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洪定國
關燈
小
中
大
,皇帝年輕,尚未取信立威于天下,如此大好機會,何必拱手讓人?
是皇帝被她一語中的,不由低下頭去,兒子親信的人都争不過兩位親王,兒子也是萬不得已出此下策。
萬不得已倒也未必。
太後冷笑,我倒不如閉了眼幹淨,省得看自己人争來争去。
洪司言急忙道:主子别說這樣的話,吓壞了皇上。
皇帝有點無地自容的意思,雙手亂搖,道:兒子有錯的地方,母後别生氣。
我不生氣,是有些人鬧得不像話。
太後看着皇帝柔聲道,皇帝想要做就去做吧。
劉遠已經老了,膽氣不足,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這出乎皇帝意料,他一時無話可說,看着太後怔住了。
可是皇帝心中也有猶豫麼?太後問,要是下定了決心,何必要和大臣麼議論這麼久? 兒子有後顧之憂。
兒子親征第一要有必勝的把握。
洪定國都叫你請進京城了,洪王還會把着他的兵馬不放麼?你攜定國北上,敗,必央及于他,洪王不會坐視不管。
此戰你必勝。
皇帝大喜,顫聲道:母後也這麼想麼? 第二呢? 中原安定。
有穩妥的人監國理政,操辦糧饷。
皇帝猶豫了一會兒才道,還有就是沒有内亂。
景儀監國很穩妥。
太後點頭道,我雖然不願意管俗事,但今次就替你看家,也沒有什麼。
所有躊躇頓時煙消雲散,皇帝喜不自抑,跪在太後面前口頭稱謝。
天下對兒子最好的,隻有母後。
太後攙起他來,現在才知道麼?還有好東西要給你。
才剛找的那件東西得了麼? 得了,在這裡。
洪司言捧過一個沉重的包袱,在皇帝面前展開。
裡面是泛黃的手紮,一共二十五卷,封面上的字迹灑脫不羁,氣概難言,隻寫明了日期,最早的一卷竟是全聖十六年,更在上元帝登基以前,是孝宗皇帝時的事了。
這是 太後喝了口茶,才漫聲道:這是從逆王顔湛家中抄出來的,都是他當年行軍的日記,多看看,必有增益。
是。
皇帝如獲至寶,轉念又不免疑惑,何以抄出這等的東西,太後還保留至今。
不必多問了。
太後見他欲語,先開口阻止。
皇帝慈甯宮出來,吉祥禀報洪定國的船已靠了上江禦道的碼頭,這就要晉見。
皇帝道:先不忙着見他。
辟邪呢?怎麼不見他前來禀報? 這個吉祥為難道,他若和洪定國同船而來,必定還未到呢。
直到見了洪定國,在京中賜府,諸多事宜辦妥,仍是未見到辟邪。
皇帝發了急,不顧吉祥一再敷衍,厲色道:你再不說實話,便先打死,再去問别人。
吉祥吓得跪下,叩首道:不是奴婢不說實話,隻是别人回禀辟邪受了點傷,暫時不能見駕。
奴婢不知他傷勢如何,不敢胡亂禀報。
胡說!皇帝臉色已變,豁然而起,人呢?現在哪裡? 上江。
傷勢沉重到不能搬動回京的地步了麼?皇帝冷汗浃背,備馬。
朕去上江。
吉祥抱住他的腿苦勸道:萬歲爺這一去,朝中大事如何處置?辟邪見了萬歲爺,隻得起來,累一點倒罷了,真要創口迸裂,豈不是有性命之憂? 皇帝想了想,坐回椅中,歎氣道:你說的有理。
叫人去看看,陳襄也去,什麼情形據實禀報。
皇帝見天色已晚,料定今日定得不到辟邪的消息,隻是坐卧不安,也不願見大臣。
次日召成親王先商議親王監國一事。
成親王極是為難,推辭了半天。
皇帝心情煩躁,自然不會給他好臉色,一言不發靜靜等着他一通表白說完。
