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師陽泉
關燈
小
中
大
泉。
第四日,張遼、劉馥引一衆郡中官員設宴為周瑜、趙雲諸将接風。
與此同時,張遼迅速派士卒前往夏口,将這個好消息告訴高寵。
夏口,順利取得漢陽一戰勝利的高寵在建安四年的最後一個月裡,采納徐庶的谏議,沒有對拼命固守在沔陽、江陵兩處要沖的荊州軍展開強有力的攻勢,而是開始逐步消化和鞏固已占領的土地。
江夏郡是荊州屬地,許多亭、縣的豪族與襄陽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不對這些人進行分化拉攏,那麼高寵辛苦攻取的戰果也将徒勞無功。
同時,荊南戰事也随着錦帆軍進入雲夢澤而有了轉機,按照甘甯的設想,他本想徑取武陵,切斷南面荊州軍的退路,從而一舉全殲長沙之敵,然而,五溪蠻的頑強卻讓甘甯頓感棘手,加之武陵道路險阻,甘甯幾度進攻都受阻,最後,還是在李通、呂範的夾擊下,才迫使長沙、武陵一帶的荊州軍朝江陵方向潰退,至十二月底,荊南四郡全部落入到了高寵的手中。
此一戰讓荊州軍從設好的包圍圈裡逃脫,甘甯着實有些氣惱,江陵的文聘本來就很難對付,若又添上這一支軍隊守衛,短時間内拿下江陵已沒有了希望。
在遭受到重創之後,劉表依靠蒯越、文聘在沔陽、江陵構築的新防線,逐漸穩定了潰敗中的戰局,隻要能保住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荊北,劉表就還有卷土重來的可能。
不過,有一個人卻并不這麼想。
沔陽城外,驿道。
剛剛離開蒯越大營的諸葛亮臉色蒼白,神情落寞,他已脫下了那一身随軍參謀的衣衫,裝扮又恢複了以前布衣書生模樣。
對于劉表,諸葛亮不再抱一點希望。
募民設置烽火狼煙守護糧道,這本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計謀,以諸葛亮的猜想,高寵就算是偏師來襲,隻要能在沔水沿岸布下一支機動部隊,一見狼煙就趕往接應,相信就能較好的完成保護糧道的重任;另外,一旦高寵軍對征募的民衆下手,則必然會激起民憤,這樣一來,孤懸于敵境之内的軍隊是絕不可能有生存的機會的。
然而,劉表在軍事上的拙劣表現卻讓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周瑜突襲襄陽,隻要稍具軍事常識的人就能看出,這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目的是攪亂荊州軍的視線,從而打亂已布防好整個圍剿計劃,襄陽雖然是荊州的政治經濟中心,不容有失,但單憑周瑜的五千士卒,是沒有拿下襄陽的可能的。
在襄陽周圍,豪族大戶遍布,隻要能将這些大戶家中的私兵組織起來,人數起碼能有萬餘人,加上宜城太守向朗就在臨近,劉表隻需一個命令就能将周瑜阻于城外,而事實上,在向朗未到之前,周瑜雖然讓丁奉對荊山方向攻了幾次,但看不出周瑜沒有使出全力,這就足以證明自己判斷的正确。
可惜,劉表和蒯越把襄陽看得太重,他們已失去了分析戰局應有的冷靜。
“周瑜——,我們還會有較量的機會的,不過,下一次你就沒這麼幸運了!”諸葛亮擡頭看了看剛剛褪開雲層的夕陽,目光深遂而凝重,他大踏步的向着北方行去,在下定決心的這一刻,他沒有回頭。
若無可以甘心輔佐的明主,還不如幹脆隐居來得舒意。
岘山之南,洄湖畔,一株寒梅在臘月裡傲然開放,黃色的花蕊包裹在兩瓣嬌嫩的花片裡面,顫顫微微的,有一點羞湄,有一種孤芳自賞的絕然。
諸葛亮輕輕的解開背上的衣囊,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裡是恩師龐德公隐居的地方,談垆壺酒,對酬以歡,在這裡,諸葛亮相信他能夠找到一份心靈的慰籍。
四年前,劉表剛被朝廷任命為荊州牧,許多有名望的士族高士都往襄陽投奔,為延攬人才,劉表也是表現得相當謙遜,對龐德公幾度相請,但龐德公都沒有答應,也許是老師看出了劉表充其量不過是一守戶之犬,實際并無平定亂世之能。
“老師,我來了!”當諸葛亮推門而入時,龐德公正閉着眼睛,手裡拿着一卷春秋書簡。
龐德公似聽非聽,沒有作答,諸葛亮在躬身施禮後,退出門外,正遇上龐山民從另一屋中出來。
“孔明兄,你怎麼來了!”龐山民驚喜道。
“山民,士元可在?”諸葛亮點了點頭,問道。
