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斬張飛文武求情起保 追三弟兄長勸說知返
關燈
小
中
大
,請退過兩旁。
&rdquo 衆人:&ldquo謝軍師!&rdquo&ldquo謝軍師!&rdquo&hellip&hellip 劉備坐在旁邊一聽,想你們的面子比我大。
我倒不及文武起來了。
其實,是你們弟兄倆不通道理。
文武退回原地,接令官聽說不殺張飛了,立即來将台繳令。
外面當差們知道趙将軍等說情,軍師饒恕三将軍。
一個當差又來說好話了。
他對三将軍亦是連連賀喜、道喜。
張飛想,你這個家夥的馬屁倒多得很,要緊問他:&ldquo又有什麼喜事來了?&rdquo 差人:&ldquo三将軍你可知道?趙子龍将軍等讨情,現在軍師不殺你了。
你又要做大将,立大功了。
這不是一樁天大的喜事嗎?&rdquo 張飛想,我死了做天将,不死做大将。
你這個人倒确實會講的。
所說,子龍讨情,三将軍想,捉我張飛是你趙雲,不殺我張飛也是你趙雲,你這個人與我是親家還是冤家?弄得我糊裡糊塗。
照你這樣的做人,倒确實是不容易的。
當差先同三将軍戴好了頭盔,收拾了一切,把張飛從地上扶了起來,但是還不能松綁,一定要到裡面當了軍師之面才能松綁,這是規矩。
所以,押了張飛來到中軍門内,準備押上将台。
可是,張飛犟住了不願上去。
他以為自從跟了大哥劉備,多年來,從沒有失過這樣大的面子。
當了衆人的面,不但又打又罵,竟要把我問斬。
現在又不殺我,是否要想借這一點吓倒我張飛嗎?難道再要我上将台去見這妖道低頭求赦嗎?所以,他不上去了。
當差想。
既然到了這裡,上面軍師亦看得清楚。
因此,便把張飛松了綁。
但大家隻見三将軍摩拳擦掌,認為這是誰都懂的規矩,應該上去謝一聲不殺之恩。
難道你忘記了嗎?因此,幾個當差好意上來指點他說:&ldquo三将軍,你要上将台去謝一聲軍師不殺之恩。
&rdquo 張飛:&ldquo呸!要殺就殺,要斬就斬,哪裡有什麼叩頭贖罪之理。
除非是叫他來叩頭!&rdquo 出乎意料之外,張飛仍舊不服。
相反要孔明去向他賠罪。
這樣,就稱謂是三闖轅門的意思。
吓得當差們都避到了兩旁。
諸葛亮一聽,心裡想,這個匹夫确是倔強。
是不是再叫趙雲将他捉起來呢?一想不必了,一來子龍也未必再肯接令,主要是天将亮了,敵人将近,今天晚上準備要火燒博望坡的,不能為張飛一個人而耽擱大事。
那末,怎麼辦呢?很簡單,免得他在此纏繞不清,孔明便指着下面的張飛嚴厲地說道:&ldquo唗!不法将,本軍師看在兩旁文武的份上饒恕于你,哪知你還如此大膽。
将軍雖好,本軍師不用!&rdquo 孔明說到這裡,便一聲傳令:&ldquo來!把這不法将張飛用亂棒打出中軍門,趕出校場!&rdquo 兩旁當差聽到軍師傳令,便用皮鞭軍棍,向張飛當頭打來。
三将軍起雙手一甩,高叫一聲:&ldquo與我且慢!&rdquo 當差們把皮鞭軍根一齊收回。
張飛聽得清楚,孔明要把我趕走。
他心中好笑,大概諸葛亮認為我張飛是個無用之輩。
因此,他把我又打又罵。
現在,還要趕走于我。
三将軍暗暗地想,不是自己誇口,我這身本領到處有飯吃。
你們不要自以為是。
我倘然去曹操處,肯定這老賊要親自來迎接于我。
他一氣之下,所以叫住了當差之後,張飛對将台上面說:&ldquo呔!将台上聽了!&rdquo 上面所有的人都聽着他講些什麼話。
張飛:&ldquo劉、關、張誰人不知,哪個不曉!&rdquo 上面劉皇叔一聽,感到三将軍這句話是多講的。
但是,知道他其中還有意思。
所以,聽他講下去。
