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奪嫡和曹家的敗落(1)
關燈
小
中
大
補庫請求分三年帶完,雍正批道:“隻要心口相應。
若果能如此,大造化人了!”③簡直聲色俱厲,與康熙從前對曹家的批示适成鮮明對照。
四月,大将軍年羹堯征羅蔔藏丹金告捷,曹表奏,恭賀聖功,無非是幾句祝賀勝利的話,雍正卻加批說:“此篇奏表,文拟甚有趣,簡而備,誠而切,是個大通家作的。
”充滿了挖苦和諷刺。
雍正二年閏四月二十六日,因售人參事,雍正又責怪曹等:“人參在南省售賣,價錢為何如此賤?早年售價如何?著問内行府總管。
”④内務府總管來保報告後,雍正又傳旨說:“人參在京時人皆争購,南省價貴,且系彼等取去後陸續售出者,理應比此地多得價銀。
看來反而比此地少者,顯有隐瞞情形。
”⑤五月初六日,曹奏報江南發生蝗災,因連降大雨,災情已基本緩解。
然而雍正批道:“蝗蝻聞得還有,地方官為甚麼不下力撲滅?二麥雖收,秋禾更要緊。
據實奏,凡事有一點欺隐作用,是你自己尋罪,不與朕相幹。
”分别見《關于江甯織造曹家檔案史料》第156至157頁、158頁、161頁、162頁、163頁、164頁、165頁。
始而吹毛求疵,接着殺機畢露,很快就要整治曹了。
五月十三日,又查出庫存之紗有變色之事”,雍正更加不滿,不久,便指派怡親王傳奏了曹。
為此,雍正下了一條“特谕”: 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
你若自己不為非,諸事王子照看得你來;你若作不法,憑誰不能與你作福。
不要亂跑門路,瞎費心思力量買禍受。
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托累自己。
為甚麼不揀省事有益的做,做費事有害的事?因你們向來混帳風俗慣了,恐人指稱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錯會朕意,故特谕你。
若有人恐吓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将你交于王子。
主意要拿定。
少亂一點,壞朕名聲,朕就要重重處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
見《關于江甯織造曹家檔案史料》第165頁。
可以想見,曹聽到這條“特谕”,恐怕早已吓得魂飛魄散了。
雍正簡直是破口大罵,直接指斥曹家“向來混帳風俗慣了”。
不妨掂量一下這句話的分量——豈止是斥罵曹,連曹颙、曹寅乃至曹玺,可能還有曹家的親戚如李煦等,都包括在内了。
李煦是雍正元年正月初十被革職抄家的,距曹被傳奏隻一年多,兩案是否有牽連,大可懷疑。
從雍正的“特谕”看,似乎有人曾對曹施以“恐吓”,因此由怡親王将曹控制起來,以免有走漏風聲、串通口供之類事情發生。
研究者有的認為這次傳奏是出于對曹的保護,看來不是。
而且與虧空也沒有直接關系,因為“特谕”中隻字未提虧空一事,通篇都是指斥和警告,所以我懷疑與李煦或别的什麼案件有關。
也許怡親王允祥對曹真有一定顧惜,傳奏的結果沒有導緻雍正立即采取行動,但曹的危險處境并沒有絲毫改善,雍正仍舊在步步緊逼。
若果能如此,大造化人了!”③簡直聲色俱厲,與康熙從前對曹家的批示适成鮮明對照。
四月,大将軍年羹堯征羅蔔藏丹金告捷,曹表奏,恭賀聖功,無非是幾句祝賀勝利的話,雍正卻加批說:“此篇奏表,文拟甚有趣,簡而備,誠而切,是個大通家作的。
”充滿了挖苦和諷刺。
雍正二年閏四月二十六日,因售人參事,雍正又責怪曹等:“人參在南省售賣,價錢為何如此賤?早年售價如何?著問内行府總管。
”④内務府總管來保報告後,雍正又傳旨說:“人參在京時人皆争購,南省價貴,且系彼等取去後陸續售出者,理應比此地多得價銀。
看來反而比此地少者,顯有隐瞞情形。
”⑤五月初六日,曹奏報江南發生蝗災,因連降大雨,災情已基本緩解。
然而雍正批道:“蝗蝻聞得還有,地方官為甚麼不下力撲滅?二麥雖收,秋禾更要緊。
據實奏,凡事有一點欺隐作用,是你自己尋罪,不與朕相幹。
”分别見《關于江甯織造曹家檔案史料》第156至157頁、158頁、161頁、162頁、163頁、164頁、165頁。
始而吹毛求疵,接着殺機畢露,很快就要整治曹了。
五月十三日,又查出庫存之紗有變色之事”,雍正更加不滿,不久,便指派怡親王傳奏了曹。
為此,雍正下了一條“特谕”: 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
你若自己不為非,諸事王子照看得你來;你若作不法,憑誰不能與你作福。
不要亂跑門路,瞎費心思力量買禍受。
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托累自己。
為甚麼不揀省事有益的做,做費事有害的事?因你們向來混帳風俗慣了,恐人指稱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錯會朕意,故特谕你。
若有人恐吓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将你交于王子。
主意要拿定。
少亂一點,壞朕名聲,朕就要重重處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
見《關于江甯織造曹家檔案史料》第165頁。
可以想見,曹聽到這條“特谕”,恐怕早已吓得魂飛魄散了。
雍正簡直是破口大罵,直接指斥曹家“向來混帳風俗慣了”。
不妨掂量一下這句話的分量——豈止是斥罵曹,連曹颙、曹寅乃至曹玺,可能還有曹家的親戚如李煦等,都包括在内了。
李煦是雍正元年正月初十被革職抄家的,距曹被傳奏隻一年多,兩案是否有牽連,大可懷疑。
從雍正的“特谕”看,似乎有人曾對曹施以“恐吓”,因此由怡親王将曹控制起來,以免有走漏風聲、串通口供之類事情發生。
研究者有的認為這次傳奏是出于對曹的保護,看來不是。
而且與虧空也沒有直接關系,因為“特谕”中隻字未提虧空一事,通篇都是指斥和警告,所以我懷疑與李煦或别的什麼案件有關。
也許怡親王允祥對曹真有一定顧惜,傳奏的結果沒有導緻雍正立即采取行動,但曹的危險處境并沒有絲毫改善,雍正仍舊在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