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墓誌銘

關燈
其弟充以書來請曰:吾兄之喪,將以今年三月某日葬於開封,不可以不銘,銘之莫如子宜。

    」嗚呼!予雖不能銘,然樂道天下之善以傳焉,況若吾子野者,非獨其善可銘,又有平生之舊、朋友之恩與其可哀者,皆宜見於予文,宜其來請於予也。

     初,天聖九年,予為西京留守推官,是時,陳郡謝希深、南陽張堯夫與吾子野,尚皆無恙。

    於時一府之士,皆魁傑賢豪,日相往來,飲酒歌呼,上下角逐,爭相先後以為笑樂,而堯夫、子野退然其間,不動聲氣,眾皆指為長者。

    予時尚少,心壯誌得,以為洛陽東西之衝,賢豪所聚者多,為適然耳。

    其後去洛,來京師,南走夷陵,並江漢,其行萬三四千裡,山砠水厓,窮居獨遊,思從曩人,邈不可得。

    然雖洛人至今皆以謂無如向時之盛,然後知世之賢豪不常聚,而交遊之難得為可惜也。

    初在洛時,已哭堯夫而銘之,其後六年,又哭希深而銘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銘之。

    於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難,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於世,亦不可得,嗚呼,可哀也已! 子野之世:曰贈太子太師諱某,曾祖也;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累贈尚書令諱遜,皇祖也;尚書比部郎中諱敏中,皇考也。

    曾祖妣李氏,隴西郡夫人;祖妣宋氏,昭化郡夫人,孝章皇後之妹也;妣李氏,永安縣太君。

     子野家聯後姻,世久貴仕,而被服操履甚於寒儒。

    好學自力,善筆劄。

    天聖二年舉進士,歷漢陽軍司理參軍、開封府鹹平主簿、河南法曹參軍。

    王文康公、錢思公、謝希深與今參知政事宋公,鹹薦其能,改著作佐郎,監鄭州酒稅、知閬州閬中縣,就拜秘書丞,秩滿,知亳州鹿邑縣。

    寶元二年二月丁未,以疾卒於官,享年四十有八。

    子伸,郊社掌坐,次從,次幼未名。

    女五人,一適人矣。

    妻劉氏,長安縣君。

     子野為人,外雖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渾渾不見圭角,而誌守端直,臨事果決。

    平居酒半,脫冠垂頭,童然禿且白矣。

    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於此,豈其中亦有自得者邪? 子野諱先,其上世博州高堂人,自曾祖已來,家京師而葬開封,今為開封人也。

    銘曰: 嗟夫子野,質厚材良。

    孰屯其亨?孰短其長?豈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開封之原,新裏之鄉,三世於此,其歸其藏。

     薛質夫墓誌銘 故大理寺丞薛君直孺,字質夫,資政殿學士,贈禮部尚書簡肅公之子,母曰金城郡夫人趙氏。

    質夫生四歲,為殿直公為參知政事,拜大理評事,遷將作監丞。

    景祐元年,公薨,天子推恩於其孤,拜大理寺丞。

    公以忠直剛毅顯於當世,質夫為名臣子,能純儉謹飭,好學自立,以世其家。

    公葬絳州,質夫自京師杖而行哭至於絳州,行路之人皆哀嗟之。

     質夫少多病,後公六年以卒,享年二十有四。

    初娶向氏,某人之孫,某人之女;再娶王氏,某人之孫,某人之女,皆無子。

    嗚呼!簡肅公之世,於是而絕。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此為舜娶妻而言耳,非萬世之通論也。

    不娶而無後,罪之大者可也;娶而無子,與夫不幸短命未及有子而死以正者,其人可以哀,不可以為罪也。

    故曰孟子之言非通論,為舜而言可也。

    質夫再娶皆無子,不幸短命而疾病以死,其可哀也,非其罪也。

    自古賢人君子,未必皆有後,其功德名譽垂世而不朽者,非皆因其子孫而傳也。

    伊尹、周公、孔子、顏回之道著於萬世,非其家世之能獨傳,乃天下之所傳也。

    有子莫如舜,而瞽不得為善人,卒為頑父,是為惡者有後而無益,為善雖無後而不朽。

    然則為善者可以不懈,為簡肅公者可以無憾也。

    使簡肅公無憾,質夫無罪,全其身,終其壽考,以從其先君於地下,復何道哉? 某娶簡肅公之女,質夫之妹也。

    常哀質夫之賢而不幸,傷簡肅公之絕世,閔金城夫人之老而孤,故為斯言,庶幾以慰其存亡者已。

    悲夫!銘曰: 死而有祀,四世之間。

    死而不朽,萬世之傳。

    簡肅之德,質夫之賢。

    雖其矣,久也其存。

     尹師魯墓誌銘 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

    然天下之士識與不識皆稱之曰師魯,蓋其名重當世。

    而世之知師魯者,或推其文學,或高其議論,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義之節,處窮達,臨禍福,無愧於古君子,則天下之稱師魯者未必盡知之。

     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

    博學強記,通知古今,長於《春秋》。

    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苟止而妄隨,而人亦罕能過也。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其所以見稱於世者,亦所以取嫉於人,故其卒窮以死。

     師魯少舉進士及第,為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

    舉書判拔萃,遷山南東道掌書記、知伊陽縣。

    王文康公薦其才,召試,充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

    天章閣待制範公貶饒州,諫官、禦史不肯言。

    師魯上書,言仲淹臣之師友,願得俱貶。

    貶監郢州酒稅,又徙唐州。

    遭父喪,服除,復得太子中允、知河南縣。

    趙元昊反,陝西用兵,大將葛懷敏奏起為經略判官。

    師魯雖用懷敏辟,而尤為經略使韓公所深知。

    其