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段秉
關燈
小
中
大
原生變,即可發兵取龍門全境。
中原藩王最強者當屬洪州親王,若慶熹皇帝與其糾纏日久,大理便可出龍門,奪取瞿州、梧州、巢州,如此便可借寒江、别水天險,與中原劃江而治,大理的基業也就奠定得差不多了。
宋别頓了一頓,微笑道,那時太子面南稱帝,又有何不可? 皇帝?段秉語聲短促,聽起來似乎壓抑着的一聲尖叫。
宋别安詳思索,有一瞬間的神遊物外,漫聲歎道:大理國這個名字,屆時也不合适了吧。
先生說笑了。
段秉低沉地笑着。
或許吧,宋别道,不過要看太子是不是當笑話聽呢。
段秉彎起的嘴角因為瞬間的決心而變得稍稍有些僵硬,大理人想出龍門,碰到的第一個敵手就是西王白東樓,應趁一切可趁之機予他消耗打擊,我看出兵襄助中原平苗,收複川遒失地,勢在必行。
二十四載失地,由太子一舉收複,太子殿下民心所向,定受大理百姓崇仰。
段秉象是被椅子上的刺紮到了一下,突地一震,先生說錯了,此番若能如願出兵,收複失地的也是父王陛下。
仿佛拼了力才能想起有大理王這個人似的,宋别仰起頭來,皺了皺眉,哦,對。
他懶洋洋地道。
※※※ 就内臣而言,如意在大理太子府内的地位已極為尊崇,撇開中原皇帝欽命的司禮監提督太監、内廷和親禦使的身份不談,他的聰慧潇灑和謹慎妥帖,就足以博得段秉器重喜愛,更難得的是他為人和氣,在府中的人緣極好,因而段秉常對宋别感慨,自己身邊為什麼就是找不到這樣一個人。
你們多和如意學着些罷。
段秉曾當着如意的面對府中的内臣總管王桂道,今後要多親多近。
那總管太監王桂極聽話,對如意不住噓寒問暖,衣食自不必說了,隻要如意想出門,都有他巴巴地在角門外備了車轎,請如意登乘。
大理太子府于如意來說,卻有一個好處,就是晚上再無需值夜,能容他隔三岔五地宿于府外。
他通常去的,無外乎花街柳巷,今夜雖有正經差事,卻隻怕王桂備下車轎等着自己帶路去尋苗賀齡,隻得打定主意先乘轎去吃幾杯花酒,再另行脫身了。
他便衣出行,到得角門前,卻不見王桂同平日裡一般上前詢問去向,侍衛們也隻是笑嘻嘻同他打了招呼,問道:公公還是明日一早回來? 正是。
如意笑道,怎麼沒瞧見王總管? 侍衛們敷衍道:公公從裡面出來,沒有瞧見,我們這些在外當差的,更瞧不見了。
說的是,說的是。
如意笑着,在門前四處張望平時坐的轎子。
角門外青石鋪的大街竟是人畜全無,幹幹淨淨的,夕陽沒有絲毫阻礙地照着,一地明晃晃的豔紅,看着讓人覺得暑氣撲面。
如意甩開扇子遮在頭頂上,迎着陽光向西行去。
太子府也隻是段秉從前的府第,并不甚大,一會兒便走到了圍牆的盡頭。
如意想起什麼來似的,拍拍腦袋,突然轉過身。
數丈開外的漢子,讓陽光迷了眼,一時看不清如意的舉動,不由怔了怔。
如意隻一瞬已将他看得清楚,回過頭,一笑間悠然轉過街角,不動聲色疾行出十多丈,頓時将身後那漢子落得遠遠的,再轉過幾條街,更是将他甩得不見了。
如意卻不急着就行,行人稀少處,仰頭望見左邊院牆高聳,牆内的樹桠濃密,他衣袖一拂間足尖輕點,飄搖蕩在枝頭,隐身樹陰之中,自高處俯視街道。
過了半晌,跟在如意身後的漢子一溜小跑着趕上前來,見街上已空無一人,急忙奔到街口呼嘯了一聲,拐角處一會兒便有三四條漢子攏在一處,低聲商議了幾句,又匆匆向四處散開。
如意垂着眼睛靜靜看他們走遠,直起身子拍拍手上的灰塵,躍下樹來。
他一邊環顧四處,一邊盤算着如何從此處脫身,還來不及撣衣裳,卻有一條碩大的狼狗從内牆中竄出來,沖着他就要張口咆哮。
如意低聲笑道:好眼力的犬兒,怎麼一眼就瞧出我是個好欺負的賤命?他伸出手掌來,緩緩立在那狼狗的鼻子前,那狼狗跟着打了個顫,嗚咽着卧倒在地。
如意蹲下身子撫着它後背上的短毛,道:這便好了。
他擡頭看了看身周的濃蔭,仿佛碧綠的翡翠上嵌着眩人雙目的寶石珍珠,一院茶花開得正盛,如意雖不懂得鑒賞,卻一樣覺得此處花朵重重疊疊,豔麗不可方物。