房裡頓時一陣沉默,成親王不自在地盯着自己的衣擺看。
皇上,吉祥笑盈盈進來道,辟邪回來了。
快叫進來。
皇帝一疊聲地道。
那身影還是一如既往的輕捷,皇帝上下仔細看了看,問道:傷在什麼地方? 隻是小傷,現在已能行動自如,不勞皇上惦記。
朕問你傷在什麼地方!皇帝将茶碗墩在桌上。
辟邪吓了一跳,伸出雙手,陪笑道:這兒。
雙手上纏着雪白的繃帶,掌心中隐隐仍是血紅。
這就叫你留在上江了?說實話。
辟邪為難,慢慢指了指心髒的位置。
皇帝心疼得渾身亂戰,稍稍轉念不由勃然大怒。
混賬!你要是以為自己不過個内臣罷了,可以随便豁出命去,那是朕白疼了你! 皇上息怒。
成親王從未見皇帝如此咆哮,先慌了手腳。
你不是帶了兩個好手去的麼?既然是好手,你為什麼又親自動手?你臨走的時候朕怎麼囑咐的,什麼讓你鬼迷心竅,一出門就忘得一幹二淨? 姜放也是這麼痛責奴婢的。
辟邪低下頭隻要遇見雷奇峰,就管不住自己的殺意,就忍不住在他淩厲的劍風裡迎頭而上,那一瞬靈台空明,職責家仇抛在千裡之外,自有一種飛瀑擊膚的暢快。
想到這一層,辟邪不禁慚愧,最後下定了決心,奴婢錯了,今後在也不這麼着了。
好懸就沒有今後了!你要是死了皇帝打了個冷戰,猛地閉上了嘴。
怎麼會呢?成親王出來圓場,皇上再罵他,隻怕他身子骨撐不住,既然辦成了差事,皇上就别生氣了。
算了,皇帝慢慢消了氣,好些了? 沒有大礙。
給他個凳子坐。
我們接着說我們的。
辟邪走在奏案邊,一眼瞥見案頭陳舊的手紮。
這是什麼?他顫聲問。
顔王當年的行軍手紮。
皇帝從上面取了一本,朕才看到全聖十八年的筆記,顔王說他那時不過二十一歲,已經領兵兩年了。
這可是不可多得寶物。
辟邪笑道。
正是的。
皇帝随便向後翻了翻,忽見一頁上題了幾句話: 斜月振冬柳,霜風扼關樓。
皆為匈奴紛亂事,玉帶仗劍出涼州。
顧盼鞍沾同袍血,輾轉馬踏妃子愁。
顔王莞爾笑生死,單于敢窺親王頭? 見筆迹與顔王截然不同,卻也谙熟,心中一動,找出一旁洪王的折子,對比之下,果然是洪王的字體,不過當時筆迹矯健挺拔,少有現在的圓潤内斂。
從這詩裡看,當年洪王和顔王交情好得很呢,想不到最後竟是洪王帶兵進京,将顔王索拿。
顔王皇室一脈,功高蓋世,富有四海,朝廷上更是說一不二的人物,為何還不足夠,以至叛亂? 成親王沉吟不語,辟邪淡淡道:身為人臣,一旦有了遠大的抱負,職位越高,便越将朝廷看得清楚,越覺得處處掣肘,雄心不得伸展,最後隻有這條大逆不道的路可走。
顔王當年也有鏟除藩政的念頭,朝廷富足,兵權一統,進而北上驅逐鞑虜,南下吞并大理,我朝便有三四百年的昌盛。
你對顔王所知甚詳? 奴婢的師傅曾提過幾句。
這便怪了,皇帝道,為什麼朕登基之後,就少有人跟朕提過顔王這個人呢? 辟邪笑道:這其中必有緣故,倒是奴婢适才多嘴了。
皇帝笑了笑,忽然問道:說到這個,你一不求升職,二不求發财,也談不上家室後代,你又是什麼抱負呢? 辟邪想了想,道:回禀萬歲爺,真是把奴婢問住了,奴婢自己也不知道。
皇帝大笑道:要是如意在這裡,一定會說隻要能在朕身邊多伺候幾年就心滿意足這種話呢。
轉而卻見辟邪似在沉吟,不由訝然道:難不成你也這麼想麼。
辟邪回過神來,道:怎麼會。
便是聽皇上說,就足以讓奴婢起一層冷戰了。
皇帝對成親王笑道:你看宮裡還會有人和他一樣說話麼? 成親王好像也剛從夢中醒來似的,什麼?皇上說什麼?
