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授權

關燈
劉備請孔明出山後,對其非常器重,對人說:“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關、張内心不服。不久,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萬殺奔新野,劉備請孔明安排作戰計劃,因顧慮到關羽、張飛不聽号令,劉備遂以劍印付之。孔明召集衆将,發号施令,讓各将依計而行。關、張二人講了許多怪話,不服軍令,孔明厲聲喝道:“劍印在此,違令者斬!”(第九十三回)關、張隻好領命而去,最後大獲全勝。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東吳。劉備率七十萬蜀兵伐吳,勢不可擋,孫權經過認真考慮,決定讓陸遜統大兵禦敵,陸遜被東吳衆将視之為白面書生,在他接受大都督之職時,孫權擔心自己的故舊之臣不聽号令,遂将自己所佩之劍交給陸遜,對他說:“如有不聽号令者,先斬後奏。”(第八十八回)在前線戰場,韓當等老将果然不服号令,陸遜拿出劍印才壓服了衆将,使自己的作戰計劃得以實施。劍印在古代是一種指揮權力的象征,領導人在向部下授職時,應同時授予相應的權力,如果授職不授權,像孔明、陸遜那樣有才幹的部下也未必能夠将所托付的事情辦好。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高明的領導人在接受自己上級給予的職責時,一定要同時接受到相應的權力,如果有職無權,那就不能保證自己的指揮得心應手,不能保證有成功的把握。初上任的年輕管理者尤其如此。

    魏将司馬懿在宛城聽到新城守将孟達反叛的消息後,他違反魏國慣例,未表奏朝廷就自行發兵,兼程前進,未等孟達舉事即平定了叛亂。事後他向魏主曹睿作了彙報,并解釋了先斬後奏的原因,曹睿當即賜給金钺斧一對,讓他以後遇到機密大事,不必奏聞,見機行事,這更是交給了部下一種特殊的權力。

    關羽圍困樊城時,孫權派呂蒙領兵偷襲荊州,臨行前提議讓孫皎與呂蒙一同領兵前去。孫皎字叔明,是孫權叔父的兒子,呂蒙擔心因孫皎和孫權的特殊關系,使自己臨事不好處理,遂向孫權表示說:“主公若以蒙可用則獨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則獨用叔明。”(第七十五回)孫權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見,讓他總領各路軍馬。在呂蒙向孫權的建議中,表達了在授權問題上一人負責的原則。在某一重大的領導活動中,堅持一人負責,能使領導責任明确,并避免互相掣肘推诿的現象,防止了不必要的内部矛盾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