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贲主旨廖化強突圍 信讒言劉封拒發兵
關燈
小
中
大
便,不如回避為妙。
少頃廖化讨兵,但聽得在下敲壁三聲便可應允,否則決不可相從。
&rdquo 劉封聽信了他的話,即刻升堂。
堂上聚齊了三班手下,他自己就在中間坐定,等候廖化來見。
廖化在關外等得好急,總不見開關放行,不知裡面為何久久沒人傳來消息。
幾番上馬,幾番又下來,恨不能撞開城關,沖了進去,心裡暗暗罵着劉封好大的架子,連君侯的使者也敢怠慢。
就在此時,城關大開,吊橋也平,廖化忙不疊跨上黃骠馬,飛也似地進了關廂,沿着大道直往衙門而去。
上庸雖是西蜀的邊關,但人口稠密,居民甚衆,人來車往,燕熙攘攘,充斥大街小巷。
廖化催動坐騎,邊跑邊叫:&ldquo子民讓路,本将有緊急軍情!&rdquo 百姓見城關口飛來一騎,疾如流星,高叫着有緊急軍情,不知上庸将出什麼大事,紛紛向兩旁閃開。
廖化就在如流的間隙中一閃而過,直抵衙門。
也來不及向守櫥軍士說明來意,直闖大堂。
一路急跑,上了大堂,見中間坐着的一位将軍頭戴束發紫金冠,身披銀絲甲,外罩粉紅袍,英俊潇灑一個壯年後生,看上去也不過三十來歲的年紀,想上去此人便是公子劉封了。
隻見他身體略側,似乎對自己的到來顯得有些無動于衷。
其實劉封這樣坐是在聽候裡面的消息。
廖化上前拱手道:&ldquo公子在上,小将廖化拜見!&rdquo 劉封聽慣了别人叫他&ldquo小千歲&rdquo這個詞,被你稱一聲公子,頓覺心裡不舒服,以為這是廖化小看他了。
特别是被孟達剛才的一番離間以後,不僅僅對關公不滿,就連他的部将也看不順眼。
因而,心不在焉地揮了一下手,&ldquo罷了。
廖将軍,今日到此何幹?&rdquo 廖化見他這般神态,便覺心中有氣:這是什麼時候了,還來這一套假意虛詞!血書上寫得明明白白,還用問麼?君侯在麥城中引頸盼望,望斷秋水,定然是度日如年,照說你見了血書理應立即調齊人馬,讓我連夜奔回麥城。
廖化無奈,急得心裡火燒火燎,結結巴巴道:&ldquo啊呀&hellip&hellip公子,君侯北伐節節取勝,後來失去荊州,兵困麥城。
廖化前來上庸求救,還望公子速速發兵!&rdquo 劉封故意裝作不明白之态,問道:&ldquo廖将軍,此話如何講來?既是君侯北伐大勝,緣何兵困麥城?&rdquo 廖化想,真該死,急得連話都講不清了。
便略作思考,将北伐以來的事情一一從頭說起,一直講到現在困于麥城之中。
城中糧草不濟,兵馬已乏,君侯危在旦夕,廖化奮身殺出重圍,星夜趕奔到此,隻求公子速速發兵,以救一城良賤。
劉封側耳聽着裡面擊壁之聲,不敢貿然應允。
其實,在這種時候怎肯勸你發兵呢?因此内堂毫無聲息。
但劉封裝模作樣地問道:&ldquo既是我家二叔命你到此求取救兵,未知可有将令麼?&rdquo 廖化道:&ldquo君侯聞得荊襄盡失,已将所擁印信盡皆抛入襄江之中,何況三軍盡去,糧草軍需皆已丢失,哪有将令?為此,周倉利刃割臂,君侯蘸血寫書,所佩青巾白玉權當将令。
諒公子識得此玉。
&rdquo &ldquo廖将軍,上庸之軍,不足五萬,且多在房陵,一時難以從命。
&rdquo 廖化道:&ldquo請公子付我将令一支,待我連夜趕往房陵調兵可也。
&rdquo 劉封斂色道:&ldquo廖将軍休要聒噪,上庸等處山城皆初附之所,怎能分兵相救?&rdquo 廖化來了火,&ldquo公子須知君侯與漢中王乃數十年之結交弟兄,親如手足,情同兄弟,便是失一地救君侯脫準,亦是莫大之功,君侯不可不救。
