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巾餘黨
關燈
小
中
大
巴陵,位于雲夢澤注入長江的地方,這裡往南入澤可直達長沙,向西溯江而上抵江陵,而往東順流直下則通江夏,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文聘駐軍于此,目的不言自明。
在精心策劃了覆船誘餌之後,文聘選擇了穩妥的步步緊逼策略。
對于高寵,文聘并不陌生。
四年前在荠州口的那個火光沖天的夜晚,那一場惡戰,至今還清晰在留在文聘的心中,高寵——,那個孤身一人仍然不願放棄的少年,那一股持矟獨對數萬敵軍的傲然不屈神情,卻讓文聘長久無法相忘。
象這般頑強的對手文聘在戰場上隻見過一個,除了高寵不複有誰? 這些年來,荊州安定太平,風光的是吟詩論賦的所謂名士,寂寞的是空負一身武藝的血性男兒,也隻有遇上高寵,文聘胸中才會激蕩起争勝的雄心與豪情。
這些年來,高寵在江東的一舉一動文聘都看在眼裡,唯有這樣的對手,才是值得尊敬的對手。
“将軍,下一步該怎麼辦?”先鋒都尉傅彤帶着敬服的目光看着文聘,問道。
“先不要進軍,等州牧大人的軍隊抵達竟陵後再作定奪!”文聘略一思索,說道。
文聘手下雖有一萬精銳的水師,但高寵顯然也不是吃素的,在沒有摸清楚高寵的虛實之前,文聘不想冒險。
至于黃祖的生死,文聘則根本沒有去考慮,象黃祖這般擁有二萬精兵卻不能自守的無能之輩,文聘提不起一點的興趣。
就在劉表與高寵為了争奪長江中遊的控制權而調兵遣将之際,在江夏郡以北的巍巍大山中,卻另有一支力量正悄然注視着這即将到來的亂局。
天下分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為豫州之中,汝南顧名思義,為中之南也。
而就在江夏與汝南兩郡之間的這一塊地方,則是一大片原始的山林。
淮水源頭自桐柏山間流出,行至光州以下,方見人煙,而就在這一帶無有人迹的深山中,卻潛藏着一支不容忽視的勢力。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這一句曾經響徹中原大地的口号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重被人吟唱。
這是一群結草為廬、破衣褴衫的男男女女,他們一個個面露菜色,眼神中不時露出饑渴的表情,唯一能把他們與乞丐區别開來的,是他們頭上都裹着一塊黃巾。
黃巾餘寇! 不錯,這些人是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後僥幸生存下來黃巾黨衆,他們的人數足有五、六千衆,其中婦女兒童占了近一半。
在波才、彭脫二支較大規模的起義隊伍失敗之後,潰敗的黃巾餘衆潛入深山,一面躲避官府的追捕,另一面也在積蓄力量,靜等東山再起的時機。
建安四年的這個冬天,也許是一個機會。
曹操東征劉備,袁紹大兵壓境,原先在汝南剿平黃巾的曹仁被派到了陽翟護衛曹軍左冀,汝南一帶隻留下了文官蒲寵和幾百雜卒。
不僅汝南沒有兵将,而且許都空虛,在這個時候如果率一支軍隊北上,攻破許都也不是沒有可能。
劉辟、龔都、黃邵,這三支隊伍是數十股黃巾勢力中最強的三支,由他們發起的這一次會盟得到了各地黃巾徒衆的響應。
在趕來會盟的黃巾勢力中,有一支來自芒砀山的三百餘人的隊伍,他們的首領是骁勇善戰的裴元紹,而在裴元紹的身旁,還有一個年輕的身影,他就是淩統。
與一年前相比,淩統身上的稚氣已經消失不見,在他的原本英俊的臉上,一道清晰可見的刀疤從右眼一直滑到頰下,這使得他在不禁然間給人一種強烈的驚懼感覺。
