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
祖曰。
汝似良人。
又曰。
汝解何法。
祖曰。
汝百不解又曰。
我欲得佛。
祖曰。
我灼然得佛。
又曰。
汝不合得。
祖曰。
元道我得汝實不得。
又曰。
汝既不得。
雲何言得。
祖曰。
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無我我故自當得。
彼辭既屈。
乃問祖曰。
汝名何等。
祖曰。
我名迦那提婆。
彼既夙聞祖名。
乃悔過緻謝。
時衆中猶互興問難。
尊者折以無礙之辯。
由是歸伏。
乃告上足羅睺羅多而付法眼。
偈曰。
本對傳法人。
為說解脫理。
于法實無證。
無終亦無始。
說偈已。
入奮迅定身放八光而歸寂滅。
學衆興塔而供養之。
則前漢文帝十九年庚辰歲也。
(乙酉) 景帝啟(文帝子。
母窦氏。
三十二歲即位。
好黃老二子。
令宮人皆誦之。
因改于書為經。
庚子崩未央宮。
葬陽陵。
壽四十八)治十六年。
(丁亥) ○(三年用晁錯策。
七國皆反。
遣周亞夫将三十六将攻之。
複用袁盎之謀。
斬錯以謝七國。
天下大定矣) (辛亥) 世尊示滅八百年矣。
(戊戌) ○(帝滅笞法定棰令○疑周亞夫功大欲獄之。
遂嘔血而死) ⊙(辛醜) 武帝徹改建元(景之中子。
母王夫人。
嘗得策文曰。
二十七倒策。
果七十二歲崩于五祚殿。
葬于茂陵。
十七即位) 治五十四年(依運曆圖辛醜建元。
東方朔為太史) (乙巳) ○(帝好仙術。
敬方士文成五利等○鑄半兩錢。
貪地好殺○命司馬遷等。
造漢太祖曆。
以正月為歲首。
色尚黃。
數用五。
興太學修郊祀定音律作詩樂。
建封禅禮百神。
紹周後。
号令文章煥然可述矣) (丁未) 改元光。
(癸醜) 改元朔。
(己未) 改元狩○(淮南王安衡山王賜以謀反誅戮。
其黨。
累數萬人) (庚申) ○用孫寬為相。
衛青霍去病為将。
北伐丐奴。
開河朔之地○又平南越王○東滅朝鮮為郡縣。
西曆五國。
執昆耶王收休屠王○後遣張骞西往身毒國。
尋浮圖教。
果獲之。
(甲子 四三) 四月初作诰官之有诰始此。
(乙醜) 改元鼎。
⊙(戊辰) 第十六祖羅睺羅多者。
迦毗羅國人也。
行化至室羅筏城。
有河名曰金水。
其味殊美。
中流複現五佛影。
祖告衆曰。
此河之源凡五百裡。
有聖者僧伽難提居于彼處。
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
語已領諸學衆溯流而上。
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
祖與衆伺之。
經三七日方從定起。
祖問曰。
汝身定邪心定邪。
曰身心俱定。
祖曰。
身心俱定。
何有出入。
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
如金在井金體常寂。
祖曰。
若金在井若金出井。
金無動靜。
何物出入。
曰言金動靜。
何物出入許金出入。
金非動靜。
祖曰。
若金在井出者何金。
若金出井在者何物。
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
金若在井出者非物。
祖曰。
此義不然。
曰彼理非着。
祖曰。
此義當堕。
曰彼義不成。
祖曰。
彼義不成我義成矣。
曰我義雖成法非我故。
祖曰。
我義已成我無我故。
曰我無我故複成何義。
祖曰。
我無我故故成汝義。
曰仁者師于何聖得是無我。
祖曰。
我師迦那提婆證是無我。
曰稽首提婆師而出于仁者。
仁者無我故。
我欲師仁者。
祖曰。
我已無我故。
汝須見我我。
汝若師我故。
知我非我我。
難提心意豁然。
即求度脫。
尊者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