若依公子所言,則君侯休矣!&rdquo廖化這幾句話一點不錯,即使失幾城,都可以從頭做起,再有收複的可能,可關羽這個人在漢軍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到今後劉備把劉封傳進西川,在開祖廟殺子的時候,就是這麼說的。
你不救關羽,就是不救于我。
可是劉封在這個時候,根本不來聽你的。
心裡卻在想,你是關羽手下的大将,當然不把我放在心上,希望我引傾城之軍去救麥城。
可我要是丢了上庸,未奉君命,擅離信地,也是有大罪的。
豈有為了你一個二叔,弄得顧此失彼,喪城失地的?便答道:&ldquo我今即往,乃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将軍聽我一言,速回麥城,封即刻令人去蜀中告急,請二叔靜候蜀兵至可也。
&rdquo 廖化聽了大驚,已經明白劉封非但不肯出兵,而且還在刁難自己。
心裡不明白,為什麼像劉封這樣的人,竟會對二叔這樣無情,即使是旁人也會發兵相救。
既然他不肯相救,不如先結果了他,救了主人再說。
可是再一想,劉封畢竟是上庸守将,發不發兵由他作主,讓我再求他一回,或許能求得他的同情,喚起他的良知。
&ldquo公子啊,君侯與滿城将士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麥城已陷于東吳重圍,危在旦夕。
望公子念在與君侯多年叔侄之情,念君侯與漢中王同生共死弟兄情份上,乞兵數萬,以解燃眉之急。
某代君侯與麥城滿城良賤懇求公子,早日發兵。
&rdquo說着,雙膝跪倒在大堂之上,朝着劉封連連叩頭,也不知叩了多少頭,直叩得頭破血流,滿面鮮紅。
劉封雖然也偶爾生出恻隐之心,想立刻發兵前往,但一想到孟達适才所講的話,又忿很交加起來,心裡哪裡還有雲長這個叔父,哪裡還會念及他與劉備的數十年情義來,隻覺得廖化在此煩躁不安,便毫不客氣地說道:&ldquo廖化,既知封與君侯乃叔侄相稱,豈可代叔與侄叩首求情,此非人倫颠倒了麼?&rdquo 廖化聽到這句話,實在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我滿心希望趕到這兒,企望即刻可以帶兵而回,不料叩破了頭還讓你挑剔刻薄,像你這樣沒良心的人,怎能複興漢業!廖化不由得怒從心裡起,惡向膽邊生,迅速抽出鞘中寶劍,向劉封撲了過去,&ldquo好一個大膽的負心絨,君侯這般危急,尚敢如此刁難本将,廖化與你拚了!&rdquo 劉封早有準備,将手一招,排列在兩旁的三班手下紛紛上前,将廖化攔住了。
裡面的孟達聽得堂上達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将堂門一開,放進了劉封又緊閉起來。
廖化見劉封逃進了内堂,方才醒悟到自己闖下了大禍,覺得自己魯莽了些,靜心一想,盡管劉封不肯發兵,畢竟是我在求他,哪怕有沖冠之怒,也應該忍耐在心裡,豈能拔劍與他火并!主人将此重任托付給了我,我怎麼可以弄僵呢?隻有求得上庸之軍,我才能對得起主人。
因此,廖化将寶劍歸鞘,連爬帶滾到了堂門前,伸手拍打呼喚道:&ldquo公子啊,且息雷霆之怒。
廖化求救心急,一時冒犯,在此賠罪。
請公子念在漢中王之份上,速速發兵麥城,營救我家主人!&rdquo邊說,邊又叩了無數個頭。
此時天色大黑,大堂内外掌起燈來。
孟達把劉封拉進了内堂,笑吟吟地說:&ldquo小千歲受驚了。
廖化不知好歹,由他便了。
咱們内堂飲酒,不必理會!&rdquo 當即内堂放出酒菜,二人坐定,對酌起來。
早把麥城求救的要事置之度外,忘得一幹二淨。
