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清議濁流
關燈
小
中
大
午後,勸學從事崔琰面帶一絲焦慮來到高寵府中,顯然,顧雍已将罷免聲潮的情況告訴了他。
在陽光照射下,崔琰欣長的身軀映在窗棱上,北方人慣有的耿直在他身上表現得猶是明顯,未等高寵說話,他便激動的顫了顫肩膀,大聲道:“寵帥,琰已聽到罷免的聲潮,那些個誣陷言語——!” “呵,季珪難道不想親眼看看那些人都說了什麼嗎?”已經平複了心緒的高寵端坐在錦案後,微笑着問道。
“咄,我不必要看,想我崔琰自出任勸學從事以來,做每一件事自問都無愧于心,寵帥若是不信,可以命令監察史來查證就是。
”崔琰氣沖沖的說道。
“嗯,可是人言可畏,适才元歎就谏議我說讓季珪先到外郡避一避風頭。
”高寵道。
“寵帥不必說了,琰本以為你是個不畏困難、疾志厲行的英雄人物,卻不想幾句流言就能讓你——,恕琰眼拙,告辭了!”崔琰忿然怒道,大步而出。
“季珪哪裡去?” “寵帥既有難,琰自當挂冠而去!”崔琰的臉上湧起不為人理解的憤悶,他一邊說着,一邊擡腳跨出大門。
“呵,季珪就又哪句話裡聽出我有意讓你離開勸學從事的位置,從前一段你的實績來看,季珪做這個勸學從事正是最佳的人選,你要是走了,我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人材來。
”高寵笑着起身,一把攔住崔琰道。
“寵帥這次急召琰來,不是為了——!”崔琰愣了一下,啞然問道。
“那些個流言蜚語怎能迷惑得了我的眼睛,這一次我召季珪來,正是要和你商量個對策,好好懲治那些散布謠言之人,另外,七月的第二試科考馬上就要到了,季珪可要安心留任才行呢!”高寵笑道。
“寵帥此話當真?” “季珪看我可是迂腐不化之人?” “有寵帥的支持,琰自當萬死不辭,鄭玄、管甯雖是琰恩師,然自受命勸學從事之後,琰心中就唯以大事為重,不再存絲毫的雜念,從今往後科考便是琰心系之所在。
”崔琰大笑,臉上多日的陰雲一掃而盡。
崔琰性情剛直果烈,認準了的道就會一條道跑到底,擔任勸學從事之後他與鄭玄、管甯的關系幾近決裂,舊時一道就學的同學也紛紛指責他,心情的壓抑可想而知。
“哈——,此輩自命風流,我今令其成濁流!”高寵攜手崔琰,指着案上的一堆罷免信劄,道,這一句話說得豪氣十足,狂放不羁,若是其它人聽了多半會勸谏高寵不可意氣用事,但在此時的崔琰聽來卻是一種知己相知的親切,仿佛一艘行進在黑暗夜裡的航船,終于找到了指引道路的燈火。
建安五年七月末,第二試科舉考試如期進行,在這之前高寵力排衆議,用自己的言行表明了他的态度,随後各郡、縣的官員也紛紛呼應,一道抵制清議濁流,許靖、許邵由于發表了不合身份的言論,被高寵罷免了祭酒從事的官職,而其它一些附合罷免聲潮的郡、縣官員,則被依律收監按照各自犯下的罪行等候懲治。
一時間,江東的那些所謂名士人人自危,紛紛攜家逃離,他們的目的地大多就近選在了鎮南将軍劉表和交趾太守士燮兩處。
“高寵小兒如此嚣張,我倒要看看還有何人會投奔于他?”幾乎每一個逃離的名士都抱着這樣一種心态,這一刻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高寵作繭自縛的樣子。
“沒有了張屠夫,還有李屠夫,這天底下的人材隻恨沒有人賞識,又有哪一個會把飛黃騰達的機會放棄掉!”對于名士的逃跑,高寵的态度無賴又風趣,話雖是粗了點,但卻是衆多被壓迫在底層的庶族子弟的心聲。
八月二日,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弟子龐統來到金陵,立即得到了魯肅的引見,在和高寵一番叙談之後,龐統受到了高寵異常隆重的接待,并被委以了副軍師的重任。
對此,盡管有許多人對龐統的相貌頗有微辭,高寵卻并不在意,龐統選了一個最合适的時機來投奔,這時的高寵正希望用龐統的例子向天下人證明,他們的想法是如此的錯誤可笑。
