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風頭自作主張

關燈
和其他武将不同,魏延愛動腦筋,善于思考,他對作戰中的戰鬥計劃乃至大的戰略方針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是一位有主見、有謀略的将領。

    孔明率三十萬人馬初伐中原時,魏國派夏侯楙迎戰。魏延向孔明獻計說:“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往橫門邪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鹹陽以西,一舉可定矣。”(第九十二回)孔明認為這個計劃風險太大,怕五千人在山險中受害,拒絕采納。魏延又說:“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于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仍黃魏争功

    堅持他從大路進兵的計劃,否決了魏延從子午谷出兵攻魏的建議。從當時的形勢看,魏延所提的作戰方案是很有道理的,這雖是一個“風險方案”,但有成功的根據:一是初伐中原,魏國無備;二是魏方主将懦弱無謀;三是魏延對出谷後的行動已做好了全面部署,又自願率兵前去。孔明以考慮五千人的安全為借口堅持取大路迎敵,事實上,執行他的方案,其兵力損失何止五千!他六伐中原,曠日持久,經常碰到攻城不下或糧草不繼等問題,最後賠了性命,耗盡國力。兩個方案,孰優孰劣,是很清楚的。魏延的這一方案,顯示了他獨到的戰略思想。

    在具體的戰術上,魏延也是蜀國武将中最有計謀的一個。入川時與黃忠争功,他擅自行動,違犯了軍令。為了立功贖罪,他料準冷苞逃跑路線,于狹路埋伏,用搭鈎俘獲冷苞。在祁山前線反攻街亭無望後,他已料定蜀軍全局被動的形勢,立即組織兵力退守陽平關,保守戰略要地,以防事态惡化。這裡不妨再把他和趙雲作一比較。孔明南征孟獲時,趙雲與魏延同為先鋒大将。一次,孔明想用激将法刺激二人深入重地拒敵,在對其他戰将分配任務後說道:“吾欲令子龍、文長去,此二人不識地理,未敢用之。”(第八十七回)并讓他們二人小心謹慎,不要輕舉妄動。二人告退後趙雲請魏延到自己寨中說:“吾二人均為先鋒,卻說不識地理而不肯用。今用此後輩,吾等豈不羞乎?”魏延建議說:“吾二人今就上馬,親去探之,捉住土人,便教引路,以敵蠻兵,大事可成。”趙雲覺得有理,遂依計而行,最後大勝敵兵。孔明一出祁山,有一次在與曹真較量時,魏司徒王朗死于軍中,孔明遂吩咐趙雲和魏延引本部軍馬去劫魏寨。魏延急向孔明反映說:“曹真深明兵法,必料我乘喪劫寨,他豈不提防?”(第九十三回)孔明笑着回答:“吾正欲曹真知吾去劫寨也……”當孔明提出二人不明地理而不用他們時,二人同有情緒,但魏延能夠提出自己的行動計劃;當孔明讓他們二人同去劫寨時,魏延能提出自己的疑問,雖未能達到孔明将計就計的考慮深度,但他能對敵方的情況作出正确的估計。這些都說明,魏延在謀略方面是較高一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