語已即以右手擎金缽舉至梵宮。
取彼香飯将齋大衆。
而大衆忽生厭惡之心。
尊者曰。
非我之咎汝等自業。
即命僧伽難提分坐同食。
衆複訝之。
祖曰。
汝不得食。
皆由此故。
當知與吾分坐者。
即過去娑羅樹王如來也。
愍物降迹。
汝輩亦莊嚴劫中已至三果而未證無漏者也。
衆曰。
我師神力斯可信矣。
彼雲過去佛者。
即竊疑焉。
羅睺羅多知衆生慢。
乃曰。
世尊在日世界平正。
無有丘陵江河溝洫。
水悉甘美草木滋茂。
國土豐盈無八苦行十善。
自雙樹示滅八百餘年。
世界丘墟草木枯悴。
人無至信正念輕微。
不信真如唯愛神力。
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
至金剛輪際取甘露水。
以琉璃器持至會所。
大衆見之即時欽慕悔過作禮。
于是尊者命僧伽難提而付法眼。
偈曰。
于法實無證。
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
内外雲何起。
付法已安坐歸寂。
四衆建塔當前漢武帝二十八年戊辰歲也。
(辛未) 改元封。
(丁醜) 改太初。
(辛巳) 改天漢。
(乙酉) 改太始。
(己醜) 改征和。
(庚寅) ○(巫蠱起。
江充等[木 屈]蠱于太子宮。
太子與皇後謀斬。
充與丞相劉屈厘大戰長安。
死者不啻數萬) ⊙(乙未) 昭帝弗(武之子。
母趙婕好九歲即位。
霍光受遺诏。
以周公輔政。
至戊申四月崩未央宮。
葬于平陵。
壽二十二歲)治十三年改始元。
(辛醜) 改元鳳(上官桀子。
安與霍光争權。
帝終知霍光之忠烈矣) (丁未) 改元平。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者。
室羅筏城寶莊嚴王之子也。
生而能言。
常贊佛事。
七歲即厭世樂。
以偈告其父母曰。
稽首大慈父。
和南骨血母。
我今欲出家。
幸願哀愍故。
父母固止之。
遂終日不食。
乃許其在家出家。
号僧伽難提。
複命沙門禅利多為之師。
積十九載未嘗退倦。
尊者每自念言。
身居王宮胡為出家。
一夕天光下。
屬見一路坦平。
不覺徐行。
約十裡許。
至大岩前有石窟焉。
乃燕寂于中。
父既失子。
即擯禅利多出國。
訪尋其子不知所在。
經十年尊者得法受記已。
行化至摩提國。
忽有涼風襲衆身心悅适非常。
而不知其然。
祖曰。
此道德之風也。
當有聖者出世嗣續祖燈乎。
言訖以神力攝諸大衆遊曆山谷。
食頃至一峰下。
謂衆曰。
此峰頂有紫雲如蓋。
聖人居此矣。
即與大衆徘徊久之。
見山舍一童子持圓鑒直造尊者前。
祖問。
汝幾歲邪。
曰百歲。
祖曰。
汝年尚幼。
何言百歲。
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
祖曰。
汝善機邪。
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
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
祖曰。
汝手中當何所表。
曰諸佛大圓鑒。
内外無瑕翳。
兩人同得見。
心眼皆相似。
彼父母聞子語。
即舍令出家。
祖攜至本處。
受具戒訖。
名伽邪舍多。
他時聞風吹殿銅鈴聲。
祖問。
鈴鳴邪風鳴邪。
舍多曰。
非風非鈴。
我心鳴耳。
祖曰。
心複誰乎。
曰俱寂靜故。
尊者曰。
善哉善哉。
繼吾道者非子而誰。
即付法。
偈曰。
心地本無生。
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
華果亦複爾。
付法已。
右手攀樹而化。
大衆議曰。
尊者樹下歸寂。
其垂蔭後裔乎。
将奉全身于高原建塔。
衆力不能舉。
即就樹下起塔。
當前漢昭帝十三年丁未歲也。
(戊申) 昌邑王(名賀。
哀王髆之子。
武之孫。
在位二十七日。
狂縱淫戲無
