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開祖廟祭弟除逆子 繼宗祀撫民稱仁君

關燈
第十七回開祖廟祭弟除逆子繼宗祀撫民稱仁君 劉備見殿上有這許多人都贊成伐吳,便覺放了心,遂吩咐退殿。

    孔明到殿外,暗示趙雲、馬超等人同往軍師府。

    商議了幾天,仍然沒有想出個阻止東征的主意來。

    這日,衆人仍在軍師府聚議,忽然有一人闖了進來,不看則已,一看都驚呆了:你來幹什麼?這個當口到成都來不是找死麼?你一死,還有誰阻擋得了漢中王伐吳?來者不是旁人,乃是劉備切齒痛恨的劉封。

     原來自從廖化大罵出上庸以後,劉封便大感驚惶不安,暗恨自己聽信孟達之言,意識到了事态的嚴重性。

    比及聽到關羽遭擒受戮,劉封更是驚恐萬狀。

    因此趕進成都首先拜見軍師,一路上想,我的本領雖弱,但軍師總是重用我,平時總是将我當作小輩一樣看待,愛護備至。

    此番二叔陣亡,父親必定遷怒于我,豈會饒我過門?這事隻有軍師最清楚,也隻有軍師才能救我。

    所以直闖軍師府,見堂上沒有劉備的影子,便搶步撲到孔明的面前,大叫:&ldquo啊,軍師救我裡軍師救我!&rdquo 孔明與衆人正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猛然見到劉封趕來,驚駭不己,一下子更慌亂了手腳。

    孔明急問道:&ldquo公子來時,可曾遇見甚人?&rdquo 劉封伏在地上道:&ldquo小将心神不安,一路到此,未曾想到此間。

    &rdquo &ldquo公子請起,一旁坐下叙話。

    &rdquo等到劉封坐定,孔明又問:&ldquo君侯遭困,令廖化上庸求救,公子既是按兵不動,今日緣何趕來成都?&rdquo 劉封哭訴道:&ldquo小将誤聽孟達讒言,不發救兵,有負父王栽培之恩,心甚悔之。

    今孟達投魏而去,小将失地喪師,又接父旨調任涪關,故特回成都請罪。

    &rdquo 原來劉封回來的原因是很多的。

    彭羕作亂受斬,有人報知孟達。

    孟達聽了,舉止失措。

    前番不發救兵,今日又有反叛之嫌,使他焦慮不安。

    忽又聞使命至,調劉封去守涪關,孟達更加心慌。

    心想,我與法正同有功于漢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漢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見害,為之奈何?部下獻策道:将軍可作一表,辭了漢中王,投魏王曹丕,必當重用。

    我輩亦随後來降。

    孟達猛然省悟,即寫表一通,付與來使,當晚引五十餘騎投魏王去了。

    劉封聞知此事,深恨前番聽他惡言,遂親引五萬兵來取襄陽,單搦孟達厮殺。

    魏将對孟達道:&ldquo汝既是真心,便可去取劉封首級來。

    &rdquo孟達道:&ldquo不必動兵,某以利害說之,令劉封亦來降也。

    &rdquo當即修書一封,使人責赴蜀寨招降劉封。

    劉封覽書大怒:&ldquo此賊誤吾叔侄之義,又間吾父子之親,使吾為不忠不孝之人也!&rdquo遂扯碎來書,斬殺來使,引軍前來搦戰。

     孟達知劉封扯書斬使,勃然大怒,亦領兵出迎。

    兩陣對圓,劉封立馬于旗門前,以刀指罵道:&ldquo背國反賊,安敢亂言?&rdquo孟達亦道:&ldquo汝死已臨頭,還執迷不悟!&rdquo劉封大怒,拍馬掄刀,直奔孟達。

