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到軍事秘密的價值

關燈
孔明在作戰前給部将分配任務,多是附耳低言或付給錦囊妙計,這是最常見的保密方式。除此之外,他還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嚴守軍事機密采取過許多有效措施。

    孔明六擒孟獲時,兵至三江城,城由朵思大王把守,蜀兵到時城上弓弩齊發,一弩十矢,箭頭上有毒,蜀兵不能取勝。孔明令軍退後,五天未發号令。黃昏時,孔明傳令:“每軍要衣襟一幅,限一更時分應點,無者立斬。”諸将不知其意,依令而行。初更時分,又傳下第二道命令:“每人用衣襟包土一包,無者立斬。”衆軍仍不知其意,依令預備。接着孔明又傳下第三道命令:“諸軍包土,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賞。”衆軍皆包土飛奔城下,孔明遂即傳令,讓軍士積土包為上城的台階蹬道。先上城者為頭功。于是蜀兵十餘萬及降兵萬餘将土包棄于城下,霎時積土成山,接連城上,蜀兵争先上城,守兵欲放弓弩時,已被蜀兵登城捉拿,朵思大王亦被斬殺,蜀兵奪了三江城。這裡,孔明連下四道命令:準備衣襟——包土——城下交割——登城,他采取把一道命令分解下達的方式,由于在實施軍事行動的前期,沒有人知道軍事計劃的全部内容,因而當兵士們在備衣包土和準備交割的時候,尚不知道他們正在實施一孟獲像

    項軍事行動,這就絕對地保守了軍事秘密,當最後一道命令發出時,軍士争先上城,敵人已來不及應付。采取将一道命令分解下達的方式,保守了軍事秘密,同時,它使指揮員的每一道命令簡捷易行,行動容易統一。而且,它的前幾道命令由于軍士不理解,又似乎與軍事行動無關,這就能刺激軍士的好奇心,他們急于想知道自己行動的目的,執行起來會幹脆利落。這種下命令的方式一般适應于急需保密但因人數雜多又不易保密的場合,也适應于準備工作複雜的保密行動。試設想,孔明如果一開始就将四道命令全部下達,非但不能保證對敵保密,軍隊的行動也必定雜亂不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孔明二出祁山,陳倉口有魏将郝昭把守,蜀兵使用雲梯、沖車等武器均攻陳倉不下,後繞道打了幾個勝仗,退回漢中等待戰機。後來探子回報說陳倉城中郝昭病重,孔明遂喚魏延、姜維兩人帶五千兵奔陳倉攻城,并吩咐三日内都要完備,不需辭告,即刻起行。另又對關興、張苞附耳低言,四将分别受令而去。魏延、姜維領兵至陳倉城下,正要攻城,隻聽一聲炮響,見孔明已坐于城上,二人入城後,孔明告訴他們:“吾打聽得郝昭病重,吾令汝三日内領兵取城,此乃穩定人之心也,吾卻令關興、張苞,隻推說點軍,暗出漢中,吾即藏于軍中,星夜倍道徑到城下,使彼不調兵。”(第九十八回)孔明為偷襲陳倉,采取了許多出奇制勝的保密措施:第一,讓關興、張苞以點軍為名,暗出漢中;第二,不張聲勢,将軍隊主帥藏于軍中,以免引起懷疑;第三,公開派魏延、姜維二人攻陳倉,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孔明在派兵時,采取明的一手與暗的一手,明的一手吸引了敵人,加強了暗的一手的保密性,又由于暗在明先,因此打了敵人個措手不及。孔明還采取托病不出、對任何人都避而不見的方式加強保密,暗中調兵遣将,平定了曹魏發起的五路伐蜀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