想是這些茶花珍貴,才要養狗看護;種得這等花兒的,絕非尋常人家如意站直身子,向内牆中打量,那狼狗一旦離開他的手掌,便夾着尾巴跑了。
如意跟着它走到内牆的月亮門洞處張望,隻見一個粗衣青年坐在内宅廊前讀書,此時合起了書本,向那狼狗招手,擡頭看了看如意。
這個無論如何也是自己跳牆而入在前,如意過意不去,笑着拱了拱手。
那青年卻無動于衷,臉上神情散漫,竟再不看如意一眼,展開書接着讀起來。
如意閱人無數,饒是這青年神氣與常人不同,也不至于讓他太過訝異,他細細看清了那青年,掠上牆頭一笑自去。
他一路上小心翼翼,确定甩脫了盯梢的人,才不疾不徐向大理城南去,逍遙走了小半個時辰,拐入一條清靜小巷,認準了門前燈籠的字号,輕輕扣動門環。
一個青衣小厮大大方方開了門,上下打量如意,回頭笑道:貴客到了。
别,如意笑着走入,貴客是裡面的那位,我一個賤役,這麼說折煞了人。
公公又取笑人。
那小厮恭恭敬敬領着如意向内宅去,遠遠便見苗賀齡從屋内迎出來。
讓苗大人久候,奴婢道個罪。
哪裡話!苗賀齡道,公公身處虎穴,諸多不便,能脫身前來已屬不易。
苗賀齡早已布下酒席,拉着如意的手請他共酌。
兩人飲盡一杯,便說到苗賀齡此次的差事。
割還川遒三州?如意聽完也不禁動容了。
苗賀齡不由自主輕歎一聲,皇上的谕旨,命如意務必敦促大理兵出龍門,牽制西王白東樓兵力。
如意撈起衣擺跪地接旨,叩頭起來,将皇帝密旨攤開,仔仔細細鑒别筆迹印信,最後透了口氣,笑道:還有什麼可說的,奴婢謹遵皇上旨意,盡力辦妥。
京中知道此事的,有哪幾位大人? 苗賀齡搖了搖頭,極少。
皇上說明白了是宣外不谕内,此事一旦在京中傳播開,不知要掀起多大波瀾。
如意道:最要緊的是,那位主子是不是知道。
苗賀齡道:皇上卻未明示。
苗大人,如意苦笑道,大理兵馬一旦進入西王藩地,兩國兵戎相見之際,大理人必出示皇上親筆國書,這個消息傳到京裡,太後和成親王即刻會遣人撤查此事,屆時苗大人如何做答? 苗賀齡道:如實上禀。
如意搖頭笑道:以奴婢看來,苗大人還是禀說隻奉
中原藩王最強者當屬洪州親王,若慶熹皇帝與其糾纏日久,大理便可出龍門,奪取瞿州、梧州、巢州,如此便可借寒江、别水天險,與中原劃江而治,大理的基業也就奠定得差不多了。
宋别頓了一頓,微笑道,那時太子面南稱帝,又有何不可? 皇帝?段秉語聲短促,聽起來似乎壓抑着的一聲尖叫。
宋别安詳思索,有一瞬間的神遊物外,漫聲歎道:大理國這個名字,屆時也不合适了吧。
先生說笑了。
段秉低沉地笑着。
或許吧,宋别道,不過要看太子是不是當笑話聽呢。
段秉彎起的嘴角因為瞬間的決心而變得稍稍有些僵硬,大理人想出龍門,碰到的第一個敵手就是西王白東樓,應趁一切可趁之機予他消耗打擊,我看出兵襄助中原平苗,收複川遒失地,勢在必行。
二十四載失地,由太子一舉收複,太子殿下民心所向,定受大理百姓崇仰。
段秉象是被椅子上的刺紮到了一下,突地一震,先生說錯了,此番若能如願出兵,收複失地的也是父王陛下。
仿佛拼了力才能想起有大理王這個人似的,宋别仰起頭來,皺了皺眉,哦,對。
他懶洋洋地道。
※※※ 就内臣而言,如意在大理太子府内的地位已極為尊崇,撇開中原皇帝欽命的司禮監提督太監、内廷和親禦使的身份不談,他的聰慧潇灑和謹慎妥帖,就足以博得段秉器重喜愛,更難得的是他為人和氣,在府中的人緣極好,因而段秉常對宋别感慨,自己身邊為什麼就是找不到這樣一個人。
你們多和如意學着些罷。
段秉曾當着如意的面對府中的内臣總管王桂道,今後要多親多近。
那總管太監王桂極聽話,對如意不住噓寒問暖,衣食自不必說了,隻要如意想出門,都有他巴巴地在角門外備了車轎,請如意登乘。
大理太子府于如意來說,卻有一個好處,就是晚上再無需值夜,能容他隔三岔五地宿于府外。
他通常去的,無外乎花街柳巷,今夜雖有正經差事,卻隻怕王桂備下車轎等着自己帶路去尋苗賀齡,隻得打定主意先乘轎去吃幾杯花酒,再另行脫身了。
他便衣出行,到得角門前,卻不見王桂同平日裡一般上前詢問去向,侍衛們也隻是笑嘻嘻同他打了招呼,問道:公公還是明日一早回來? 正是。
