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師陽泉
關燈
小
中
大
,聽他的語氣似乎有投揚州牧高寵的意思。
”龐山民答道。
諸葛亮驚道:“士元真是這麼說的?” 龐山民搖了搖頭,道:“昨日士元兄在向父親辭别時我剛好路過,就聽得一二句話,具體的沒有聽清楚。
” 諸葛亮長歎了一聲,龐統和自己二個人是龐德公最器重的弟子,在鄉裡有舊語雲:諸葛孔明為卧龍,龐士元為鳳雛,如今龐統要投江東,而自己則已下定決心要找尋其它的明主,也許以後一龍一鳳可能會分飛兩處,各為其主。
人生就象一出正在上演的戲,隻要拉開的大幕還不曾落下,就會有無法預知的結果發生。
夏口,議事廳。
“軍師和伯言來了沒有?”高寵來回踱着步,他的心頭此時欣喜若狂。
得到張遼報來的消息,高寵幾乎一夜未睡,這些天來的期盼在這一刻終于變成了事實,周瑜不僅安然脫險,而且還帶回了一個淩統,不僅如此,更有來自幽燕的骁勇戰将趙雲來投,這為一直苦于沒有擅長馬戰将領的高寵找到了最中意的人選。
能夠擔任白馬義從的統領,趙雲的能力自然不錯,而且張遼在信中對趙雲相當的推崇,為示敬重起見,高寵決定親往淮南一趟,一則為周瑜、淩統等人壓驚洗塵,二則親自去迎趙雲,方顯自己的看重;三則荊南這邊戰局已經穩定下來了,隻要有合适的人選坐鎮就可以了。
這個人選遍數高寵軍中衆将,周瑜自是第一選擇,隻不過周瑜遠在淮南,在經過了長途的跋涉之後,身體和心力都需要時間來恢複,在這段日子裡,必須有另外的人來代替他出鎮剛剛占領的這些地方。
對此,高寵心中已有定數,就是以年輕的陸遜為荊南都督,輔以徐庶相佐,陸遜在漢陽之戰中表現出來的鎮定和從容讓高寵更有了底氣,他相信隻要不斷的加以錘煉,陸遜終有一天能成長為與周瑜一樣獨立統領一方的帥才。
而具體到留下哪幾員将領的事情,高寵還未作出最後的決定,他想在此之前,先聽一聽陸遜和徐庶的建議。
“寵帥,我們來了!”陸遜與徐庶一前一後,步入大廳。
高寵道:“軍師,伯言你們來得正好,荊州這邊戰事已趨穩定,我欲回江東一趟,一則為公謹、公績諸将壓驚祝賀,二則子敬、元歎治理州治也相當辛苦,前方大捷離不開他們的幫助,有過必罰、有勞需賞,隻有這樣才能鼓舞銳氣!” 陸遜道:“寵帥要走,荊州這邊必須要留有合适的人選才好!遜以為公謹兄用兵如神,又得衆将的信任,正可倚為重任!” 高寵與徐庶對視一笑,道:“伯言,公謹剛至淮南,又怎麼可能一下子來到江夏,我意命你行代都督職,與軍師一道守禦荊南、江夏諸郡,你意如何?” 陸遜心頭一陣激動,以弱冠之年得高寵如此信任,即便是遍數各路諸侯屬下,也不複有此厚遇。
“遜定當嘔心瀝血,不複重托!” 徐庶這時道:“庶以為,荊州戰局之穩定,源于雙方力量的均衡,寵帥這一走,敵必以為有機可乘,荊州留駐的軍隊不能減少,相反還應該有所增加。
” 高寵點頭道:“除伯言一軍外,我意留甘甯、黃忠兩軍分駐在巴陵、漢陽兩地,協助鎮守。
” “江夏位置重要,是聯系江東和荊南的跳闆,太守之位不知寵帥可有考慮?”徐庶道。
高寵聽徐庶如此一說,知道他必有所謀慮,遂問道:“軍師以為何人可用?” 徐庶笑道:“寵帥以為李通如何?” 李通,字文達,乃江夏郡平春人氏,在投奔高寵之後,轉戰荊南一帶,功績雖沒有徐盛那般引人注目,但在黃忠北上之後,荊南二郡在相當不利的局面下能苦撐得住,李通功不可沒。
高寵低首略一沉吟,然後擡頭道:“軍師考慮的是,今我軍荊南、江夏兩處已連成一片,甘甯的錦帆軍又占據了雲夢澤這一要沖,荊南四郡已不再象先前那樣道遠孤窮,有呂範一軍鎮守即可,李通本是江夏郡人氏,由他擔任江夏太守,正是合适!” 作為最早追随高寵的幾名将領之一,李通的忠心和能力都不需懷疑,有他鎮守江夏,再加上陸遜、徐庶的調度,又有甘甯、黃忠、呂範這三支軍隊駐紮,就算是劉表傾荊北的軍隊全力猛攻,高寵也有信心守住。
