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屯田安民
關燈
小
中
大
澤一地推行割賦減稅措施,宗族大戶莫不感恩,流民百姓無不勇躍,屯田之舉已初見成效。
” 農桑耕植關系百姓民生,若是處置不當,則危及統治之本。
現在天下紛亂,各路諸侯打來打去,城頭的大王旗變幻無定,但最終卻是白骨于野,千裡之内渺無人煙,甚至連打仗的軍糧補給都成了難題。
值此用人之際,能遇上倉慈這樣的擅農賢才,對我而言不亞于久旱之後遇上甘霖,這一刻我的心情可以用狂喜二字來形容。
我道:“我聞彭澤屯田卓有成績,其中得孝仁之力甚多,寵在此代全郡百姓謝過先生。
”說罷,我挽起衣襟,快步上前,向倉慈鄭重一躬。
倉慈見我如此器重于他,臉上也是一陣激動,道:“未見将軍之前,子揚向我言及将軍愛民如子之事,我尚不信。
今見之,少沖果為人中龍鳳,仁義之君,孝仁不才,願随之左右,效微薄之力。
” 這些天下來,許靖雖是掌管屯田的官員,卻實在不是幹這些具體事務的人才,現在有了倉慈的相助,屯田事務我盡可放心的交付于他。
當即,我即令倉慈為屯田校尉,總領民屯事務,同時調許靖為掾吏,與劉基一同負責春秋祭祀事宜。
時間就在忙碌中悄然過去,一晃已是六月了,盛夏的大地在太陽照射下冒着熱氣,整個豫章郡都熱得象蒸籠一樣,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我的心裡卻有一種收獲甘甜的興奮。
倉慈上任後,即着手修訂屯田政策,在不過多觸及宗族利益的情況下,制定了更可行的屯田規劃,并沿着鄱陽湖開墾出無數良田。
經過近二個月的努力,呈現在我面前的已不是那個荒草遮眼,人迹少至的豫章郡了。
一畝畝耕田整齊的橫列着,那中間是綠油油的秧苗,和着百姓忙碌的身影。
“再過二個月,等到稻谷熟了的時候,豫章将會民殷谷豐,百姓安居樂業,成為人人所向往的樂土,隻要有了足夠的糧食,我們就不用象現在這樣死守了……。
”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幻想着有了充足的存糧,我們就能識機擴展地盤,在袁術、劉表、孫策三大強豪的夾縫中,殺出一條生路。
這不僅是我一個人的想法,更是太史慈、劉晔、倉慈等人的願望,他們也是為了這同一個目标,與我一起并肩奮鬥。
八月,不出我所料,華歆終于回來了。
他帶來了天子承認豫章地位的好消息。
華歆是在建安元年七月到的洛陽,過荊州時,華歆用攜帶的金銀采購了三百餘斛糧食,怕沿路遭亂兵洗掠,一路之上躲躲藏藏,好不容易避開了潰兵盜匪,等到了洛陽時正遇大荒之年,城池滿目瘡痍,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
百姓無可為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
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頹牆壞壁之間者。
華歆機警,憑着與董承是舊識的關系,稍一上下打點,便與楊奉、張揚籠上了關系,在三人舉薦下劉協終于接見了華歆。
劉協此時借居于小宮中,身邊宮人前番遭李催、郭汜追殺,現在隻有寥寥幾人相随。
就是這樣,荒年之下,就是皇帝也隻能每餐以稀粥食之。
華歆見狀大驚,忙獻上十餘斛糧食,作為豫章郡進奉帝及宮人起居之禮。
若是平時,這十餘斛糧食送出去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但在這災荒年景,糧食就是活命的稻草,帝見糧大喜,華歆乘機宣揚起豫章廣農墾植,倉谷盈積,民衆富庶之盛況。
