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巾餘黨
關燈
小
中
大
就是被伏兵所傷。
到了最後,見往南回歸江東已不可能,淩統幹脆轉道向北,遁入芒砀山中成了流民,再後來就遇上了裴元紹。
結盟會議上,幾乎雲集了在汝南一帶活動的所有黃巾餘黨。
“各位,這次邀請大家前來會盟,目的就是共舉義旗,同心合力,籌劃進攻許都大計,不知諸位對此有何良策!”黃邵道。
在各路勢力中,出身沒落士族的黃邵是唯一能讀書斷字的人,在家道中落之後黃邵加入了張角的太平道,經過這些年的曆煉,黃邵的沉穩和慎重讓他比其它人多了幾分活下去的機會,由此,聚集在他手下的人也越來越多。
黃邵将目光投向劉辟,劉辟的力量是各支隊伍中最強的,曾經投降當過汝南都尉的他比其它人更熟悉城内的情況。
劉辟是一個年近四十的漢子,多年的征戰讓他的一張臉顯得飽經風霜,無論是怒,還是喜,在他的臉上你都很難找出來,唯一能證明他内心想法的,是那一對依舊熾熱的眸子。
“兄弟們,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現在是我們向官府讨還血債的時候了,隻要大家生死一心,聽從統一,就能重新讓黃巾軍的旌旗插上許都的城樓!”劉辟大聲道。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伴着劉辟的呼喊,數千黃巾徒衆紛紛舉起手中的刀、棒、斧高呼呐喊。
黃天——,象征着平等與安甯,是讓大家都有自己的土地,能收獲供一家人吃的糧食,還有平等的身份。
這是無數民衆的樸素理想! 為了這個理想,有無數的人倒在官府的屠刀下。
又有無數的人背井離鄉,逃入荒山之中。
“那還等什麼,大家夥拿起武器,去殺他個痛快,搶他個痛快!”一個粗大的嗓門帶頭高呼道,他是龔都。
龔都是一個一臉虬須的漢子,勇猛有力的他麾下士卒雖然不是最多,但戰鬥力卻是最強的,一年前曹操大将蔡陽率千餘兵力圍剿龔都,都被他殺得大敗,這一仗算起來還是黃巾軍退守到汝南之後的第一場勝仗。
龔都的話粗魯之至,卻一下子打動了這些掙紮在死亡邊緣的黃巾餘黨的心,那個驚心動魄的時代,那種激動人心的歲月,早已如鉻印一般深深的嵌刻進了這些人的内心。
黃邵一皺眉,沒有說話,他的心頭掠過一絲不安,如果真象龔都說的那樣,一旦占領城池便大肆搶劫,大行擄掠,是得不到百姓響應的,那樣做的結果莫說占領許都,恐怕連汝南都拿不下。
民可載舟,亦可覆舟。
這個典故黃邵是知道的。
在一片吵吵嚷嚷聲中,各路到會的代表在黃巾大旗的感召下,分别代表屬于自己的勢力喝下了結盟的血酒,最後推舉劉辟為渠帥,黃邵為軍師,龔都為副渠帥,約定在十一月九日共同發兵攻打汝南。
在各路到會的勢力中,裴元紹可以算是最早參加黃巾的元老了。
十年前,裴元紹十六歲,還是一個面黃肌瘦的少年,他的老家在河北的扶餘縣,剛好在黃巾大起義的那一年,家鄉碰上了數百年也難遇的旱災,租住的田地裡播的種子都被曬得幹裂的裸露在地面上,在顆粒無收的年景下,父母親為了省一口吃的給自己,都被活活的餓死。
裴元紹自己最後也倒斃在路旁,要不是正好遇上大賢良師,這一條小命早在十年前就完了。
正是這個原因,裴元紹才始終堅守着黃巾的身份,不管多大困難也不放棄。
現在,席卷中原的那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已經失敗,大賢良師天公将軍去了,地公将軍、人公将軍也先後陣亡,還有象張曼成、波才、彭脫這樣優秀的将領也都戰死了,在腥風血雨中,裴元紹眼前仿佛又看到無數頭裹黃布的兄弟捂着受創的胸口倒下。
