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禅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
不了義者互不相許。
如師子身蟲。
夫為人師若涉名利别開異端。
則自他何益。
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
香象所負非驢所堪。
及是赴诏。
初安置千福寺。
一日帝問。
如何是十身調禦。
忠起身而立曰。
會麼。
帝曰。
不會。
忠顧左右雲。
與老僧過淨瓶來帝又問。
如何是無诤三昧。
答曰。
檀越踏毗盧頂上行。
帝曰。
此意如何。
忠曰。
陛下莫認自己清淨法身。
帝益不曉。
于是齋沐别緻十問其一曰。
見性已後用布施作福否。
忠對。
無相而施合見性。
二曰。
日夕作何行業合得此道。
忠答。
無功而修合此道。
三曰。
或有病難将何道理修行抵拟。
忠對。
無功而修了業本空得不動轉。
四曰。
臨終時作麼生得清涼自在無疑。
忠以努力自信道為對。
五曰。
煩惱起時将何止息。
忠以本心湛然煩惱回歸妙用。
六曰。
見性已去用持戒念佛求淨土否。
忠對。
性即是佛性即是淨土。
七曰。
舍此陰了當生何處。
忠以無舍無生自在生為對。
八曰。
臨終時有華台寶座來迎可赴否。
忠以不取相為對。
九曰。
作麼生得神通以佛國。
忠以見性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對。
十曰。
隻依此本性修定得作佛否。
忠對。
定得作佛佛亦無相。
無得乃為真得。
前十對皆廣有其辭。
今約科目為對耳。
帝由是凝心玄旨。
⊙三月己醜。
诏天下州郡各置放生池。
冬十月升州刺史顔真卿。
撰有唐天下放生池碑銘并序曰。
皇唐七葉我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
以至聖之姿。
屬艱虞之運。
無少康一旅之衆。
當祿山強暴之初。
幹鞏勞謙勵精為理推誠而萬邦胥悅。
克己而天下歸仁。
恩信侔于四時。
英威達于八表。
功庸格天地。
孝感通神明。
故得回纥奚霫契丹大食循蠻之屬扶服萬裡決命而争先。
朔方河東平廬河西隴右安西黔中嶺南河南之師虓阚五年椎鋒而效死。
摧元惡如拉朽。
舉兩京若拾遺。
慶緒遁逃。
已蒙赤族之戮。
思明跧伏。
行就沸鼎之誅。
拯已墜之皇綱。
據再安之宗社。
迎上皇于西蜀。
申子道于中京。
一日三朝。
大明天子之孝。
問安侍膳。
不改家人之禮。
蒸蒸然翼翼然。
真帝皇之上儀。
诰誓所不及已。
曆選内禅。
生人以來。
振古及随未有如我皇帝者也。
而猶妪煦萬類憂勤四生。
乃以乾元二年歲次己亥春三月己醜。
端命左骁衛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張廷玉。
奉明诏布德音。
始于洋州之興道。
洎山南劍南黔中荊南嶺南浙西諸道。
迄于升州之江甯秦淮太平橋。
臨江帝郭上下五裡。
各置放生池。
凡八十一所。
蓋所以宣皇明而廣慈愛也。
易不雲乎。
信及豚魚。
書不雲乎。
洎鳥獸魚鼈鹹若。
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
非陛下而誰。
昔殷湯克仁。
猶存一面之綱。
漢武垂惠。
才緻銜珠之答。
雖流水救涸寶勝稱名。
蓋事止于當時。
尚介祉于終古。
豈我今日動者植者水居陸居。
舉天下以為池。
罄域中而蒙福。
乘陀羅尼加持之力。
竭煩惱海生死之津。
揆之前古曾何仿佛。
微臣職忝方面。
生丁盛美受恩寖深。
無以上報。
謹緣臯陶奚斯歌虞頌魯之義。
述天下放生池碑銘一章。
