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出使江東

關燈
道:“子揚兄此行,實若身處在風口浪尖之上,萬事更要細心!” 果如劉晔所料,議事廳上,我一說出南下的方略,衆人即是一片反對之聲,莫說是華歆、許靖、許邵這些名士反對,就連太史慈和甘甯這兩員倚重大将也是一樣。

     “淮南袁術奢欲無度,急廢帝自立,此為逆天之舉,我軍當可讨之!”華歆第一個駁道。

     甘甯虎目一瞪,道:“甯一路從江夏而來,谙長江之水情,夏口,呃長江之咽喉,挾南北之要沖,劉表守将黃祖暗弱無道,親信奸人,非大将之材,我軍若讨之,甯願為先鋒将!” 太史慈也道:“江東,故主劉使君之地也,孫策舉私兵謀取江東,驅我等于豫章偏郡,非為朝廷所授,名不正言不順,我軍若能乘得勝之機回師讨伐,必為江東百姓所戴。

    ” 未等我說話,甘甯又道:“少沖,恕我直言,南下之舉乃是懦夫所為,今我彭澤舟師有蒙沖戰船十五艘,鬥艦、斥候船上百條,精銳士卒近三千人,均已整訓成軍,豫章水軍控制着夏口至皖城的廣大水域,縱望長江之上下,即便是江夏黃祖派出最強的荊州水師來,我甘甯也有膽量博上一博!” 這二個月來甘甯與我相處日子久了,彼此的稱呼已用表字來代替,他這些天一直在彭澤口督造戰船,操練新成立的水軍,見我說出南下的意見,以為我是憂心豫章四周強敵環伺,恐力戰不敵,遂出列禀道。

     太史慈也不甘落後,說道:“石印山關隘修造已基本完成,隻要最後一批石料運到即可在三日内完工,到時隻須在石印山關口駐紮一軍,把守關隘,定可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任孫策有千軍萬馬,也奈何不了我們!” 我苦笑了一下,豫章水鄉澤國,河網密布,湖泊縱橫,擁有一支精銳的水軍,就象北方擁有了一支快速的騎兵一般,在戰場之上,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着勝與負、生與死,上次我之所以能大敗孫贲,出乎敵軍常規預料,乘船以迅急之勢直撲番陽是原因之一,因此,在彭澤督造戰艦,籌建水軍是立足豫章必須做的事情。

     而在石印山修造關隘,則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我派了劉基劉晔出使江東和談,但結果卻尚難預料,況且豫章扼吳楚之咽喉,乃是孫策兵進荊州必奪的地方,現在他遲遲未出兵主力進犯,主要是受制于會稽王朗和境内賊寇活動猖獗,程普、韓當等大将都忙着讨伐平亂,一旦以後緩過勁來,恐怕他第一個就會拿豫章開刀,我不可不防。

     我道:“子義切不可大意,古之雄關險隘的得名,除所依之地勢險要外,主要還在于守關将士齊心善守之故,若将士上下離心,或是将領驕縱大意,關隘即便險如汜水、虎牢也是無用。

    ” 太史慈聽罷,沉聲道:“主公放心,關在人在,關陷人亡,隻要我太史慈活着,就決不會讓孫策軍一兵一卒踏過關隘。

    ” 太史慈自忖英勇,對前番受周瑜所欺一直耿耿于心,我聽得太史慈說出此話,不知怎得,心頭忽得閃過一絲不祥之意來,關陷人亡,這話極不吉利,且是重誓哪能随便說出來。

     這樣一想,我大聲寬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子義切勿放在心上,我們與孫策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往後的仗有得子義你打,到時我保你打得過瘾,還怕報不了仇!” 甘甯一聲,大聲道:“這可不行,到時要是功勞都由子義一人得了,我甘甯可是不答應。

    ” 我與太史慈皆聞言大笑,見大家興緻甚高,我仔細疏理了一下思緒,道:“豫章地處偏遠,人煙稀少,非英雄起事之地,若我等坐等敵人來犯,他日必身敗成擒,今屯田積栗養民之事初成,我軍上下糧草充足,士卒精銳,便當有所作為,環視四周,劉表、袁術、孫策皆手握雄兵,彼強我弱之下,強之與戰,敗了自無話可說,倘若勝了,也将是得不償失。

    豫章之南,為百越聚居之地,雖多是荒野山林,但若能收歸轄下,我軍則可取道而往桂陽、零陵、交趾各郡,糧草、器械、軍馬采購就不必再受制江夏黃祖軍的束縛,此為豫章之長久而計,望諸君細慮之。

    ” 雖然華歆、許邵等人還有些異議,但經我這麼一說,太史慈、甘甯已然明白我的用意,豫章一郡缺乏縱深,無回旋餘地,倘有戰事則千裡沃野頓成戰場,若山越與敵勾結攻我後路,則我軍必敗,所以,我軍要想在與諸強的争鬥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南攻山越,平定後患。

     此次決議之後,我一面着令甘甯、太史慈加緊督造戰船、整修關隘,另一面認真利用農閑之機征召軍屯士卒操練陣形,積極籌備南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