在陽光照射下,崔琰欣長的身軀映在窗棱上,北方人慣有的耿直在他身上表現得猶是明顯,未等高寵說話,他便激動的顫了顫肩膀,大聲道:“寵帥,琰已聽到罷免的聲潮,那些個誣陷言語——!” “呵,季珪難道不想親眼看看那些人都說了什麼嗎?”已經平複了心緒的高寵端坐在錦案後,微笑着問道。
“咄,我不必要看,想我崔琰自出任勸學從事以來,做每一件事自問都無愧于心,寵帥若是不信,可以命令監察史來查證就是。
”崔琰氣沖沖的說道。
“嗯,可是人言可畏,适才元歎就谏議我說讓季珪先到外郡避一避風頭。
”高寵道。
“寵帥不必說了,琰本以為你是個不畏困難、疾志厲行的英雄人物,卻不想幾句流言就能讓你——,恕琰眼拙,告辭了!”崔琰忿然怒道,大步而出。
“季珪哪裡去?” “寵帥既有難,琰自當挂冠而去!”崔琰的臉上湧起不為人理解的憤悶,他一邊說着,一邊擡腳跨出大門。
“呵,季珪就又哪句話裡聽出我有意讓你離開勸學從事的位置,從前一段你的實績來看,季珪做這個勸學從事正是最佳的人選,你要是走了,我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人材來。
”高寵笑着起身,一把攔住崔琰道。
“寵帥這次急召琰來,不是為了——!”崔琰愣了一下,啞然問道。
“那些個流言蜚語怎能迷惑得了我的眼睛,這一次我召季珪來,正是要和你商量個對策,好好懲治那些散布謠言之人,另外,七月的第二試科考馬上就要到了,季珪可要安心留任才行呢!”高寵笑道。
“寵帥此話當真?” “季珪看我可是迂腐不化之人?” “有寵帥的支持,琰自當萬死不辭,鄭玄、管甯雖是琰恩師,然自受命勸學從事之後,琰心中就唯以大事為重,不再存絲毫的雜念,從今往後科考便是琰心系之所在。
”崔琰大笑,臉上多日的陰雲一掃而盡。
崔琰性情剛直果烈,認準了的道就會一條道跑到底,擔任勸學從事之後他與鄭玄、管甯的關系幾近決裂,舊時一道就學的同學也紛紛指責他,心情的壓抑可想而知。
“哈——,此輩自命風流,我今令其成濁流!”高寵攜手崔琰,指着案上的一堆罷免信劄,道,這一句話說得豪氣十足,狂放不羁,若是其它人聽了多半會勸谏高寵不可意氣用事,但在此時的崔琰聽來卻是一種知己相知的親切,仿佛一艘行進在黑暗夜裡的航船,終于找到了指引道路的燈火。
建安五年七月末,第二試科舉考試如期進行,在這之前高寵力排衆議,用自己的言行表明了他的态度,随後各郡、縣的官員也紛紛呼應,一道抵制清議濁流,許靖、許邵由于發表了不合身份的言論,被高寵罷免了祭酒從事的官職,而其它一些附合罷免聲潮的郡、縣官員,則被依律收監按照各自犯下的罪行等候懲治。
一時間,江東的那些所謂名士人人自危,紛紛攜家逃離,他們的目的地大多就近選在了鎮南将軍劉表和交趾太守士燮兩處。
“高寵小兒如此嚣張,我倒要看看還有何人會投奔于他?”幾乎每一個逃離的名士都抱着這樣一種心态,這一刻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高寵作繭自縛的樣子。
“沒有了張屠夫,還有李屠夫,這天底下的人材隻恨沒有人賞識,又有哪一個會把飛黃騰達的機會放棄掉!”對于名士的逃跑,高寵的态度無賴又風趣,話雖是粗了點,但卻是衆多被壓迫在底層的庶族子弟的心聲。
八月二日,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弟子龐統來到金陵,立即得到了魯肅的引見,在和高寵一番叙談之後,龐統受到了高寵異常隆重的接待,并被委以了副軍師的重任。
對此,盡管有許多人對龐統的相貌頗有微辭,高寵卻并不在意,龐統選了一個最合适的時機來投奔,這時的高寵正希望用龐統的例子向天下人證明,他們的想法是如此的錯誤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