帝大悅,遂加封華歆光祿大夫,秩比三千石,同時,我這個代領的破賊校尉也得到了朝廷诏書的正式認可。
” 農桑耕植關系百姓民生,若是處置不當,則危及統治之本。
現在天下紛亂,各路諸侯打來打去,城頭的大王旗變幻無定,但最終卻是白骨于野,千裡之内渺無人煙,甚至連打仗的軍糧補給都成了難題。
值此用人之際,能遇上倉慈這樣的擅農賢才,對我而言不亞于久旱之後遇上甘霖,這一刻我的心情可以用狂喜二字來形容。
我道:“我聞彭澤屯田卓有成績,其中得孝仁之力甚多,寵在此代全郡百姓謝過先生。
”說罷,我挽起衣襟,快步上前,向倉慈鄭重一躬。
倉慈見我如此器重于他,臉上也是一陣激動,道:“未見将軍之前,子揚向我言及将軍愛民如子之事,我尚不信。
今見之,少沖果為人中龍鳳,仁義之君,孝仁不才,願随之左右,效微薄之力。
” 這些天下來,許靖雖是掌管屯田的官員,卻實在不是幹這些具體事務的人才,現在有了倉慈的相助,屯田事務我盡可放心的交付于他。
當即,我即令倉慈為屯田校尉,總領民屯事務,同時調許靖為掾吏,與劉基一同負責春秋祭祀事宜。
時間就在忙碌中悄然過去,一晃已是六月了,盛夏的大地在太陽照射下冒着熱氣,整個豫章郡都熱得象蒸籠一樣,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我的心裡卻有一種收獲甘甜的興奮。
倉慈上任後,即着手修訂屯田政策,在不過多觸及宗族利益的情況下,制定了更可行的屯田規劃,并沿着鄱陽湖開墾出無數良田。
經過近二個月的努力,呈現在我面前的已不是那個荒草遮眼,人迹少至的豫章郡了。
一畝畝耕田整齊的橫列着,那中間是綠油油的秧苗,和着百姓忙碌的身影。
“再過二個月,等到稻谷熟了的時候,豫章将會民殷谷豐,百姓安居樂業,成為人人所向往的樂土,隻要有了足夠的糧食,我們就不用象現在這樣死守了……。
”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幻想着有了充足的存糧,我們就能識機擴展地盤,在袁術、劉表、孫策三大強豪的夾縫中,殺出一條生路。
這不僅是我一個人的想法,更是太史慈、劉晔、倉慈等人的願望,他們也是為了這同一個目标,與我一起并肩奮鬥。
八月,不出我所料,華歆終于回來了。
他帶來了天子承認豫章地位的好消息。
華歆是在建安元年七月到的洛陽,過荊州時,華歆用攜帶的金銀采購了三百餘斛糧食,怕沿路遭亂兵洗掠,一路之上躲躲藏藏,好不容易避開了潰兵盜匪,等到了洛陽時正遇大荒之年,城池滿目瘡痍,宮室燒盡,街市荒蕪,洛陽居民,僅有數百家。
百姓無可為食,盡出城去剝樹皮、掘草根食之。
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頹牆壞壁之間者。
華歆機警,憑着與董承是舊識的關系,稍一上下打點,便與楊奉、張揚籠上了關系,在三人舉薦下劉協終于接見了華歆。
劉協此時借居于小宮中,身邊宮人前番遭李催、郭汜追殺,現在隻有寥寥幾人相随。
就是這樣,荒年之下,就是皇帝也隻能每餐以稀粥食之。
華歆見狀大驚,忙獻上十餘斛糧食,作為豫章郡進奉帝及宮人起居之禮。
若是平時,這十餘斛糧食送出去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但在這災荒年景,糧食就是活命的稻草,帝見糧大喜,華歆乘機宣揚起豫章廣農墾植,倉谷盈積,民衆富庶之盛況。
帝大悅,遂加封華歆光祿大夫,秩比三千石,同時,我這個代領的破賊校尉也得到了朝廷诏書的正式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