他們倆也不想想,此時喝的哪是酒,簡直是在喝關羽等人的血啊!堂門不斷地發出&ldquo
少頃廖化讨兵,但聽得在下敲壁三聲便可應允,否則決不可相從。
&rdquo 劉封聽信了他的話,即刻升堂。
堂上聚齊了三班手下,他自己就在中間坐定,等候廖化來見。
廖化在關外等得好急,總不見開關放行,不知裡面為何久久沒人傳來消息。
幾番上馬,幾番又下來,恨不能撞開城關,沖了進去,心裡暗暗罵着劉封好大的架子,連君侯的使者也敢怠慢。
就在此時,城關大開,吊橋也平,廖化忙不疊跨上黃骠馬,飛也似地進了關廂,沿着大道直往衙門而去。
上庸雖是西蜀的邊關,但人口稠密,居民甚衆,人來車往,燕熙攘攘,充斥大街小巷。
廖化催動坐騎,邊跑邊叫:&ldquo子民讓路,本将有緊急軍情!&rdquo 百姓見城關口飛來一騎,疾如流星,高叫着有緊急軍情,不知上庸将出什麼大事,紛紛向兩旁閃開。
廖化就在如流的間隙中一閃而過,直抵衙門。
也來不及向守櫥軍士說明來意,直闖大堂。
一路急跑,上了大堂,見中間坐着的一位将軍頭戴束發紫金冠,身披銀絲甲,外罩粉紅袍,英俊潇灑一個壯年後生,看上去也不過三十來歲的年紀,想上去此人便是公子劉封了。
隻見他身體略側,似乎對自己的到來顯得有些無動于衷。
其實劉封這樣坐是在聽候裡面的消息。
廖化上前拱手道:&ldquo公子在上,小将廖化拜見!&rdquo 劉封聽慣了别人叫他&ldquo小千歲&rdquo這個詞,被你稱一聲公子,頓覺心裡不舒服,以為這是廖化小看他了。
特别是被孟達剛才的一番離間以後,不僅僅對關公不滿,就連他的部将也看不順眼。
因而,心不在焉地揮了一下手,&ldquo罷了。
廖将軍,今日到此何幹?&rdquo 廖化見他這般神态,便覺心中有氣:這是什麼時候了,還來這一套假意虛詞!血書上寫得明明白白,還用問麼?君侯在麥城中引頸盼望,望斷秋水,定然是度日如年,照說你見了血書理應立即調齊人馬,讓我連夜奔回麥城。
廖化無奈,急得心裡火燒火燎,結結巴巴道:&ldquo啊呀&hellip&hellip公子,君侯北伐節節取勝,後來失去荊州,兵困麥城。
廖化前來上庸求救,還望公子速速發兵!&rdquo 劉封故意裝作不明白之态,問道:&ldquo廖将軍,此話如何講來?既是君侯北伐大勝,緣何兵困麥城?&rdquo 廖化想,真該死,急得連話都講不清了。
便略作思考,将北伐以來的事情一一從頭說起,一直講到現在困于麥城之中。
城中糧草不濟,兵馬已乏,君侯危在旦夕,廖化奮身殺出重圍,星夜趕奔到此,隻求公子速速發兵,以救一城良賤。
劉封側耳聽着裡面擊壁之聲,不敢貿然應允。
其實,在這種時候怎肯勸你發兵呢?因此内堂毫無聲息。
但劉封裝模作樣地問道:&ldquo既是我家二叔命你到此求取救兵,未知可有将令麼?&rdquo 廖化道:&ldquo君侯聞得荊襄盡失,已将所擁印信盡皆抛入襄江之中,何況三軍盡去,糧草軍需皆已丢失,哪有将令?為此,周倉利刃割臂,君侯蘸血寫書,所佩青巾白玉權當将令。
諒公子識得此玉。
&rdquo &ldquo廖将軍,上庸之軍,不足五萬,且多在房陵,一時難以從命。
&rdquo 廖化道:&ldquo請公子付我将令一支,待我連夜趕往房陵調兵可也。
&rdquo 劉封斂色道:&ldquo廖将軍休要聒噪,上庸等處山城皆初附之所,怎能分兵相救?&rdquo 廖化來了火,&ldquo公子須知君侯與漢中王乃數十年之結交弟兄,親如手足,情同兄弟,便是失一地救君侯脫準,亦是莫大之功,君侯不可不救。
若依公子所言,則君侯休矣!&rdquo廖化這幾句話一點不錯,即使失幾城,都可以從頭做起,再有收複的可能,可關羽這個人在漢軍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到今後劉備把劉封傳進西川,在開祖廟殺子的時候,就是這麼說的。