到了最後,見往南回歸江東已不可能,淩統幹脆轉道向北,遁入芒砀山中成了流民,再後來就遇上了裴元紹。
結盟會議上,幾乎雲集了在汝南一帶活動的所有黃巾餘黨。
“各位,這次邀請大家前來會盟,目的就是共舉義旗,同心合力,籌劃進攻許都大計,不知諸位對此有何良策!”黃邵道。
在各路勢力中,出身沒落士族的黃邵是唯一能讀書斷字的人,在家道中落之後黃邵加入了張角的太平道,經過這些年的曆煉,黃邵的沉穩和慎重讓他比其它人多了幾分活下去的機會,由此,聚集在他手下的人也越來越多。
黃邵将目光投向劉辟,劉辟的力量是各支隊伍中最強的,曾經投降當過汝南都尉的他比其它人更熟悉城内的情況。
劉辟是一個年近四十的漢子,多年的征戰讓他的一張臉顯得飽經風霜,無論是怒,還是喜,在他的臉上你都很難找出來,唯一能證明他内心想法的,是那一對依舊熾熱的眸子。
“兄弟們,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現在是我們向官府讨還血債的時候了,隻要大家生死一心,聽從統一,就能重新讓黃巾軍的旌旗插上許都的城樓!”劉辟大聲道。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伴着劉辟的呼喊,數千黃巾徒衆紛紛舉起手中的刀、棒、斧高呼呐喊。
黃天——,象征着平等與安甯,是讓大家都有自己的土地,能收獲供一家人吃的糧食,還有平等的身份。
這是無數民衆的樸素理想! 為了這個理想,有無數的人倒在官府的屠刀下。
又有無數的人背井離鄉,逃入荒山之中。
“那還等什麼,大家夥拿起武器,去殺他個痛快,搶他個痛快!”一個粗大的嗓門帶頭高呼道,他是龔都。
龔都是一個一臉虬須的漢子,勇猛有力的他麾下士卒雖然不是最多,但戰鬥力卻是最強的,一年前曹操大将蔡陽率千餘兵力圍剿龔都,都被他殺得大敗,這一仗算起來還是黃巾軍退守到汝南之後的第一場勝仗。
龔都的話粗魯之至,卻一下子打動了這些掙紮在死亡邊緣的黃巾餘黨的心,那個驚心動魄的時代,那種激動人心的歲月,早已如鉻印一般深深的嵌刻進了這些人的内心。
黃邵一皺眉,沒有說話,他的心頭掠過一絲不安,如果真象龔都說的那樣,一旦占領城池便大肆搶劫,大行擄掠,是得不到百姓響應的,那樣做的結果莫說占領許都,恐怕連汝南都拿不下。
民可載舟,亦可覆舟。
這個典故黃邵是知道的。
在一片吵吵嚷嚷聲中,各路到會的代表在黃巾大旗的感召下,分别代表屬于自己的勢力喝下了結盟的血酒,最後推舉劉辟為渠帥,黃邵為軍師,龔都為副渠帥,約定在十一月九日共同發兵攻打汝南。
在各路到會的勢力中,裴元紹可以算是最早參加黃巾的元老了。
十年前,裴元紹十六歲,還是一個面黃肌瘦的少年,他的老家在河北的扶餘縣,剛好在黃巾大起義的那一年,家鄉碰上了數百年也難遇的旱災,租住的田地裡播的種子都被曬得幹裂的裸露在地面上,在顆粒無收的年景下,父母親為了省一口吃的給自己,都被活活的餓死。
裴元紹自己最後也倒斃在路旁,要不是正好遇上大賢良師,這一條小命早在十年前就完了。
正是這個原因,裴元紹才始終堅守着黃巾的身份,不管多大困難也不放棄。
現在,席卷中原的那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已經失敗,大賢良師天公将軍去了,地公将軍、人公将軍也先後陣亡,還有象張曼成、波才、彭脫這樣優秀的将領也都戰死了,在腥風血雨中,裴元紹眼前仿佛又看到無數頭裹黃布的兄弟捂着受創的胸口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