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清議濁流
關燈
小
中
大
桅子花,白花瓣。
初夏的六月,清早的晨露輕附在潔白的花朵上,用手沾上去,一陣微涼觸動心際,一套模仿猿猴跳躍的動作使完,高寵長長的吸了一口氣,略微平複了一下有些心喘的胸膛。
“猿以騰挪跳躍而名,寵帥若依圖索骥,當可活動筋骨,強健體魄!”華佗叮囑的話猶在耳邊回響,要想恢複以前的身體壯态,隻能慢慢來,急不得。
在虎、熊、猿、鹿、鳥五禽之中,猿的敏捷和靈巧一直是高寵最心儀的,因為在天下衆生中與人最相近的就是猿了。
一陣輕碎的腳步響傳來,高寵向聲響之處瞧去,卻見專門負責谏議的顧雍急步而來。
“元歎今日怎麼有空來了?”高寵笑問道。
顧雍一臉嚴肅,躬身道:“這是由鄭玄、管甯等十七名當今名士牽頭,二百名士子具名投遞的要求罷免勸學從事崔琰的谏議信,請寵帥過目。
”說罷,顧雍從袖中取出厚厚的一劄書信,交給高寵。
高寵一邊接過,一邊異道:“要求罷免季珪,又為何故?我前些日尚聽子敬言季珪創立科舉考試、舉辦州學、郡學、縣學勞苦功高,勤勉清廉,甚得學子愛戴。
” 顧雍歎道:“正因如此,季珪才有此禍!” 高寵不解道:“元歎何出此言?” “寵帥看到的這一部分,是我案頭堆積的衆多聲讨書中的一部分,這一個月來每日到谏議廳投遞的士子絡繹不絕,往常最是冷清的地方現在可比街市還熱鬧。
”顧雍闆着臉說道,平素一本正經的難得說一句玩笑話來,因此臉上也是闆闆的,讓高寵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高寵拆開信劄一一看去,卻見署名的人物幾乎個個鼎鼎大名,鄭玄、管甯自不必說,劉巴、許靖、許邵、程秉等都是名聞江東荊南的人物,再看信中内容無一不是彈劾崔琰的提議,信中列出的罷免緣由竟有二十多條,什麼獨斷專行、任人唯親、貪污受賄、貪戀女色等等,幾可包羅萬象,但凡官員有可能犯的律條,照這信中的内容看,崔琰是條條觸犯,其罪處死十次也不為多。
“嗯,這十七個名士中竟有鄭玄、管甯在内,元歎,信上的這些事情可都查證了嗎?”高寵一邊翻看着谏議書信,一邊驚異道。
“禀寵帥,我已命監察官吏秘密查訪了一個多月,并沒有發現季珪有什麼違法的行為。
”顧雍答道。
“那你還呈上這些做什麼,純粹誣告之事不用理它,不過按鄭玄、管甯的品行,又怎麼可能做出誣陷他人的事情來,更何況崔琰還曾是鄭、管二人的弟子呢?”高寵不解道。
顧雍道:“這一次罷免的聲潮其實并不在崔琰有沒有犯過律條,而在具名人物的身份和他們對崔琰人品的質疑,鄭玄、管甯自然不會親口說崔琰的不是,但他們的言論卻對崔琰明顯的不利,有道是一言之評出将入相,一言之誤罷官丢職,甚至于失掉性命,昔日家師之禍猶在眼前,寵帥若不設法制止,恐這一波逆流會越鬧越大,最終危及江東的安定。
” 顧雍的恩師是名士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其人博學多才,通曉經史、天文、音律,猶擅長辭賦,靈帝時被召拜為郎中,校書于東觀,遷議郎,後得到了董卓的賞識,出任侍禦史,左中郎将,可惜在司徒王允掌權之後,蔡邕被一衆所謂的高士名人視作叛逆同黨,很快就被處死。
蔡邕的死讓顧雍第一次感受到了輿論的強大力量,現在這一股輿論之風開始轉向江東,身為負責監察民意的谏議官,顧雍需要及時的提醒高寵引起重視。
顧雍娓娓的說着黃巾動蕩前的那一段曆史,他的聲音平緩而冷靜,幾乎不帶一點個人感情,清議之風盛于桓帝延熹九年,穎川名士李膺為河南尹,一貫反對宦官專檀的他積極糾劾奸黨,并捕殺與朝中有密切關系的宦黨張成,由此引起第一次黨锢之禍,李膺也因此被捕入獄,随後在次年得到衆大夫的保舉獲釋。
基于這個原因,李膺在天下士子的心目中,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楷模,凡受到他的賞識,皆被譽為登龍門
