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出使江東
關燈
小
中
大
後,已盡占丹揚、吳郡,同時引大軍兵取會稽,與會稽太守王朗在西津決戰,殺故丹揚太守周昕,并大破王朗軍,後王朗退守固陵,堅守不出,孫策數次渡水作戰,均未能奏效,兩軍相峙,已有數月之久。
對于孫策來說,若不顧内患未平,發兵征讨豫章複仇,與我軍決戰的話,那麼正好給了嚴白虎、許貢這些人機會,剛剛平定的丹揚、吳兩郡又會反複,所以,孫策現在最要緊的是集中力量,擊破會稽王朗,迅速的統一江東三郡。
不過,猜測歸猜測,若是真的遣使前去,此一行又過于兇險,畢竟孫贲的首級尚在我這裡,而且對于一路所向披靡的孫策來說,此等大敗之辱豈能不報。
我環視衆人,道:“子揚之計雖好,可是這東結孫策,不知何人可堪此重任?” 未等我話音落下,隻聽到一人大聲應道:“基願出使江東!” 我定睛一看,卻是劉繇長子劉基,這一趟江東之行,危機四伏,萬一孫策為孫贲之死遷怒到使者頭上,那可是要被砍頭的,劉基有如此膽量,單就這一點,比他父親劉繇就要強上甚多。
我正猶豫不決,劉基以為我信不過他,又道:“基父繇,先為揚州牧,今我承父遺命持節出使江東,孫策也不能奈我如何!” 的确,眼下豫章諸君中,除了劉基外,我還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選,孫策現在雖然占據了江東,但還未得到朝廷的認可,劉基此去,孫策若是加害,則必為擁漢之士所棄,為朝廷而不容,孫策胸有大志,素有北上中原争霸之雄心,當不至于為洩一時之忿,而做出損害自已利益的事來。
權衡再三,劉基要是出使的話,結果肯定比别人去要好,我點頭應了劉基的請求,說道:“此行江東,一為奉還孫贲之首級,留死去之人以全屍,此積德之舉也;二為具陳我等承繼先主遺志之決心,表我軍将士守土衛疆之決意,事關重大,為周全計,子揚兄可随往,一路之上也有個照應。
” 劉基笑答道:“有子揚兄随行,此行吳郡定能如願。
” 吳郡,是的孫策現在正在吳郡,那裡有太多我所熟悉的名字和地方,隻不知物是人非,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陸遜,那個天真可愛的懷橘陸績,更還有存在于我夢中的陸缇,他們都還好嗎? 陸缇——,那個在太湖之上軟語溫存的美麗女子,那個用纖纖玉手給我端來湯藥的姑娘,這一生我又如何能将她忘記,此時此刻,隻不知她現在又在何方? 也許是時候了,現在我在豫章站穩了腳跟,應該去把陸遜他們接來,隔了大半年的時間,小陸績一定又大了不少吧,恐怕我要認不出他了。
待衆人散去,我獨留下劉晔,将一封書信遞交于他,我道:“昔日我留駐吳郡之時,與吳中陸遜有舊,今有我親筆絹書一封,子揚若到了吳郡,可将此信轉交于他。
” 劉晔接過絹書,藏于懷中,這一去出使江東,是生是死,何時回來都難以預料,在劉晔走的前一夜,我二人徹夜長談,是一夜無眠。
撲跳的燈火忽閃忽暗,就象豫章這個地方一樣,落到大漢朝這塊版圖上,不過是最不起眼的一個黑點而已,要想劉表、袁術、孫策三大強豪的夾縫中生存下來,一切都又談何容易。
這一晚,劉晔的神情是如此充滿自信,他道:“晔以為唯今之計,當東和孫策,北安袁術,西結劉表,先定南方百越,拓邊擴疆,以為豫章之固,待天下突變,我軍可伺機而動,擇一而攻之,方為上策!” 劉晔的見解甚有道理,眼下袁術雖有稱帝之心,卻未露于形,又有紀靈、張勳等枭将相佐,冒然與之翻臉實為以卵擊石,謀取江夏雖是穩固豫章之上策,但兵取江夏,勢必要冒與劉表開戰的風險,此也不可為也。
再說孫策現在坐領江東,根基漸固,手下周瑜、程普、韓當皆萬人敵,又有張昭等人代為謀劃,我軍能守住現有之地,已是不易,如何還能惹火燒身,自取滅亡。
思來想去,也唯有南擊山越,拓展疆域,鞏固根本方為上上之策。
我擊掌贊道:“子揚果是軍中智囊,有兄相佐,乃寵之幸也。
” 劉晔憂道:“豫章強敵林立,暗流激蕩,風起雲湧,卦象曰:坤門之中危機四伏,實非遊龍潛伏之所,我走之後,少沖兄千萬小心,南征蠻越雖是正途,但恐衆将有疑也。
” 劉晔這一句話說得情深義重,使我感動不已,相遇劉晔迄今,我與劉晔均以字相稱,相互敬重,兩人皆心胸坦蕩,彼此之間早已引為知已,此番作别,心中都不免有些不舍。