“士元兄已于昨日起身往江夏去了
第四日,張遼、劉馥引一衆郡中官員設宴為周瑜、趙雲諸将接風。
與此同時,張遼迅速派士卒前往夏口,将這個好消息告訴高寵。
夏口,順利取得漢陽一戰勝利的高寵在建安四年的最後一個月裡,采納徐庶的谏議,沒有對拼命固守在沔陽、江陵兩處要沖的荊州軍展開強有力的攻勢,而是開始逐步消化和鞏固已占領的土地。
江夏郡是荊州屬地,許多亭、縣的豪族與襄陽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不對這些人進行分化拉攏,那麼高寵辛苦攻取的戰果也将徒勞無功。
同時,荊南戰事也随着錦帆軍進入雲夢澤而有了轉機,按照甘甯的設想,他本想徑取武陵,切斷南面荊州軍的退路,從而一舉全殲長沙之敵,然而,五溪蠻的頑強卻讓甘甯頓感棘手,加之武陵道路險阻,甘甯幾度進攻都受阻,最後,還是在李通、呂範的夾擊下,才迫使長沙、武陵一帶的荊州軍朝江陵方向潰退,至十二月底,荊南四郡全部落入到了高寵的手中。
此一戰讓荊州軍從設好的包圍圈裡逃脫,甘甯着實有些氣惱,江陵的文聘本來就很難對付,若又添上這一支軍隊守衛,短時間内拿下江陵已沒有了希望。
在遭受到重創之後,劉表依靠蒯越、文聘在沔陽、江陵構築的新防線,逐漸穩定了潰敗中的戰局,隻要能保住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荊北,劉表就還有卷土重來的可能。
不過,有一個人卻并不這麼想。
沔陽城外,驿道。
剛剛離開蒯越大營的諸葛亮臉色蒼白,神情落寞,他已脫下了那一身随軍參謀的衣衫,裝扮又恢複了以前布衣書生模樣。
對于劉表,諸葛亮不再抱一點希望。
募民設置烽火狼煙守護糧道,這本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計謀,以諸葛亮的猜想,高寵就算是偏師來襲,隻要能在沔水沿岸布下一支機動部隊,一見狼煙就趕往接應,相信就能較好的完成保護糧道的重任;另外,一旦高寵軍對征募的民衆下手,則必然會激起民憤,這樣一來,孤懸于敵境之内的軍隊是絕不可能有生存的機會的。
然而,劉表在軍事上的拙劣表現卻讓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周瑜突襲襄陽,隻要稍具軍事常識的人就能看出,這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目的是攪亂荊州軍的視線,從而打亂已布防好整個圍剿計劃,襄陽雖然是荊州的政治經濟中心,不容有失,但單憑周瑜的五千士卒,是沒有拿下襄陽的可能的。
在襄陽周圍,豪族大戶遍布,隻要能将這些大戶家中的私兵組織起來,人數起碼能有萬餘人,加上宜城太守向朗就在臨近,劉表隻需一個命令就能将周瑜阻于城外,而事實上,在向朗未到之前,周瑜雖然讓丁奉對荊山方向攻了幾次,但看不出周瑜沒有使出全力,這就足以證明自己判斷的正确。
可惜,劉表和蒯越把襄陽看得太重,他們已失去了分析戰局應有的冷靜。
“周瑜——,我們還會有較量的機會的,不過,下一次你就沒這麼幸運了!”諸葛亮擡頭看了看剛剛褪開雲層的夕陽,目光深遂而凝重,他大踏步的向着北方行去,在下定決心的這一刻,他沒有回頭。
若無可以甘心輔佐的明主,還不如幹脆隐居來得舒意。
岘山之南,洄湖畔,一株寒梅在臘月裡傲然開放,黃色的花蕊包裹在兩瓣嬌嫩的花片裡面,顫顫微微的,有一點羞湄,有一種孤芳自賞的絕然。
諸葛亮輕輕的解開背上的衣囊,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裡是恩師龐德公隐居的地方,談垆壺酒,對酬以歡,在這裡,諸葛亮相信他能夠找到一份心靈的慰籍。
四年前,劉表剛被朝廷任命為荊州牧,許多有名望的士族高士都往襄陽投奔,為延攬人才,劉表也是表現得相當謙遜,對龐德公幾度相請,但龐德公都沒有答應,也許是老師看出了劉表充其量不過是一守戶之犬,實際并無平定亂世之能。
“老師,我來了!”當諸葛亮推門而入時,龐德公正閉着眼睛,手裡拿着一卷春秋書簡。
龐德公似聽非聽,沒有作答,諸葛亮在躬身施禮後,退出門外,正遇上龐山民從另一屋中出來。
“孔明兄,你怎麼來了!”龐山民驚喜道。
“山民,士元可在?”諸葛亮點了點頭,問道。
“士元兄已于昨日起身往江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