祖曰。
汝似良人。
又曰。
汝解何法。
祖曰。
汝百不解又曰。
我欲得佛。
祖曰。
我灼然得佛。
又曰。
汝不合得。
祖曰。
元道我得汝實不得。
又曰。
汝既不得。
雲何言得。
祖曰。
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無我我故自當得。
彼辭既屈。
乃問祖曰。
汝名何等。
祖曰。
我名迦那提婆。
彼既夙聞祖名。
乃悔過緻謝。
時衆中猶互興問難。
尊者折以無礙之辯。
由是歸伏。
乃告上足羅睺羅多而付法眼。
偈曰。
本對傳法人。
為說解脫理。
于法實無證。
無終亦無始。
說偈已。
入奮迅定身放八光而歸寂滅。
學衆興塔而供養之。
則前漢文帝十九年庚辰歲也。
(乙酉) 景帝啟(文帝子。
母窦氏。
三十二歲即位。
好黃老二子。
令宮人皆誦之。
因改于書為經。
庚子崩未央宮。
葬陽陵。
壽四十八)治十六年。
(丁亥) ○(三年用晁錯策。
七國皆反。
遣周亞夫将三十六将攻之。
複用袁盎之謀。
斬錯以謝七國。
天下大定矣) (辛亥) 世尊示滅八百年矣。
(戊戌) ○(帝滅笞法定棰令○疑周亞夫功大欲獄之。
遂嘔血而死) ⊙(辛醜) 武帝徹改建元(景之中子。
母王夫人。
嘗得策文曰。
二十七倒策。
果七十二歲崩于五祚殿。
葬于茂陵。
十七即位) 治五十四年(依運曆圖辛醜建元。
東方朔為太史) (乙巳) ○(帝好仙術。
敬方士文成五利等○鑄半兩錢。
貪地好殺○命司馬遷等。
造漢太祖曆。
以正月為歲首。
色尚黃。
數用五。
興太學修郊祀定音律作詩樂。
建封禅禮百神。
紹周後。
号令文章煥然可述矣) (丁未) 改元光。
(癸醜) 改元朔。
(己未) 改元狩○(淮南王安衡山王賜以謀反誅戮。
其黨。
累數萬人) (庚申) ○用孫寬為相。
衛青霍去病為将。
北伐丐奴。
開河朔之地○又平南越王○東滅朝鮮為郡縣。
西曆五國。
執昆耶王收休屠王○後遣張骞西往身毒國。
尋浮圖教。
果獲之。
(甲子 四三) 四月初作诰官之有诰始此。
(乙醜) 改元鼎。
⊙(戊辰) 第十六祖羅睺羅多者。
迦毗羅國人也。
行化至室羅筏城。
有河名曰金水。
其味殊美。
中流複現五佛影。
祖告衆曰。
此河之源凡五百裡。
有聖者僧伽難提居于彼處。
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
語已領諸學衆溯流而上。
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
祖與衆伺之。
經三七日方從定起。
祖問曰。
汝身定邪心定邪。
曰身心俱定。
祖曰。
身心俱定。
何有出入。
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
如金在井金體常寂。
祖曰。
若金在井若金出井。
金無動靜。
何物出入。
曰言金動靜。
何物出入許金出入。
金非動靜。
祖曰。
若金在井出者何金。
若金出井在者何物。
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
金若在井出者非物。
祖曰。
此義不然。
曰彼理非着。
祖曰。
此義當堕。
曰彼義不成。
祖曰。
彼義不成我義成矣。
曰我義雖成法非我故。
祖曰。
我義已成我無我故。
曰我無我故複成何義。
祖曰。
我無我故故成汝義。
曰仁者師于何聖得是無我。
祖曰。
我師迦那提婆證是無我。
曰稽首提婆師而出于仁者。
仁者無我故。
我欲師仁者。
祖曰。
我已無我故。
汝須見我我。
汝若師我故。
知我非我我。
難提心意豁然。
即求度脫。
尊者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
語已即以右手擎金缽舉至梵宮。
取彼香飯将齋大衆。
而大衆忽生厭惡之心。
尊者曰。
非我之咎汝等自業。