萬不得已倒也未必。
太後冷笑,我倒不如閉了眼幹淨,省得看自己人争來争去。
洪司言急忙道:主子别說這樣的話,吓壞了皇上。
皇帝有點無地自容的意思,雙手亂搖,道:兒子有錯的地方,母後别生氣。
我不生氣,是有些人鬧得不像話。
太後看着皇帝柔聲道,皇帝想要做就去做吧。
劉遠已經老了,膽氣不足,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這出乎皇帝意料,他一時無話可說,看着太後怔住了。
可是皇帝心中也有猶豫麼?太後問,要是下定了決心,何必要和大臣麼議論這麼久? 兒子有後顧之憂。
兒子親征第一要有必勝的把握。
洪定國都叫你請進京城了,洪王還會把着他的兵馬不放麼?你攜定國北上,敗,必央及于他,洪王不會坐視不管。
此戰你必勝。
皇帝大喜,顫聲道:母後也這麼想麼? 第二呢? 中原安定。
有穩妥的人監國理政,操辦糧饷。
皇帝猶豫了一會兒才道,還有就是沒有内亂。
景儀監國很穩妥。
太後點頭道,我雖然不願意管俗事,但今次就替你看家,也沒有什麼。
所有躊躇頓時煙消雲散,皇帝喜不自抑,跪在太後面前口頭稱謝。
天下對兒子最好的,隻有母後。
太後攙起他來,現在才知道麼?還有好東西要給你。
才剛找的那件東西得了麼? 得了,在這裡。
洪司言捧過一個沉重的包袱,在皇帝面前展開。
裡面是泛黃的手紮,一共二十五卷,封面上的字迹灑脫不羁,氣概難言,隻寫明了日期,最早的一卷竟是全聖十六年,更在上元帝登基以前,是孝宗皇帝時的事了。
這是 太後喝了口茶,才漫聲道:這是從逆王顔湛家中抄出來的,都是他當年行軍的日記,多看看,必有增益。
是。
皇帝如獲至寶,轉念又不免疑惑,何以抄出這等的東西,太後還保留至今。
不必多問了。
太後見他欲語,先開口阻止。
皇帝慈甯宮出來,吉祥禀報洪定國的船已靠了上江禦道的碼頭,這就要晉見。
皇帝道:先不忙着見他。
辟邪呢?怎麼不見他前來禀報? 這個吉祥為難道,他若和洪定國同船而來,必定還未到呢。
直到見了洪定國,在京中賜府,諸多事宜辦妥,仍是未見到辟邪。
皇帝發了急,不顧吉祥一再敷衍,厲色道:你再不說實話,便先打死,再去問别人。
吉祥吓得跪下,叩首道:不是奴婢不說實話,隻是别人回禀辟邪受了點傷,暫時不能見駕。
奴婢不知他傷勢如何,不敢胡亂禀報。
胡說!皇帝臉色已變,豁然而起,人呢?現在哪裡? 上江。
傷勢沉重到不能搬動回京的地步了麼?皇帝冷汗浃背,備馬。
朕去上江。
吉祥抱住他的腿苦勸道:萬歲爺這一去,朝中大事如何處置?辟邪見了萬歲爺,隻得起來,累一點倒罷了,真要創口迸裂,豈不是有性命之憂? 皇帝想了想,坐回椅中,歎氣道:你說的有理。
叫人去看看,陳襄也去,什麼情形據實禀報。
皇帝見天色已晚,料定今日定得不到辟邪的消息,隻是坐卧不安,也不願見大臣。
次日召成親王先商議親王監國一事。
成親王極是為難,推辭了半天。
皇帝心情煩躁,自然不會給他好臉色,一言不發靜靜等着他一通表白說完。
房裡頓時一陣沉默,成親王不自在地盯着自己的衣擺看。
皇上,吉祥笑盈盈進來道,辟邪回來了。
快叫進來。
皇帝一疊聲地道。
那身影還是一如既往的輕捷,皇帝上下仔細看了看,問道:傷在什麼地方? 隻是小傷,現在已能行動自如,不勞皇上惦記。