三将軍歎了口氣繼續說道:&ldquo如今要改了啊!嘿&hellip&hellip改了!&rdquo 劉皇叔越聽越奇怪,桃園結拜便是劉、關、張,現在要改什麼?劉備想,這有什麼改頭呢?劉、關、張,張、關、劉,關、劉、張,改來改去不是一樣嗎?在大家還沒有弄懂的時候,翼德将軍狠狠地講了下去:&ldquo要改劉、關、諸葛亮!&rdquo 皇叔聽到這裡,知道三弟不但不服孔明,包括我們弟兄二人在内他也誤會了。
這倒是事實。
三将軍在沒有清醒的時候他認為我們三弟兄何等和好,自從來了諸葛亮就大變了樣。
特别在今天,孔明把我張飛弄到如此地步!可是兩個哥哥竟然默默無言。
三将軍想,我們三個都是武将出身,其中缺少文人。
因此,要把我張飛排擠出來換過孔明。
所以,他說要改為劉、關、諸葛亮了。
皇叔和雲長聽了當然心中大大的不樂,感到三弟在怨恨我們。
難道他的酒還沒有醒嗎?看你酒醒之後,如何來交代。
這時的張飛,還是理直氣壯地說:&ldquo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處。
涼亭雖好,非久留之地也!待老張趕奔許昌,料想曹操也要重用于我。
同爾等再見了!&rdquo 三将軍說罷,對将台上一拱手。
他掉轉身體氣沖沖地走出中軍門,三腳兩步匆匆來到校場中間,見自己的馬匹還拴在長矛杆上,就把馬缰一松,對戰馬說道:&ldquo寶馬啊登雲豹,你與我飛奔許昌!&rdquo 他說完,雙手拔起插在地上的長矛,用矛鑽一點,飛身上馬。
兩腿用力一夾馬腹。
龍馬一聲長嘶,向北飛馳而去。
手下當差們要緊上将台禀報孔明。
當差:&ldquo報禀軍師,三将軍怒氣沖沖飛馬往北去了!&rdquo 衆人聽到這個消息驚駭不已,都看着孔明。
諸葛亮想,這個匹夫竟敢去曹操那邊,他的魯莽倒也少見,認為你不要意氣用事,一時之火去趕往許昌,要曉得去時容易回來困難。
不要說你莽張飛,就是徐元直這樣有才幹的人,去了也無法脫身。
到你明白的時候,恐怕來不及了!這時的劉備,聽見三将軍張飛欲去曹營,他心中明知今天是張飛錯的,但是多年的好弟兄,畢竟有深厚的感情,所以相反認為諸葛先生對他三弟太過份了。
他對孔明看看,意思是怎麼辦? 孔明想我别的不怕,隻怕張飛在半路上遇到夏侯惇的人馬。
因為在盛怒之際,一定要亂說一通,而且敵人聽他說要去曹操處,定要問他為什麼,張飛在夏侯惇面前一定要講我諸葛亮得罪了他。
夏侯惇知道我們内部不和,他首先要打聽新野縣有多少兵馬,張飛肯定要講現在九百五十,過去隻有六百人。
被他這樣一講就完了!這裡的底細全部暴露無遺。
我還能變什麼花樣來呢?孔明準備叫劉皇叔上前把張飛追回來。
可是看到劉備臉上的表情,知道他懷着弟兄手足之情,同我也有些矛盾了。
恐怕他不願追上去。
不要緊!常言道:&ldquo遣将不如激将。
&rdquo孔明便拔令在手,一聲吩咐:&ldquo子龍聽令!&rdquo 趙雲想,不要多講了,令箭總是叫子龍。
他走上來應聲:&ldquo末将在!&rdquo 諸葛亮:&ldquo本軍師付你将令一支,帶兵五十,立即追趕上前,把不法将亂箭射死,首級回來繳令!&rdquo 子龍想,冤家做到底吧。
所以毫不猶豫地接令。
劉備一聽要射死張飛,要緊立起身來,急急地叫道:&ldquo啊呀軍師,請且慢!既要命我家三弟回來,那何必命子龍上前。
喏諾!待劉備追趕上前,叫他回來也就是了。
&rdquo 諸葛先生一聽,心裡想我本來是要叫你去,恐怕你要鬥氣。
我有意如此!這時,孔明便把子龍手中令箭收回。
子龍退下。
先生便把令交于雲長将軍,叫他保護主公前往。
因為,剛才張飛臨走的時候他講到劉、關、張改為劉、關、諸葛亮。
說明張飛對劉皇叔也非常不滿,不要在他火頭上被他一矛刺死。
老實講,他在古城會的時候能對雲長動手,劉備不是一樣的哥哥嗎?真正刺死了劉備,那末真的完了。
