾條火龍,方才前山腳下人頭濟濟,等到響聲停,濃煙散,前山腳下一個人影都沒有了。
隻留下象一個巨大的魚池塘相仿的土坑。
所有的曹兵都被炸得粉身碎骨。
有的說,甚至有曹兵的斷臂殘足飛到劉備座位的旁邊。
孤山好象海中一隻小舟那樣左右搖晃了一下。
劉備這一驚吓真是非同小可。
他忘形地叫了出來:&ldquo喔唷,好可怕!軍師,這&lsquo轟隆&rsquo的巨大之聲,是什麼家夥?&rdquo 諸葛亮:&ldquo主公,這便是地雷。
&rdquo 劉皇叔想,不惜!在天上轟隆一聲稱謂天雷,在地上轟隆,是應該稱地雷。
但是,地雷威力勝過天雷。
這許多曹兵,就被這轟隆一聲一個都不見了。
因此,又問孔明:&lsquo軍師,地雷可有相克的東西否?&rdquo 皇叔認為殺傷力太大了。
任何東西都有相生相克,要是沒有相克的東西未免太罪過了。
諸葛亮完全懂得皇叔的意思,但是地雷沒有克住它的東西,除非是發現它,預先把它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