朕問你傷在什麼地方!皇帝将茶碗墩在桌上。
辟邪吓了一跳,伸出雙手,陪笑道:這兒。
雙手上纏着雪白的繃帶,掌心中隐隐仍是血紅。
這就叫你留在上江了?說實話。
辟邪為難,慢慢指了指心髒的位置。
皇帝心疼得渾身亂戰,稍稍轉念不由勃然大怒。
混賬!你要是以為自己不過個内臣罷了,可以随便豁出命去,那是朕白疼了你! 皇上息怒。
成親王從未見皇帝如此咆哮,先慌了手腳。
你不是帶了兩個好手去的麼?既然是好手,你為什麼又親自動手?你臨走的時候朕怎麼囑咐的,什麼讓你鬼迷心竅,一出門就忘得一幹二淨? 姜放也是這麼痛責奴婢的。
辟邪低下頭隻要遇見雷奇峰,就管不住自己的殺意,就忍不住在他淩厲的劍風裡迎頭而上,那一瞬靈台空明,職責家仇抛在千裡之外,自有一種飛瀑擊膚的暢快。
想到這一層,辟邪不禁慚愧,最後下定了決心,奴婢錯了,今後在也不這麼着了。
好懸就沒有今後了!你要是死了皇帝打了個冷戰,猛地閉上了嘴。
怎麼會呢?成親王出來圓場,皇上再罵他,隻怕他身子骨撐不住,既然辦成了差事,皇上就别生氣了。
算了,皇帝慢慢消了氣,好些了? 沒有大礙。
給他個凳子坐。
我們接着說我們的。
辟邪走在奏案邊,一眼瞥見案頭陳舊的手紮。
這是什麼?他顫聲問。
顔王當年的行軍手紮。
皇帝從上面取了一本,朕才看到全聖十八年的筆記,顔王說他那時不過二十一歲,已經領兵兩年了。
這可是不可多得寶物。
辟邪笑道。
正是的。
皇帝随便向後翻了翻,忽見一頁上題了幾句話: 斜月振冬柳,霜風扼關樓。
皆為匈奴紛亂事,玉帶仗劍出涼州。
顧盼鞍沾同袍血,輾轉馬踏妃子愁。
顔王莞爾笑生死,單于敢窺親王頭? 見筆迹與顔王截然不同,卻也谙熟,心中一動,找出一旁洪王的折子,對比之下,果然是洪王的字體,不過當時筆迹矯健挺拔,少有現在的圓潤内斂。
從這詩裡看,當年洪王和顔王交情好得很呢,想不到最後竟是洪王帶兵進京,将顔王索拿。
顔王皇室一脈,功高蓋世,富有四海,朝廷上更是說一不二的人物,為何還不足夠,以至叛亂? 成親王沉吟不語,辟邪淡淡道:身為人臣,一旦有了遠大的抱負,職位越高,便越将朝廷看得清楚,越覺得處處掣肘,雄心不得伸展,最後隻有這條大逆不道的路可走。
顔王當年也有鏟除藩政的念頭,朝廷富足,兵權一統,進而北上驅逐鞑虜,南下吞并大理,我朝便有三四百年的昌盛。
你對顔王所知甚詳? 奴婢的師傅曾提過幾句。
這便怪了,皇帝道,為什麼朕登基之後,就少有人跟朕提過顔王這個人呢? 辟邪笑道:這其中必有緣故,倒是奴婢适才多嘴了。
皇帝笑了笑,忽然問道:說到這個,你一不求升職,二不求發财,也談不上家室後代,你又是什麼抱負呢? 辟邪想了想,道:回禀萬歲爺,真是把奴婢問住了,奴婢自己也不知道。
皇帝大笑道:要是如意在這裡,一定會說隻要能在朕身邊多伺候幾年就心滿意足這種話呢。
轉而卻見辟邪似在沉吟,不由訝然道:難不成你也這麼想麼。
辟邪回過神來,道:怎麼會。
便是聽皇上說,就足以讓奴婢起一層冷戰了。
皇帝對成親王笑道:你看宮裡還會有人和他一樣說話麼? 成親王好像也剛從夢中醒來似的,什麼?皇上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