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人格

關燈
曹操樂于接受“奸雄”的稱号,但更以“治世之能臣”自居,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無論任何時候,都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具有樂觀主義精神。

    曹操在一生征戰的前期,軍暇之際,請劉備喝酒,席間他借飛龍而論英雄,抒發了自己積蓄心底的胸懷和抱負。他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隐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隐則潛伏于波濤之内。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第二十一回)他進一步告訴劉備:“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他認為這樣的英雄,非劉備與他莫屬。這既是抒發自己的抱負,又是對自己一生事業的宣言,我們由此看到的,是一位胸懷遠大理想、充滿堅強信心的人物形象。

    曹操由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因而在衆人悲觀沮喪的困難時刻,總是表現得異常樂觀。曹操在朝為典軍校尉時,大将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等謀誅宦官,商議不定,曹操在一旁鼓掌大笑,向何進提出了自己的謀略,可惜未被采納。董卓亂政時,王允等班閣舊臣有心圖之,因無計可施,衆人聚于席間壓聲而哭,坐中一人撫掌大笑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這人正是曹操。他當即提出了謀刺董卓的建議,後來因為意外的情況而未能成功。青年曹操不像其他官員那樣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而是以樂觀自信的态度迎接面臨的困難。

    在戰場上,碰到軍事失利的情況,曹操并無悲觀情緒。如在濮陽被呂布打敗後,他傷勢很重,衆将拜伏問候,曹操仰面大笑說:“誤中匹夫之計,我必當報之。”(第十二回)當即發出妙計,打敗了呂布。曹操與馬超作戰時,聽說有羌兵兩萬前來幫助馬超,他一反衆人之情,聞報大喜,原來他是想到,邊遠地區的敵人若彙聚一起,便于他一舉殲滅。他相信馬超再強大,也終會為自己所敗。赤壁之戰是曹操最大的一次敗仗,損失慘重。他戰敗倉皇逃跑,數次路過險峻之處,在馬上揚鞭大笑,并對軍士講,他若是周瑜、諸葛亮,在此處埋伏一路軍馬,如此如此。他在戰敗之際的樂觀态度,是對自己和軍隊士氣的鼓舞,是對慌恐情緒的鎮定,是在長自己的志氣!

    曹操這種樂觀自信的精神直到晚年未嘗稍變。他曾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戰績,向身邊的大臣說過:“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五十六回)的确,他一生曾讨董卓,伐袁術,破呂布,降張繡,除袁紹,滅劉表,平張魯,戰功卓著,威震天下,他對當時國家的統一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三國時代卓越的軍事家和優秀的領導人,他晚年作詩雲:“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他永不衰竭的進取精神。至此,我們得到了一位生機勃勃的古代領導人的豐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