我心為所動,伸出手去緊握住劉晔,
對于孫策來說,若不顧内患未平,發兵征讨豫章複仇,與我軍決戰的話,那麼正好給了嚴白虎、許貢這些人機會,剛剛平定的丹揚、吳兩郡又會反複,所以,孫策現在最要緊的是集中力量,擊破會稽王朗,迅速的統一江東三郡。
不過,猜測歸猜測,若是真的遣使前去,此一行又過于兇險,畢竟孫贲的首級尚在我這裡,而且對于一路所向披靡的孫策來說,此等大敗之辱豈能不報。
我環視衆人,道:“子揚之計雖好,可是這東結孫策,不知何人可堪此重任?” 未等我話音落下,隻聽到一人大聲應道:“基願出使江東!” 我定睛一看,卻是劉繇長子劉基,這一趟江東之行,危機四伏,萬一孫策為孫贲之死遷怒到使者頭上,那可是要被砍頭的,劉基有如此膽量,單就這一點,比他父親劉繇就要強上甚多。
我正猶豫不決,劉基以為我信不過他,又道:“基父繇,先為揚州牧,今我承父遺命持節出使江東,孫策也不能奈我如何!” 的确,眼下豫章諸君中,除了劉基外,我還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選,孫策現在雖然占據了江東,但還未得到朝廷的認可,劉基此去,孫策若是加害,則必為擁漢之士所棄,為朝廷而不容,孫策胸有大志,素有北上中原争霸之雄心,當不至于為洩一時之忿,而做出損害自已利益的事來。
權衡再三,劉基要是出使的話,結果肯定比别人去要好,我點頭應了劉基的請求,說道:“此行江東,一為奉還孫贲之首級,留死去之人以全屍,此積德之舉也;二為具陳我等承繼先主遺志之決心,表我軍将士守土衛疆之決意,事關重大,為周全計,子揚兄可随往,一路之上也有個照應。
” 劉基笑答道:“有子揚兄随行,此行吳郡定能如願。
” 吳郡,是的孫策現在正在吳郡,那裡有太多我所熟悉的名字和地方,隻不知物是人非,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陸遜,那個天真可愛的懷橘陸績,更還有存在于我夢中的陸缇,他們都還好嗎? 陸缇——,那個在太湖之上軟語溫存的美麗女子,那個用纖纖玉手給我端來湯藥的姑娘,這一生我又如何能将她忘記,此時此刻,隻不知她現在又在何方? 也許是時候了,現在我在豫章站穩了腳跟,應該去把陸遜他們接來,隔了大半年的時間,小陸績一定又大了不少吧,恐怕我要認不出他了。
待衆人散去,我獨留下劉晔,将一封書信遞交于他,我道:“昔日我留駐吳郡之時,與吳中陸遜有舊,今有我親筆絹書一封,子揚若到了吳郡,可将此信轉交于他。
” 劉晔接過絹書,藏于懷中,這一去出使江東,是生是死,何時回來都難以預料,在劉晔走的前一夜,我二人徹夜長談,是一夜無眠。
撲跳的燈火忽閃忽暗,就象豫章這個地方一樣,落到大漢朝這塊版圖上,不過是最不起眼的一個黑點而已,要想劉表、袁術、孫策三大強豪的夾縫中生存下來,一切都又談何容易。
這一晚,劉晔的神情是如此充滿自信,他道:“晔以為唯今之計,當東和孫策,北安袁術,西結劉表,先定南方百越,拓邊擴疆,以為豫章之固,待天下突變,我軍可伺機而動,擇一而攻之,方為上策!” 劉晔的見解甚有道理,眼下袁術雖有稱帝之心,卻未露于形,又有紀靈、張勳等枭将相佐,冒然與之翻臉實為以卵擊石,謀取江夏雖是穩固豫章之上策,但兵取江夏,勢必要冒與劉表開戰的風險,此也不可為也。
再說孫策現在坐領江東,根基漸固,手下周瑜、程普、韓當皆萬人敵,又有張昭等人代為謀劃,我軍能守住現有之地,已是不易,如何還能惹火燒身,自取滅亡。
思來想去,也唯有南擊山越,拓展疆域,鞏固根本方為上上之策。
我擊掌贊道:“子揚果是軍中智囊,有兄相佐,乃寵之幸也。
” 劉晔憂道:“豫章強敵林立,暗流激蕩,風起雲湧,卦象曰:坤門之中危機四伏,實非遊龍潛伏之所,我走之後,少沖兄千萬小心,南征蠻越雖是正途,但恐衆将有疑也。
” 劉晔這一句話說得情深義重,使我感動不已,相遇劉晔迄今,我與劉晔均以字相稱,相互敬重,兩人皆心胸坦蕩,彼此之間早已引為知已,此番作别,心中都不免有些不舍。
我心為所動,伸出手去緊握住劉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