”龐山民答道。
諸葛亮驚道:“士元真是這麼說的?” 龐山民搖了搖頭,道:“昨日士元兄在向父親辭别時我剛好路過,就聽得一二句話,具體的沒有聽清楚。
” 諸葛亮長歎了一聲,龐統和自己二個人是龐德公最器重的弟子,在鄉裡有舊語雲:諸葛孔明為卧龍,龐士元為鳳雛,如今龐統要投江東,而自己則已下定決心要找尋其它的明主,也許以後一龍一鳳可能會分飛兩處,各為其主。
人生就象一出正在上演的戲,隻要拉開的大幕還不曾落下,就會有無法預知的結果發生。
夏口,議事廳。
“軍師和伯言來了沒有?”高寵來回踱着步,他的心頭此時欣喜若狂。
得到張遼報來的消息,高寵幾乎一夜未睡,這些天來的期盼在這一刻終于變成了事實,周瑜不僅安然脫險,而且還帶回了一個淩統,不僅如此,更有來自幽燕的骁勇戰将趙雲來投,這為一直苦于沒有擅長馬戰将領的高寵找到了最中意的人選。
能夠擔任白馬義從的統領,趙雲的能力自然不錯,而且張遼在信中對趙雲相當的推崇,為示敬重起見,高寵決定親往淮南一趟,一則為周瑜、淩統等人壓驚洗塵,二則親自去迎趙雲,方顯自己的看重;三則荊南這邊戰局已經穩定下來了,隻要有合适的人選坐鎮就可以了。
這個人選遍數高寵軍中衆将,周瑜自是第一選擇,隻不過周瑜遠在淮南,在經過了長途的跋涉之後,身體和心力都需要時間來恢複,在這段日子裡,必須有另外的人來代替他出鎮剛剛占領的這些地方。
對此,高寵心中已有定數,就是以年輕的陸遜為荊南都督,輔以徐庶相佐,陸遜在漢陽之戰中表現出來的鎮定和從容讓高寵更有了底氣,他相信隻要不斷的加以錘煉,陸遜終有一天能成長為與周瑜一樣獨立統領一方的帥才。
而具體到留下哪幾員将領的事情,高寵還未作出最後的決定,他想在此之前,先聽一聽陸遜和徐庶的建議。
“寵帥,我們來了!”陸遜與徐庶一前一後,步入大廳。
高寵道:“軍師,伯言你們來得正好,荊州這邊戰事已趨穩定,我欲回江東一趟,一則為公謹、公績諸将壓驚祝賀,二則子敬、元歎治理州治也相當辛苦,前方大捷離不開他們的幫助,有過必罰、有勞需賞,隻有這樣才能鼓舞銳氣!” 陸遜道:“寵帥要走,荊州這邊必須要留有合适的人選才好!遜以為公謹兄用兵如神,又得衆将的信任,正可倚為重任!” 高寵與徐庶對視一笑,道:“伯言,公謹剛至淮南,又怎麼可能一下子來到江夏,我意命你行代都督職,與軍師一道守禦荊南、江夏諸郡,你意如何?” 陸遜心頭一陣激動,以弱冠之年得高寵如此信任,即便是遍數各路諸侯屬下,也不複有此厚遇。
“遜定當嘔心瀝血,不複重托!” 徐庶這時道:“庶以為,荊州戰局之穩定,源于雙方力量的均衡,寵帥這一走,敵必以為有機可乘,荊州留駐的軍隊不能減少,相反還應該有所增加。
” 高寵點頭道:“除伯言一軍外,我意留甘甯、黃忠兩軍分駐在巴陵、漢陽兩地,協助鎮守。
” “江夏位置重要,是聯系江東和荊南的跳闆,太守之位不知寵帥可有考慮?”徐庶道。
高寵聽徐庶如此一說,知道他必有所謀慮,遂問道:“軍師以為何人可用?” 徐庶笑道:“寵帥以為李通如何?” 李通,字文達,乃江夏郡平春人氏,在投奔高寵之後,轉戰荊南一帶,功績雖沒有徐盛那般引人注目,但在黃忠北上之後,荊南二郡在相當不利的局面下能苦撐得住,李通功不可沒。
高寵低首略一沉吟,然後擡頭道:“軍師考慮的是,今我軍荊南、江夏兩處已連成一片,甘甯的錦帆軍又占據了雲夢澤這一要沖,荊南四郡已不再象先前那樣道遠孤窮,有呂範一軍鎮守即可,李通本是江夏郡人氏,由他擔任江夏太守,正是合适!” 作為最早追随高寵的幾名将領之一,李通的忠心和能力都不需懷疑,有他鎮守江夏,再加上陸遜、徐庶的調度,又有甘甯、黃忠、呂範這三支軍隊駐紮,就算是劉表傾荊北的軍隊全力猛攻,高寵也有信心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