初夏的六月,清早的晨露輕附在潔白的花朵上,用手沾上去,一陣微涼觸動心際,一套模仿猿猴跳躍的動作使完,高寵長長的吸了一口氣,略微平複了一下有些心喘的胸膛。
“猿以騰挪跳躍而名,寵帥若依圖索骥,當可活動筋骨,強健體魄!”華佗叮囑的話猶在耳邊回響,要想恢複以前的身體壯态,隻能慢慢來,急不得。
在虎、熊、猿、鹿、鳥五禽之中,猿的敏捷和靈巧一直是高寵最心儀的,因為在天下衆生中與人最相近的就是猿了。
一陣輕碎的腳步響傳來,高寵向聲響之處瞧去,卻見專門負責谏議的顧雍急步而來。
“元歎今日怎麼有空來了?”高寵笑問道。
顧雍一臉嚴肅,躬身道:“這是由鄭玄、管甯等十七名當今名士牽頭,二百名士子具名投遞的要求罷免勸學從事崔琰的谏議信,請寵帥過目。
”說罷,顧雍從袖中取出厚厚的一劄書信,交給高寵。
高寵一邊接過,一邊異道:“要求罷免季珪,又為何故?我前些日尚聽子敬言季珪創立科舉考試、舉辦州學、郡學、縣學勞苦功高,勤勉清廉,甚得學子愛戴。
” 顧雍歎道:“正因如此,季珪才有此禍!” 高寵不解道:“元歎何出此言?” “寵帥看到的這一部分,是我案頭堆積的衆多聲讨書中的一部分,這一個月來每日到谏議廳投遞的士子絡繹不絕,往常最是冷清的地方現在可比街市還熱鬧。
”顧雍闆着臉說道,平素一本正經的難得說一句玩笑話來,因此臉上也是闆闆的,讓高寵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高寵拆開信劄一一看去,卻見署名的人物幾乎個個鼎鼎大名,鄭玄、管甯自不必說,劉巴、許靖、許邵、程秉等都是名聞江東荊南的人物,再看信中内容無一不是彈劾崔琰的提議,信中列出的罷免緣由竟有二十多條,什麼獨斷專行、任人唯親、貪污受賄、貪戀女色等等,幾可包羅萬象,但凡官員有可能犯的律條,照這信中的内容看,崔琰是條條觸犯,其罪處死十次也不為多。
“嗯,這十七個名士中竟有鄭玄、管甯在内,元歎,信上的這些事情可都查證了嗎?”高寵一邊翻看着谏議書信,一邊驚異道。
“禀寵帥,我已命監察官吏秘密查訪了一個多月,并沒有發現季珪有什麼違法的行為。
”顧雍答道。
“那你還呈上這些做什麼,純粹誣告之事不用理它,不過按鄭玄、管甯的品行,又怎麼可能做出誣陷他人的事情來,更何況崔琰還曾是鄭、管二人的弟子呢?”高寵不解道。
顧雍道:“這一次罷免的聲潮其實并不在崔琰有沒有犯過律條,而在具名人物的身份和他們對崔琰人品的質疑,鄭玄、管甯自然不會親口說崔琰的不是,但他們的言論卻對崔琰明顯的不利,有道是一言之評出将入相,一言之誤罷官丢職,甚至于失掉性命,昔日家師之禍猶在眼前,寵帥若不設法制止,恐這一波逆流會越鬧越大,最終危及江東的安定。
” 顧雍的恩師是名士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其人博學多才,通曉經史、天文、音律,猶擅長辭賦,靈帝時被召拜為郎中,校書于東觀,遷議郎,後得到了董卓的賞識,出任侍禦史,左中郎将,可惜在司徒王允掌權之後,蔡邕被一衆所謂的高士名人視作叛逆同黨,很快就被處死。
蔡邕的死讓顧雍第一次感受到了輿論的強大力量,現在這一股輿論之風開始轉向江東,身為負責監察民意的谏議官,顧雍需要及時的提醒高寵引起重視。
顧雍娓娓的說着黃巾動蕩前的那一段曆史,他的聲音平緩而冷靜,幾乎不帶一點個人感情,清議之風盛于桓帝延熹九年,穎川名士李膺為河南尹,一貫反對宦官專檀的他積極糾劾奸黨,并捕殺與朝中有密切關系的宦黨張成,由此引起第一次黨锢之禍,李膺也因此被捕入獄,随後在次年得到衆大夫的保舉獲釋。
基于這個原因,李膺在天下士子的心目中,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楷模,凡受到他的賞識,皆被譽為登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