在武平一戰中逃脫的淩統一路遭到夏侯淵追兵的襲擊,對高寵恨之入骨的他在所有往南的道路上都伏下了兵卒,淩統臉上的這一道傷疤
在精心策劃了覆船誘餌之後,文聘選擇了穩妥的步步緊逼策略。
對于高寵,文聘并不陌生。
四年前在荠州口的那個火光沖天的夜晚,那一場惡戰,至今還清晰在留在文聘的心中,高寵——,那個孤身一人仍然不願放棄的少年,那一股持矟獨對數萬敵軍的傲然不屈神情,卻讓文聘長久無法相忘。
象這般頑強的對手文聘在戰場上隻見過一個,除了高寵不複有誰? 這些年來,荊州安定太平,風光的是吟詩論賦的所謂名士,寂寞的是空負一身武藝的血性男兒,也隻有遇上高寵,文聘胸中才會激蕩起争勝的雄心與豪情。
這些年來,高寵在江東的一舉一動文聘都看在眼裡,唯有這樣的對手,才是值得尊敬的對手。
“将軍,下一步該怎麼辦?”先鋒都尉傅彤帶着敬服的目光看着文聘,問道。
“先不要進軍,等州牧大人的軍隊抵達竟陵後再作定奪!”文聘略一思索,說道。
文聘手下雖有一萬精銳的水師,但高寵顯然也不是吃素的,在沒有摸清楚高寵的虛實之前,文聘不想冒險。
至于黃祖的生死,文聘則根本沒有去考慮,象黃祖這般擁有二萬精兵卻不能自守的無能之輩,文聘提不起一點的興趣。
就在劉表與高寵為了争奪長江中遊的控制權而調兵遣将之際,在江夏郡以北的巍巍大山中,卻另有一支力量正悄然注視着這即将到來的亂局。
天下分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為豫州之中,汝南顧名思義,為中之南也。
而就在江夏與汝南兩郡之間的這一塊地方,則是一大片原始的山林。
淮水源頭自桐柏山間流出,行至光州以下,方見人煙,而就在這一帶無有人迹的深山中,卻潛藏着一支不容忽視的勢力。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這一句曾經響徹中原大地的口号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重被人吟唱。
這是一群結草為廬、破衣褴衫的男男女女,他們一個個面露菜色,眼神中不時露出饑渴的表情,唯一能把他們與乞丐區别開來的,是他們頭上都裹着一塊黃巾。
黃巾餘寇! 不錯,這些人是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後僥幸生存下來黃巾黨衆,他們的人數足有五、六千衆,其中婦女兒童占了近一半。
在波才、彭脫二支較大規模的起義隊伍失敗之後,潰敗的黃巾餘衆潛入深山,一面躲避官府的追捕,另一面也在積蓄力量,靜等東山再起的時機。
建安四年的這個冬天,也許是一個機會。
曹操東征劉備,袁紹大兵壓境,原先在汝南剿平黃巾的曹仁被派到了陽翟護衛曹軍左冀,汝南一帶隻留下了文官蒲寵和幾百雜卒。
不僅汝南沒有兵将,而且許都空虛,在這個時候如果率一支軍隊北上,攻破許都也不是沒有可能。
劉辟、龔都、黃邵,這三支隊伍是數十股黃巾勢力中最強的三支,由他們發起的這一次會盟得到了各地黃巾徒衆的響應。
在趕來會盟的黃巾勢力中,有一支來自芒砀山的三百餘人的隊伍,他們的首領是骁勇善戰的裴元紹,而在裴元紹的身旁,還有一個年輕的身影,他就是淩統。
與一年前相比,淩統身上的稚氣已經消失不見,在他的原本英俊的臉上,一道清晰可見的刀疤從右眼一直滑到頰下,這使得他在不禁然間給人一種強烈的驚懼感覺。
在武平一戰中逃脫的淩統一路遭到夏侯淵追兵的襲擊,對高寵恨之入骨的他在所有往南的道路上都伏下了兵卒,淩統臉上的這一道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