    拚殺十餘合,劉封力怯,遂圈馬而走,暗掣弓箭在手,轉身射去,正中孟達面門,恰待回身,後邊塵頭大起。

    魏将徐晃、曹仁等引軍而至,劉封拍馬而走,連夜奔回上庸,到城下叫門,城上亂箭射下。

    劉封大怒,欲待攻城,背後追軍将至。

    劉封無奈,隻得帶了百餘殘卒逃回成都。

     劉封一面懇求孔明在父王前多多美言,一面亦叩請諸将擔待一些。

    孔明自忖道:你有這三點,我以為可能免死,也就是我們大家給你求情的前提。

    第一點,曹丕命人來勸降,你毀書斬使;第二點,提兵伐孟達,射中亂賊之面;第三點,自己趕來成都請罪。

    根據這三點,可以打動劉備的心。

    當然少不了大家的說情。

    孔明便與大家說,暫且不要把消息透漏出去,且将公子留在我府上,過幾天再說。

    正這麼說着,外面來了兩個王府侍衛,送上一道旨意,上書:逆子劉封已到尊府,請代孤看守,來日祖廟相見。

     在封建時代,尋常百姓人家的子弟造了罪孽,便開祠堂問罪,而像劉封這樣身份的人家,便要在祖廟中問罪了,皇家有罪,便開太廟。

    孔明對劉封看看:開到祖廟,事情就大了,肯定要治你的罪了。

    我們不希望殺你的目的并不僅在于此,而是要達到勸阻東伐的目的。

    當然,并不是沒有救,隻要那兩個人不到,我就可以竭盡全力谏說漢中王不殺你,那就是廖化和關興。

    廖化奉了漢中王之命去五溪國借調番兵未回,他對你恨之入骨。

    關興他在城外喪帳内,替漢中王守靈,若沒人去傳言的話,他也不會趕進城來。

    劉封從孔明的眼神裡看到的,覺得得救的希望并不大,心裡更急,連連懇請孔明和衆将搭救。

     來日,孔明安排劉封在府内靜心等待漢中王的發落,便登車來到漢中王府,然後與衆文武分乘車轎馬一起往祖廟行去。

    一般來說,祖廟一年開兩次,即是春秋二祭。

    除了這兩次,遇到大事也得再開。

    廟前挂着一副對聯,上聯寫道:&ldquo有忠義心方可入廟&rdquo,下聯寫:&ldquo無骨肉情休得上殿&rdquo。

    若是心懷鬼胎的人,見了這副對聯已覺惶驚。

    從大門進去,是一條筆直的甬道,約有三百幾十步長,兩旁古木參天,松柏茂盛。

    拾階而上,便是祖廟正殿。

    大分中央供奉着大漢開祖以來一共二十三位皇帝的聖位。

    此時劉備尚未知曉獻帝遭難的事情,因此今後還得加上一位。

    大殿的左側是曆代有功文臣的靈位,右邊則是有功武臣的靈位。

    在二十三帝聖位前設下一隻長桌,案上列下七個牌位:中間雲長,左周倉,右關平,趙累、王甫分二側,校刀手、關西漢列兩旁。

    孔明帶領文武出車的出車,離轎的離轎,下馬的下馬,都在外而等侯漢中王。

    不多時,行來一頂黃羅傘蓋,半副銮駕。

    孔明急率文武迎了上去。

    劉備領着文武過甬道,上正殿。

    劉備坐定,孔明與子龍等人也在兩旁就坐,其佘文武仍汝慣閱站定。

    一時間,靜穆無聲。

     劉備略一側首,對孔明道:&ldquo軍師,逆子仍在府中?&rdquo 在這種地方,誰都不敢說謊,隻有直言相告。

    孔明答道:&ldquo公子仍在敝府,聽候主公發落。

    &rdquo 劉備拉長了音調,聲音既不高,又不低,向兩旁侍衛喊道:&ldquo來!&mdash&mdash速往軍師府将逆賊劉封押來祖廟。

    &rdquo 兩旁一聲應:&ldquo喏!&rdquo飛奔出殿,無多時,已将劉封帶到了廟前。

    &ldquo啟奏大王,公子劉封在廟前請罪。

    &rdquo 劉備道:&ldquo命他膝行見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