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屯田安民

關燈
量龐大,糧草供需不足,恐生異變;其三者,山越之患,如梗在喉,除之不去。

    ” 劉晔驚異道:“少沖,莫非有透人心魄的慧眼,晔正憂此二事。

    ” 我道:“山越,未開化之蠻悍民族,要使其服當恩威并重,此需長久治理方能見成效。

    至于軍卒數量多之憂,乃是前番為征讨笮融,多向宗族征召部曲、家兵以援所緻,全軍總數現不下二萬,豫章之糧不足于供矣。

    吳子治兵有言,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今笮融已去,我意裁減軍隊,拟設常備軍三千人,士卒從現有軍隊中精選,彭澤、上缭、豫章三地各駐一千軍,專事操習戰法,以為精兵,由子義将軍統領之,以衛郡域。

    其餘者,則仿民屯編制,以為軍屯,農時耕作,戰時出戰。

    以軍養軍,解軍糧之需,子揚以為如何?” 劉晔點頭,對我之言深以為然,道:“不過,南渡流民大多為避亂而來,若是招募屯田墾荒,所需之耕牛、農具必有不足,我看應即刻着人往荊州采購為好!” 我道:“子揚兄甚是。

    為解所急,我已将從笮融處檄獲的耕牛悉數交給了許靖,由他來統一安置,眼下來看耕牛的數量還是不夠,現在郡庫中除華歆帶走的金銀外,尚餘一部分,可全部用來購買耕牛及農具,荊州安定,少戰亂,往之采購,必有所得。

    ” 整個春天,我都忙着奔波于上缭、海昏、豫章之間,規劃荒地,聯絡宗族,安頓流民,忙得人都瘦了一圈。

     我先在豫章各地張榜公布各項屯田措施,彭勵流民應募開墾荒地。

    可是屯田政策實行伊始,便遭到豫章當地的宗族的強烈反對,這些個宗族首領認為,讓流民屯田墾荒,萬一有暴民從中鬧将起來,變成象靈帝年間的黃巾之亂一樣的話,就會危及到他們自家的宗族利益。

     而那些南渡而來的流民不願意讓軍事編制限制其人身自由,又擔心糧熟以後萬一政策變了,豈不要落個一場空,所以觀望者居多,應募者寥寥。

     招募流民屯田這一塊,若是強迫而為,百姓必不服逃亡。

    我無計可施之下,隻好先從軍屯着手,先組織裁減下來的士卒墾荒土地,興修水利,播種稻谷。

     正在我一籌莫展之際,劉晔急沖沖的趕來見我,見面就道:“少沖,我給你引見一人,可為屯田強助!” 前些日,劉晔被我派到彭澤去安置流民屯田去了,聽說他在那裡組織民屯比較順利,我正想去彭澤看個究竟,不想劉晔竟先來了。

     我見劉晔身後,站着一人,二十七八上下,着郡史官服,中等身材,臉形稍瘦,唯額頭寬大,泛着紅光,使得整個人都顯得精神了不少。

     我問:“不知兄台是何方人氏,可否告知于寵?” 那人聽言,站前一步,施禮道:“淮南倉慈,字孝仁,見過校尉大人!” 我道:“聽子揚言倉先生在彭澤置流民開屯,複耕田地千傾,不知是用了何等良策,可否說來一聽?” 倉慈不慌不忙,朗朗答道:“豫章郡三面是山,一面臨水,郡内适宜耕作之地,唯贛水下遊及鄱陽湖一帶耳,以上諸地舊有大戶宗族所占田地有餘,而貧困小民無立錐之土,将軍今置屯安民措施不力,乃是宗族為已之私利而阻也。

    ” 我道:“如之奈何?” 倉慈目光炯炯,道:“古人有言:商賈無利則不往。

    今募民屯荒,其成敗之要處也在于利,各地宗族既是為利而阻,那麼也可為私而暢,将軍若要使法令通行,何不對有餘田的宗族大戶采取割賦減稅的舉措,以換取他們的支持,如此均田于民,方能使畢其本直。

    ” 劉晔在旁谏道:“孝仁在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