雖不足雍容聖明萬分之一。
亦臣之精懇也。
碑銘不錄。
⊙(庚如) 改上元。
(辛醜) 尚書左丞王維卒。
維字摩诘。
臨終無病。
遺親故書數幅。
停筆而化。
工草隸善畫。
名盛于開元天寶間。
豪英貴人虛左以迎之。
甯薛諸王待以師友畫思入神。
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
繪工以為天機所到非由學緻也。
客有以按樂圖示者。
無題識。
維曰。
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
客未然。
引工按曲乃信。
與弟缙皆笃志奉佛。
食不葷血。
衣不文彩。
别墅在辋川地奇勝。
有華子岡欹湖竹裡館柳浪茱萸[洉-口+ㄒ]辛夷塢。
與裴迪遊其間賦詩相酬為樂。
喪妻不娶。
孤居三十年。
母喪表請以辋川第施為佛祠。
⊙(壬寅) 改寶應。
四月庚戌。
楚州龍興寺尼真如恍若有人接之。
升天見天帝。
帝授以十三寶。
謂真如。
曰中國有災。
宜以第二寶鎮之。
甲子楚州刺史崔侁奉表獻于朝。
其一曰。
玄黃天符(形如笏。
長八寸闊二寸。
黃玉也。
有文雲辟兵後)二曰玉雞(毛文悉備白玉也)三曰谷璧(徑六寸粟粒自然白玉也)四曰西王母環二枚(徑七寸白玉也)五曰碧色寶(圓而有光)六曰如意珠(形如卵光如月)七曰紅靺鞨(大如巨粟)八曰琅玕珠二枚(長二寸)九曰玉玦(如環四分缺其一)十曰玉印(有文如鹿以印物則鹿形着)十一曰。
皇後采桑鈎(長六寸形如箸屈。
其末色如金又如銀)十二曰雷公斧(長二寸闊二寸)十三曰(史失其名)帝覽之大悅。
以置日中則白氣屬天。
名之曰定國寶。
帝以獻自楚州。
即皇太子始封之國。
又聞中原有災。
宜以第二寶鎮之。
遂诏皇太子攝政事。
大赦天下。
五月太上皇崩。
年七十有八。
帝自春至夏多不豫。
及太上皇崩。
哀感号恸緻疾。
相距十四日而崩。
年五十四。
皇太子即位。
是為代宗。
不了義者互不相許。
如師子身蟲。
夫為人師若涉名利别開異端。
則自他何益。
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
香象所負非驢所堪。
及是赴诏。
初安置千福寺。
一日帝問。
如何是十身調禦。
忠起身而立曰。
會麼。
帝曰。
不會。
忠顧左右雲。
與老僧過淨瓶來帝又問。
如何是無诤三昧。
答曰。
檀越踏毗盧頂上行。
帝曰。
此意如何。
忠曰。
陛下莫認自己清淨法身。
帝益不曉。
于是齋沐别緻十問其一曰。
見性已後用布施作福否。
忠對。
無相而施合見性。
二曰。
日夕作何行業合得此道。
忠答。
無功而修合此道。
三曰。
或有病難将何道理修行抵拟。
忠對。
無功而修了業本空得不動轉。
四曰。
臨終時作麼生得清涼自在無疑。
忠以努力自信道為對。
五曰。
煩惱起時将何止息。
忠以本心湛然煩惱回歸妙用。
六曰。
見性已去用持戒念佛求淨土否。
忠對。
性即是佛性即是淨土。
七曰。
舍此陰了當生何處。
忠以無舍無生自在生為對。
八曰。
臨終時有華台寶座來迎可赴否。
忠以不取相為對。
九曰。
作麼生得神通以佛國。
忠以見性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對。
十曰。
隻依此本性修定得作佛否。
忠對。
定得作佛佛亦無相。
無得乃為真得。
前十對皆廣有其辭。
今約科目為對耳。
帝由是凝心玄旨。
⊙三月己醜。
诏天下州郡各置放生池。
冬十月升州刺史顔真卿。
撰有唐天下放生池碑銘并序曰。
皇唐七葉我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
以至聖之姿。
屬艱虞之運。
無少康一旅之衆。
當祿山強暴之初。
