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兵進豫章

關燈
少,但如果真與孫策的精兵交戰,孫策軍隻要五百人來溺戰,我們這三千人恐也敵之不過。

    這些兵士早被孫策軍給打怕了,不用說上戰場撕殺,就是遠遠的瞥見孫策軍的旗幟可能就會望風而逃。

     至于軍紀就更不用說了,平日裡劉繇、張英等人管束就不嚴,沒仗打時這些兵士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等到真上陣時卻是腿肚子打顫,溜之大吉。

    其實我不用多猜想,就應該知道吃了敗仗還能逃得性命的,除非有過人之能,不然的話肯定是第一批開溜的逃兵。

     待在上缭安定下來,必須好好整肅一下隊伍才行,一路之上我都在為如何把這樣一支潰敗之軍訓練成令行禁止虎狼之師而發愁。

     這日,我軍剛至上缭,還未等安頓好隊伍。

    忽有劉繇使者求見,待召來一問,才知劉繇自神亭嶺大敗後,一路往西潰敗,待到了彭澤所部竟隻剩下了不到一千人。

     從使者那裡,我們還得到一個消息。

    從秣陵一路西逃的彭城相笮融攜百姓萬餘人,馬千餘匹也退到了豫章,這時劉繇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與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諸葛玄正打得不可開交,朱皓形勢吃緊,遂向劉繇請求增兵救援,劉繇大敗之後哪有兵可援,遂請求笮融率部增援。

     我心中不禁打了一個冷戰。

    笮融野心勃勃,且驕橫放縱,濫殺無辜。

    昔日笮融暫留廣陵太守趙昱處時,乘酒酣殺昱,後放兵大略,此去豫章,恐生變故。

     這時太史慈道:“不知主公有何吩咐?” 那使者答道:“主公聞子義将軍領兵到了上缭,甚是高興,即命我等前來。

    主公的意思是望子義将軍即刻引兵往彭澤會合,共商大計。

    ” 眼下我軍軍無鬥志,當務之急不在于戰,而在于占領一個可供錢糧的地方,然後強化訓練,整肅隊伍,如此方能有所作為。

    彭澤北臨長江,一江之北乃袁術的皖城,往西則是黃祖盤據的夏口,随時有可能被人攻襲,且彭澤地貧人稀,錢糧不豐,如何支撐得起二、三千人的軍需供給。

     論起統禦一支軍隊來,劉繇實在是外行之至。

     我見太史慈臉上有些猶豫,似有些個舉棋不定,這好不容易聚攏起來的這三千人馬,我可舍不得又被劉繇給喪送了。

     想到這裡,我谏道:“子義将軍,我軍初到上缭,立足未穩,将士又皆疲乏不堪,急需休整。

    若馬上開赴彭澤,雖應了主公之意,然衆士卒敗仗之後士氣低落,行軍久了恐生變故。

    再說眼下的情形即便上得戰場,也怕無心交戰。

    不如這樣,我等可修書一封,言明暫駐上缭的原因,若是主公那邊有什麼差遣,我等可再前往不遲。

    ” 太史慈道:“就依少沖說的辦。

    ”這些天來太史慈對我已是佩服之至,遂然應允。

     有時候想象往往與現實有很大的不同,我本以為隻要打了揚州牧劉繇的旗号,上缭的宗民即便不夾道歡迎,也起碼不會把我們拒之門外。

    畢竟豫章乃揚州下轄六郡之一,劉繇可是比豫章太守朱皓要大的多。

     然而,當我看到上缭緊閉的城門和高高掉起的吊橋時,我才知道一切不是這樣簡單的。

    上缭一帶雖物産豐富,但湖網密布,江賊時常擄掠,境内治安極不安定。

    各宗族對外來的軍隊幾無信任度可言。

     更何況劉繇被孫策打得狼狽不堪,如今隻是空挂了楊州牧的名号,且前些日子笮融打着劉繇的旗号過境,敗兵騷擾擄掠鄉裡,比之江賊尤甚,也難怪上缭的宗族聽聞又有劉繇軍來,驚慌之餘,緊閉城門拒不接納。

     如果得不到當地豪族的支持,我們就很難在上缭立足,更談不上圖謀以後的發展了。

    正在我與太史慈一籌莫展之際,忽然斥候又報來消息:素無信義的笮融見有機可乘,便引軍詐取了豫章,太守朱皓也被殺害。

     我先前的擔心終于應驗了,笮融兵匪本性,有奪地自取不再受制于人的機會,豈會放過?我急與太史慈商讨對策,我的意思是一面派人前往彭澤見劉繇,請求劉繇以揚州牧的身份正式下令讨伐笮融謀逆之罪,另一面加緊操練人馬,作好讨伐笮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