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五

關燈
度。

    罪犯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霍光與田延年白太後解玺送之。

    昌邑廢為海昏侯。

    誅昌邑。

    群臣不能輔道者二百餘人。

    唯王吉龔。

    遂以數谏得免) ⊙宣帝詢改本始(武帝曾孫。

    戾太子孫。

    生而足下有毛。

    初名病已。

    及太子被巫蠱事。

    已在襁褓。

    賴丙吉救養在于掖庭。

    外家霍光廢昌邑。

    奏太後就民間迎之即位。

    遠方來朝。

    号中興主。

    壬申十二月崩未央宮。

    壽四十三。

    葬杜陵) 治二十四年(時谷一石五錢) (壬子) 改地節。

     (丙辰) 改元康。

     (庚申) 改神爵。

     (甲子 四四) 改五鳳。

     (戊辰) 改甘露。

     (辛未) ○(帝興自民間。

    知民疾苦。

    魏相丙吉為相。

    黃霸龔遂為太守。

    從耿壽昌奏。

    置常平倉以利民) 世尊示滅九百年矣。

     ⊙時北天竺富婁叉國。

    有大論師。

    名憍屍迦。

    三子同号婆蘇槃豆。

    此曰天親。

    長曰阿僧佉。

    此雲無著。

    首暢大乘。

    阿瑜阇國大講堂中。

    請聖慈尊說瑜伽論。

    廣明五分十七地義。

    次曰伐蘇畔徒。

    此雲世親。

    首學小乘造俱舍論。

    後從兄化演暢真宗。

    造唯識等窮探大義。

    幼曰比鄰持弗婆提。

    此雲獅子覺。

    造集論釋大有研尋。

    異矣哉。

    三弘中道并譽五天。

    妙栴檀林甯容荊棘。

    俱求知足歸真應期。

    禦世談玄難可詳矣。

     (壬申) 改黃龍。

     (癸酉) 元帝奭改初元(宣之子。

    二十七歲即位。

    戊子五月崩于未央宮。

    葬渭陵。

    壽四十三。

    用儒)治十六年。

     (戊寅) 改永光。

     (癸未) 改建昭。

     (戊子) 改竟甯。

     ⊙(己醜) 成帝骜改建始(字太孫。

    元帝子。

    二十即位。

    以諸舅王鳳等為列侯。

    更遞為相。

    五侯專政。

    賢臣屏退。

    甲寅三月崩未央宮) 在位二十六年(壽四十五葬延陵) (癸巳) 改河平。

     (丁酉) 改陽朔。

     (辛醜) 改鴻嘉○(光祿大夫劉向傳比觀典籍往往見有佛經) (乙巳) 改永始。

     ⊙(戊申) 第十八祖伽邪舍多。

    摩提國人也。

    姓郁頭藍。

    父天蓋。

    母方聖。

    嘗夢大神持鑒。

    因時有娠。

    凡七日而誕。

    肌體瑩如琉璃。

    未嘗洗沐。

    自然香潔。

    幼好閑靜。

    語非常童。

    持鑒出遊。

    遇難提尊者得度。

    領徒至大月氏國。

    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

    祖将入彼舍。

    舍主鸠摩羅多問曰。

    是何徒衆。

    曰是佛弟子。

    彼聞佛号心神竦然。

    即時閉戶。

    祖良久自扣其門。

    羅多曰。

    此舍無人。

    祖曰。

    答無者誰。

    羅多聞語知是異人。

    遽開關延接。

    尊者曰。

    昔世尊記曰。

    吾滅後一千年。

    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

    紹隆玄化。

    今汝值吾。

    應斯嘉運。

    于是鸠摩羅多發宿命智。

    投誠出家。

    受具訖付法。

    偈曰。

    有種有心地。

    因緣能發萌。

    于緣不相礙。

    當生生不生。

    付法已。

    踴身虛空現十八變化。

    火光三昧自焚其身。

    衆以舍利起塔。

    當前漢成帝二十年戊申歲也。

     (己酉) 改元延。

     (癸醜) 改綏和(都水使者劉向集列仙傳。

    檢藏得梵本佛經六十餘卷。

    編入仙傳。

    則知自周以來自之人未識爾) (乙卯) 哀帝欣改建平(元帝庶孫定陶恭王子。

    十九即位。

    六年庚申六月崩未央宮。

    葬義陵。

    壽二十五)在位六年。

