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論

關燈
正統論上 《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

    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

    由不正與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

     堯、舜之相傳,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義,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於一,是以君子不論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終之分明故也。

    及後世之亂,僭偽興而盜竊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於一者,周平王之有吳、徐是也;有合天下於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謂秦為閏是也。

    由是正統之論興焉。

     自漢而下,至於西晉,又推而下之,為宋、齊、梁、陳。

    自唐而上,至於後魏,又推而上之,則為夷狄。

    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終之際不明,由是學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

    自周之亡迄於顯德,實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間,或理或亂,或取或傳,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

    大抵其可疑之際有三:周、秦之際也,東晉、後魏之際也,五代之際也。

    秦親得周而一天下,其跡無異禹、湯,而論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

    以東晉承西晉則無終,以隋承後魏則無始,其可疑者二也。

    五代之後以得國者雖異,然同歸於賊亂也,而前世議者獨以梁為偽,其可疑者三也。

    夫論者何?為疑者設也。

    堯、舜、三代之始終,較然著乎萬世而不疑,固不待論而明也。

    後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終之際不明,則不可以不疑。

    故曰:由不正與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也。

     然而論者眾矣,其是非予奪,所持者各異,使後世莫知夫所從者,何哉?蓋於其可疑之際,又挾自私之心,而溺。

    於非聖之學也。

     自西晉之滅,而南為東晉、宋、齊、梁、陳,北為後魏、北齊、後周、隋。

    私東晉者曰:隋得陳,然後天下一。

    則推其統曰:晉、宋、齊、梁、陳、隋。

    私後魏者曰:統必有所受。

    則推其統曰:唐受之隋,隋受之後周,後周受之後魏。

    至其甚相戾也,則為《南史》者,詆北曰虜;為《北史》者,詆南曰夷。

    此自私之偏說也。

     自古王者之興,必有盛德以受天命,或其功澤被於生民,或累世積漸而成王業,豈偏名於一德哉?至於湯、武之起,所以救弊拯民,蓋有不得已者,而曰五行之運有休王,一以彼衰,一以此勝,此曆官、術家之事。

    而謂帝王之興必乘五運者,繆妄之說也,不知其出於何人。

    蓋自孔子歿,周益衰亂,先王之道不明,而人人異學,肆其怪奇放蕩之說。

    後之學者,不能卓然奮力而誅絕之,反從而附益其說,以相結固。

    故自秦推五勝以水德自名,由漢以來,有國者未始不由於此說。

    此所謂溺於非聖之學也。

     惟天下之至公大義,可以祛人之疑,而使人不得遂其私。

    夫心無所私,疑得其決,則是非之異論息而正統明。

    所謂非聖人之說者,可置而勿論也。

     正統論下 凡為正統之論者,皆欲相承而不絕,至其斷而不屬,則猥以假人而續之,是以其論曲而不通也。

     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於一,斯正統矣,堯、舜、夏、商、周、秦、漢、唐是也。

    始雖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於一,夫一天下而居正,則是天下之君矣,斯謂之正統可矣,晉、隋是也。

    天下大亂,其上無君,僭竊並興,正統無屬。

    當是之時,奮然而起,並爭乎天下,有功者強,有德者王,威澤皆被於生民,號令皆加乎當世。

    幸而以大並小,以強兼弱,遂合天下於一,則大且強者謂之正統,猶有說焉。

    不幸而兩立不能相並,考其跡則皆正,較其義則均焉,則正統者將安予奮乎?東晉、後魏是也。

    其或終始不得其正,又不能合天下於一,則可謂之正統乎?魏及五代是也。

    然則不幸而丁其時,則正統有時而絕也。

    故正統之序,上自堯、舜,歷夏、商、周、秦、漢而絕,晉得之而又絕,隋、唐得之而又絕,自堯、舜以來,三絕而復續。

    惟有絕而有續,然後是非公予奪當而正統明。

     然諸儒之論,至於秦及東晉、後魏、五代之際,其說多不同。

    其惡秦而黜之以為閏者誰乎?是漢人之私論,溺於非聖曲學之說者也。

    其說有三,不過曰滅棄禮樂,用法嚴苛,與其興也不當五德之運而已。

    五德之說,可置而勿論。

    其二者特始皇帝之事爾,然未原秦之本末也。

    昔者堯傳於舜,舜傳於禹。

    夏之衰也,湯代之王;商之衰也,周代之王;周之衰也,秦代之王。

    其興也,或以德,或以功,大抵皆乘其弊而代之。

    初,夏世衰而桀為昏暴,湯救其亂而起,稍治諸侯而誅之,其《書》曰「湯征自葛」是也。

    其後卒以攻桀而滅夏。

    及商世衰而紂為昏暴,周之文、武救其亂而起,亦治諸侯而誅之,其《詩》所謂「崇」、「密」是也。

    其後卒攻紂而滅商。

    推秦之興,其功德固有優劣,而其跡豈有異乎?秦之《紀》曰:其先大業,出於顓頊之苗裔。

    至孫伯翳,佐禹治水有功,唐、虞之間賜姓嬴氏。

    及非子為周養馬有功,秦仲始為命大夫。

    而襄公與立平王,遂受岐、豐之賜。

    當是之時,周衰固已久矣,亂始於穆王,而繼以厲、幽之禍,平王東遷,遂同列國。

    而齊、晉大侯,魯、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