如意笑道,怎麼沒瞧見王總管? 侍衛們敷衍道:公公從裡面出來,沒有瞧見,我們這些在外當差的,更瞧不見了。
說的是,說的是。
如意笑着,在門前四處張望平時坐的轎子。
角門外青石鋪的大街竟是人畜全無,幹幹淨淨的,夕陽沒有絲毫阻礙地照着,一地明晃晃的豔紅,看着讓人覺得暑氣撲面。
如意甩開扇子遮在頭頂上,迎着陽光向西行去。
太子府也隻是段秉從前的府第,并不甚大,一會兒便走到了圍牆的盡頭。
如意想起什麼來似的,拍拍腦袋,突然轉過身。
數丈開外的漢子,讓陽光迷了眼,一時看不清如意的舉動,不由怔了怔。
如意隻一瞬已将他看得清楚,回過頭,一笑間悠然轉過街角,不動聲色疾行出十多丈,頓時将身後那漢子落得遠遠的,再轉過幾條街,更是将他甩得不見了。
如意卻不急着就行,行人稀少處,仰頭望見左邊院牆高聳,牆内的樹桠濃密,他衣袖一拂間足尖輕點,飄搖蕩在枝頭,隐身樹陰之中,自高處俯視街道。
過了半晌,跟在如意身後的漢子一溜小跑着趕上前來,見街上已空無一人,急忙奔到街口呼嘯了一聲,拐角處一會兒便有三四條漢子攏在一處,低聲商議了幾句,又匆匆向四處散開。
如意垂着眼睛靜靜看他們走遠,直起身子拍拍手上的灰塵,躍下樹來。
他一邊環顧四處,一邊盤算着如何從此處脫身,還來不及撣衣裳,卻有一條碩大的狼狗從内牆中竄出來,沖着他就要張口咆哮。
如意低聲笑道:好眼力的犬兒,怎麼一眼就瞧出我是個好欺負的賤命?他伸出手掌來,緩緩立在那狼狗的鼻子前,那狼狗跟着打了個顫,嗚咽着卧倒在地。
如意蹲下身子撫着它後背上的短毛,道:這便好了。
他擡頭看了看身周的濃蔭,仿佛碧綠的翡翠上嵌着眩人雙目的寶石珍珠,一院茶花開得正盛,如意雖不懂得鑒賞,卻一樣覺得此處花朵重重疊疊,豔麗不可方物。
想是這些茶花珍貴,才要養狗看護;種得這等花兒的,絕非尋常人家如意站直身子,向内牆中打量,那狼狗一旦離開他的手掌,便夾着尾巴跑了。
如意跟着它走到内牆的月亮門洞處張望,隻見一個粗衣青年坐在内宅廊前讀書,此時合起了書本,向那狼狗招手,擡頭看了看如意。
這個無論如何也是自己跳牆而入在前,如意過意不去,笑着拱了拱手。
那青年卻無動于衷,臉上神情散漫,竟再不看如意一眼,展開書接着讀起來。
如意閱人無數,饒是這青年神氣與常人不同,也不至于讓他太過訝異,他細細看清了那青年,掠上牆頭一笑自去。
他一路上小心翼翼,确定甩脫了盯梢的人,才不疾不徐向大理城南去,逍遙走了小半個時辰,拐入一條清靜小巷,認準了門前燈籠的字号,輕輕扣動門環。
一個青衣小厮大大方方開了門,上下打量如意,回頭笑道:貴客到了。
别,如意笑着走入,貴客是裡面的那位,我一個賤役,這麼說折煞了人。
公公又取笑人。
那小厮恭恭敬敬領着如意向内宅去,遠遠便見苗賀齡從屋内迎出來。
讓苗大人久候,奴婢道個罪。
哪裡話!苗賀齡道,公公身處虎穴,諸多不便,能脫身前來已屬不易。
苗賀齡早已布下酒席,拉着如意的手請他共酌。
兩人飲盡一杯,便說到苗賀齡此次的差事。
割還川遒三州?如意聽完也不禁動容了。
苗賀齡不由自主輕歎一聲,皇上的谕旨,命如意務必敦促大理兵出龍門,牽制西王白東樓兵力。
如意撈起衣擺跪地接旨,叩頭起來,将皇帝密旨攤開,仔仔細細鑒别筆迹印信,最後透了口氣,笑道:還有什麼可說的,奴婢謹遵皇上旨意,盡力辦妥。
京中知道此事的,有哪幾位大人? 苗賀齡搖了搖頭,極少。
皇上說明白了是宣外不谕内,此事一旦在京中傳播開,不知要掀起多大波瀾。
如意道:最要緊的是,那位主子是不是知道。
苗賀齡道:皇上卻未明示。
苗大人,如意苦笑道,大理兵馬一旦進入西王藩地,兩國兵戎相見之際,大理人必出示皇上親筆國書,這個消息傳到京裡,太後和成親王即刻會遣人撤查此事,屆時苗大人如何做答? 苗賀齡道:如實上禀。
如意搖頭笑道:以奴婢看來,苗大人還是禀說隻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