你不救關羽,就是不救于我。
可是劉封在這個時候,根本不來聽你的。
心裡卻在想,你是關羽手下的大将,當然不把我放在心上,希望我引傾城之軍去救麥城。
可我要是丢了上庸,未奉君命,擅離信地,也是有大罪的。
豈有為了你一個二叔,弄得顧此失彼,喪城失地的?便答道:&ldquo我今即往,乃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将軍聽我一言,速回麥城,封即刻令人去蜀中告急,請二叔靜候蜀兵至可也。
&rdquo 廖化聽了大驚,已經明白劉封非但不肯出兵,而且還在刁難自己。
心裡不明白,為什麼像劉封這樣的人,竟會對二叔這樣無情,即使是旁人也會發兵相救。
既然他不肯相救,不如先結果了他,救了主人再說。
可是再一想,劉封畢竟是上庸守将,發不發兵由他作主,讓我再求他一回,或許能求得他的同情,喚起他的良知。
&ldquo公子啊,君侯與滿城将士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麥城已陷于東吳重圍,危在旦夕。
望公子念在與君侯多年叔侄之情,念君侯與漢中王同生共死弟兄情份上,乞兵數萬,以解燃眉之急。
某代君侯與麥城滿城良賤懇求公子,早日發兵。
&rdquo說着,雙膝跪倒在大堂之上,朝着劉封連連叩頭,也不知叩了多少頭,直叩得頭破血流,滿面鮮紅。
劉封雖然也偶爾生出恻隐之心,想立刻發兵前往,但一想到孟達适才所講的話,又忿很交加起來,心裡哪裡還有雲長這個叔父,哪裡還會念及他與劉備的數十年情義來,隻覺得廖化在此煩躁不安,便毫不客氣地說道:&ldquo廖化,既知封與君侯乃叔侄相稱,豈可代叔與侄叩首求情,此非人倫颠倒了麼?&rdquo 廖化聽到這句話,實在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我滿心希望趕到這兒,企望即刻可以帶兵而回,不料叩破了頭還讓你挑剔刻薄,像你這樣沒良心的人,怎能複興漢業!廖化不由得怒從心裡起,惡向膽邊生,迅速抽出鞘中寶劍,向劉封撲了過去,&ldquo好一個大膽的負心絨,君侯這般危急,尚敢如此刁難本将,廖化與你拚了!&rdquo 劉封早有準備,将手一招,排列在兩旁的三班手下紛紛上前,将廖化攔住了。
裡面的孟達聽得堂上達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将堂門一開,放進了劉封又緊閉起來。
廖化見劉封逃進了内堂,方才醒悟到自己闖下了大禍,覺得自己魯莽了些,靜心一想,盡管劉封不肯發兵,畢竟是我在求他,哪怕有沖冠之怒,也應該忍耐在心裡,豈能拔劍與他火并!主人将此重任托付給了我,我怎麼可以弄僵呢?隻有求得上庸之軍,我才能對得起主人。
因此,廖化将寶劍歸鞘,連爬帶滾到了堂門前,伸手拍打呼喚道:&ldquo公子啊,且息雷霆之怒。
廖化求救心急,一時冒犯,在此賠罪。
請公子念在漢中王之份上,速速發兵麥城,營救我家主人!&rdquo邊說,邊又叩了無數個頭。
此時天色大黑,大堂内外掌起燈來。
孟達把劉封拉進了内堂,笑吟吟地說:&ldquo小千歲受驚了。
廖化不知好歹,由他便了。
咱們内堂飲酒,不必理會!&rdquo 當即内堂放出酒菜,二人坐定,對酌起來。
早把麥城求救的要事置之度外,忘得一幹二淨。
他們倆也不想想,此時喝的哪是酒,簡直是在喝關羽等人的血啊!堂門不斷地發出&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