所以
&rdquo 衆人:&ldquo謝軍師!&rdquo&ldquo謝軍師!&rdquo&hellip&hellip 劉備坐在旁邊一聽,想你們的面子比我大。
我倒不及文武起來了。
其實,是你們弟兄倆不通道理。
文武退回原地,接令官聽說不殺張飛了,立即來将台繳令。
外面當差們知道趙将軍等說情,軍師饒恕三将軍。
一個當差又來說好話了。
他對三将軍亦是連連賀喜、道喜。
張飛想,你這個家夥的馬屁倒多得很,要緊問他:&ldquo又有什麼喜事來了?&rdquo 差人:&ldquo三将軍你可知道?趙子龍将軍等讨情,現在軍師不殺你了。
你又要做大将,立大功了。
這不是一樁天大的喜事嗎?&rdquo 張飛想,我死了做天将,不死做大将。
你這個人倒确實會講的。
所說,子龍讨情,三将軍想,捉我張飛是你趙雲,不殺我張飛也是你趙雲,你這個人與我是親家還是冤家?弄得我糊裡糊塗。
照你這樣的做人,倒确實是不容易的。
當差先同三将軍戴好了頭盔,收拾了一切,把張飛從地上扶了起來,但是還不能松綁,一定要到裡面當了軍師之面才能松綁,這是規矩。
所以,押了張飛來到中軍門内,準備押上将台。
可是,張飛犟住了不願上去。
他以為自從跟了大哥劉備,多年來,從沒有失過這樣大的面子。
當了衆人的面,不但又打又罵,竟要把我問斬。
現在又不殺我,是否要想借這一點吓倒我張飛嗎?難道再要我上将台去見這妖道低頭求赦嗎?所以,他不上去了。
當差想。
既然到了這裡,上面軍師亦看得清楚。
因此,便把張飛松了綁。
但大家隻見三将軍摩拳擦掌,認為這是誰都懂的規矩,應該上去謝一聲不殺之恩。
難道你忘記了嗎?因此,幾個當差好意上來指點他說:&ldquo三将軍,你要上将台去謝一聲軍師不殺之恩。
&rdquo 張飛:&ldquo呸!要殺就殺,要斬就斬,哪裡有什麼叩頭贖罪之理。
除非是叫他來叩頭!&rdquo 出乎意料之外,張飛仍舊不服。
相反要孔明去向他賠罪。
這樣,就稱謂是三闖轅門的意思。
吓得當差們都避到了兩旁。
諸葛亮一聽,心裡想,這個匹夫确是倔強。
是不是再叫趙雲将他捉起來呢?一想不必了,一來子龍也未必再肯接令,主要是天将亮了,敵人将近,今天晚上準備要火燒博望坡的,不能為張飛一個人而耽擱大事。
那末,怎麼辦呢?很簡單,免得他在此纏繞不清,孔明便指着下面的張飛嚴厲地說道:&ldquo唗!不法将,本軍師看在兩旁文武的份上饒恕于你,哪知你還如此大膽。
将軍雖好,本軍師不用!&rdquo 孔明說到這裡,便一聲傳令:&ldquo來!把這不法将張飛用亂棒打出中軍門,趕出校場!&rdquo 兩旁當差聽到軍師傳令,便用皮鞭軍棍,向張飛當頭打來。
三将軍起雙手一甩,高叫一聲:&ldquo與我且慢!&rdquo 當差們把皮鞭軍根一齊收回。
張飛聽得清楚,孔明要把我趕走。
他心中好笑,大概諸葛亮認為我張飛是個無用之輩。
因此,他把我又打又罵。
現在,還要趕走于我。
三将軍暗暗地想,不是自己誇口,我這身本領到處有飯吃。
你們不要自以為是。
我倘然去曹操處,肯定這老賊要親自來迎接于我。
他一氣之下,所以叫住了當差之後,張飛對将台上面說:&ldquo呔!将台上聽了!&rdquo 上面所有的人都聽着他講些什麼話。
張飛:&ldquo劉、關、張誰人不知,哪個不曉!&rdquo 上面劉皇叔一聽,感到三将軍這句話是多講的。
但是,知道他其中還有意思。
所以,聽他講下去。
三将軍歎了口氣繼續說道:&ldquo如今要改了啊!嘿&hellip&hellip改了!&rdquo 劉皇叔越聽越奇怪,桃園結拜便是劉、關、張,現在要改什麼?劉備想,這有什麼改頭呢?劉、關、張,張、關、劉,關、劉、張,改來改去不是一樣嗎?在大家還沒有弄懂的時候,翼德将軍狠狠地講了下去:&ldquo要改劉、關、諸葛亮!&rdquo 皇叔聽到這裡,知道三弟不但不服孔明,包括我們弟兄二人在内他也誤會了。
