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考證和文學考證
關燈
小
中
大
适作為考證派紅學首倡者的地位。
曆史上創立新學派的人,主要意義是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建立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規範,為一門學科的發展打開局面,而不在于解決了多少該學科内部的具體問題。
胡适的《紅樓夢考證》,發表不到一年,俞平伯先生的《紅樓夢辨》就竣稿了俞平伯的《紅樓夢辨》竣稿于1922年夏初,距胡适發表《紅樓夢考證》隻半年的時間;亞東圖書館出版《紅樓夢辨》在1923年4月,與胡适印行《紅樓夢考證》的時間也相去不遠。
。
在研究方法上,《紅樓夢辨》和《紅樓夢考證》有一緻之處,都用的是考證學的方法,但所選取的内容、側重點,大為不同。
胡适在《考證》中着重解決的是《紅樓夢》的作者和年代,基本上屬于曆史考證的範疇,俞平伯的《夢辨》,重點在辨析《紅樓夢》本身的内容。
這一點,顧颉剛在《紅樓夢辨》的序中講得很清楚:“适之先生常常有新的材料發現;但我和平伯都沒找着曆史上的材料,所以專在《紅樓夢》的本文上用力,尤其注意的是高鹗的續書。
”見《紅樓夢辨》第3頁,顧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再看《紅樓夢辨》的内容:上卷五篇,都是關于後四十回續書的,主要從行文優劣的角度和情節發展線索方面,對程、高補作加以批評;中卷六篇,第一篇談作者的态度,目的是探求曹雪芹的作意,其餘五篇,有的講作品的風格、時間、地點,有的推求八十回以後的情節,有的考訂秦可卿的死因,都沒有脫離開《紅樓夢》的“本文”;下卷六篇,第一、二兩篇談版本,實際上是對後四十回續書問題的補論,其他四篇内容較雜,故作為附錄《紅樓夢辨》下卷作為附錄的四篇是:(一)《讀紅樓夢雜記》選粹;(二)《唐六如與林黛玉》;(三)《記》;(四)《劄記十則》。
。
1952年,經過增删修改過的《紅樓夢辨》以《紅樓夢研究》的書名重新出版《紅樓夢研究》1952年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抽去了《紅樓夢辨》中卷的《紅樓夢年表》,下卷的四篇附錄,補入《前八十回紅樓夢原稿殘缺的情形》、《“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圖說》、《紅樓夢正名》、《紅樓夢第一回校勘的一些材料》及《紅樓夢脂本(甲戌)戚本程乙本文字上的一點比較》和《讀紅樓夢随筆二則》兩篇附錄。
,内容上更突出了原書的特點,即研究的重心是《紅樓夢》的内容和有關版本。
研究方法雖然是考證學的方法,但和作品扣得比較緊,是與文學鑒賞結合起來的文學考證。
一個是曆史考證,一個是文學考證,這是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與胡适的《紅樓夢》考證的根本不同之處。
過去我們把俞平伯和胡适完全等同起來,沒有發現俞平伯先生《紅樓夢》研究的特異點,在學術上未免失之交臂。
現在看來,從《紅樓夢辨》到《紅樓夢研究》,俞平伯先生緻力于紅學考證,卻不同于通常的紅學考證,他的研究一開始就包含有與小說批評派紅學合流的趨向。
曆史上創立新學派的人,主要意義是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建立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規範,為一門學科的發展打開局面,而不在于解決了多少該學科内部的具體問題。
胡适的《紅樓夢考證》,發表不到一年,俞平伯先生的《紅樓夢辨》就竣稿了俞平伯的《紅樓夢辨》竣稿于1922年夏初,距胡适發表《紅樓夢考證》隻半年的時間;亞東圖書館出版《紅樓夢辨》在1923年4月,與胡适印行《紅樓夢考證》的時間也相去不遠。
。
在研究方法上,《紅樓夢辨》和《紅樓夢考證》有一緻之處,都用的是考證學的方法,但所選取的内容、側重點,大為不同。
胡适在《考證》中着重解決的是《紅樓夢》的作者和年代,基本上屬于曆史考證的範疇,俞平伯的《夢辨》,重點在辨析《紅樓夢》本身的内容。
這一點,顧颉剛在《紅樓夢辨》的序中講得很清楚:“适之先生常常有新的材料發現;但我和平伯都沒找着曆史上的材料,所以專在《紅樓夢》的本文上用力,尤其注意的是高鹗的續書。
”見《紅樓夢辨》第3頁,顧序,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再看《紅樓夢辨》的内容:上卷五篇,都是關于後四十回續書的,主要從行文優劣的角度和情節發展線索方面,對程、高補作加以批評;中卷六篇,第一篇談作者的态度,目的是探求曹雪芹的作意,其餘五篇,有的講作品的風格、時間、地點,有的推求八十回以後的情節,有的考訂秦可卿的死因,都沒有脫離開《紅樓夢》的“本文”;下卷六篇,第一、二兩篇談版本,實際上是對後四十回續書問題的補論,其他四篇内容較雜,故作為附錄《紅樓夢辨》下卷作為附錄的四篇是:(一)《讀紅樓夢雜記》選粹;(二)《唐六如與林黛玉》;(三)《記》;(四)《劄記十則》。
。
1952年,經過增删修改過的《紅樓夢辨》以《紅樓夢研究》的書名重新出版《紅樓夢研究》1952年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抽去了《紅樓夢辨》中卷的《紅樓夢年表》,下卷的四篇附錄,補入《前八十回紅樓夢原稿殘缺的情形》、《“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圖說》、《紅樓夢正名》、《紅樓夢第一回校勘的一些材料》及《紅樓夢脂本(甲戌)戚本程乙本文字上的一點比較》和《讀紅樓夢随筆二則》兩篇附錄。
,内容上更突出了原書的特點,即研究的重心是《紅樓夢》的内容和有關版本。
研究方法雖然是考證學的方法,但和作品扣得比較緊,是與文學鑒賞結合起來的文學考證。
一個是曆史考證,一個是文學考證,這是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與胡适的《紅樓夢》考證的根本不同之處。
過去我們把俞平伯和胡适完全等同起來,沒有發現俞平伯先生《紅樓夢》研究的特異點,在學術上未免失之交臂。
現在看來,從《紅樓夢辨》到《紅樓夢研究》,俞平伯先生緻力于紅學考證,卻不同于通常的紅學考證,他的研究一開始就包含有與小說批評派紅學合流的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