即命僧伽難提分坐同食。
衆複訝之。
祖曰。
汝不得食。
皆由此故。
當知與吾分坐者。
即過去娑羅樹王如來也。
愍物降迹。
汝輩亦莊嚴劫中已至三果而未證無漏者也。
衆曰。
我師神力斯可信矣。
彼雲過去佛者。
即竊疑焉。
羅睺羅多知衆生慢。
乃曰。
世尊在日世界平正。
無有丘陵江河溝洫。
水悉甘美草木滋茂。
國土豐盈無八苦行十善。
自雙樹示滅八百餘年。
世界丘墟草木枯悴。
人無至信正念輕微。
不信真如唯愛神力。
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
至金剛輪際取甘露水。
以琉璃器持至會所。
大衆見之即時欽慕悔過作禮。
于是尊者命僧伽難提而付法眼。
偈曰。
于法實無證。
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
内外雲何起。
付法已安坐歸寂。
四衆建塔當前漢武帝二十八年戊辰歲也。
(辛未) 改元封。
(丁醜) 改太初。
(辛巳) 改天漢。
(乙酉) 改太始。
(己醜) 改征和。
(庚寅) ○(巫蠱起。
江充等[木 屈]蠱于太子宮。
太子與皇後謀斬。
充與丞相劉屈厘大戰長安。
死者不啻數萬) ⊙(乙未) 昭帝弗(武之子。
母趙婕好九歲即位。
霍光受遺诏。
以周公輔政。
至戊申四月崩未央宮。
葬于平陵。
壽二十二歲)治十三年改始元。
(辛醜) 改元鳳(上官桀子。
安與霍光争權。
帝終知霍光之忠烈矣) (丁未) 改元平。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者。
室羅筏城寶莊嚴王之子也。
生而能言。
常贊佛事。
七歲即厭世樂。
以偈告其父母曰。
稽首大慈父。
和南骨血母。
我今欲出家。
幸願哀愍故。
父母固止之。
遂終日不食。
乃許其在家出家。
号僧伽難提。
複命沙門禅利多為之師。
積十九載未嘗退倦。
尊者每自念言。
身居王宮胡為出家。
一夕天光下。
屬見一路坦平。
不覺徐行。
約十裡許。
至大岩前有石窟焉。
乃燕寂于中。
父既失子。
即擯禅利多出國。
訪尋其子不知所在。
經十年尊者得法受記已。
行化至摩提國。
忽有涼風襲衆身心悅适非常。
而不知其然。
祖曰。
此道德之風也。
當有聖者出世嗣續祖燈乎。
言訖以神力攝諸大衆遊曆山谷。
食頃至一峰下。
謂衆曰。
此峰頂有紫雲如蓋。
聖人居此矣。
即與大衆徘徊久之。
見山舍一童子持圓鑒直造尊者前。
祖問。
汝幾歲邪。
曰百歲。
祖曰。
汝年尚幼。
何言百歲。
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
祖曰。
汝善機邪。
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
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
祖曰。
汝手中當何所表。
曰諸佛大圓鑒。
内外無瑕翳。
兩人同得見。
心眼皆相似。
彼父母聞子語。
即舍令出家。
祖攜至本處。
受具戒訖。
名伽邪舍多。
他時聞風吹殿銅鈴聲。
祖問。
鈴鳴邪風鳴邪。
舍多曰。
非風非鈴。
我心鳴耳。
祖曰。
心複誰乎。
曰俱寂靜故。
尊者曰。
善哉善哉。
繼吾道者非子而誰。
即付法。
偈曰。
心地本無生。
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
華果亦複爾。
付法已。
右手攀樹而化。
大衆議曰。
尊者樹下歸寂。
其垂蔭後裔乎。
将奉全身于高原建塔。
衆力不能舉。
即就樹下起塔。
當前漢昭帝十三年丁未歲也。
(戊申) 昌邑王(名賀。
哀王髆之子。
武之孫。
在位二十七日。
狂縱淫戲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