這倒是事實。
三将軍在沒有清醒的時候他認為我們三弟兄何等和好,自從來了諸葛亮就大變了樣。
特别在今天,孔明把我張飛弄到如此地步!可是兩個哥哥竟然默默無言。
三将軍想,我們三個都是武将出身,其中缺少文人。
因此,要把我張飛排擠出來換過孔明。
所以,他說要改為劉、關、諸葛亮了。
皇叔和雲長聽了當然心中大大的不樂,感到三弟在怨恨我們。
難道他的酒還沒有醒嗎?看你酒醒之後,如何來交代。
這時的張飛,還是理直氣壯地說:&ldquo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處。
涼亭雖好,非久留之地也!待老張趕奔許昌,料想曹操也要重用于我。
同爾等再見了!&rdquo 三将軍說罷,對将台上一拱手。
他掉轉身體氣沖沖地走出中軍門,三腳兩步匆匆來到校場中間,見自己的馬匹還拴在長矛杆上,就把馬缰一松,對戰馬說道:&ldquo寶馬啊登雲豹,你與我飛奔許昌!&rdquo 他說完,雙手拔起插在地上的長矛,用矛鑽一點,飛身上馬。
兩腿用力一夾馬腹。
龍馬一聲長嘶,向北飛馳而去。
手下當差們要緊上将台禀報孔明。
當差:&ldquo報禀軍師,三将軍怒氣沖沖飛馬往北去了!&rdquo 衆人聽到這個消息驚駭不已,都看着孔明。
諸葛亮想,這個匹夫竟敢去曹操那邊,他的魯莽倒也少見,認為你不要意氣用事,一時之火去趕往許昌,要曉得去時容易回來困難。
不要說你莽張飛,就是徐元直這樣有才幹的人,去了也無法脫身。
到你明白的時候,恐怕來不及了!這時的劉備,聽見三将軍張飛欲去曹營,他心中明知今天是張飛錯的,但是多年的好弟兄,畢竟有深厚的感情,所以相反認為諸葛先生對他三弟太過份了。
他對孔明看看,意思是怎麼辦? 孔明想我别的不怕,隻怕張飛在半路上遇到夏侯惇的人馬。
因為在盛怒之際,一定要亂說一通,而且敵人聽他說要去曹操處,定要問他為什麼,張飛在夏侯惇面前一定要講我諸葛亮得罪了他。
夏侯惇知道我們内部不和,他首先要打聽新野縣有多少兵馬,張飛肯定要講現在九百五十,過去隻有六百人。
被他這樣一講就完了!這裡的底細全部暴露無遺。
我還能變什麼花樣來呢?孔明準備叫劉皇叔上前把張飛追回來。
可是看到劉備臉上的表情,知道他懷着弟兄手足之情,同我也有些矛盾了。
恐怕他不願追上去。
不要緊!常言道:&ldquo遣将不如激将。
&rdquo孔明便拔令在手,一聲吩咐:&ldquo子龍聽令!&rdquo 趙雲想,不要多講了,令箭總是叫子龍。
他走上來應聲:&ldquo末将在!&rdquo 諸葛亮:&ldquo本軍師付你将令一支,帶兵五十,立即追趕上前,把不法将亂箭射死,首級回來繳令!&rdquo 子龍想,冤家做到底吧。
所以毫不猶豫地接令。
劉備一聽要射死張飛,要緊立起身來,急急地叫道:&ldquo啊呀軍師,請且慢!既要命我家三弟回來,那何必命子龍上前。
喏諾!待劉備追趕上前,叫他回來也就是了。
&rdquo 諸葛先生一聽,心裡想我本來是要叫你去,恐怕你要鬥氣。
我有意如此!這時,孔明便把子龍手中令箭收回。
子龍退下。
先生便把令交于雲長将軍,叫他保護主公前往。
因為,剛才張飛臨走的時候他講到劉、關、張改為劉、關、諸葛亮。
說明張飛對劉皇叔也非常不滿,不要在他火頭上被他一矛刺死。
老實講,他在古城會的時候能對雲長動手,劉備不是一樣的哥哥嗎?真正刺死了劉備,那末真的完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