幹鞏勞謙勵精為理推誠而萬邦胥悅。
克己而天下歸仁。
恩信侔于四時。
英威達于八表。
功庸格天地。
孝感通神明。
故得回纥奚霫契丹大食循蠻之屬扶服萬裡決命而争先。
朔方河東平廬河西隴右安西黔中嶺南河南之師虓阚五年椎鋒而效死。
摧元惡如拉朽。
舉兩京若拾遺。
慶緒遁逃。
已蒙赤族之戮。
思明跧伏。
行就沸鼎之誅。
拯已墜之皇綱。
據再安之宗社。
迎上皇于西蜀。
申子道于中京。
一日三朝。
大明天子之孝。
問安侍膳。
不改家人之禮。
蒸蒸然翼翼然。
真帝皇之上儀。
诰誓所不及已。
曆選内禅。
生人以來。
振古及随未有如我皇帝者也。
而猶妪煦萬類憂勤四生。
乃以乾元二年歲次己亥春三月己醜。
端命左骁衛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張廷玉。
奉明诏布德音。
始于洋州之興道。
洎山南劍南黔中荊南嶺南浙西諸道。
迄于升州之江甯秦淮太平橋。
臨江帝郭上下五裡。
各置放生池。
凡八十一所。
蓋所以宣皇明而廣慈愛也。
易不雲乎。
信及豚魚。
書不雲乎。
洎鳥獸魚鼈鹹若。
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
非陛下而誰。
昔殷湯克仁。
猶存一面之綱。
漢武垂惠。
才緻銜珠之答。
雖流水救涸寶勝稱名。
蓋事止于當時。
尚介祉于終古。
豈我今日動者植者水居陸居。
舉天下以為池。
罄域中而蒙福。
乘陀羅尼加持之力。
竭煩惱海生死之津。
揆之前古曾何仿佛。
微臣職忝方面。
生丁盛美受恩寖深。
無以上報。
謹緣臯陶奚斯歌虞頌魯之義。
述天下放生池碑銘一章。
雖不足雍容聖明萬分之一。
亦臣之精懇也。
碑銘不錄。
⊙(庚如) 改上元。
(辛醜) 尚書左丞王維卒。
維字摩诘。
臨終無病。
遺親故書數幅。
停筆而化。
工草隸善畫。
名盛于開元天寶間。
豪英貴人虛左以迎之。
甯薛諸王待以師友畫思入神。
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
繪工以為天機所到非由學緻也。
客有以按樂圖示者。
無題識。
維曰。
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
客未然。
引工按曲乃信。
與弟缙皆笃志奉佛。
食不葷血。
衣不文彩。
别墅在辋川地奇勝。
有華子岡欹湖竹裡館柳浪茱萸[洉-口+ㄒ]辛夷塢。
與裴迪遊其間賦詩相酬為樂。
喪妻不娶。
孤居三十年。
母喪表請以辋川第施為佛祠。
⊙(壬寅) 改寶應。
四月庚戌。
楚州龍興寺尼真如恍若有人接之。
升天見天帝。
帝授以十三寶。
謂真如。
曰中國有災。
宜以第二寶鎮之。
甲子楚州刺史崔侁奉表獻于朝。
其一曰。
玄黃天符(形如笏。
長八寸闊二寸。
黃玉也。
有文雲辟兵後)二曰玉雞(毛文悉備白玉也)三曰谷璧(徑六寸粟粒自然白玉也)四曰西王母環二枚(徑七寸白玉也)五曰碧色寶(圓而有光)六曰如意珠(形如卵光如月)七曰紅靺鞨(大如巨粟)八曰琅玕珠二枚(長二寸)九曰玉玦(如環四分缺其一)十曰玉印(有文如鹿以印物則鹿形着)十一曰。
皇後采桑鈎(長六寸形如箸屈。
其末色如金又如銀)十二曰雷公斧(長二寸闊二寸)十三曰(史失其名)帝覽之大悅。
以置日中則白氣屬天。
名之曰定國寶。
帝以獻自楚州。
即皇太子始封之國。
又聞中原有災。
宜以第二寶鎮之。
遂诏皇太子攝政事。
大赦天下。
五月太上皇崩。
年七十有八。
帝自春至夏多不豫。
及太上皇崩。
哀感号恸緻疾。
相距十四日而崩。
年五十四。
皇太子即位。
是為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