     (己未) 改元壽(景憲使西域大月氏王。

    令木子口投獻浮圖經) (辛酉) 平帝衍改元始(元帝庶孫。

    中山孝王興之子。

    三歲封為王。

    元壽二年九月即位。

    時方九歲。

    王莽秉政。

    已醜崩未央宮。

    葬康陵。

    壽十四) 治五年(加王莽為大司馬。

    又升為太傅。

    号安漢公) (甲子 四五) 立莽女為後○莽加宰衡。

     (丙寅) 孺子嬰(宣帝玄孫。

    廣戚侯顯之子。

    莽既鸩平帝。

    嬰在襁褓。

    年二歲即位。

    莽初行周公故事。

    一如天子。

    吏民稱臣。

    帝至戊辰而崩矣)治三年。

     ⊙(戊辰) 改初始(王莽以僞符瑞遂即位矣) 新室(姓王氏都長安。

    以十二月建平)雷氏曰(莽玄盆子合十八年) (己巳) 莽字巨君(王皇後弟。

    成帝之舅。

    王曼之子。

    元城人。

    初封新都侯。

    以女為正帝後。

    後纂奪即位。

    國号大新。

    至地皇四年。

    為漢光武軍師殺之) 在位十五年改元建國。

     (甲戌) 改天鳳。

     (庚辰) 改地皇。

     ⊙(壬午) 第十九祖鸠摩羅多者。

    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

    昔為自在天人(欲界第六天)見菩薩璎珞忽起愛心堕生忉利(欲界第二天)聞憍屍迦說般若波羅蜜多。

    以法勝故升于梵天(色界)以根利故善說法要。

    諸天尊為導師以繼。

    祖時至遂降月氏。

    後至中天竺國。

    有大士阇夜多。

    問曰。

    我家父母素信三寶。

    而嘗萦疾瘵。

    凡所營作皆不如意。

    而我鄰家久為旃陀羅行。

    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

    彼何幸而我何辜。

    尊者曰。

    何足疑乎。

    且善惡之報有三時焉。

    凡人但見仁夭暴壽逆吉義兇。

    便謂亡因果虛罪福。

    殊不知影響相随毫厘靡忒。

    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

    時阇夜多聞是語已。

    頓釋所疑。

    祖曰。

    汝雖已信三業。

    而未明業從惑生。

    惑因識有。

    識依不覺。

    不覺依心。

    心本清淨。

    無生滅無造作。

    無報應無勝負。

    寂寂然靈靈然。

    汝若入此法門可。

    與諸佛同矣。

    一切善惡有為無為。

    皆如夢幻。

    阇夜多承言領旨。

    即發宿慧懇求出家。

    既受具。

    尊者告曰。

    吾今寂滅時至。

    汝當紹行化迹。

    乃付法眼。

    偈曰。

    性上本無生。

    為對求人說。

    于法既無得。

    何懷決不決。

    祖曰。

    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淨之句。

    汝宜傳布後學。

    言訖既于坐上以指爪[((牙-才+木)  ㄆ)/(廠@刀)]面如紅蓮開。

    出大光明照耀四衆而入寂滅。

    阇夜多起塔。

    當新室十四年壬午歲也。

     (癸未) 淮陽劉玄(字聖公。

    景帝七代孫。

    光武族兄。

    景帝生長沙王發。

    舂陵侯買。

    戴侯熊渠。

    蒼梧太守利子張生聖公為王素懦弱羞愧汗流舉手不能言二年因。

    牧馬于郊下因。

    缢殺之光。

    武使鄧禹葬于[栗-木+(革  月)]陵)治二年改元更始。

     (甲申) 劉盆子(太山式人。

    陽城王章之後。

    憲武侯萌之子。

    初與樊崇起莒皆朱眉破莽。

    建武三年降于光武。

    遂封趙王)治一年。

     ⊙東漢(都洛陽姓劉氏王火德)雷氏雲(光明章和殇安北鄉順沖質桓靈獻遭殃。

    合十三主百九十五) (乙酉) 世祖光武帝秀(字文叔南蔡人。

    高祖九世孫。

    景帝子。

    長沙王發生舂陵侯買。

    郁林太守外钜鹿都尉回。

    南頓令欽之子生。

    有赤光照室。

    既長用嚴子陵策。

    複興漢室。

    遂即位于鄗南。

    後移都洛。

    丁巳二月崩于南宮前殿。

    壽六十二。

    葬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